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P53

  ..续本文上一页来?还是心没变得过来,很想变变不过来。不但变不过来,怕的是愈变愈糟,原因在哪里?我很想变、很想作菩萨、很想作佛、很想往生极乐世界,那个“很想”就是个邪念,就错了。清净心里头还有一个“很想”,心就不清净,你怎麽能成就?要怎麽样才成就?不想,他就成就了。诸位要听我这个话,要执着我这个“不想就成就了”,到哪里成就?顶多无想天成就,还是到外道去。你才晓得说法多麽难,就怕大家听了产生误会。佛法里面讲“无想”,无想是无邪念,无错误的思想,他有正念,宗门常讲“无念为宗”。你要真的无念就变成无想定,那就错了。无念是无邪念、无恶念,他有正念。所以这些话,从前的人讲,讲得简单,大家听了能懂。现在很麻烦,往往执着名言,产生错误的见解。所以马呜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说听的原则很好、很高明。他教我们听经,“离言说相”听,不执着讲经人的言说,不执着;“离名字相”听,不执着他所说的这一些名相术语,不执着这些;最後是“离心缘相”听,根本不要去思想他这个话是什麽意思,不要去想,离心缘相;这样听经会开悟。我们今天听经开不了悟,原因是着相,着了言说相、着了名字相、着了心缘相,我们坏在这个地方。离相才能见性,着相不能见性。所以要知道一切都是无尽的,不仅仅是智慧,样样都是无尽的。为什麽?一切诸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能变的无尽,所变的也是无尽。“光髻”,光在此地是一切无尽里面用光来做代表;髻是高显之意,就是它非常明显、非常显著,都是我们六根很容易觉察到的,很容易接触到的。第六尊:

  【种种焰眼主火神。】

  “种种”是多,也是无量的意思,无量无尽的意思。“焰眼”,焰是光明,火焰光明。这两个字里面就把大乘法里面所说的“五眼圆明”,圆明就是焰眼的意思。在《华严经》上讲佛有十种眼,到後面经文都会讲到。在此地他表法很明显,我们要用智慧就是种种慧眼,来观察一切依正庄严,你就不会看错。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我们凡夫没有这个能力,往往我们看错,人看错、事看错、物看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所以我们读菩萨的德号,我们会感到深深的惭愧,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学。如来的五眼,《华严》讲的十眼怎麽成就的?它的根本还是智慧,所以他此地用焰眼。智慧从哪里生起的?从禅定当中生起的。我们净宗讲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就是禅定,清净心能生,无量智慧是所生。清净心从哪里来的?从持戒来的。所以它的根本总离不开戒定慧三学。

  什麽叫持戒?戒是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对我们的教诫,所有一切经论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统统都称之为戒。我们要读诵,我们要明了,要依教奉行,这叫持戒。一切经太多了,我们这一生有限的时光,哪里能学得了?这没有关系。受持任何一部经论都行,因为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是互相贯通的,所以一经通一切经就通了。我们同学在一起共修,对於持戒这一条我们看得很重,没有疏忽,这是我们修学的根本法。落实在生活当中一定要简单,如果太繁琐,条目太多,我们记不住,记不住等於是形式的句文而已,得不到利益,愈简单愈好。净宗学会当时成立,我们只提了五个科目,大家很容易记得,你一定要遵守。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观无量寿佛经》佛告诉我们三条十一句,第一条里面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很好记;记住了要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佛的教诫。第二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也有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好记。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决定不违背,这叫持戒。

  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敬。我们生活在社会里面,决定不能够离开人群。人是社会动物,没有办法离开人群独自生活,不可能。与大众相处,佛给我们定了几个戒条,一定要遵守。第一条是见和同解,就是说要建立共识,我们大家想法看法都相同、都接近才能够相处。如果彼此见解不相同,就决定不能在一起相处,这是很有道理的。佛法在中国为什麽分成十个宗派?大家兴趣不相同。喜欢参禅,决定是参禅那一帮、那一派去了,他们思想见解相同。喜欢念佛,这一些思想见解相同,大家进念佛堂。喜欢研教,有研教的道场。所以古时候中国的寺院道场,要用现代话来说都是专科学校。譬如在隋唐时代,我们想学《华严》,《华严》到哪里学?到五台山去。五台山是华严宗,你想学这个到那边去。你想学《法华》,《法华》在浙江,在天台山。你想学法相唯识,法相唯识在长安慈恩寺。你想学戒律在终南山。都是专科大学,一点都不杂、都不乱,所以修学要懂得一门深入。为什麽?你才容易得定,才容易开悟。你一定要守住这个原则,你要学多了、学杂了,你的心是乱的,你决定不能得定,你决定不能成就。

  所以佛说无量法门是度无量不同根性的众生,不是叫你统统都要学,哪有这种道理?像有的大学里面,开了很多学院,几十个学系,几百种课程,不是叫你统统都要学;你统统都要学,学四百年你也念不完,哪有这个道理?只要你学一科,一个科目就行了,你就可以拿到学位,不是叫你样样都要学。同样一个道理,佛法经论虽然众多,佛并没有要求你样样都要学,你只要在里面选修一门,你就成就了。再说同样学一门东西,譬如我们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中国现在有九种不同的本子。我们很喜欢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凡是喜欢这个本子,我们可以在一起学。有些人不喜欢这个本子,喜欢康僧铠的本子,他到那边去学,都好,都能成就。这就是讲见和同解。乃至於学《阿弥陀经》,大家都是学《阿弥陀经》,可是有些人喜欢藕益大师的注解,有些人喜欢莲池大师的《疏钞》,他们两个人就谈不来,又要分两个道场。统统都是《弥陀经》,依据的注解不相同,跟的老师不是一个人,学《要解》的跟藕益大师学,学《疏钞》的跟莲池大师学,也要分成两个道场。可见得见和同解重要,它是六和敬的基础,决定要建立共识,这个道场才能兴旺,这个道场才能够成就大众。所谓成就一定得戒定慧,念佛道场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叫成就。

  第二条是戒和同修。这个戒不是广义的,是狭义的,遵守团体的规矩。大家在一块共住一定要定一套法规,这些法规决定是依据我们现实生活所需要而制订的,而且可以时常来修改,我们在一块共同生活才有规律。这是戒和同修。第三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是完全落实在生活上,大家和睦相处,互助合作。真正做到六和敬,相当不容易。六和敬最後一条是利和同均。这是佛教给我们处众,必须要遵守的六个原则。而在同住里面,古来祖师大德提倡云水堂,现在讲睡统铺,跟军队一样。大众晚上也睡在一起,都规规矩矩的,连睡觉也是彼此互相监督,你不能不守规矩。决定不可以一个人一个房间,一个人一个房间关起门来,在里面干什麽没人知道,他就放逸、就懈怠了;换句话说,他退转了。所以一定要像军队一样,十几二十个人睡在一个房间里面,彼此互相监督,依众靠众,不让自己懈怠、不让自己堕落,非常重要。如果说现在人,物质条件比古时候富裕,每一个人有一个寮房,每一个人还有个套房,无论你怎麽修,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跟大众在一起像个样子,房门一关马上就变了,又是一个样子,你还能够成功吗?也许有人问,我房门关了还是规规矩矩的,你既然规规矩矩的,为什麽不给别人做个好榜样?你要关起来干什麽?佛祖给我们订的规矩好,都是为了利益我们的,都是为了成就我们的,决不是给我们找麻烦的。这个我们要懂,我们要感恩戴德,他不是找麻烦的。

  第三个科目是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六度,菩萨行为的标准。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是高级菩萨所修的。我们只取这五个科目,好记,一说出来人人都能记得住。希望在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都要与五个科目所说的相应,这才叫持戒。持戒久了,自自然然你就定下来。初学的时候用这个东西来约束我们自己,好像感到很不方便,什麽原因?平时放逸惯了、随便惯了,现在一下约束你,叫你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你就感到很不方便。这是一个关口,一定要突破你才能得定;你这个关口不能突破,你的清净心不能现前。换句话说,你的烦恼伏不住,你有烦恼、你有杂念、你有妄想、你有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你念佛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这个事情愈想就愈可怕,往生没有把握,依旧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以前我们不了解,懵懵懂懂,现在明白之後,才知道六道轮回的可怕,决定不能再干了。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脱离六道轮回,你要不真干,出不去,一定要真修。所以我们将这个纲领,写在《净宗同学修行守则》里面。这本子印得很多,印成小册大家携带方便。我们培训班的同学也很慈悲,又将《无量寿经》里面,重要的教训节录了六十条,又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也节录了六十条,合印在一起。我们能把这个小册子里面所说的统统做到,这真正的持戒。这个小册子是行经,日常生活行为一定要依靠的标准,然後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才有把握,我们这一生前途才真正是一片光明。心清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这个时候你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事事物物你都能看得清楚、都能看得明白而没有错误,就是“种种焰眼”。此地这些神众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现身说法,所以他们境界高。第七尊:

  【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

  这个名号里面有八个字。“十方宫殿”,我们看到这个字样,就知道这是从作用上讲,不是从理上讲,是从事上讲。既说十方当然就包括三世…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归依的真实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