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一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說的。這裏頭有句話非常重要,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也就是說我們遇緣不同,所以才有叁輩九品的差別。

  我們看下面經文,下品叁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這個藉就是依靠的意思,臨命終時忏悔,忏除惡業,這個忏悔的力量就是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因爲佛有願,五逆十惡臨終忏悔,佛統統接引。這個人造五逆十惡的業,臨終忏悔,求往生淨土,阿彌陀佛也來接引他,乘佛的願力,他能往生。「到彼華開,方始發心」,這個發心是發菩提心,什麼時候發心?花開就發心。「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古大德人認爲,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剛剛開始學習的凡夫。「若作此見,自失誤他,爲害茲甚」,這個說法錯了,錯會了佛的意思,善導大師給我們詳細的說明。「疏中複引《觀經》十則,以證其說,茲不具錄。大師直示」,直接的指示我們,「極樂九品蓮臺,均是濁世凡夫往生之位」。這句話非常重要,這就說明《觀無量壽經》講的九品,九品就是此地講的叁輩,全是五濁惡世凡夫往生的階位;換句話說,與菩薩不相幹。「唯因世間遇緣有大乘小乘之差異,故往生後有上輩中輩之不同」。我們遇到的是大乘,南傳佛教遇到的是小乘,這個有差別,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有上輩、中輩不一樣。

  「淨宗乃最極圓頓之教,大根大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圓解圓修,則與常人日劫相倍」。日劫相倍,底下有括號,「圓人修一日,等于常人修一劫」。「故能一生功圓,迳登上品」,這句話給我們最大的鼓勵。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最極圓頓之教,我們能不能夠真信、真的接受,圓解圓修?什麼叫做圓?信心沒有一絲毫懷疑,這圓信。對于淨土叁經一論能夠理解,能夠真信,依教奉行,那就是圓解圓修。尤其修行就在這兩品,這兩品經裏面告訴我們,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有沒有發?菩提心,印光大師教我們采取《彌陀要解》蕅益大師所說的,我們容易懂。蕅益大師說,真相信,真想往生,不想在這個世界多待一天,恨不得現在就去,這樣懇切的心、懇切的願望,就是圓滿的菩提心。一向專念,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也沒有,這叫圓修。念阿彌陀佛,還有雜念進去,就不圓了,不是圓修。不是圓修能不能去?能去,品位下一點,如果是圓修的話品位高。

  于是乎我深深體會到,有些阿公阿婆,你看他一天到晚拿個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癡癡呆呆。你跟他講什麼話,他對你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不知道他聽見沒聽見。這種人往往人家一般人瞧不起他,那個人是圓解圓修,他沒有一點懷疑,他一天到晚就是一句佛號,他沒有一個雜念。這種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輩上生,我們比不上他,我們有雜念,他沒有雜念,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往往看不起的這個人,到極樂世界他上上品往生,我們跟他相距很大。這是我們有眼無珠不認識人,我們跟他比相差很遠。他的信心堅定,決定不想學其他的法門,這是圓信。圓解,什麼叫圓解?他沒有懷疑,你要問他極樂世界,他說不出來,但是他一點都不懷疑。他只知道那個世界好,那個世界太好了,他只跟你說這個。好到什麼程度?你到極樂世界不就知道了!不必去想,不必去說。

  所以我們遇到這樣的人,要從內心裏頭起真誠、恭敬。他是來表演給我看的,他是來教導我的,我們要向他學習,不能有絲毫懷疑。那是個真正修行,是淨宗的典範,他們修行一天等于普通人修行一劫。我們今天一般人講一心專注,他能夠專注在阿彌陀佛佛號上,我們做不到。我們的妄念太多,妄想多、雜念多,所以心不清淨。他們心清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只知道吃飽了、睡好了,一向專念。在香港,很多人都知道谛閑老和尚有個徒弟,鍋漏匠。一般人瞧不起,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什麼都不懂,在這個世間日子過得太辛苦了。好在他有個小時候的玩伴,就是谛閑法師。谛閑法師出家了,看到出家不錯,有好房子住,有吃有穿的,什麼都不愁,來找到這個童年的玩伴,找到了,一定要跟他出家。老和尚說,不行,你怎麼能出家?年齡四十多歲了,出家在寺廟裏住,最低限度五堂功課,這五堂功課你不能做的話,人家瞧不起你,你在寺廟裏很難住得下去。第二個就是講經,講經你不認識字,你現在學來不及了。

  可是他賴住了,不肯走,老和尚沒辦法,好吧!他說你要出家,我有個條件,你能夠答應,我就幫助你。他說行,你說什麼我都聽。他說那好,給他剃度了。剃度之後送到鄉下,甯波的鄉下,找一個破廟,沒人住的,廢棄的一個寺廟,讓他住在裏頭。找幾個護法,每個月給他送一點菜、送一點米。又找了個老居士,一個女居士,找了個老人,給他燒兩頓飯,中午、晚上,早晨他自己理,幫助他洗衣服,照顧他。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一天到晚就念這一句佛號,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個方法他一學就會了。老和尚說,將來准有好處。他不問,他沒有想到什麼好處不好處,反正你教我念我就念。念了叁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谛老對他非常贊歎,你真的沒有白出家,你的成就,弘宗演教的大法師比不上你,這些名山寶刹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品位?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那是什麼?大心凡夫!他遇到的緣好,谛閑老和尚是學大乘的,是修念佛法門的,雖然是天臺宗,他修念佛法門。傳給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大乘絕妙的大法,他就接受了,圓圓滿滿的接受,這個地方講的信受、圓解圓修,他當得了。他雖然什麼都不知道,他不需要知道,爲什麼?他沒有懷疑。經教,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教學,爲的什麼?爲的是你對大乘沒有信心,你不相信念佛法門。如果統統都明白了,真正相信,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不要再搞,圓圓滿滿解決了。

  我們這一生看到幾個例子,我在美國住舊金山的時候,甘老居士的一個朋友,我沒見過面,好朋友,在舊金山念佛往生。他們原來住在臺灣,兒子到美國留學,畢業了在美國工作。結婚了,生了小孩,把母親找到美國去帶小孩,照顧家事,夫妻兩個都要工作。小孩帶了五、六歲,上幼稚園了。所以白天,兒子媳婦上班去了,小孩帶到幼稚園去,她就在家念佛,家裏人也不知道。往生的這一天她也沒有說話,夜晚走的,不知道什麼時候。第二天早晨她沒有起來燒早飯,兒子媳婦很奇怪,每天早晨都是她燒飯的,怎麼今天沒起來?房門打開一看,她穿著海青,端正盤腿坐在床上,叫她沒有答應,仔細一看,走了,坐著走的。旁邊留的遺囑,還把兒子、媳婦、孫子孝服都做好了,統統准備好了,後事她都准備好了,都放在床旁邊,她走了。你看她做那些衣服,寫這些遺囑,至少叁、四個月之前知道,她才有時間准備。走得那麼潇灑,真走了,這念佛的功夫,一句佛號。

  四十多年前,我在佛光山教書,佛光山隔壁一個小鎮,這裏頭有個老太太,也是念佛站著往生。念多久?叁年。這個老太太非常善良,對佛法不懂,拜神,什麼神、佛都拜。叁年前娶了媳婦,媳婦懂得佛法,勸她婆婆,不要亂拜,專念阿彌陀佛,家裏給她供個佛像,她就不出去了。這老太太很聽話,不出去了,在家裏頭天天念佛、拜佛,念了叁年。往生的時候沒說,大概是怕家人擾亂她,只是告訴兒子媳婦,告訴家人,晚飯的時候,你們吃晚飯,不要等我,我去洗個澡。家人很孝順,還是等她,等了很久沒出來,去看看。浴室看看,確實她洗了澡、換了衣服,喊她,沒有聲音答應,看她不在房間。最後看那個小佛堂,她站在佛像面前,穿著海青,整整齊齊,拿著念珠。叫她沒有聲音,仔細一看,走了,站著走的。你看,她不說話,怕說話,家裏人又要來長短,你不能走,多住些年,那就麻煩了。她不說話,她走了。

  將軍鄉這個老太太往生,這個往生度很多人,說明什麼?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時間不長,叁年,人家就站著走了。這是什麼?都是此地講的圓解、圓修、圓證。她要不要了解?不需要。我真相信,真喜歡阿彌陀佛,真相信極樂世界。這些全都是真的不是假的,都在我們眼前,別的事情能作假,這個事情做不了假。所以,《往生傳》上所寫的我們相信,《淨土聖賢錄》裏面所記載的我們也相信,都是真的。就怕你叁心二意,就怕你雜念妄想太多,縱然你能往生,你品位不高,要想高品位必須萬緣放下。經上這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把這八個字做圓滿了,你就圓修圓證。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只有這樁事情是真的。大經大論是不錯,但是你沒有辦法修,你沒有辦法證得。只有這個方法,連鄉下不識字的老太婆都能夠上上品往生。所以,念老在末後說了這一句,故能一生功圓,功是功夫,圓滿,迳登上品,人人有分。

  我過去在新加坡,這親眼看見,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念佛往生,品位不低!他是生病,在家裏養病,躺在床上,就想到居士林講經,那個時候有錄像帶,把錄像帶請回家去聽經,每天聽八個小時。聽了兩年,他的功德就圓滿了,告訴李木源居士,他想往生。李木源居士跟他講,不行,你現在不能走,居士林裏頭人事不穩定,只要你在,就能夠守著規矩,你不在會亂掉,求他再多住兩年。他就多住兩年,這又待了兩年,四年。這兩年還是八個小時聽經,聽經之外他就念佛,一心求生淨土。往生之前,找我給他做叁皈依,往生的前一天。我聽他家人講,往生前叁個月,他在一個紙條上寫,好像是八月初七是不是?寫了十幾個,也沒有人敢問他這什麼意思,就是這天死的,過世的。叁個月之前曉得是哪一天,果然這一天走了。實際上,兩年前他就可以走,爲居士林多住兩年。這種人往生都是上輩,不是中下,決定是迳登上品。這遇緣殊勝,居士林的林長,正好遇到我們在那裏講經。如果不是生病,他怎麼可能聽四年經?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天聽八個小時,四年沒有間斷,全搞明白了、搞清楚了,萬緣放下,你看那麼自在往生。這都是給我們做榜樣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現就本經,兼采余論,以明叁輩往生,實爲凡夫,兼及聖人」。實實在在極樂世界是爲凡夫往生而建立的,聖人去往生那是附帶的,這八個字說得好。「經中《必成正覺品》偈曰: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衆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這個偈子,前面四句「明大願之由」,他爲什麼發這個大願?爲什麼在西方世界建立極樂世界?完全是爲了這些衆生,令彼諸群生,這個彼,是十方諸佛刹土其中的六道衆生,是爲他們。他們愚癡、造業、受報,輾轉輪回,出不了六道,把它們比作長夜。現在要幫助他,離開長夜,離開憂惱,只有建立極樂世界,勸導他們發願往生,這個問題才能夠解決。

  出生衆善根,成就菩提果,菩提果是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幫助六道衆生成佛;不是幫助他得人天福報,不是幫助他作聲聞緣覺,也不是幫助他作菩薩,是幫助他成佛,這還得了!這是彌陀的本願,我們一定要認識、要知道。所以法藏就發這個願,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法藏菩薩修行要成佛了,他的名號叫無量壽。阿彌陀佛是梵語,意思是無量壽,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佛,印度人稱阿彌陀,中國人稱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衆生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他能信、能發願,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刹,我刹就是極樂世界,俱來,大家統統來,阿彌陀佛非常歡迎。到了極樂世界,如佛金色身,這是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身相跟他完全相同。妙相悉圓滿,這個妙相,《觀經》上說得好,身有八萬四千相,每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個好又發八萬四千光,光中有佛,佛又放光,普度有緣之人,這不可思議。

  所以偈子裏頭,首先說明四十八願的來由,「乃欲令一切長夜冥昧之衆生,離諸憂悲苦惱」,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間,想一想每天是不是有憂悲苦惱?這句話是形容我們現前的生活狀況。這樣讓我們想到,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是幫助我們解除憂悲苦惱。我們現在要出生善根,只要有這個念頭,就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往生極樂世界就成就菩提。「故知所欲普濟者,實爲長夜憂惱,待生善根」,這善根還沒有生,等待著吧,這些「具縛凡夫」。這個縛是煩惱的代名詞,煩惱好像繩索,把我們捆綁起來,動彈不得,是這個意思。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實實在在的說,說明普濟的方法是名號。「衆生聞名,來生我刹」,這些衆生就是六道裏頭長夜憂惱的這群人。「是故善導師曰:叁輩九品,總是爲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也」。善導大師這句話說得好。佛建立極樂世界,爲什麼?是爲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五濁惡世的凡夫。

  「末二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可見憂惱凡夫,一登彼土」,只要到極樂世界,「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圓滿具足」。這就是爲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好處是你無法想象的。搞清楚了、搞明白了,統統放下,什麼都不要想,專想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了,這就是念佛。極樂世界壽命長遠,無量壽,我們要學什麼法門,想學的東西很多,現在全放下,爲什麼?它會擾亂我、會幹擾我,讓我不能專心。統統放下,一句佛號念到底,到極樂世界再學。極樂世界學很快,學成之後再回來,倒駕慈航,普度衆生,這是一等聰明人。我們沒有到極樂世界,沒有成就,想在這個世界學這些經教,太難太難了!第一個,遇不到好老師。第二個,縱然遇到好老師,我們學習的條件不具足。什麼條件?至誠感通。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們沒有誠敬心,佛菩薩來教都沒用。

  在這裏要怎麼辦?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學鍋漏匠,學將軍鄉的老太婆,真了不起!我看這些人往生極樂世界都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絕不在上品下生以下,決定不在。這是真實智慧,這是真正覺悟。這個世間搞多了、搞雜了,一無所成。所以一定要細心去想想,我的心清不清淨?我的心平不平等?經題上的五個字是標准,清淨平等覺,跟自己對照一下。如果有清淨平等覺,行,在這個世間無論學什麼法門,決定有成就。如果這五個字沒有,你什麼都學不到,你拼命學一生,也不過是佛學常識而已。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叁一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