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佛功德,虔诚为他们回向,求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冥显加持,保佑这些罪苦众生,我们今天只能尽到这一点。今天李会长告诉我,大陆的灾难非常严重。这些灾难的业因,我们不要去管它,不要去想,灾难已经形成了,救难要紧,应当尽我们一点绵薄之力。没渠道。他今天找到一个渠道,我们可以捐助一点物资,请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转到灾区,这很好。我们只要有渠道,就应当要做,不论多少。一块钱也是圆满功德,我身上只有一块钱,一块钱捐出来,我全部都拿出来了,那个功德怎么会不圆满?我们总是全心全力去支援。这是举一个例子,在物质上普散众宝。诸位要知道,散财是大福,反过来敛财是最没有福报的人。只知道积聚财宝,积了一辈子,到临命终时一样也带不去,不知道给谁去享福。自己每一天节省刻苦,积下来财宝不知道给谁去享受去了;当然享受的人也有因缘。要知道散财是大福,散财给多少众生结了善缘。特别是学佛,学佛的同修一定要知道,讲经要法缘,建立道场也要有法缘,领众念佛还是要有法缘。缘从哪里来?缘从普散众宝结来的。我们要不与众生广结法缘,你的缘怎么可能殊胜?我自己这一生,前世虽然不清楚,学了佛之后懂得用比量,从比量当中也能够略为知道过去生中所干的。过去生中我大概是修慧不修福,所以对于经教我感到没有困难,接触了听听就能够明了,就能够体会里面的意思。可是一生没福报,一生当中一个道场也没有,这是没福。诸位现在看到我,好像也满有福报的样子,这个福是从哪里来?这一生修的,现修的。学佛以后才懂得修福,没学佛之前也很吝啬。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牢,别说不肯布施,人家碰一下、摸一下心里都难过,就吝啬到这个程度。我是章嘉大师教导我,把我这个毛病习气改过来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好像有一点福报了,在物质生活没有欠缺。虽然自己没有道场,住别人的道场,住得很自在。别人喜欢处处作主,我喜欢处处作客,作客比作主好,客人受到主人的礼遇、受到主人的优待;主人家的家业,他操心,我不操心,反而得自在了。因此福报小,也小有供养。我把所有的供养,在过去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修法布施。有多少供养就印多少经书,印经书、印佛像,与大家广结法缘,这就是普散众宝。所以我的法缘比一般法师要来得殊胜,殊胜道理在哪里?我是肯散财,我这个来了马上就散,愈散愈多,法缘就愈来愈殊胜,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要不肯散财,你的缘就不广,将来作佛讲经说法度众生,看看底下没几个人。为什么?没有缘分。看别的人成佛讲经说法,度无量无边众生,缘结得深。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为什么?一切诸佛里面,跟众生结缘,阿弥陀佛是第一。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里面发心度众,可以说都有限量。我们发个心,要度这一个地区的众生;或者发心更大,我要度全国的众生;心发得更大,我要度世界的众生,这如此而已。学了菩萨道,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大,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范围,六道里的人道,除了人道之外,还有天、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于是心放得更大了,我要度六道众生。六道外面还有四法界,还有声闻、缘觉、菩萨,我要发心度九界众生,这心大不大?还是不大。为什么?每一尊佛国土都有九法界。经上告诉我们,诸佛刹土无量无边,每一尊佛都有九法界,所以九法界无量无边。你只发心度一个九法界,你不超越这一个大千世界。诸佛如来因地上发心,多半都是这一个大千世界,他所关怀的、所护念的。唯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都没有漏。所以他的缘就无比殊胜,缘就太殊胜了,也就是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都有缘,阿弥陀佛是普散众宝。阿弥陀佛的宝是什么?名号。名号是阿弥陀佛第一宝,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都能够见阿弥陀佛的形像,闻阿弥陀佛的洪名,跟阿弥陀佛结了缘。只要有缘,缘成熟一定接受阿弥陀佛教诲,将来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宝起了最大的效用。这是第四尊普散众宝主地神教导我们的。第五尊:
【净目观时主地神。】
“时”是讲时节因缘,我们一般讲观机。机,我们把它归纳有三大类∶第一个是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人道,广大的人群,你要知人;第二知时,时节因缘;第三要知处,处所。然后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你才能够契机,契机契理众生才能得真实利益。这一位主地神教我们观机,观机要遵守的原则是“净目”,这个意思是清净眼观察时节因缘。说一个“时”,诸位要记住,把人跟处所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净,清净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好恶,用清净心、清净目来观机。如果自己的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有好恶,有喜欢的、有讨厌的,这个心是染污的心、不清净的心,你观机的能力就差很多,往往把众生的根机看错了。你所选择的法门多半不适合大众修学,这样子反而给大众带来了困惑、带来了迷惘,不但信心不能够生起,反而令大众在佛法里面退失了信心,这都是由于观机的过失,观机错误。第六尊:
【妙色胜眼主地神。】
这一个名号跟前面的名号很接近,前面着重在心,清净心你才有清净眼;这一尊着重在外面的境,外面的境界。“色”是物质,是色法,包含的境界非常的广大,凡是我们眼根所接触到的都是色法。这个地方用的文字很简单,意思很深。这一个“色”字就圆满含摄了六尘,也就是说色、声、香、味、触、法,用这一个字作代表。换句话说,色法在法相里面讲,总共归纳为十一法,五根六尘。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不算,意是心法。所以在我们这个身体上,眼、耳、鼻、舌、身是色法,外面六尘境界也是色法,就包含这十一法在其中。这十一法都叫妙色,为什么叫妙色?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谓是缘起性空,这十一法都是因缘生法。佛在经上说得很好,凡是因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如果你要是明白事实真相,你当然不会执着,不但不执着,分别的念头都不会起,这叫妙色。底下就是胜眼,由此可知,“胜眼”什么意思?学经教的同修能不能会得过来?经上讲的五眼圆明,你说殊胜不殊胜?所以胜眼就是五眼圆明,或者也可以把它说之为佛眼,佛眼这五眼全包括在其中了。五眼圆明对妙色,哪里会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完全是诸法实相,全是实相的境界。也许同修要问,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这样的人与白痴有什么两样?难道学佛都教给我们学白痴吗?当然不是。你看看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是不是白痴?他在这个社会,为一切大众作师作范,种种说教有条有理,丝毫都不乱,他不是白痴。种种示现、种种言说,这里头有没有分别、执着?给诸位说没有。永嘉答覆六祖惠能大师的话,六祖问他:你还有没有分别?这是永嘉明心见性,六祖惠能大师给他印证,证明他确确实实明心见性。证明之后,六祖又问他,又问一句:你还有没有分别?他答说:分别亦非意。六祖首肯,告诉他:你如是,我也如是。一切众生的分别是意识,第六意识;一切众生的执着是第七,末那识。佛菩萨教化众生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有,但是不是第六识、不是第七识。是什么?他们已经转八识成四智,他不是意。意有障碍,意有碍,智没有障碍,智就是《华严》里面讲的无障碍法界。你分别没有障碍,执着也没有障碍,这奇怪了,所以叫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凡夫分别、执着统统有障碍,造作一些罪业;他们分别、执着没有障碍,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他为什么分别没有障碍?他分别即是不分别,他真的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为什么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不是自己分别。执着?随着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确实没有执着。这个说法诸位如果听了还听不明白,还不能够体会,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们一般人说话分别执着,自己的意思,顺着自己的意思就欢喜,不顺自己的意思就生烦恼,所以你分别、执着是造业。佛菩萨分别、执着为什么不造业?佛菩萨像舞台表演的演员,像个唱戏的。他要表情、要说话,是不是自己说的?不是。谁说的?剧本上写的;叫你这个时候手动一下你就动一下,叫你说哪个你就说哪个,叫你哭你就哭一下,叫你笑你就笑一下,都不是自己的,与自己毫不相干,这就是分别亦非意,他是表演的。所以你看到他也有分别、也有执着,没有出自自己的心,他的心清净,从来没有动过。心里头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有一切分别、执着顺着众生,决不是自己的意思,所以说“分别亦非意”。这一个本事我们要学到了,那就好了!那个受用就真的快乐,真的会离苦得乐,你就跟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没有两样,游戏神通。我们这一生来干什么?来唱戏的、来表演的,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是看到社会广大这些的众生,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自自然然的反应,决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里面。这是妙色胜眼里面所含的深广之义。第七尊∶
【香毛发光主地神。】
这一位护法神的德号是从行德上建立的,这名号的建立。“毛”就是我们讲的汗毛,正报里面最小的,佛在经上常常用毛端或者用毛孔。毛端跟毛孔都能放光,都能放出香气。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香光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从毛端跟毛孔里面放出来的。香光是怎么来的?香跟光都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经里面常讲的本具般若智慧放光。自性本具的功德,功德就放香。由此可知,见性的菩萨,《华严经》上全是法身大士。我们不要看到这些神,好像是鬼神道的众生,看到地神、山神,下面看到主林神,他们的地位并不高,是属于鬼神道里面的神众,要比天神那差远了,天神比他们高。可是他有资格参加世尊华严法会,这个不简单。华严法会是世尊初成佛道,二七日中在定中开的会。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