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品,不能齐于本经之下辈矣」,这是灵芝、孤山他们的看法。
「莲师」,就是莲池大师,「末后曰:始恶不妨终善」,一生作恶,临命终时悔改,他就是善人。这句话「深契圣心」,这个圣是阿弥陀佛,应该是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恶人临终如能忏悔发心,至心念佛,则恶人已成善人」,这个是可以承认的,「故亦蒙佛摄受,随愿往生」,五逆十恶。可是愿文里头还有一句,毁谤佛法的人,除了毁谤佛法,这种人不能往生。善导大师说,毁谤佛法,为什么愿文上加这一句?因为五逆十恶、谤法,这是极重的罪业,阿弥陀佛愿文里头有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念佛人不要造这个罪业。造这个罪业,临终忏悔他还是能往生。善导大师的话有意思,善导真的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那这个话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五逆十恶,毁谤净土,毁谤大乘,临终忏悔,临终认错、忏悔,还是能往生。这才是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普度一切苦难众生的本愿。不是不通忏悔,真忏悔他就是好人,恶人已经成了善人,佛一定来接引的。
「故莲池大师曰:岂不贤圣同科。同登极乐」。善人念佛往生,恶人念佛,临终忏悔也往生。品位高下那要看他忏悔的心,如果是十分真诚的忏悔心,他品位一下就高上去。绝不因为他在生的时候做多少错事,不因为这些,是看他那个忏悔的心。所以极重罪业的,就是五逆十恶、毁谤大乘的,真诚忏悔,真诚的那种信愿,忏悔心,也可能到极乐世界就是实报土上辈往生,不可以轻视这些造作恶业的人。我们中国谚语有句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无恶不作的人,回过头来是一等的好人,一般的好人不能跟他相比,他的位次一下就提升了。这是很合理的,合情合理的说法,没有一点牵强,应该是这样。这是给一切众生莫大的信心,给一切造罪业的众生带来了希望。不是因为造罪业佛菩萨不原谅你,不是的,回头就原谅你。所以莲池大师曰,岂不贤圣同科,同登极乐。「由上可见,此经三辈,彼经九品」,此经是《无量寿经》,彼经是《观无量寿佛经》,「实相配合」,实际上九品跟三辈是配合的,「不容或疑」,不应该再怀疑。
「又《报恩论》曰:此经上辈当出家,中下二辈当在家」,这个当就是配合的意思,把上辈往生的配合在出家,中下二辈配合在在家,「乃从其多数,粗举大凡,故云凡有三辈。《观经》就此大凡,略开为九,而又极其优降,以括无量行因之不齐。此论极好」。《报恩论》里头说的。这是说明,这三辈往生里面,包括无量行因,这个无量行因,有善因、有恶因,统统包括在里头,只要临终忏悔,断恶为善,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观经》中,上上品往生者,弹指往生,见佛闻法,即悟无生法忍,须臾历事诸佛,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乃三辈中极优者也」。这是什么人?一般说这是法身菩萨去往生的。法身菩萨,《华严》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的菩萨,如果在他方世界修行,必须一阶一阶向上提升,时间很长,在极乐世界能把时间缩短。为什么?发真诚大菩提心,就能把修行的时间缩短,地位很快向上超升。上上品往生,这一弹指,就是很短的时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就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七地以上证得的,七地菩萨下品无生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七八九地,九地上品。再向上去叫寂灭忍,这最高的。寂灭忍也有上中下品,下品寂灭忍是十地菩萨,中品是等觉,上品是妙觉如来。所以,为什么这些大菩萨们愿意到极乐世界?他距离妙觉如来的时间愈来愈短。
见佛闻法,他悟无生法忍,须臾间历事诸佛,须臾也是极短的时间。在极乐世界他能够分身,能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供养佛。供佛是修福,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福慧双修,这一下就修圆满了。得佛受记,你看,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这真不得了!成就圆满的后得智,也就是佛法里头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他供养无量无边诸佛,诸佛都为他说法。他闻法不但能记住,闻法开悟,那真正是名符其实的大彻大悟,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不通达的、没有不明了的。这个人叫圆满的佛果,这是三辈当中最优越,上辈上生。
下下品是谁,哪些人?五逆、十恶。这是极重的罪业,临命终时,「地狱相现,临终忏悔,十念往生者,乃下辈中最下者」,这都能往生。五逆、十恶只要犯一条,五逆只要犯一条,十恶具足,没有不堕地狱的。十恶里头头一条是杀生。我们知道,唐太宗说他堕的无间地狱,为什么堕的?杀生太多,打仗的时候杀人,因为这条堕无间地狱。他在地狱里忏悔,遇到这个机缘,他一生当中做了一桩大好事,就是编《群书治要》。这部书是治国的宝典,唐朝在历史上称为盛世,靠什么?就靠这部书。我们是在无意当中发现的,这部书非常好!能救现在现前的社会,能救国家、能救世界。我们得到了,赶紧把它印了一万套,底下这一套就是的,印了一万套,分送到全世界。这样子以后不会再遗失,不会再失传了。现在迫切需要的,要注音、要注解,要翻成白话文、要翻成外国文。
我们是无意遇到这个缘分。去年,我记得是三月二十五,这部书刚刚印好,样本书寄到澳洲,我们展开放在桌面上,大家来欣赏。当时悟忍法师的妹妹也在,突然之间,她就跪在地下,跟我们大家说,我是李世民。我们一听,怎么李世民来了?他来感恩。感什么恩?原来我们印这套书,他因为这个功德他才能离开地狱,这么一回事情。告诉我们,这部书能够救全世界,我们相信。所以鼓励了我们,让我们赶快做注解、做注音,赶快把它翻成外国文字,向海外流通。这个人是个好人,他不知道杀人那么严重。他年轻,不知道文化可以治国,可以统治国家,佛法可以统治国家,不知道。采取武力来统治,造这么大的罪业。用文化来统一,中国古时候有例子,他没想到。
历史上有记载,商汤,大概在我们三千八百年前,商汤王。它是个小国,面积七十里,不是现在的公里,周朝以前的里不大,在我们估计大概也不过是三十公里左右,三十公里这么一块地方,这是商朝。那个时候中国没有统一,他们这个小国治理得好,人民安乐,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周边许许多多的小国都佩服他,都尊重他,都向他学习,尊重他称他为天子。这个天子不是后来的皇上,后来是真有实权,他这个没有实权,是大家推崇,大家尊重,大家向他学习,几百个小国。周朝也用这个方法,周文王他的领土一百里,一百里相当现在的五十里,也治得非常好。你看那个时候天下,中原这块大地上,八百多个国家,八百诸侯尊他为天子,向他学习,接受他的教诲,学习治国的这些方法。所以,不必用武力。商汤跟周文王都是用文化的力量,让人民对他心服口服。历史上有记载,周文王日常的生活,生活起居大致上跟人民是差不多的,没有特殊的这种享受,跟平民一样,所以得人心。这是做出榜样来让我们看到,这不是假的。
今天这个时代,应当要有这种榜样,一个城市、一个乡镇做出榜样出来,全世界都知道,都向这个地方来学习,这还得了吗?这是中国文化,是唐太宗编这部宝典。这部宝典是中国老祖宗,就是唐朝之前二千五百年,典籍里记载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都记在这部书上,专门提供给国家领导人去读的。所以这部著作能让他离开地狱。我们对佛经上说的话就相信了,不怀疑了。
「《观经》明其最优,兼指最下,故谓极其优降」。到了极点,优到了极点,是上上品往生;往下去,下降到极处,是下下品往生。下下品是五逆十恶、谤法之人,都能往生,全包了,上上品往生的是法身大士。「二经乍看似异,而实旨正同」,《观无量寿经》跟《无量寿经》合起来看,好像不一样,实际上是相同的。
下面经文,「别明三辈」,先说上辈,上辈的行因,第一个「舍家弃欲」。请看经文: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我们看念老的集解,「经中上辈往生是否凡夫有分,乃净宗一大问题」。古大德有所谓这是菩萨往生,什么菩萨?「如谓上上品须四地至七地之菩萨」,法身菩萨,「上中品须初地至四地之菩萨,余可例推。中品中生及以下,才是凡夫所能达」。这是古大德的讲法。他说「若如是者,则弥陀大愿之无上,西方莲国之独妙,持名法门之易行,往生妙法之殊胜,皆成戏论」,戏论是开玩笑的话,不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微妙,就是凡夫一品烦恼没断,也能生到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这不可思议,这才叫难信之法。如果像这个说的,这菩萨可以相信,这不难,好像合情合理。所以下面念老说,「直使不可思议之净宗妙法,亦复成为可思议之法矣。故此实为净宗之关键,前于本解(贰)概要中,虽略论一二,未尽其旨,试更详之」。前面在概要里头提到,但是没有详细说,现在到这段经文,念老要给我们详细的来分析、来说明。
「古说之非」,古人讲的说错了,「幸得唐善导大师,广引经论,力破旧说」,古人这个说法,善导大师不同意。善导大师在他所著作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在这个里头讲得很详细。他说,「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看此,这个此是《观无量寿经》,看《观无量寿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的意思。「总是佛去世后」,释迦牟尼佛过世之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这善导大师说的,说得好!极乐世界三辈九品全是凡夫往生的,不是菩萨、不是阿罗汉。菩萨、阿罗汉也有去往生的,那不是阿弥陀佛主要的用意,阿弥陀佛主要用意,目标是对准六道里头的善恶凡夫。大小是什么意思?大小是发心,心量大叫大凡夫,心量小叫小凡夫,从这上…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