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P21

  ..续本文上一页很重要,普遍决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才能普遍,这样才能跟社会大众生起作师作范的作用,做社会大众的表率模范。因为你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做出种种慈悲的示现。第九尊∶

  【妙光迥曜主林神。】

  这德号里面充满了智慧光明,我们今天讲高度的智慧,遍照世间。德号里面有一个“妙”字,高度智慧表现在生活上、表现在工作,特别工商业界的应酬特别频繁,表现在这个里面,妙是谦虚。一般人有才华、有地位、有财富,都免不了骄慢,他贡高我慢就不妙了。在人间,我们可以说有史以来,我们在历史上记载所看到,无论是智慧、福报、才艺,佛是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人能跟佛相比。释迦牟尼佛多谦虚,释迦牟尼佛对於最贫穷的乞丐都非常尊重,决定没有一丝毫轻慢表态,这种行才叫妙,这个光才叫妙光,与清净、平等、觉相应。佛为什麽能做到?因为佛很清楚、很明白,贫穷乞人他也是一尊佛,怎麽可以轻慢他?世尊何以看到他是一尊佛?世尊是见性不着相,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佛性,怎麽不是佛?所以世尊在这个经上跟《圆觉经》上也说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从性上讲,一切众生统统是佛;从相上讲,这才有差别。但是相是假的,相是妄相;性是真的,是真性。换句话说,他是真佛,他是假众生;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佛才是真的。他为什麽搞成这个相?他是个迷惑颠倒的佛,诸佛如来是觉悟的佛。我们只能用这个比喻来说,希望同修们从比喻里面去领悟,你可不能着相。你不要以为还真的有一个觉悟的佛,还有一个糊涂佛,你又糟糕了,你就不解所说意,所以言说执着不得。

  还是马呜菩萨说得有道理,我们一定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缘叫做妄想,我们怎麽看法、怎麽想法,那是心缘相。这三种都要离开,你才会听;你读经、听教,你能有悟处,你才能入这个境界。悟入这个境界,你在生活上立刻就用上了,佛法好就好在此地,真有用,跟我们的生活没有脱节,真有用。用熟了不知不觉就超凡入圣,转我们的业报身变成愿力身,一个意思。《华严经》里面讲的愿身、智身,也就是常说的乘愿再来,把业力转变成愿力,把业报转变成愿力的化身。转变是一桩难事情,但是不是不能转,决定可以转。佛菩萨能转,我们也能转,你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妙光迥曜名号里面的含义。最後这一尊∶

  【华果光味主林神。】

  这一位尊者德号里面的表法,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的成就,他在工商界的成绩,华、果、光、味,说出四样。“华”表他的因行,也就是从他创业一直到成功,辛勤努力的工作,好比是花。他的事业成就了,这是“果”报,事业有成,成功了。“光”是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味”是令一切众生得他真实的利益。他在某一个行业,这个行业的成就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让一切众生在生活上得到便利、得到享受,这是味。所以末後这一尊主林神表法是总结这一段,意思非常的具体而圆满。

  【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

  它这数量跟前面一样,都是佛世界微尘数参与这个法会。这个法会实在讲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不但包括现前,包括了过去、未来;我们现在的话说作时空,时间与空间,数量之多。末後这一句叹德∶

  【皆有无量可爱光明。】

  这个意思我想大家很容易体会到。我们如果到乌节路上去走一走,你可以看到本地或者是外国许许多多的商主,佛教里面叫商主,现在叫企业家。他们的成就、他们的事业,真的像树林一样,树立在那边,我们去参观、我们去欣赏。他们的这些产品琳琅满目,“可爱光明”,你看到都很喜悦。如果这些商主是菩萨的话,我们去很容易得到享受。为什麽?菩萨布施。布施是什麽?是很合理的价钱卖给我们,这就是布施。他是以服务为目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如果是以赚钱为目的,他是凡夫,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如果他是以服务为目的,不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他是菩萨,他财富就无有穷尽了。为什麽?在理论上我们晓得愈施愈多。前生修的福报很有限,一个经济风暴来的时候,他受不了,他经不起,菩萨经得起,菩萨无所谓。不管你风暴大小,他一样发,一直发到底,因行果报不一样,世间人不了解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谁不愿意学菩萨?他们事业的成就都有可爱光明,而且非常鲜明;一说到的时候,一切众生都能够体会得到。

  〔十六〕 主药神

  末後这一段,第九“主药神”。我说这是末後的一段,是因为从执金刚神一直到此地这九段,九类的神众,他们代表十住因果。十住、十行、十回向,到这里是一个大段,他们表十住因果;住佛所住。由此可知,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将每一位代表的菩萨;他们在此地示现的身分是神众,实际上都是菩萨;他们的名号做了详细的介绍。而实际上就是教给我们,我们生活在世间,面对社会大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在社会上选择哪一种行业,从事某一项工作,这一些都是菩萨行里面重要的原则纲领。如果我们能够学习、能够照做,我们就在行菩萨道,修菩萨行,这真正学佛,真正学作菩萨。所以真正学佛,学作菩萨,不必要换一个生活方式,不必要换一种行业,不需要,就在自己现实生活本位的工作当中。你明白、觉悟了,你就是菩萨化身,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下面这一段主药神。诸位一看就能够联想到,这是我们社会里面,从事於医学、医药界的这一些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包括制药都在这里面,现在讲的健康保健统统归在这一类。这一个社团,实在讲是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离开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在世间,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一定要求助於他们,所以这些人最重要的要有德行,我们常讲医德,特别标显的是仁慈。从事这一个行业,本愿是救度一切众生,是救人的,决不是牟利的。如果用这个行业牟利,造的罪业就很重。众生得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你一定要要求很高的医药费,否则的话不给他治,这个业造得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从事於医药行业的,他要积功累德比一般行业容易,他要做亏心缺德的事情,造业也比别人重。换句话说,他将来的前途两条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看他往那里走了。你要真正学这个行业,是为了救人的,你是菩萨;你不往生,也决定生天,得天福。你要认为这个行业可以赚钱,可以敲人竹杠,你的前途就是地狱。古时候世间人最敬爱良相、良医。宋朝范仲淹,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很苦,穷秀才,饭都没得吃。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他是苏州人。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在一个寺庙里面念书,穷到没有饭吃,每一天煮一锅粥,把粥划成四分,一餐吃一块,穷到那个程度。以後在这个寺庙里面发现寺庙有人藏着黄金,数量大概不少,他是无意当中发现的;一般人,这是发了财。这是不义之财,不应该得的,所以他又用土把那些黄金埋掉、埋下去。他也不告诉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寺庙里地下埋了有黄金。人品就看到了,难得!曾经有一次跟几个朋友遇到些看相的,大家在看相,算命。他也就凑一脚,找算命先生给他看看。他就问算命先生:你算算我的命,我能不能作宰相?算命先生听他这个口气,笑笑,太夸张了。然後他就问,你给算算我可不可以作医生?算命先生说:你怎麽从宰相一下就掉到医生,你什麽意思?他就说:唯有宰相跟医生能救人。算命先生不要跟他算了:你真宰相也。发的心是救人,不是要得高的位子,得高的利润,不是,他完全是个救人的心。所以算命先生佩服他:你这种心胸是真正的宰相。他以後真的做到宰相。

  人家做到宰相,做那麽大的官,做那麽大的事业,生活几乎没有改变,还是过穷秀才的生活。他那麽多收入哪里去?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济贫。他养三百多家,亲戚朋友里面生活困苦的,他都帮助。所以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他的家不衰,代代都出贤人。印光大师最佩服的,中国孔老夫子是第一个,他是第二个。积的德太大了,代代贤能,他给我们社会大众做了一个好样子,不但是不义之财不取,应该得的都施舍。完全是一个救人的心,从小怀着救天下人之念头,一直到老死,他没有把这个念头改变,而且真正做到。发这个心就是菩萨心,在我们佛门里面看都是再来人,菩萨乘愿再来的,给世间人作师作范。

  【复有无量主药神。】

  经文里面说这一类神的数目是无量,似乎比前面所讲的更多。主药神刚才说过就是从事医学、医药,主治一切众生疾病的行业,我们今天称为医学界、医药界,就是这麽一个社团。在本经表法是代表行德,所谓讲医德,各种行业里面德行最明显的。他只晓得救人,救人要紧,救人第一,至於酬劳费用他没有想到。在古代,行医多半是布施,大富人家给他一点供养。古时候作医生,没有说是一定要多少钱的,没有,这话说不出口。一个是作医生的,一个是作老师的,教学的。教学、教学生,不能说要多少学费,不可以,这是说不出口的。所以教学生,对老师的报酬随意的,你家里面富有,可以多送一点供养给老师;实在没有的,表示一点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拿钱的。从前老师他有德行,他的心目当中是培育人才,不是来求报酬的,没有。医生也是如此,病治好了,对医生的报酬也是随分随力,医生决定不会说一定要求多少报酬,这个话说不出来,完全是救世。在此地,因为他是治病,众生有什麽病?烦恼是病、迷惑是病、贪嗔痴是病。所以他表现的是伏贪嗔痴,这个样子才能帮助一切众生便利於修学,利益我们的法身慧命。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如果就利他的德行来说,就是“三业不空”,这是总表医德。心里头念念是帮助病苦之人,心里头要有这个愿望,身体每一天去工作。病重的人,不像现在,现在医院很发达,医疗设备比从前进步太多了,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归依的真实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