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一集▪P3

  ..续本文上一页说的。这里头有句话非常重要,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也就是说我们遇缘不同,所以才有三辈九品的差别。

  我们看下面经文,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这个藉就是依靠的意思,临命终时忏悔,忏除恶业,这个忏悔的力量就是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因为佛有愿,五逆十恶临终忏悔,佛统统接引。这个人造五逆十恶的业,临终忏悔,求往生净土,阿弥陀佛也来接引他,乘佛的愿力,他能往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这个发心是发菩提心,什么时候发心?花开就发心。「何得言是始学大乘人也」,古大德人认为,下辈是大乘始学凡夫,刚刚开始学习的凡夫。「若作此见,自失误他,为害兹甚」,这个说法错了,错会了佛的意思,善导大师给我们详细的说明。「疏中复引《观经》十则,以证其说,兹不具录。大师直示」,直接的指示我们,「极乐九品莲台,均是浊世凡夫往生之位」。这句话非常重要,这就说明《观无量寿经》讲的九品,九品就是此地讲的三辈,全是五浊恶世凡夫往生的阶位;换句话说,与菩萨不相干。「唯因世间遇缘有大乘小乘之差异,故往生后有上辈中辈之不同」。我们遇到的是大乘,南传佛教遇到的是小乘,这个有差别,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有上辈、中辈不一样。

  「净宗乃最极圆顿之教,大根大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圆解圆修,则与常人日劫相倍」。日劫相倍,底下有括号,「圆人修一日,等于常人修一劫」。「故能一生功圆,迳登上品」,这句话给我们最大的鼓励。我们现在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最极圆顿之教,我们能不能够真信、真的接受,圆解圆修?什么叫做圆?信心没有一丝毫怀疑,这圆信。对于净土三经一论能够理解,能够真信,依教奉行,那就是圆解圆修。尤其修行就在这两品,这两品经里面告诉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有没有发?菩提心,印光大师教我们采取《弥陀要解》蕅益大师所说的,我们容易懂。蕅益大师说,真相信,真想往生,不想在这个世界多待一天,恨不得现在就去,这样恳切的心、恳切的愿望,就是圆满的菩提心。一向专念,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也没有,这叫圆修。念阿弥陀佛,还有杂念进去,就不圆了,不是圆修。不是圆修能不能去?能去,品位下一点,如果是圆修的话品位高。

  于是乎我深深体会到,有些阿公阿婆,你看他一天到晚拿个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痴痴呆呆。你跟他讲什么话,他对你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知道他听见没听见。这种人往往人家一般人瞧不起他,那个人是圆解圆修,他没有一点怀疑,他一天到晚就是一句佛号,他没有一个杂念。这种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辈上生,我们比不上他,我们有杂念,他没有杂念,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往往看不起的这个人,到极乐世界他上上品往生,我们跟他相距很大。这是我们有眼无珠不认识人,我们跟他比相差很远。他的信心坚定,决定不想学其他的法门,这是圆信。圆解,什么叫圆解?他没有怀疑,你要问他极乐世界,他说不出来,但是他一点都不怀疑。他只知道那个世界好,那个世界太好了,他只跟你说这个。好到什么程度?你到极乐世界不就知道了!不必去想,不必去说。

  所以我们遇到这样的人,要从内心里头起真诚、恭敬。他是来表演给我看的,他是来教导我的,我们要向他学习,不能有丝毫怀疑。那是个真正修行,是净宗的典范,他们修行一天等于普通人修行一劫。我们今天一般人讲一心专注,他能够专注在阿弥陀佛佛号上,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妄念太多,妄想多、杂念多,所以心不清净。他们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只知道吃饱了、睡好了,一向专念。在香港,很多人都知道谛闲老和尚有个徒弟,锅漏匠。一般人瞧不起,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什么都不懂,在这个世间日子过得太辛苦了。好在他有个小时候的玩伴,就是谛闲法师。谛闲法师出家了,看到出家不错,有好房子住,有吃有穿的,什么都不愁,来找到这个童年的玩伴,找到了,一定要跟他出家。老和尚说,不行,你怎么能出家?年龄四十多岁了,出家在寺庙里住,最低限度五堂功课,这五堂功课你不能做的话,人家瞧不起你,你在寺庙里很难住得下去。第二个就是讲经,讲经你不认识字,你现在学来不及了。

  可是他赖住了,不肯走,老和尚没办法,好吧!他说你要出家,我有个条件,你能够答应,我就帮助你。他说行,你说什么我都听。他说那好,给他剃度了。剃度之后送到乡下,宁波的乡下,找一个破庙,没人住的,废弃的一个寺庙,让他住在里头。找几个护法,每个月给他送一点菜、送一点米。又找了个老居士,一个女居士,找了个老人,给他烧两顿饭,中午、晚上,早晨他自己理,帮助他洗衣服,照顾他。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不分昼夜。这个方法他一学就会了。老和尚说,将来准有好处。他不问,他没有想到什么好处不好处,反正你教我念我就念。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谛老对他非常赞叹,你真的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弘宗演教的大法师比不上你,这些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肯定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那是什么?大心凡夫!他遇到的缘好,谛闲老和尚是学大乘的,是修念佛法门的,虽然是天台宗,他修念佛法门。传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大乘绝妙的大法,他就接受了,圆圆满满的接受,这个地方讲的信受、圆解圆修,他当得了。他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他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他没有怀疑。经教,世尊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为的什么?为的是你对大乘没有信心,你不相信念佛法门。如果统统都明白了,真正相信,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不要再搞,圆圆满满解决了。

  我们这一生看到几个例子,我在美国住旧金山的时候,甘老居士的一个朋友,我没见过面,好朋友,在旧金山念佛往生。他们原来住在台湾,儿子到美国留学,毕业了在美国工作。结婚了,生了小孩,把母亲找到美国去带小孩,照顾家事,夫妻两个都要工作。小孩带了五、六岁,上幼稚园了。所以白天,儿子媳妇上班去了,小孩带到幼稚园去,她就在家念佛,家里人也不知道。往生的这一天她也没有说话,夜晚走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第二天早晨她没有起来烧早饭,儿子媳妇很奇怪,每天早晨都是她烧饭的,怎么今天没起来?房门打开一看,她穿着海青,端正盘腿坐在床上,叫她没有答应,仔细一看,走了,坐着走的。旁边留的遗嘱,还把儿子、媳妇、孙子孝服都做好了,统统准备好了,后事她都准备好了,都放在床旁边,她走了。你看她做那些衣服,写这些遗嘱,至少三、四个月之前知道,她才有时间准备。走得那么潇洒,真走了,这念佛的功夫,一句佛号。

  四十多年前,我在佛光山教书,佛光山隔壁一个小镇,这里头有个老太太,也是念佛站着往生。念多久?三年。这个老太太非常善良,对佛法不懂,拜神,什么神、佛都拜。三年前娶了媳妇,媳妇懂得佛法,劝她婆婆,不要乱拜,专念阿弥陀佛,家里给她供个佛像,她就不出去了。这老太太很听话,不出去了,在家里头天天念佛、拜佛,念了三年。往生的时候没说,大概是怕家人扰乱她,只是告诉儿子媳妇,告诉家人,晚饭的时候,你们吃晚饭,不要等我,我去洗个澡。家人很孝顺,还是等她,等了很久没出来,去看看。浴室看看,确实她洗了澡、换了衣服,喊她,没有声音答应,看她不在房间。最后看那个小佛堂,她站在佛像面前,穿着海青,整整齐齐,拿着念珠。叫她没有声音,仔细一看,走了,站着走的。你看,她不说话,怕说话,家里人又要来长短,你不能走,多住些年,那就麻烦了。她不说话,她走了。

  将军乡这个老太太往生,这个往生度很多人,说明什么?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时间不长,三年,人家就站着走了。这是什么?都是此地讲的圆解、圆修、圆证。她要不要了解?不需要。我真相信,真喜欢阿弥陀佛,真相信极乐世界。这些全都是真的不是假的,都在我们眼前,别的事情能作假,这个事情做不了假。所以,《往生传》上所写的我们相信,《净土圣贤录》里面所记载的我们也相信,都是真的。就怕你三心二意,就怕你杂念妄想太多,纵然你能往生,你品位不高,要想高品位必须万缘放下。经上这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把这八个字做圆满了,你就圆修圆证。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只有这桩事情是真的。大经大论是不错,但是你没有办法修,你没有办法证得。只有这个方法,连乡下不识字的老太婆都能够上上品往生。所以,念老在末后说了这一句,故能一生功圆,功是功夫,圆满,迳登上品,人人有分。

  我过去在新加坡,这亲眼看见,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念佛往生,品位不低!他是生病,在家里养病,躺在床上,就想到居士林讲经,那个时候有录像带,把录像带请回家去听经,每天听八个小时。听了两年,他的功德就圆满了,告诉李木源居士,他想往生。李木源居士跟他讲,不行,你现在不能走,居士林里头人事不稳定,只要你在,就能够守着规矩,你不在会乱掉,求他再多住两年。他就多住两年,这又待了两年,四年。这两年还是八个小时听经,听经之外他就念佛,一心求生净土。往生之前,找我给他做三皈依,往生的前一天。我听他家人讲,往生前三个月,他在一个纸条上写,好像是八月初七是不是?写了十几个,也没有人敢问他这什么意思,就是这天死的,过世的。三个月之前晓得是哪一天,果然这一天走了。实际上,两年前他就可以走,为居士林多住两年。这种人往生都是上辈,不是中下,决定是迳登上品。这遇缘殊胜,居士林的林长,正好遇到我们在那里讲经。如果不是生病,他怎么可能听四年经?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天听八个小时,四年没有间断,全搞明白了、搞清楚了,万缘放下,你看那么自在往生。这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的。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现就本经,兼采余论,以明三辈往生,实为凡夫,兼及圣人」。实实在在极乐世界是为凡夫往生而建立的,圣人去往生那是附带的,这八个字说得好。「经中《必成正觉品》偈曰: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这个偈子,前面四句「明大愿之由」,他为什么发这个大愿?为什么在西方世界建立极乐世界?完全是为了这些众生,令彼诸群生,这个彼,是十方诸佛刹土其中的六道众生,是为他们。他们愚痴、造业、受报,辗转轮回,出不了六道,把它们比作长夜。现在要帮助他,离开长夜,离开忧恼,只有建立极乐世界,劝导他们发愿往生,这个问题才能够解决。

  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菩提果是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帮助六道众生成佛;不是帮助他得人天福报,不是帮助他作声闻缘觉,也不是帮助他作菩萨,是帮助他成佛,这还得了!这是弥陀的本愿,我们一定要认识、要知道。所以法藏就发这个愿,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法藏菩萨修行要成佛了,他的名号叫无量寿。阿弥陀佛是梵语,意思是无量寿,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印度人称阿弥陀,中国人称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众生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他能信、能发愿,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刹,我刹就是极乐世界,俱来,大家统统来,阿弥陀佛非常欢迎。到了极乐世界,如佛金色身,这是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身相跟他完全相同。妙相悉圆满,这个妙相,《观经》上说得好,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个好又发八万四千光,光中有佛,佛又放光,普度有缘之人,这不可思议。

  所以偈子里头,首先说明四十八愿的来由,「乃欲令一切长夜冥昧之众生,离诸忧悲苦恼」,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间,想一想每天是不是有忧悲苦恼?这句话是形容我们现前的生活状况。这样让我们想到,阿弥陀佛在西方建立极乐世界,是帮助我们解除忧悲苦恼。我们现在要出生善根,只要有这个念头,就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往生极乐世界就成就菩提。「故知所欲普济者,实为长夜忧恼,待生善根」,这善根还没有生,等待着吧,这些「具缚凡夫」。这个缚是烦恼的代名词,烦恼好像绳索,把我们捆绑起来,动弹不得,是这个意思。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实实在在的说,说明普济的方法是名号。「众生闻名,来生我刹」,这些众生就是六道里头长夜忧恼的这群人。「是故善导师曰:三辈九品,总是为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也」。善导大师这句话说得好。佛建立极乐世界,为什么?是为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五浊恶世的凡夫。

  「末二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可见忧恼凡夫,一登彼土」,只要到极乐世界,「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圆满具足」。这就是为什么要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好处是你无法想象的。搞清楚了、搞明白了,统统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专想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了,这就是念佛。极乐世界寿命长远,无量寿,我们要学什么法门,想学的东西很多,现在全放下,为什么?它会扰乱我、会干扰我,让我不能专心。统统放下,一句佛号念到底,到极乐世界再学。极乐世界学很快,学成之后再回来,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这是一等聪明人。我们没有到极乐世界,没有成就,想在这个世界学这些经教,太难太难了!第一个,遇不到好老师。第二个,纵然遇到好老师,我们学习的条件不具足。什么条件?至诚感通。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没有诚敬心,佛菩萨来教都没用。

  在这里要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学锅漏匠,学将军乡的老太婆,真了不起!我看这些人往生极乐世界都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绝不在上品下生以下,决定不在。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正觉悟。这个世间搞多了、搞杂了,一无所成。所以一定要细心去想想,我的心清不清净?我的心平不平等?经题上的五个字是标准,清净平等觉,跟自己对照一下。如果有清净平等觉,行,在这个世间无论学什么法门,决定有成就。如果这五个字没有,你什么都学不到,你拼命学一生,也不过是佛学常识而已。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