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P21

  ..續本文上一頁很重要,普遍決定是清淨心、平等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才能普遍,這樣才能跟社會大衆生起作師作範的作用,做社會大衆的表率模範。因爲你是清淨心、是平等心,做出種種慈悲的示現。第九尊∶

  【妙光迥曜主林神。】

  這德號裏面充滿了智慧光明,我們今天講高度的智慧,遍照世間。德號裏面有一個“妙”字,高度智慧表現在生活上、表現在工作,特別工商業界的應酬特別頻繁,表現在這個裏面,妙是謙虛。一般人有才華、有地位、有財富,都免不了驕慢,他貢高我慢就不妙了。在人間,我們可以說有史以來,我們在曆史上記載所看到,無論是智慧、福報、才藝,佛是達到究竟圓滿,沒有人能跟佛相比。釋迦牟尼佛多謙虛,釋迦牟尼佛對於最貧窮的乞丐都非常尊重,決定沒有一絲毫輕慢表態,這種行才叫妙,這個光才叫妙光,與清淨、平等、覺相應。佛爲什麽能做到?因爲佛很清楚、很明白,貧窮乞人他也是一尊佛,怎麽可以輕慢他?世尊何以看到他是一尊佛?世尊是見性不著相,一切衆生的本性都是佛性,怎麽不是佛?所以世尊在這個經上跟《圓覺經》上也說到,“一切衆生本來成佛”。從性上講,一切衆生統統是佛;從相上講,這才有差別。但是相是假的,相是妄相;性是真的,是真性。換句話說,他是真佛,他是假衆生;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佛才是真的。他爲什麽搞成這個相?他是個迷惑顛倒的佛,諸佛如來是覺悟的佛。我們只能用這個比喻來說,希望同修們從比喻裏面去領悟,你可不能著相。你不要以爲還真的有一個覺悟的佛,還有一個糊塗佛,你又糟糕了,你就不解所說意,所以言說執著不得。

  還是馬嗚菩薩說得有道理,我們一定要離言說相;離名字相,名詞術語;離心緣相,心緣叫做妄想,我們怎麽看法、怎麽想法,那是心緣相。這叁種都要離開,你才會聽;你讀經、聽教,你能有悟處,你才能入這個境界。悟入這個境界,你在生活上立刻就用上了,佛法好就好在此地,真有用,跟我們的生活沒有脫節,真有用。用熟了不知不覺就超凡入聖,轉我們的業報身變成願力身,一個意思。《華嚴經》裏面講的願身、智身,也就是常說的乘願再來,把業力轉變成願力,把業報轉變成願力的化身。轉變是一樁難事情,但是不是不能轉,決定可以轉。佛菩薩能轉,我們也能轉,你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這是妙光迥曜名號裏面的含義。最後這一尊∶

  【華果光味主林神。】

  這一位尊者德號裏面的表法,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他的成就,他在工商界的成績,華、果、光、味,說出四樣。“華”表他的因行,也就是從他創業一直到成功,辛勤努力的工作,好比是花。他的事業成就了,這是“果”報,事業有成,成功了。“光”是表服務社會,利益衆生。“味”是令一切衆生得他真實的利益。他在某一個行業,這個行業的成就對社會大衆的服務,讓一切衆生在生活上得到便利、得到享受,這是味。所以末後這一尊主林神表法是總結這一段,意思非常的具體而圓滿。

  【如是等而爲上首,不思議數。】

  它這數量跟前面一樣,都是佛世界微塵數參與這個法會。這個法會實在講就是法界,法界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不但包括現前,包括了過去、未來;我們現在的話說作時空,時間與空間,數量之多。末後這一句歎德∶

  【皆有無量可愛光明。】

  這個意思我想大家很容易體會到。我們如果到烏節路上去走一走,你可以看到本地或者是外國許許多多的商主,佛教裏面叫商主,現在叫企業家。他們的成就、他們的事業,真的像樹林一樣,樹立在那邊,我們去參觀、我們去欣賞。他們的這些産品琳琅滿目,“可愛光明”,你看到都很喜悅。如果這些商主是菩薩的話,我們去很容易得到享受。爲什麽?菩薩布施。布施是什麽?是很合理的價錢賣給我們,這就是布施。他是以服務爲目的,不是以賺錢爲目的。如果是以賺錢爲目的,他是凡夫,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大。如果他是以服務爲目的,不以賺錢盈利爲目的,他是菩薩,他財富就無有窮盡了。爲什麽?在理論上我們曉得愈施愈多。前生修的福報很有限,一個經濟風暴來的時候,他受不了,他經不起,菩薩經得起,菩薩無所謂。不管你風暴大小,他一樣發,一直發到底,因行果報不一樣,世間人不了解這個道理。真正明白這個道理,誰不願意學菩薩?他們事業的成就都有可愛光明,而且非常鮮明;一說到的時候,一切衆生都能夠體會得到。

  〔十六〕 主藥神

  末後這一段,第九“主藥神”。我說這是末後的一段,是因爲從執金剛神一直到此地這九段,九類的神衆,他們代表十住因果。十住、十行、十回向,到這裏是一個大段,他們表十住因果;住佛所住。由此可知,在這一段經文裏面,我們將每一位代表的菩薩;他們在此地示現的身分是神衆,實際上都是菩薩;他們的名號做了詳細的介紹。而實際上就是教給我們,我們生活在世間,面對社會大衆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在社會上選擇哪一種行業,從事某一項工作,這一些都是菩薩行裏面重要的原則綱領。如果我們能夠學習、能夠照做,我們就在行菩薩道,修菩薩行,這真正學佛,真正學作菩薩。所以真正學佛,學作菩薩,不必要換一個生活方式,不必要換一種行業,不需要,就在自己現實生活本位的工作當中。你明白、覺悟了,你就是菩薩化身,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下面這一段主藥神。諸位一看就能夠聯想到,這是我們社會裏面,從事於醫學、醫藥界的這一些工作人員。醫生、護士、包括製藥都在這裏面,現在講的健康保健統統歸在這一類。這一個社團,實在講是一切衆生沒有辦法離開的,關系非常密切。人在世間,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一定要求助於他們,所以這些人最重要的要有德行,我們常講醫德,特別標顯的是仁慈。從事這一個行業,本願是救度一切衆生,是救人的,決不是牟利的。如果用這個行業牟利,造的罪業就很重。衆生得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你一定要要求很高的醫藥費,否則的話不給他治,這個業造得重。“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所以從事於醫藥行業的,他要積功累德比一般行業容易,他要做虧心缺德的事情,造業也比別人重。換句話說,他將來的前途兩條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看他往那裏走了。你要真正學這個行業,是爲了救人的,你是菩薩;你不往生,也決定生天,得天福。你要認爲這個行業可以賺錢,可以敲人竹杠,你的前途就是地獄。古時候世間人最敬愛良相、良醫。宋朝範仲淹,範仲淹年輕的時候很苦,窮秀才,飯都沒得吃。他的故事家喻戶曉,他是蘇州人。我們在傳記裏面讀到,他在一個寺廟裏面念書,窮到沒有飯吃,每一天煮一鍋粥,把粥劃成四分,一餐吃一塊,窮到那個程度。以後在這個寺廟裏面發現寺廟有人藏著黃金,數量大概不少,他是無意當中發現的;一般人,這是發了財。這是不義之財,不應該得的,所以他又用土把那些黃金埋掉、埋下去。他也不告訴人,沒有人知道這個寺廟裏地下埋了有黃金。人品就看到了,難得!曾經有一次跟幾個朋友遇到些看相的,大家在看相,算命。他也就湊一腳,找算命先生給他看看。他就問算命先生:你算算我的命,我能不能作宰相?算命先生聽他這個口氣,笑笑,太誇張了。然後他就問,你給算算我可不可以作醫生?算命先生說:你怎麽從宰相一下就掉到醫生,你什麽意思?他就說:唯有宰相跟醫生能救人。算命先生不要跟他算了:你真宰相也。發的心是救人,不是要得高的位子,得高的利潤,不是,他完全是個救人的心。所以算命先生佩服他:你這種心胸是真正的宰相。他以後真的做到宰相。

  人家做到宰相,做那麽大的官,做那麽大的事業,生活幾乎沒有改變,還是過窮秀才的生活。他那麽多收入哪裏去?幫助一些苦難的衆生,濟貧。他養叁百多家,親戚朋友裏面生活困苦的,他都幫助。所以一直到民國初年,八百年他的家不衰,代代都出賢人。印光大師最佩服的,中國孔老夫子是第一個,他是第二個。積的德太大了,代代賢能,他給我們社會大衆做了一個好樣子,不但是不義之財不取,應該得的都施舍。完全是一個救人的心,從小懷著救天下人之念頭,一直到老死,他沒有把這個念頭改變,而且真正做到。發這個心就是菩薩心,在我們佛門裏面看都是再來人,菩薩乘願再來的,給世間人作師作範。

  【複有無量主藥神。】

  經文裏面說這一類神的數目是無量,似乎比前面所講的更多。主藥神剛才說過就是從事醫學、醫藥,主治一切衆生疾病的行業,我們今天稱爲醫學界、醫藥界,就是這麽一個社團。在本經表法是代表行德,所謂講醫德,各種行業裏面德行最明顯的。他只曉得救人,救人要緊,救人第一,至於酬勞費用他沒有想到。在古代,行醫多半是布施,大富人家給他一點供養。古時候作醫生,沒有說是一定要多少錢的,沒有,這話說不出口。一個是作醫生的,一個是作老師的,教學的。教學、教學生,不能說要多少學費,不可以,這是說不出口的。所以教學生,對老師的報酬隨意的,你家裏面富有,可以多送一點供養給老師;實在沒有的,表示一點意思就可以了,不需要拿錢的。從前老師他有德行,他的心目當中是培育人才,不是來求報酬的,沒有。醫生也是如此,病治好了,對醫生的報酬也是隨分隨力,醫生決定不會說一定要求多少報酬,這個話說不出來,完全是救世。在此地,因爲他是治病,衆生有什麽病?煩惱是病、迷惑是病、貪嗔癡是病。所以他表現的是伏貪嗔癡,這個樣子才能幫助一切衆生便利於修學,利益我們的法身慧命。清涼大師在注解裏面告訴我們,如果就利他的德行來說,就是“叁業不空”,這是總表醫德。心裏頭念念是幫助病苦之人,心裏頭要有這個願望,身體每一天去工作。病重的人,不像現在,現在醫院很發達,醫療設備比從前進步太多了,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歸依的真實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