《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 净空法师
【皆於过去值无量佛,成就愿力,广兴供养。】
这一些道场的护法神,每一尊护法神都在过去,曾经遇到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他们遇到没有一个空过,成就自己愿力。愿力通常讲四弘誓愿,大菩提愿,所以能广兴供养;兴是兴起。今天以护法神出现在道场,就是供养道场,供养诸佛,供养大众。我们今天怎样成就愿力,广兴供养?一定要把与会的一切大众,不是把他们当作诸佛菩萨,把他当作,你的心不真诚,假设他就是,差远了;他真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见一切人、一切众生就是这个念头,他是真的,他决定不是假的,全程肯定他是真正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真的,我的心是真的,他就是真的,境随心转。我认为他当作的,我的心就不真了,我把他当作,心不真、心不诚了,对面那个不是真佛。我是真心,一点虚假都没有,他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道场、这个念佛堂就是净土,这个里面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是真的阿弥陀佛,决定不假。我们在这里供养,供养阿弥陀佛,供养诸佛如来,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十二〕 主城神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城神。】
这一句经文是说明这一个团体的类别,他们的数量与前面我们所看到的相等,都是无量无数。“主城神”,我们从这个名称上就能够想像得到,有如现在的县市长,这是主这一个地区的地区首长,也能够看作保安防御护法神,两个意思都通。在表法里面也是表行德,如何防御法城,如何防御心城。防御法城是护法,怎样能够预防魔外不能够破坏佛法,这一类护法神他们的使命职责如是,这是护持佛法。另一个意思是我们自受用,我们如何防护自己的心城。佛在经上讲“守意如城”,防守我们这个意,也就是念头,就要像防守城池一样,那麽样的小心谨慎,不可以让非法之徒、盗贼入侵到城市里面来,使大家受到灾害。意就是念头,怎样防护不起邪念,这是表法的义趣。名号里面所表都不难懂,从名号的意思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主城神的使命,也能够在这个地方学习,如何防止邪思、如何防止邪法,非常非常重要。在这个时代,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确实如是。如果我们不懂得防护自己的清净心,清净心就像城池一样,不能防护我们的正念,很容易被外面境界干扰,很容易生起邪思恶念。这是由於自己无量劫以来习气烦恼太重,外面所遇到的都是恶缘,遇到善缘少,遇到的恶缘多,都是破坏我们正念,都是增长我们的邪思,非常非常的可怕。修行人为什麽不如古时候那一些大德们,三年五载、十年八年就有很殊胜的成就。我们现在想想自己学佛一辈子,学佛十几年、几十年了,没有成就,愈学烦恼愈多,愈学罪业愈重。什麽原因?不懂得防护自己的正念,不知道防范邪思的侵入。今天我们读这一段文,介绍上首大德,此地也列了十位,《华严》是以十代表大圆满。这十尊菩萨的名号里面的含义,就是教给我们如何防护心城。
【宝峰光耀主城神。】
“峰”是山峰,这是说高显之意。“宝峰光耀”四个字合起来看,就是金刚般若。所以没有智慧,就没有办法抗拒恶念邪思。如果让恶念不起,邪思不入,一定要高度的智慧,要真实的智慧。没有智慧怎麽办?一定要懂得求佛加持,求佛菩萨保佑。智慧,尤其是高度的智慧,表现的形式是什麽?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首先我们要真正能够体会到师道,师道必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对於自己的父母,有没有尽了孝心?换句话说,我们有没有做出对不起父母的事情?这是孝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在这个社会上顶天立地,做一个完美行善修德之人,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尊敬,这是父母希求儿女的。如果做儿女做了亏心的事情,做一些损人利己,实在讲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父母伤心。所以佛法,它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总是想到要给父母增光,叫父母欢喜,不能做昧着良心的事,让父母听到、见到难过,那就大不孝。所以这是孝道,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建立的根本基础。佛经处处发扬孝道,处处提示孝道,从孝道这个地方再建道。我们做学生,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对得起老师,不能让老师蒙羞,老师教出这麽一个坏学生来,在社会上没有脸见人。这是世法、佛法的根本,我们讲主城、护城,一定要从这个地方说起。父母亲没有话说,我们生身父母只有一个父母亲。老师则不然,老师,在古时候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老师,而老师什麽人来替你选择?父母替你选择。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阅历比我们深,他找一个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我们去亲近求学,所谓是启蒙的老师。到你年龄长了,智慧开了,有能力出去参学,这个时候你就要选择一位,你自己真正敬仰的、佩服的、仰慕的这麽一个人,来做自己的老师,向他学习。这个人的德行、言行,可以做我们一生的标准、榜样、模范,这叫师道,所以对於老师要慎重去选择。选定了之後,要以最极恭敬心奉事师长,一心向他学习,这就成就了师资之道。这是我们一生,无论是求学或是求道,成功失败的枢纽、成功失败的关键。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孝道衰没,师道已经不存在,这是我们修学比不上古人的原因,也是我们这一生福德因缘不及古人。真正高明的人,有德行的人,有修有证的人,愈来愈稀少。为什麽佛菩萨不来示现?佛菩萨应世,前面我们说得很多,是应众生之感而来的。现在人起心动念是什麽?纵然佛菩萨来应世,佛菩萨也不能示现一个圆满德行的人出现在世间。为什麽?大家毁谤。看到有道德的人,毁谤你,不肯相信。你要做一个好人,他想这个世间哪里会有好人?恐怕装模作样,後来我们会吃亏上当,他以疑心对待你。所以佛菩萨不是不出现,也出现,示现跟社会大众没有两样。让真正有缘的人,他见到这个现象他明了、他觉悟,他肯回头。一般人看到是,他跟我差不多,不至於生起嫉妒、毁谤、陷害之心。佛菩萨不会叫众生造更重的罪业,这就是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智慧。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遇到一个善知识,善知识实在讲可遇不可求,遇到是多生多劫的缘分。遇到之後,就是一心要向他学习,亲近一位善知识,到自己开悟;自己没有开悟,决定不能离开老师。换句话说,世出世法真假邪正、是非利害,我们还没有能力确切辨别的时候,就不能离开老师,决定不能用自己的意思。佛在经上讲,对我们六道凡夫来说,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我的看法如何,我的想法如何,我觉得如何,没有不造罪业的。佛说了,到什麽时候你才可以能够相信自己的意思?见思烦恼断了以後,成正觉位;正觉位是阿罗汉、辟支佛。你要证得阿罗汉、辟支佛位,佛说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你要没有证到阿罗汉、辟支佛,如果相信自己的意思,恐怕没有不造罪业的。佛讲这个话道理很深,但是不难懂。佛讲得很明白、很清楚,见思烦恼没有断,烦恼的念头哪里会正?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还得了吗?阿罗汉为什麽可以相信自己意思?见思烦恼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换句话说,他是正知正见,他没有邪见。贪嗔痴慢疑、恶见,烦恼障也断了,心地真正达到清净平等。我们在过去初学的时候,总以为小乘人慧解,总是觉得不圆满。虽然是我执破了,法执犹存,这也常在经上看到的。想想他们还是有分别,既有分别,怎麽能破得了执着?不过他们的执着比我们轻,比我们淡而已。我们总是有这麽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是随顺自己的意思,我的想法、我的看法,阿罗汉大概是这个样子。其实我们一念《金刚经》就觉悟了,想错了,看错了。为什麽?《金刚经》上讲须陀洹,这不是阿罗汉,小乘初果已经不着四相了。经上讲得很清楚,须陀洹已经决不会自己以为我证得须陀洹果了,没有这个念头。说明须陀洹这个地位,已经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我们想不到的。所以离四相功夫有浅深不同,差别很大。小乘初果见道位就离四相,就与般若相应,纵然不能圆满相应,他有几分相应。这是不读大乘经,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理解,总是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看法,哪里晓得全错了!听信善知识的劝告,善知识的讲法,大概以为对的。哪晓得那个善知识也是我的想法、我的看法,结果是像经上讲的“以盲引盲,相牵入火坑”。这麽一来,依靠一个善知识做老师,这就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到哪里去找老师?很难。有一些人常常想,也都是我自己怎样个想法,大概有德行、有学问的人,很不容易接近,很难亲近。我们这种想法错了,完全错了,所以这种妄想,往往真正善知识,有许许多多人不敢亲近。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自己很感慨的跟我说,因为有许多人觉得他的地位很高,不敢亲近。他说:其实我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任何人来看我,我一定接见。可见得不敢亲近的人,都是自己观念上产生了错觉。我们有缘亲近他老人家,老人是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跟他老人家坐在一起,真的是如沭春风。到章嘉大师圆寂了,火化之後捡出一万多颗舍利,轰动了台湾佛教界。有许多这些大法师,这一生当中没有机会亲近他老人家;没有机会是你们不肯亲近,不是他老人家拒绝,不是他老人家摆架子,他老人家一点架子都没有。所以毛病都出在:我的看法、我的想法,都出在这里,把大好机缘当面错过了。
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也如此。无论什麽人到台中去拜访,他没有不接见的道理,只是他工作很忙,要跟你安排时间。章嘉大师没有那麽繁忙,随时可以找他。更早期我亲近方东美先生,这是当代的大哲学家,许多人对他都存敬畏之心,不敢亲近;由此可知,许多的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