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需要有人給你助念,這才更穩當,在臨命終時如果有種種瑞相,都證明是往生了。不是只限于一種二種,這個是淨空法師開示,只要有瑞相者證明是往生了。如果你平時念佛沒得功夫,臨命終時自然就不可能有這種瑞相,這個是做不了假的,如聞到異香,看到佛光,沒有恐怖,沒得留戀,面帶笑容,這些種種都是能夠說明得到感應道交,能夠往生淨土。這個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就曉得,那個不學佛的人到了臨命終時,那種痛苦恐怖,張慌,種種情況對比,就看得到那是完全不同。所以臨命終時這個問題,平常好好念佛的人,到臨命終時,就得到受用處,心不顛倒,就能往生。《彌陀經》這一段就告訴我們平常用功很重要,但是臨命終時,也是非常關鍵。
另外,我想談一下十念往生的這一個法門。這個法門我們決定相信,但是不能誤解,誤解認爲,既然臨命終十念都可以往生,那麼平常就隨隨便便不用功念佛,甚至于身、口、意叁業造種種惡因,希望在臨命終時在念佛聲中能夠往生,這完全是誤解。我們首先應該明白,到了生死關頭,精神錯亂,昏迷,這種人到臨命時還能夠念佛或者臨命終時遇到大善知識開導他幫助他念佛往生,這個是一萬個人裏面難得找得到一個。所以我們不能存有這個僥幸心。學佛人十念法門應該堅持,這是很好的法門,那怕我們再忙,堅持十念是很容易的,但是誤解了就要受害。以上是這部經的正宗分就結束了。我們再看一下正宗分主要談的叁個內容:
第一、紹了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莊嚴。爲什麼佛陀要著重介紹這個?因爲佛陀不說,我們不曉得,就生不起信心,所以告訴我們有這個世界,有阿彌陀佛,到了那裏一點痛苦都沒得,那麼快樂,這樣我們才能生起信心,這是一部分。
第二、介紹極樂世界環境的莊嚴、美好,有情無情都在說法,讓我們發起願心,有了信心你不發願,不想往生,還是去不到,這是第二部分。
第叁、有了信心,有了願心,還要認真的持名念佛。除了念佛這個正行以外,還要修福德,就是福慧雙修,這樣才能保證往生,這是第叁部分。
所以說這個正宗分就是告訴我們淨土法門的信、願、行,叁個綱領說得非常清楚了。這是《阿彌陀經》的主要部分,真正的綱領性的內容都包括在正宗分裏面。
下面講的都是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了,屬于流通分裏頭,流通就是流傳于後代,通達于四方。流通分也是叁部分,還是貫穿了信、願、行,首先引證佛的開示,勸導我們建立信心來流通,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說明證得了佛的果位,勸大家發願流通,這是第二部分。第叁部分說明了諸佛的贊歎,對釋迦佛的贊歎,這個是勸行流通,還是貫徹了信、願、行, 來證實這部經典,讓淨土法門廣泛的流通。
下面首先就是釋迦牟尼佛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舍利弗如我今者”,像我現在“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除了我以外,六方諸佛,同樣也在贊歎。這裏舉六方實際上是有代表性的,就是十方諸佛都在內了。便舉“東方亦有阿粗(?)鞞佛”,阿粗(?)鞞是不動,就是說佛性如如不動。那麼我們這些衆生,生生死死就是在動,但是我們這個生生死死當中也有一個不動的,就是長住真心,長住真心,就是不來不去,就是如如不動。阿粗(?)鞞這一尊佛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衆生都有這個 如如不動的佛性。“須彌相佛”這個是佛的福德智慧,如象須彌山那樣子的,須彌山四寶所成,很微妙,很高大,它高出其它的山,這個是拿來象征這一尊佛的福德、智慧都具足圓滿,象須彌山一樣。“大須彌佛”也是說佛的福德智慧大如須彌山。“須彌光佛”這個須彌山四寶所成的,當然有大的光明,也就是象征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妙音佛”,佛說法的聲音非常微妙!使衆生聽到的都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利益。這裏東方世界只舉了五尊佛,當然是代表東方世界佛很多,“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這些佛多得來象恒河沙那樣多。“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佛都在他主持教化的那個國土內,出廣長舌相,就是展現廣長舌相,這個廣長舌可以“遍覆叁千大千世界”,遍覆一個佛的教化的佛土,就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這個凡夫當然也很難理解,但是我們要知道佛的法身,充滿虛空,盡虛空遍法界,所以說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這個並不稀奇。但是這裏我們也應該理解:就是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佛的法身不一不二,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等于念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名號。因爲佛的名號就是佛的法身。“說誠實言”,佛所說的決沒有妄語,由于我們與佛的差距太遠!所以我們聽後會産生懷疑。這裏就可以用螞蟻、蚊子開會推測人類有好大的智慧,好大的力量一樣,它們當然要懷疑。因爲它們的認識來源于它們的實踐,而它們所生活的時間空間,與人類 所生活的時空範圍來比,當然它們無法理解,同樣的道理,我們這些衆生,生活的時空範圍跟佛菩薩對比,也是天淵之別。所以當然佛菩薩的境界,我們無法理解,佛菩薩說的即使現在不理解,但是一定要相信,這是很重要的。佛無妄語,說的都是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這裏著重告訴我們要建立信心呀。“當信是”,這個“是”就是指的《阿彌陀經》,這是字是代名詞。《阿彌陀經》原來的名稱就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稱贊不可思議功德”,十方諸佛都稱贊。“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切諸佛對于念佛的衆生都在維護和 惦念,這個是《阿彌陀經》最長的名字,十六個字。後來玄奘法師翻譯就把它簡化了,就叫《稱贊淨土佛攝受經》八個字。我們現在讀的這部經是鸠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是六個字,《佛說阿彌陀經》這部經的名稱可以說是流通最廣泛的。因爲這個名稱很簡單,而且使我們能夠經常聞到佛名,也符合持名念佛的宗旨。下面“舍利佛,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就是說這一尊佛已經破除無明、象日、月的光一樣能夠消除黑暗。“名聞光佛”,就是說他的光明遍照十方。“大焰肩佛”,焰就是火光,肩是兩個肩膀,火焰是表智慧,而肩是表福德,具有福德智慧。“須彌燈佛”,佛的光,象須彌山那樣大的燈光一樣普照十方世界。“無量精進佛”要加緊修行,說明這一尊佛在過去生中修菩薩行的時候都是這樣的,所以說他的名號叫“無量精進”。“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這一尊佛不是阿彌陀佛,佛同名的很多。“無量相佛”,佛的相好,沒有限量。“無量幢佛”,這個幢表示弘揚正法,折伏邪魔外道,無量的法幢。“大光佛”,佛的智慧象千億個太陽一樣,智慧之光就稱爲大光。“大明佛”佛的智慧能夠破一切黑暗,破一切無明,能使無明變成大的光明。“寶相佛”,佛的相好莊嚴非常寶貴,稱爲寶相佛。“淨光佛”佛的煩惱斷盡了,智慧之光圓滿清淨了,所以稱爲淨光佛。“北方世界有焰肩佛”與“大焰肩佛”的含義是一樣的。“最勝音佛”就是佛說法的聲音微妙殊勝,這是“最勝音佛”。“難沮佛”,這有兩個解釋:是說佛的威德神通一切邪魔外道無法阻止,這個“沮”與“阻”的含義相近。第二,這個沮等于流水一樣,就是說凡夫流轉生死,佛是已經證得的法身永遠不變動。這個“難沮佛”含義有沒得生死流轉的現象。“日生佛”是象征佛的功德,佛的智慧普照一切,如象太陽東升。“網明佛”就是比喻佛的智慧。這個網就是大梵天王的寶珠網羅。這個網羅是光明無比。“下方世界有獅子佛”獅子佛比喻說法象獅子吼一樣,能夠降伏邪魔外道。“名聞佛”佛的名稱傳遍十方。“名光佛”,佛的名稱如象日、月之光,普照衆生。“達摩佛”,達摩就是法的意思,就是軌道的意思。就是說佛是一切是人的楷模。“法幢佛”,法幢是高貴、明顯的意思,看到了法幢就使人生起崇敬信仰。“持法佛”,就是佛所受持的妙法,能夠化度一切衆生,使衆生能夠離苦得樂。上方世界有“梵音佛”,梵音清淨無染的聲音,使衆生能夠達到叁業清淨。“宿王佛”這個宿是指月亮是星宿之王,比喻佛是法中之王。“香上佛”,這個旃檀香是香中上品,其它的香都不能與它相比。這個是比喻佛證了五分法身之香。所以說佛的香能夠普熏十法界。“香光佛”世間的各種香只能夠消除穢氣,不能破除黑暗,佛的香就不同了,佛是證得了戒定真香,不僅消除見思惑、塵沙惑,這樣的汙惑,而且能夠照破無明黑暗,稱爲香光佛。“大焰肩佛”與南方世界名號是相同的,意思也是一樣的。“雜色寶華嚴身佛”,雜色是五彩缤紛,寶華這是比喻佛身的莊嚴,比喻佛在過去修菩薩行的時候廣修萬行,所以他證得了果位的時候才有這個莊嚴的法身。“娑羅樹王佛”,娑羅是堅固的意思,這個樹子非常高而且嚴冬不會落葉子。這個比喻佛已經證得了法身是超越一切衆生,也比喻娑羅樹是樹中之王,佛是法中之王。“寶華德佛”比喻這尊佛是具足了萬種功德,如象寶華一樣堅固莊嚴。“見一切義佛”就是說這一尊佛是具有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對一切法的實相,真實的道理都能夠了解。見一切義,也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解。“如須彌山佛”須彌山是四寶所成的,是山中之王,說明了佛的功德象須彌山一樣的很高。上面列舉了六方諸佛也就代表了十方,都是“出廣長舌相”,對于本國的衆生,教化他們,教化他們要相信《阿彌陀經》所說的是真實不虛。釋迦牟尼佛爲了讓衆生生起信心,所以就引證六方諸佛,都在稱揚、贊歎,讓我們建立信心,使我們深信不疑。
下面佛又提出一個問題,“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就是問爲什麼這一部經稱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下面佛陀自己又解答,“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就是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聽到這部經能夠受持,受持就是領受行持,照著這部經開示的道理依教奉行。及聞諸佛名者,能夠聽到十方諸佛的名號,這…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