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需要有人给你助念,这才更稳当,在临命终时如果有种种瑞相,都证明是往生了。不是只限于一种二种,这个是净空法师开示,只要有瑞相者证明是往生了。如果你平时念佛没得功夫,临命终时自然就不可能有这种瑞相,这个是做不了假的,如闻到异香,看到佛光,没有恐怖,没得留恋,面带笑容,这些种种都是能够说明得到感应道交,能够往生净土。这个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就晓得,那个不学佛的人到了临命终时,那种痛苦恐怖,张慌,种种情况对比,就看得到那是完全不同。所以临命终时这个问题,平常好好念佛的人,到临命终时,就得到受用处,心不颠倒,就能往生。《弥陀经》这一段就告诉我们平常用功很重要,但是临命终时,也是非常关键。
另外,我想谈一下十念往生的这一个法门。这个法门我们决定相信,但是不能误解,误解认为,既然临命终十念都可以往生,那么平常就随随便便不用功念佛,甚至于身、口、意三业造种种恶因,希望在临命终时在念佛声中能够往生,这完全是误解。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到了生死关头,精神错乱,昏迷,这种人到临命时还能够念佛或者临命终时遇到大善知识开导他帮助他念佛往生,这个是一万个人里面难得找得到一个。所以我们不能存有这个侥幸心。学佛人十念法门应该坚持,这是很好的法门,那怕我们再忙,坚持十念是很容易的,但是误解了就要受害。以上是这部经的正宗分就结束了。我们再看一下正宗分主要谈的三个内容:
第一、绍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为什么佛陀要着重介绍这个?因为佛陀不说,我们不晓得,就生不起信心,所以告诉我们有这个世界,有阿弥陀佛,到了那里一点痛苦都没得,那么快乐,这样我们才能生起信心,这是一部分。
第二、介绍极乐世界环境的庄严、美好,有情无情都在说法,让我们发起愿心,有了信心你不发愿,不想往生,还是去不到,这是第二部分。
第三、有了信心,有了愿心,还要认真的持名念佛。除了念佛这个正行以外,还要修福德,就是福慧双修,这样才能保证往生,这是第三部分。
所以说这个正宗分就是告诉我们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三个纲领说得非常清楚了。这是《阿弥陀经》的主要部分,真正的纲领性的内容都包括在正宗分里面。
下面讲的都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了,属于流通分里头,流通就是流传于后代,通达于四方。流通分也是三部分,还是贯穿了信、愿、行,首先引证佛的开示,劝导我们建立信心来流通,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说明证得了佛的果位,劝大家发愿流通,这是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说明了诸佛的赞叹,对释迦佛的赞叹,这个是劝行流通,还是贯彻了信、愿、行, 来证实这部经典,让净土法门广泛的流通。
下面首先就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舍利弗如我今者”,像我现在“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除了我以外,六方诸佛,同样也在赞叹。这里举六方实际上是有代表性的,就是十方诸佛都在内了。便举“东方亦有阿粗(?)鞞佛”,阿粗(?)鞞是不动,就是说佛性如如不动。那么我们这些众生,生生死死就是在动,但是我们这个生生死死当中也有一个不动的,就是长住真心,长住真心,就是不来不去,就是如如不动。阿粗(?)鞞这一尊佛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众生都有这个 如如不动的佛性。“须弥相佛”这个是佛的福德智慧,如象须弥山那样子的,须弥山四宝所成,很微妙,很高大,它高出其它的山,这个是拿来象征这一尊佛的福德、智慧都具足圆满,象须弥山一样。“大须弥佛”也是说佛的福德智慧大如须弥山。“须弥光佛”这个须弥山四宝所成的,当然有大的光明,也就是象征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妙音佛”,佛说法的声音非常微妙!使众生听到的都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利益。这里东方世界只举了五尊佛,当然是代表东方世界佛很多,“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这些佛多得来象恒河沙那样多。“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佛都在他主持教化的那个国土内,出广长舌相,就是展现广长舌相,这个广长舌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遍覆一个佛的教化的佛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凡夫当然也很难理解,但是我们要知道佛的法身,充满虚空,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说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并不稀奇。但是这里我们也应该理解:就是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的法身不一不二,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因为佛的名号就是佛的法身。“说诚实言”,佛所说的决没有妄语,由于我们与佛的差距太远!所以我们听后会产生怀疑。这里就可以用蚂蚁、蚊子开会推测人类有好大的智慧,好大的力量一样,它们当然要怀疑。因为它们的认识来源于它们的实践,而它们所生活的时间空间,与人类 所生活的时空范围来比,当然它们无法理解,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些众生,生活的时空范围跟佛菩萨对比,也是天渊之别。所以当然佛菩萨的境界,我们无法理解,佛菩萨说的即使现在不理解,但是一定要相信,这是很重要的。佛无妄语,说的都是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这里着重告诉我们要建立信心呀。“当信是”,这个“是”就是指的《阿弥陀经》,这是字是代名词。《阿弥陀经》原来的名称就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十方诸佛都称赞。“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对于念佛的众生都在维护和 惦念,这个是《阿弥陀经》最长的名字,十六个字。后来玄奘法师翻译就把它简化了,就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八个字。我们现在读的这部经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是六个字,《佛说阿弥陀经》这部经的名称可以说是流通最广泛的。因为这个名称很简单,而且使我们能够经常闻到佛名,也符合持名念佛的宗旨。下面“舍利佛,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就是说这一尊佛已经破除无明、象日、月的光一样能够消除黑暗。“名闻光佛”,就是说他的光明遍照十方。“大焰肩佛”,焰就是火光,肩是两个肩膀,火焰是表智慧,而肩是表福德,具有福德智慧。“须弥灯佛”,佛的光,象须弥山那样大的灯光一样普照十方世界。“无量精进佛”要加紧修行,说明这一尊佛在过去生中修菩萨行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所以说他的名号叫“无量精进”。“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这一尊佛不是阿弥陀佛,佛同名的很多。“无量相佛”,佛的相好,没有限量。“无量幢佛”,这个幢表示弘扬正法,折伏邪魔外道,无量的法幢。“大光佛”,佛的智慧象千亿个太阳一样,智慧之光就称为大光。“大明佛”佛的智慧能够破一切黑暗,破一切无明,能使无明变成大的光明。“宝相佛”,佛的相好庄严非常宝贵,称为宝相佛。“净光佛”佛的烦恼断尽了,智慧之光圆满清净了,所以称为净光佛。“北方世界有焰肩佛”与“大焰肩佛”的含义是一样的。“最胜音佛”就是佛说法的声音微妙殊胜,这是“最胜音佛”。“难沮佛”,这有两个解释:是说佛的威德神通一切邪魔外道无法阻止,这个“沮”与“阻”的含义相近。第二,这个沮等于流水一样,就是说凡夫流转生死,佛是已经证得的法身永远不变动。这个“难沮佛”含义有没得生死流转的现象。“日生佛”是象征佛的功德,佛的智慧普照一切,如象太阳东升。“网明佛”就是比喻佛的智慧。这个网就是大梵天王的宝珠网罗。这个网罗是光明无比。“下方世界有狮子佛”狮子佛比喻说法象狮子吼一样,能够降伏邪魔外道。“名闻佛”佛的名称传遍十方。“名光佛”,佛的名称如象日、月之光,普照众生。“达摩佛”,达摩就是法的意思,就是轨道的意思。就是说佛是一切是人的楷模。“法幢佛”,法幢是高贵、明显的意思,看到了法幢就使人生起崇敬信仰。“持法佛”,就是佛所受持的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使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上方世界有“梵音佛”,梵音清净无染的声音,使众生能够达到三业清净。“宿王佛”这个宿是指月亮是星宿之王,比喻佛是法中之王。“香上佛”,这个旃檀香是香中上品,其它的香都不能与它相比。这个是比喻佛证了五分法身之香。所以说佛的香能够普熏十法界。“香光佛”世间的各种香只能够消除秽气,不能破除黑暗,佛的香就不同了,佛是证得了戒定真香,不仅消除见思惑、尘沙惑,这样的污惑,而且能够照破无明黑暗,称为香光佛。“大焰肩佛”与南方世界名号是相同的,意思也是一样的。“杂色宝华严身佛”,杂色是五彩缤纷,宝华这是比喻佛身的庄严,比喻佛在过去修菩萨行的时候广修万行,所以他证得了果位的时候才有这个庄严的法身。“娑罗树王佛”,娑罗是坚固的意思,这个树子非常高而且严冬不会落叶子。这个比喻佛已经证得了法身是超越一切众生,也比喻娑罗树是树中之王,佛是法中之王。“宝华德佛”比喻这尊佛是具足了万种功德,如象宝华一样坚固庄严。“见一切义佛”就是说这一尊佛是具有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对一切法的实相,真实的道理都能够了解。见一切义,也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解。“如须弥山佛”须弥山是四宝所成的,是山中之王,说明了佛的功德象须弥山一样的很高。上面列举了六方诸佛也就代表了十方,都是“出广长舌相”,对于本国的众生,教化他们,教化他们要相信《阿弥陀经》所说的是真实不虚。释迦牟尼佛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所以就引证六方诸佛,都在称扬、赞叹,让我们建立信心,使我们深信不疑。
下面佛又提出一个问题,“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就是问为什么这一部经称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下面佛陀自己又解答,“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就是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部经能够受持,受持就是领受行持,照着这部经开示的道理依教奉行。及闻诸佛名者,能够听到十方诸佛的名号,这…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