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P23

  ..续本文上一页,转生死成涅槃是转果,因果都转。 我们学佛的人,对这个基本的常识、基本的道理一定要认识得很清楚,然後才知道为什麽要修福,为什麽要修定,为什麽要修慧。福、定、慧对我们生活来说,关系太大了,你能修这三种,你才真正有幸福美满自在的生活。你这三种都没有,你的日子就过得很苦,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这三样真正能够治一切病,包括生理的病都能治,冤业的病也能治。你有大福报的人,冤家债主碰到他,他现在福报太大了,不要去碰他,等到倒霉的时候再找他。所以你有福的时候,冤家债主也让你三分,不敢来找你。你有定、有慧,更不必说了,诸位要晓得,这个力量才大。我们说修福,福到哪里去修?这是我们浅而言之,从近处来讲,世尊告诉我们,有三类福田让我们种福。第一个福田叫恩田,於我们有恩德的,那是指的什麽?父母,孝顺父母是修福。孝顺父母这一句里面,意思无尽的深广,如果你要不学,你怎麽会知道?你怎麽知道什麽叫孝?怎麽样才叫尽孝?你不懂。平常给你说说,你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你没有办法把它落实在生活上,原因在此地,没人教你。我们偶尔在讲经的机会里面,给诸位略略的提一点,短短时间提示这一点,实在讲是不够的。你一定要去求学,要去问道,请教这些高明的人,向他请教什麽叫孝顺?怎样做到孝顺?你真肯学,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参学,你把这个道理搞清楚,然後就可以落实到生活上。首先要知道“孝”这一个字真正的含义,这个字真实的道理。中国的文字我们常常赞叹,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我们相信很多同修也都能够体会到,中国文字是艺术,里面的境界很高,文字的构造充满了智慧。中国文字的构造是有六个原则,古时候称作“六书”。“孝”这个字在六个原则里面是属於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你去体会里面的意思。这个字仔细看看,上一半像个“老”字,下一半是“子”,你想想什麽意思?这意思很明显,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是二体,一体,孝的概念、孝的道理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你从这里再往里头意思更深的去体会,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自己。换句话说,如果不敬上一代就不尊重自己,人常常讲你要自尊自爱。由此可知,这一个符号,它里面真正的含义是包括虚空法界,竖的讲无始无终,横的讲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这是一个符号。这个意思要是在佛法里面,就是佛家常讲的“大总持法门”,是一切法的总纲领。我们今天《华严经》经题上“大方广佛华严”就是一个孝字,你能出得了这个范围吗?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一个整体,决定不能够分割。我善,全体就善;我造恶,全体就恶,这是孝字里面所含的真实义。

  因此,落实在生活上我们要养父母,《观无量寿佛经》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孝是讲孝道的理论、含义;养就是落实在生活上,就是孝。养,范围广,不但是要养父母之身,父母的物质生活要尽心尽力去照顾;还要养父母的情绪,常讲的养父母之心,心是讲他的心情,要让他心里面快乐,你不能让他烦恼。物质样样都照顾得很好了,父母不开心,天天忧虑,天天生烦恼,这不孝。你的父母为什麽生烦恼?小时候上学不好好的用功读书,父母生烦恼;品性不好,父母生烦恼;不听老师的话,父母生烦恼;天天跟同学打架,父母生烦恼;真正懂得孝道孝亲的人,这些事情都不能做。要好好念书,要修养品德,要和同学和睦相处,尊师重道,父母开心欢喜。学业完成踏进社会,在家里面是好儿女,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这才算叫养父母之心。有德行、有学问、有才干,为社会、为国家、为大众服务,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你父母就有光荣,祖宗也就有光荣,荣宗耀祖,这是养父母的心。所以孝子,不但是不敢做一些危害社会大众的事情,连念头都不可以起,起这个念头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忧虑。

  第三,养父母之志,父母对你的期望。当然古人跟今人对儿女的期望不一样,纯粹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古人读书志在圣贤,所以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是什麽?期望他将来做一个圣贤君子,从前父母之志是如是。作圣人、作贤人、作君子,流芳百世,从前父母对儿女的期望。现在不对了,现在的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是能赚大钱就好了,你说这还得了吗?甚至於做父母给儿女起名字起上外国名字,在古人要是看到的话,不可思议。为什麽?希望他的儿子将来做成外国人,不要做中国人,这在古时候叫大不孝,数典忘宗,那还得了?从前父母给儿女命名意思很深,是父母对儿女的希望,希望你将来一生做到名副其实,那是父母之志。懂得佛法的人更殊胜,希望儿女怎麽?希望儿女作菩萨、作佛,他是佛菩萨的父母,怎麽会一样?由此可知,儒家的教学,全体都不能离开一个孝字。再看佛法,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教法,也只有一个孝字而已,还有什麽?所以儒、佛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自古以来,国家立国教育的精神之所在就是一个孝字,所以中国古圣先王以孝治天下。历代帝王,不管他是真的孝是假的孝,他死了之後嗣号里都用一个孝字。帝王要做到孝道,给百姓作模范、作榜样,这个意思多深。所以做儿女的、做子弟的,我们一生的生活行持;换句话说,尽孝而已。我这一生生活为谁活着?决不是为自己,是为尽孝。从孝顺父母,然後扩大,孝顺一切众生。佛是这样教我们,儒家也是这样教给我们。范仲淹先生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生为谁活的?为道统而活的。圣贤之道,为这个而活的,我在表演这一套,为一切众生而生活。所以确确实实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能把这八个字做到,孝道落实了。从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能不能给大众做好样子,不能做好样子,你就是不孝。孝道没有做好,给诸位说,你就不忠,就不仁不义,孝是根。古时候谚语里头常讲,“求忠臣於孝子之门”。国家选拔人才,古时候帝王任命地方的官吏,这些官员来帮助他治理国家,造福社会,他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麽?汉朝奠定的制度,孝、廉两个字。你是个孝子,国家用你放心,你一定会尽忠职守,你一定会把事情办得很圆满。为什麽?你不尽心尽力,你对不起你的父母,对不起你的祖宗。廉洁就不贪污,所以古时候选拔人才,这两个标准。先看你是不是孝顺父母,再看你是不是廉洁,如果有这两个字,地方官员就把你选拔出来,保送给国家培养。读书自己不要拿钱,国家来培养你,你的学业完成之後,你替国家服务。所以中国古时候不是没有选举,也是选举,不过选举不是民众选举,是地方官吏选举。他的选举就是私访,穿上便服,到处去打听孝子。在古代地方官员,特别是地方的首长,像现在讲的市长、县长,这些政务官,他们的政绩最重要的就是替国家选拔人才,其他的政事办得再好,如果三年都没有替国家保举一个人才,他那个官就没法子做了,就保不住了,所以国家是把选拔人才列入头等的重要大事。古时候讲“荐贤受上赏”,你替国家选拔贤人,国家最高的奖赏给你,最高的赏赐是替国家推荐贤人的。古时候很多制度非常好,在现在民主时代里头反而见不到。说老实话,我很喜欢生在帝王的时代,帝王讲理,不讲理他就亡国,他的政权就会被别人推翻,一定讲理。

  由此可知,孝字就能治一切病。这是我们讲到福田,第一个就是孝养父母,恩田,知恩报恩,这恩田,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学佛的人一定要认真做到。现在社会把这个忘掉了,如何启发他们,一定我们自己做一个好榜样。提倡孝道最重要的要提倡祭礼,中国古礼里面,祭礼是列在第一位,纪念祖先,春秋祭祀。帝王有家庙,百姓有宗祠,有祖宗的祠堂,那是代表孝道的法幢,孝道的树立。中国这个民族几千年能够在世间还存在,没有被灭亡,这是一个很大的力量,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纪念祖先、孝顺父母,这是做人、修行、成佛的大根大本。第二种福田是敬田,恭敬的敬。敬田的对象是谁?是三宝、是老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敬田。三宝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称佛,称“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根本老师,是佛教育的创始人。我们修学佛教育,对於创始的老师感恩,永远不忘。这个教育是世出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要认识清楚。至善圆满,诸位想想这四个字,我们对於这样的老师怎能不感激?我们懂得孝道,老师教的,没有老师教,我们怎麽会知道?我们怎麽会懂得这麽多?懂得这麽深刻?都靠老师,老师的恩德跟父母没有两样。为报答老师之恩,这叫敬田。报答老师的恩,跟报答父母的恩,在形式上又有一些不相同之处,一定要把老师的教诲、老师的教学,自己认真去做到,这叫奉事师长。佛在经上教我们要做的统统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这才叫奉事师长。决定不是塑一尊佛像在那个地方,天天给他烧香拜拜、磕头作揖,求他保佑,没这个道理。在他面前烧一炷香,表自己的敬意。香表什麽?我相信老师的话,相信老师的教诲,香叫信香,表信的。又表戒定真香,戒定是真干,真正依教奉行,所以一炷香是表这个意思的,我要依教奉行。不是那一支香烧了,拜拜,他喜欢,让他闻个好香,哪有这种道理?你想拿香去薰他?还有人烧香一大把一大把的,恨不得把他薰死,这还得了吗?完全错了,意思搞错了。我们在房子里面,香烧多了空气都污染,都很难过,这种态度能对老师吗?能是恭敬心吗?一定要明理,要懂道理,我们行持上才能如法,一定要懂得依教奉行。

  佛教给我们“建法幢,演慈辩”,这都是报老师恩的。古时候佛家的四众弟子到处建立道场,劝化众生,道场林立;道场就是学校,诸位要懂得,从前的道场是学校。我们今天居士林大家…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归依的真实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