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是放不下,还是会动摇、会变节。我们追究其原因,是传统文化丢失时间太久了,很多人都讲,丢失至少两百年,从慈禧太后掌握政权开始。这两百年要传七、八代,这七、八代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底下这一代可能就灭绝了,这个现象很可怕。如何挽救?这是中华儿女人人都有这个责任,我相信有很多人想挽救,找不到挽救的方法。方法第一个,自己认真修学,然后遇到真正有这个志愿的人,志同道合的人,要全心全力协助他、成就他,成就的人愈多,这才能传得下去。要让整个社会恢复像从前这样的太平盛世、幸福美满,我们估计总得两百年以后。这个事情不能着急,欲速则不达。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盛世?胎教恢复了,做母亲的人都能够在怀孕的时候就端正身心,小孩生下来就特别的保护他,所有一切负面的东西不能让他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一定保持这一千天,三年,小孩见闻觉知全是正面的,我们的社会会回归到和谐,回归到太平盛世。中国过去几千年是这样教出来的,现在还要用老方法来教。
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底下这一段,「专论极乐依正庄严之经文至第廿二品,告一段落」。专门讲极乐世界,依报是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正报是讲老师跟学生。这些经文到二十二品,就是到此地这是告一个段落。向下,从二十三品以下,「即为十方佛赞,三辈往生…等」。十方佛赞是坚定我们的信心,三辈往生,往生正因,是教给我们求生极乐世界的方法。
「《无量寿经起信论》」,彭际清居士的作品,「会结前之经义,消归自心」,这句话很重要。学习圣贤的教诲,最重要的就是消归自心。消是消化,吃东西要消化,消化最后到哪里去?到自心去了,这真心,真心的能量才放光芒,才能照见法界虚空界。「论曰」,《无量寿经起信论》,「如上种种庄严」,依报、正报。所以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完全明了,极乐世界是一个学校、是一个道场,它不是普通社会。佛给我们做这么详细的介绍,没有说这个世界有政府,没有说这个世界有国王。前面有说阿弥陀佛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那不是极乐世界,那个世界有国王,国王就是他,他听佛讲经说法,他感动了,他把王位让给别人,自己出家了,出家就是法藏比丘。极乐世界没有国王,极乐世界没有士农工商,我们这个世间所谓三百六十行,在极乐世界都没有看见。极乐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只看到阿弥陀佛的讲堂,而且讲堂到处都有,你只要进讲堂你就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量的分身,这个身有报身、有应身,因为大家都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你在每个道场所见到的,几乎都是阿弥陀佛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而且自己的身相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每一个人跟阿弥陀佛在一起都觉得很亲切,都在面前。这个境界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世界是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美好所成就的。
四十八愿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象写出来的,不是,是阿弥陀佛参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做的总结,哪些我要、哪些我不要,是总结的报告,就依照这个总结建立极乐世界。这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你明了四十八愿,就知道极乐世界的大致情形。所以,它是非常合乎科学所说的逻辑,不是凭空想象,是到处考察,人家好的地方要,不好的地方就不要。譬如三恶道,罗刹、修罗这个不要,都不要。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只有人天,而且人天里面还具有有德行的、有福报的,没有德行的人天都不要。所有各个世界六道里面的众生是非常不整齐的,但是到极乐世界,因为都是信愿持名去的,这个因相同。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愿力、以他无量劫修持的功德来加持你,让你也能得到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这是加持的,这个不是自己的。所以弥陀的恩德不可思议,到极乐世界享他的福,他的福报太大了。
阿弥陀佛对一切大众最大的布施是法布施,就是讲经教学不中断。你不愿意在讲堂,你想到树下、想到宝池的边岸,无论你到什么地方,风声、树声、流水声全都在说法,你的听法没有中断,无论到哪里都不中断。比我们随身听还方便,随身听,你还带个机器,不要带,到处都是。你说这个恩德,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快速的成长、快速的开悟,这个在遍法界虚空界找不到第二个地方。要有第二个地方,佛一定会介绍给我们,没有,就此一家。我们今天遇到了,决定不能放弃,决定要抓住,这个抓住了,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你统统抓住。我要想帮助父母、亲戚朋友,你到极乐世界就有能力帮助他们成就,你会了解他的根性,为什么?他们世世代代的事情统知道,你有契机契理的方法帮助他们。这《起信论》上讲的种种庄严,这第一句,依报正报。第二句,「种种佛事」,佛事就是课程,我们今天讲学校上课课程。课程为什么说佛事?佛是觉悟,帮助你觉悟的事情。诸佛菩萨身行言教,不仅只是口说,他做出来给你看。这两样讲得很具体,庄严跟教学。
下面,这不思议的境界,「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水中月,如画所现像,如幻所化人」,这就是你到极乐世界,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你接触到的跟我们这个世间完全不一样。极乐世界一切人事物,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来不去。好像水中的月亮,不来不去,月亮没到水中来,水中也不会让月亮来;如画所现像,像画画,随心所欲;如幻所化的人,人物,「皆以佛神力故。随众生心而出现故」。这把真相说出来了,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从哪来的?是阿弥陀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经》上讲的。众生心不同,众生在极乐世界所看的现相也不同,所感受的也不同。从不同慢慢到同,什么时候同?妄想、分别、杂念、业障统统消尽了就同了。但是到极乐世界,所看的画面彷佛很相同,这是阿弥陀佛的威神力故。
「当知一切众生所有神力,本与如来无二无别」,这句话我们要记住。极乐世界你所看到种种神变不是弥陀独有,一切诸佛都有,一切菩萨也都有,乃至于六道众生全都有。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所有的我们全有,那现在失掉了。「特无大愿大行,发起胜因。不觉不知,沈沦永劫」,这真相说出来了。我们怎么回事?我们没有大愿。诸佛菩萨都有大愿大行,我们今天愿只有自己,念念为自己,念念为我这个小家,或者念念为我这个团体,太渺小了,这是什么?这是执著。执著就变现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从执著变出来的,执著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阿罗汉不执著了,所以阿罗汉的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六道轮回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像一场梦一样,醒过来了,梦不见了。你为什么醒不过来?你有执著。十法界四圣法界还是一个梦,六道是梦中之梦,六道没有了,四圣法界现前。四圣法界里头的众生没有执著,他有分别、他有妄想,分别没有了,他是菩萨;妄想如果没有了,他就醒过来了,醒过来十法界不见了,还是假的。这次醒过来是什么境界现前?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醒过来一看,全都是醒过来的人,这醒过来人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住在那个地方。
现在我们搞清楚了,知道世尊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例外,没说。实报土也是虚妄,为什么?实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的。习气只障碍你证入常寂光,其他没有障碍,可以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正得大自在,就是不能回归常寂光。在那个地方居住,弘法利生,应以佛身得度者,你就能现佛身,现八相成道。《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他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低的,但是最低的,他无明断了,他只是习气,应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现佛身。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这个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就可以做这个示现。像《普门品》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真的得大自在。等到无始无明习气完全没有,他的大自在就圆满了,这个时候实报土不见了,现出来什么?现出来常寂光。常寂光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意念跟所有诸佛如来融成一片,就像光一样。没有身体,没有现相,物质现象没有了,精神现象没有了,自然现象也没有了,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看不到他,他们知道我。这个时候,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都生活在常寂光里头,只是你见不到。常寂光是本体,离开这个本体一切法没有,他是体,但是体因为不是现相,没有现相,你对他就看不到。他能现现相,就是能生现相,什么时候生现相?众生有感,他就现相。
我们以虚云老和尚朝山这个例子,大家就想想,文殊菩萨无时无处不在他身边,就是没有现相。他一生病,生病是感,需要人照顾,他就现相了。现相也有缘分,这时候现什么相?现乞丐的相最好了,为什么?一点怀疑都没有。如果现一个富贵人的相,老和尚哪敢,要离他远远的,不能亲近;现乞丐的相,这个放心,什么怀疑都没有。而且他去找草药给他治病,草药在哪里?随便在哪里,他有办法变现出草药出来。我在山上采的,附近采的。给他治病。到外面去讨饭,回来的时候再一起吃,那个饭不一定到人家讨的,变现出来的。虚老和尚不知道,完全不晓得,以为真是个叫化子,这叫化子好心帮助他,不知道是文殊菩萨,不知道早成佛了。文殊菩萨在常寂光里头,实报土是他的现身,是实报土里头菩萨有感,他现身在实报土,实际上他在常寂光,无处不在。所以一切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他方此界,就在当下。我们从这里体会到自性、性德,体会到常寂光。
因为没有大愿、没有大行,你看这个大愿是我们的本愿,大行是我们的本行,是我们自己本来有的,我们无知把它丢掉了,现在晓得了,马上恢复正常。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一样大,愿大行就大,我们跟阿弥陀佛一样的行。阿弥陀佛发起胜因,这个胜因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手段是什么?手段就是身行言教,我把我自己所知道的我统统做到,给大家做示范。在家里面,给一家人做示范;在社会,给整个社会做示范。无论在哪里,都想到我给人家做榜样、做好样子的,就对了,这就叫再来人,这就叫佛菩萨现身说法。所以我们要发起这个胜因。如果没有,还不知不觉,那继续搞轮回,沉沦永劫,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出来了。不知不觉沉沦永劫,这是讲我们现前状况。
「若能一念回光,方知家业具在」,一念回光,回头了,马上就觉悟了。家业是什么?如来的智慧、如来的德能、如来的相好、如来的神通、如来的道力,全在!一样也没有丢掉,就等着我们回头。学经教是什么?就是回头。这一回头,「如入宝山,取之无尽」。宝山是什么?宝山是自性。众宝是性德,智慧无尽、德能无尽、相好无尽、方便无尽,无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无一不是神通游戏,无一桩不是教化众生的道具,像舞台表演之道具,都是帮助别人觉悟的,都是帮助别人回头的,所以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现前虽然没有在极乐世界那么大自在,实际上也得自在了。回头,是念头上回头,不再执著、不再打妄想、不再分别了。不再妄想,智慧现前;不再分别,平等现前;不再执著,解脱现前,法身般若解脱全得到。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常寂光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六道轮回里头的。六道轮回是假的,不是真的,迷了才产生这个现象,觉悟了没有,觉后空空无大千。
「如游香国,触处蒙薰」。佛告诉我们,这世界上有众香国,香积如来。那我们就知道,那个地方的众生,六根哪个根最利?鼻根最利,他闻香会开悟。我们这个地球上耳根最利,跟观音菩萨有缘,观音菩萨是修耳根圆通成佛的。香积如来那边舌根当家,他尝味开悟。不相同!六根哪个根最利不一样,哪一种根最利,他会到那个世界去,为什么?他跟它相应。我们这个世界耳根,耳根利的人都到这儿来了,这是诸佛如来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要须亲到方休」,这末后两句话是祖师大德给我们最亲切、最重要的开示,「慎勿半途而废」。你必须亲到,你要亲证,今天这个亲到,我们必须亲自到极乐世界,你就全知道了。到了极乐世界,虽然还没有成佛,等于成佛了,为什么?智慧如佛。这尊佛不是普通的佛,是阿弥陀佛,智慧如同阿弥陀佛,道力也如同阿弥陀佛,神通也如同阿弥陀佛,这是他方诸佛世界所没有的,所以等于成佛了。
这个缘一定要珍惜,这一生如果错过了,将来当然还能遇到,但是不知道是到哪一生、哪一劫。这个是早年李老师常说的,这一生机会错过了,又要经历长劫轮回,时间是用劫,不是年算的。人身不容易得,无量劫才碰到一次,得有缘碰到一次。人身为什么不容易得?你要是在佛法薰修,你自己心里有数,你的五戒十善能不能打七十分?五戒十善能打七十分,保证你来生得人身。如果五戒十善不足五十分,你的问题严重。这是善的。那造恶?如果你还有杀盗淫妄,还有贪瞋痴慢,三途去了。三途太可怕了,堕到那个里面想出来,不容易,太难了!把这些东西细心去想一想,知道佛讲的话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宝贵这一生的生命,一定要求,不但要出轮回,要出十法界。出轮回、出十法界,现在我们知道只有这个法门,只有这一部经,只有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除这个法子之外,没有第二个法子。所以学到这个地方,我们就要特别珍重,这一生可不是简单的。
尤其灾难频繁,我们要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要求出离,再亲爱的人也得暂时放下,为什么?不放下,障碍你往生。再搞六道,那就是凄惨无比,决定不能干这个傻事。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再亲爱的人都能够得度,你都有能力帮助他们,你有能力照顾他们。就像文殊菩萨,照顾虚云老和尚三年,从普陀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走了三年,菩萨无时无刻不照顾他,就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是佛菩萨照顾,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有的时候很苦,佛菩萨:你该受一点苦,造的业,让你消消业障,你能承担得了。其实都在帮助,佛家常讲的「重报轻受」,我们造的罪业太多、太重,现在受一点苦难,重报轻受,自己要欢喜,这是真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