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P7

  ..续本文上一页过这个愿啦,凡是闻到我的名号,能够皈依三宝,能够勤恳的修持,就不退转,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保证。第二个凡是念佛的人,阿弥陀佛都放光摄受他,保佑他,接引他,因为依靠佛力所以他就有不退转的心。第三往生以后环境的保证,那个环境里头宝树,罗网,风声,鸟声都在说法,听到的人,常常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不会有其他的妄念。所以就能够不退转。第四个在那个环境里头亲近的是诸上善人,就是和上等的善人在一起,又还有机会听到佛说法,所以在那个环境里头,自然就不退转了。第五,迷人的东西最利害的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个叫地狱五条根!这个是扯后腿的东西,也就是在娑婆世界修行进一步,就退三步的原因,退缘太多,太利害啦。而极乐国土莲花化身没得淫欲心,没得家室,又有诸上善人的教导,这样就保证了你不会退转。黄念祖居士比喻得好,他说:极乐世界这所大学只要你被录取了,永远不会开除你,即使你成就差一点,留级就是了,也不会开除你,就是指不退转,不会再退入凡夫。这个比喻很通俗,这就是极乐国土最殊胜的地方,也是最大的优越性了。即使你是带业往生的人,去了以后也不会退转了,上面说的五条就是不会退转的原因。不退转有三方面,第一位不退,只要我们往生了,一定能进入圣人的领域,决定不会再退为凡夫,地位不会退了。第二个行不退,极乐世界专修大乘佛法,就是自利利他,决不会在退为小乘,这是行不退。第三个念不退,你经常听到的都是念佛、念法、念僧,当然就不会起其它的坏念头了。所以说我们的心愿与佛的智慧自然就会结合起来,这就保证了我们念不退。这就是三不退。到了极乐世界只会上进,只会精进用功,只会向上走,朝佛菩萨指引的那个方向前进,品位只有逐步增高,决不会倒退。这就是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修行完全不同的地方。下面说明极乐国土的众生成就非常之大。“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就是说这些众生里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就是说这一生就可以达到后补佛那个位子,就是大菩萨嘛。能够接近后补佛地位的那种人很多,“非是算术所能知之”,不是用数目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祈说”。只能说是数量之多,是阿僧祗。这阿僧祗就是无量无尽,就是无量无边,说明了数量多得很,这个其中多有,就是上面说的三不退,这三不退的人里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一生就可以到后补佛,甚至于就成佛。这样的大菩萨这是在娑婆世界修行不能想象的。娑婆世界修行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上面讲的主要是让我们生起信心,告诉我们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使我们能够生起信心,使我们由信而发愿心。

  下面就是着重叫我们要发愿心,你既然知道极乐世界这样美好,这样庄严,为什么我们不发愿心去往生呢?所以佛陀就直接提出来。“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说“众生闻者”这个话是喊到舍利弗讲的,实际上就包括我们大家都在内。众生闻者,众生听到这个说法的,“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都应当发大愿心,往生那个国家。“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呢?“得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因为往生以后,得与如是,就是前面说的那些菩萨,声闻、缘觉、那些众善人大家在一起修行。这里佛陀提出要我们发愿,这个愿力非常重要。往生极乐世界主要的就是靠深信切愿,愿是动力呵,没有愿力不得往生,极乐世界本身就是愿力所成。我们学佛的人必须要懂得愿力的重要,所以说“金刚非坚,愿力惟坚”,愿力比金刚还坚,要有愿力才能成就。我们发愿就叫做金刚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储存到我们这个精神磁带里面,历劫都不会坏啊。我们要想求生净土,必须要有坚定恳切的愿心。《普贤行愿品》上说是人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散坏,人到了寿命要尽的时候,六根都坏了,不起作用了,眼睛看不见了,耳朵听不见了,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就是我们发求生净土,坚定不移的愿心,它不会舍弃我们,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在一切时候它都不会离开我们,走在前面引导我们,所以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学佛必须要发大愿心,没有愿心不能成就,没有大愿心,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所以要往生净土一定要发大愿心,要发自利利人的心,我们发愿心度众生,当然就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亲属在内了,佛陀这里特别提出往生以后能够同诸上善人在一起,这个就说明保证我们道心坚固,不会退转。你能够同诸上善人在一起,这就是修行的最大保证。

  下面又说:“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几句话是说要想往生必然要多善根,多福德因缘。说明了少善根少福德不可能往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往生,要修福,修慧,福慧双修才行。不修福、修慧不可能往生。不积累多的福德、智慧,往生也没有保证。圆瑛法师,他本来是参禅的,他到了中年两次梦见阿弥陀佛要他弘扬净土。所以他以后就弘扬净土,他把他所住的地方命名为“三求堂”,就是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这个很好哇,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应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如果求福、求慧,不求生净土也很危险。这样福慧就变成你下一世的人天福报,变成福报就很危险,享福就是消福。福报越大,造的罪也就越大,所以叫三世冤。就在生死轮回里面出不来了。所以我们要学习圆瑛法师这一教导,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根据佛陀在《阿弥陀经》里的开示的,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要想往生,不外乎就是一方面要念佛,一方面要培福,就是正行与助行。念佛当然非常重要,念佛是正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主要的,善根也要依靠这个才能够增长,智慧也要依靠这个才能够生起,这是往生的主要保证。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培福德,特别是末法众生,你多作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情,否则就要想往生,这个力量也不够,所以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又要培福德,又要种善根,就是说又要求福,又要求慧。在某些时候,求福还显得更重要,因为你有福报,有条件,有善缘,就有助于我们消除业障念佛修行。

  下面就是佛陀的开示,念佛怎么念法,这一段开示也就是我们现在举行念佛七的根据,后人也就是根据这个开示,采取念佛七的方法来修行。“舍利弗”,又喊到舍利弗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执持两个字,就是不要放松,不要忘记,时刻不能忘记,就等于“拳拳服膺”,不要把它忘记了。“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若一日到若七日,这个若字就当作“如”解,如象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乱”。上根利器一天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中根三、四天,下根六、七天才能达到一心不乱,因为要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才有保证。“其人临命终时”这个人到了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诸圣众就是诸菩萨众,现在其前,就是出现在这个人面前“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个人到了临命终时心就不会颠倒,我们这些凡夫到了临命终时就会颠倒。那天我举了三个例子,台湾的那个居士,他了妻子一哭,他就颠倒留恋了,假的当成真的了,一颠倒当然就是往生的障碍啰。“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一部经主要把持名念佛列为正行。因为持名念佛就可以使我们能够增长善根,福德,这是成就净业的保证。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是这样讲的,什么叫多善根,莫过于发菩提心,只要我们发了菩提心就超过历劫修行的功德。什么叫多福德,莫过于执持名号。他说你暂时的称念名号都胜过于布施一百年的功德。

  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这一段经文里头多了几句,就是一心不乱下面多了“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多了这么几句,玄奘大师是主张直译,就是按原文字句就照翻出来了,鸠摩罗什大师主张意译,就是翻个大意就是了。所以他翻的就多了这几句,多翻的这几句使我们对于这个持名的作用就有进一步了解。这里说因为称名的原故诸罪消灭,就是把我们多生累劫的罪业消灭了,“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那么多善根、福德这几句话就是针对我们持名念佛的理解。说明专持名号这个功德、力量不可思议,能够听到佛的名号而产生信心,愿意持名念佛不容易呵。不能把它看简单了,那都是过去生中的大善根,没得大善根的人不可能执持名号,更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念佛。什么属于大善根呢?我们看一下有成就的人,他的根器深,才能老实念佛。倓虚法师说谛闲法师的徒弟,浙江人补碗匠是文盲,到了四十岁,生活很困难,所以他没有安家,深深感到人生太苦了,就想出家,找到谛闲法师,法师说:你是一个文盲,年纪又大了,用不着学其它的,也用不着受戒,好好的一心念佛就是了。谛闲法师就给他找了一个小庙,找了一个居士,发心一天供养他两顿饭,用不着做什么事情,每天好好的念佛。他听了以后,就一天到晚走着念,站着念,一直念了三年。有一天,他告诉那个居士说:“明天你不要给我送饭了”,他没有告诉他什么原因,那位居士想,可能有人请他吃饭,就没有给他送饭了。第二天下午,那位居士去看一下,推开门看见他在那里站着,就喊他,他不答应,走进去看他已经站在床边往生了,手里还拿着念珠。这位居士就去宁波通知谛闲法师,两天后法师来了,他还站在那里,法师感概的说:“你呀,你呀!也不辜负你这一生有这样的成就,有些能讲经说法的法师都赶不上你”。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老实念佛,不换题目”,老实的念,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他并没有想去搞点什么别的,才能保险啦!我们之所以念佛没有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老实。所谓不老实就是信不过,总觉得一句“阿弥陀佛”太简单了。有一次打佛七,一位同修学佛多年,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有一位…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