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P51

  ..续本文上一页来无二无别,真的是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当前的问题如何把自己的烦恼障碍除掉,这是我们现前的问题,我们有烦恼、我们有业障、我们有习气。因为自己的烦恼、习气、业障重,不但道业不能成就,连世间想做一点事业都相当困难,往往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原因自己总要晓得、总要明了。所以佛法的修学最重要的断烦恼、除习气,使我们自性般若光明能够现前。这是主火神从利益众生这一面来说的,这个德号完全是利益一切众生。我们自己想成就,也要帮助一切众生成就,虽然德号里面只说这一面,利益这一面,另外一面包含在其中,文字上表面没有,意思有。你想想看你要不断贪嗔痴,普光焰藏如何能现前?这里面断贪嗔痴字面上意思没有,决定包含在其中。说这一面离不开另一面,说断烦恼那一面,决定有包括开智慧这一面。第二尊:

  【普集光幢主火神。】

  “普”是普遍,“集”是结集。我们从这德号里面看,决定是讲後得智,不是根本智;前面说的是根本智,“普光焰藏”是根本智,这是讲後得智。後得智是广学多闻,四弘誓愿里面教给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普集光幢”的意思。名号很有义趣,它排列决定不会颠倒,它有顺序的。第一句是般若无知,第二句是无所不知,无知而无所不知;第一句是讲性德之体,第二句是讲性德的作用。无所不知从什麽地方学来?只要根本智成就,广学多闻就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从早到晚天天见、年年见,无时无刻不见;见的时候,见了生智慧不生烦恼,就叫广学多闻。我们要晓得这个意思,然後你才能体会到《华严经》经上讲,一切诸佛如来尘说刹说,无间说,一切诸佛讲《华严经》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会的人,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讲常生智慧,就是入华严境界,不入华严境界怎麽可能常生智慧?所以从“普光焰藏”这个基础就“普集光幢”,就常生智慧了。从根本智的基础上,决定生後得智,後得智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生智慧,这叫做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不要搞错,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定是很多经典,一样一样去学习,我们把佛的意思完全搞错了。真的叫依文解义,三世佛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把意思错解了。如果是一部一部经典学,现在我们中文《大藏经》里面,总共算得经典也不过三千多部,哪里能叫无量?有量的。无量是讲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真正是无量无边,点点滴滴都生智慧。你要为人讲解,记录下来就是经典,所以经典是无量无边。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然後才晓得今天落实在自己修学上从哪里下手?还是要从根本智下手。可是我们求学时节因缘错过了,古时候求学,训练根本智是在年轻的时候,一般来讲,佛家讲是二十岁之前。出家是在沙弥的时代,在家接受教育是小学的时代,古时候的小学是八岁到十二岁,这个时代训练根本智。没有经过这个训练,你要想去听经、研教,非常困难。不但没有好处,说实在的话还有害处。你要问什麽害处?宗门祖师讲“堵塞悟门”,你永远不会开悟,你说这个损害多大?禅宗为什麽不给你讲经说法,大慈大悲,他教你悟入,他不给你说,说了之後你就不会开悟了。有一些同修问,佛家讲无始无明,他就问,无始总有一个开始,到底什麽原因起无明的?无明从哪一天开始起来的?说修行证果,成了佛无明断了,断了无明之後什麽时候还再起来?教下给你讲,禅宗不讲的,禅宗叫你自己去悟。你要能够悟到了,禅宗祖师给你证明,没错,给你证明;他不给你讲,他只给你做证明。但是你在修学过程当中,他帮你修正,你念头稍微有错,他帮你修正,他也不跟你讲,一定要叫你自己去领悟。他用什麽方法来修正?香板来修正,禅宗是打人出了名。你起念头了,打你,把念头打掉;没有念头了,打你。为什麽?没有念头是无明。没有念头打无明,有念头打妄想,所以有念也打,无念也打,一直打到你觉悟为止。真的那个棒下,不少人被打觉悟了。不过祖师眼光很厉害,如果不是这个根性,打死都不会觉悟,他不打你,他对你很客气,不会打你的。他要打你,他瞧得起你,看到打你,你会觉悟,打你不觉悟就不打了;很慈悲,他不是随便打人的。教下的方式就不一样,教下讲解。但是讲解你也要悟入,你才能得真受用。讲解要不肯真正去悟入,你得的是皮毛,那个利益很小很小、很有限。换句话说,得一世的利益,来生得不到。教下如何才能真得利益?一定要去做到。教你不要贪,你真的一切都不贪才行,你真的干。嘴里说不贪,心里还是有贪,就没有用处了,就没法子教了。教你不妄语,你还是打妄语,那有什麽法子?说老实话,世出世间学问要想真正成就,司马光说得很好,从哪里开始?从不妄语开始。他说的这个话,实在讲也正是善导大师教给我们的义趣。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一切从真实心中作”,真实心就不妄语,妄语心就不真实了,不真实你怎麽会求到法?别说是佛法,连世间法你也得不到。所以要懂得从真实心中作,从不妄语入门。自己有过失不怕,造罪业也不怕,要真正忏悔,要真正能改过。有罪业、有业障,自己能够觉悟就很难得了。你自己晓得自己有业障,晓得自己造罪业,这个人就有悟处。悟了以後要修,悟了以後不修等於没有悟。修是什麽?修是改正过来。不肯改正过来等於没悟,就是李炳老讲,该怎麽生死,还是怎麽生死,依旧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一生还是会空过,没法子了。一定要做到,世缘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有一丝毫的贪着都给自己带来大麻烦。所以要放下,要彻底放下,心地清净,真正是一尘不染,彻底放下。如果要帮助众生,势必要在事相上做一个好样子,做一个真正放得下的样子给人看。出家人如是,在家人也不例外。唐朝的庞蕴居士,这是宗门里面授记的菩萨,是一位相当富有的在家居士。他参禅开悟了,不但他开悟,他一家人都开悟了,真正是上根利智。悟後表演给社会大众看,还不是表演断贪嗔痴吗?世间人放不下的第一个就是财宝,世间人不肯放下的。他就做给别人看,他家里面有的是财宝,把这些金银财宝装上一条大船,船划到长江的当中,砸个洞让船全部沉下去。表演给人看,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有害,没有好处。所以别人看到他这个作法就向他请教,你这些金银财宝既然你不要了,为什麽不拿到社会上去做一点好事,救济贫苦?实在说他这个举动、这麽作法,就是叫人提出这个问题来。他留一句话给後世,“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这是为人演说,表演给人看,教人真正成就清净心,真正成就真实智慧,“好事不如无事”。

  也有同修们听到这些故事他也学,把自己工作也辞掉了,财产统统都布施掉了,到後来没饭吃,苦不堪言,写信问我怎麽办?我说你搞错了。你要想学庞居士,庞居士後头留了一手,为什麽?生活没问题。你就没有想到这个事情,他生活没有问题。他靠什麽生活?编草鞋。在中国古代编草鞋,编织的草鞋拿到市场上去卖,卖几文钱他的生活就没有问题,所以他生活有着落。你要学他,一切财产统统布施掉,工作也不干了,你有没有想到你将来靠什麽生活?你要把这一条想好,再去学庞居士,去表演那一套。庞居士是开了悟,你没有开悟,糊里糊涂就布施掉,所以後果就不堪设想了。人家有智慧,过去、未来他都通达、他都知道。所以学人家的行为,不可以盲目的学,盲目的学我们要吃很大的亏。人家是圆满智慧的表现,我们只是感情用事,怎麽可以?决定不可以的。如果说在新加坡,新加坡有居士林、有念佛堂,你可以学庞居士,你统统舍掉。为什麽?生活不成问题,这一边居士林可以养你老,一直送你到往生,你还有什麽忧虑?你比庞居士还放下得多,他还要打草鞋,你都不要打草鞋。你在念佛堂里头一声佛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个功德真是无量无边,殊胜庄严。所以这两尊菩萨的德号合起来看义味无穷,深广无尽。如果能体会得几分,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有很大的受用。《华严》这才是个开端,还没有说到热闹之处,才开端,开端我们就很有受用了,可想这一部经内容真的是无比的丰富。人家问你,《华严》说的是什麽?《华严》说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真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世间社会大众没有一个人脱离《华严》范围之外的,统统包含在其中。无论是什麽人,机缘很难遇到,遇到之後要能够来听,欢喜来听,一定得殊胜的利益。这个利益要用世俗的话来讲,得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讲其他的利益他不懂,讲现前的,现前的幸福美满都在《华严经》上。如果他晓得有这麽样的好处,他一定欢喜来研究,因为他希望眼前能够得到利益。第三尊:

  【大光普照主火神。】

  “大光”是形容自性本具的智慧,唯有自性般若才能普照虚空法界;“照”的作用就是起感应道交。十方三世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一切的造作都在佛光注照之中,不但现前众生的心念佛知道,即使是无量劫前,我们微细的念头也在般若智光之中。我们听了这些话,读了这些文字感到很希奇、感到不可思议。实际,十方三际是一体,没有前後、没有广狭、没有浅深。这在自性般若光明才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大乘经上所讲的一真法界,因此它有这麽大的德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主火神所表的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迷关破除之後,业障、烦恼、习气才能够断除,而後觉悟了,悟了之後才真正得乐。众生烦恼习气还没有除的时候,这个时候与诸佛如来就不能产生感应,在前面我们都将这个道理给诸位报告过了;是我们的心、境跟如来果地上不相应。

  大乘经上常讲,众生一念微善都能感动诸佛菩萨;一念是讲时间短促,一刹那,时间很短;微善,极其细微的一个善念。我们想想这…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归依的真实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