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六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了缘,这一次再到这个庙里去进香,带了一千两黄金供养三宝,老和尚叫他徒弟给她回向。老和尚这时候还在,她就去见老和尚,我年轻的时候,供养两文钱,你亲自给我回向;今天我供养一千两黄金,你怎么让你徒弟来给我回向?老和尚说过去两文钱,你的诚敬心百分之百,真正诚敬,我不替你做回向,对不起你。今天你大富大贵,这千两黄金在你算不了什么,你的心没有从前虔诚,没有以前那么恭敬,我让我这个徒弟给你回向就可以了。这就说明修大福报并不一定要好多钱,福报大小在哪里?在你的恭敬心,你诚敬心,不在乎这些物品,物品尽心尽力就是圆满,这个道理要懂。所以穷人能修大福报,大富大贵未必修大福报。风水轮流转,这些贫穷人来生大富大贵,这富贵人来生变成贫贱,这叫风水轮流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奉持斋戒。】

  《大乘义章》」第十二卷,「防禁故名为戒」。戒律多半是禁止的,像五戒,杀生不能做,偷盗不能做,邪行不能做,妄语不能做,这些都叫做戒,叫禁戒。「洁清故名为斋」,斋是日中一食。日中一食确实能保持我们的清净心,把我们贪瞋痴的烦恼逐渐的远离,这是斋的作用。那一天吃一餐,行吗?行!佛菩萨行,出家人行,在家人也行。那工作很繁重也行吗?也行!我亲眼看见的。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日中一食,而且吃得很少。我跟他的时候,我三十一岁,老师那一年七十岁,他的工作量很大,大概是五个人的工作量,一天只吃一餐,行吗?他吃了几十年。我跟他学经教,我也学他一天吃一餐,我吃了五年。

  离开图书馆到台北去讲经,住在韩馆长家里,韩馆长就压迫我,不行,你一天吃一餐不可以。我说为什么?将来万一身体不好,人家怪我,没有照顾好,我承担不起。要我吃三餐,怎么办?我以前吃一餐,确实,一餐这个小饭碗三碗饭。吃一餐的时候,每一餐都是三碗饭。叫我吃三餐的时候,好吧!一餐吃一碗,还是一餐的量分三次吃,采取这个变通方法,不简单。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不是短时间。那个十七年,我没地方去,走投无路,要不然就还俗。哪个寺庙都不收,不收讲经的,赶经忏的收,所以都劝我放弃讲经,学经忏佛事,我们大家都在一起。我出家不是为赶经忏的,不是为这个发心的。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那学释迦牟尼佛就得托钵。在台湾托钵没人给你,现在不作兴托钵了,警察还取缔。所以接受韩馆长这一家人供养,我们的讲经没中断,她修了大功德。她现在往生了,过去走的时候她在天道,大概也就这二、三年往生,在天道待一段时间。所以斋跟戒,我们要分清楚。

  「《四分律音义》」,这一段念老的注解注得很长。「戒亦律之别义」,是律的别义,所以通常我们把它称作戒律。「梵言」,梵语,古印度话,叫「三婆罗」,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禁」,所以「戒者亦禁义也」,就是禁止。「斋者,谓不过中食」,这个中就是日中太阳,太阳日中。不过日中,在日中之前。所以持,这个持午,什么时候吃饭?大概十一点钟到十一点半,这是不会过中的。十一点半以后有可能过中,所以持斋要用什么?最好用天文日历,每一天日中的时间都不一样,每一天差四分钟。我过去在台湾初学佛的时候,用天文日历,今天几点几分几秒日中,天天不一样,那个日历上就注得很清楚。而且地方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叫时差。天文日历的时差就分得很细,给你分成几分几秒,我们在哪个地方,守哪个地方的时候。听说还有些法师持午很严格,到了美国了,他吃饭的时候他就想到台湾的时间,台湾还没有过中,美国已经过了,没有关系,我用台湾时间。如果这个话能行得通,你永远不会过中,为什么?每个地方中不一样。这都不是真正持午,真正持午没有这种事情。

  所以「正午以为正时,以后为非时」,过午之后就非时。「时者宜食,非时则不宜食」,这是佛所定的。那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他也是在印度到处讲经说法,时差也不一样。印度跟我们这时差,差好几个小时,所以这个正时要以此时此地,这才是正确的。我们到哪里旅行,要以当时的正时,这才是正确的。「不过中食(即常言之过午不食),名持斋。《南山业疏》」,道宣律师的,「云:斋谓齐也。齐一其心。或言清也。故持斋者,以清心之不净也」,就是把心里头不干净的东西把它清除掉,这是斋的本意。所以每一天吃饭的时候,要把心里面不干净东西要除掉,要做这个观想,这是真正的斋意。佛每一天给我们这个时间,你这个时间你一定要吃饭,希望你吃饭的时候观想这桩事情。心里面最好的,不干净的念头、不善的念头要放下,善的念头也要放下。为什么?与自性就相应了。

  要知道善与不善都叫做业,你看善业、恶业,都叫做业,清净心里头没有业。念佛人叫净业,记住,净业里头没有善恶,善也不净,恶不净、善也不净。那要不要断恶修善?要,要断恶、要修善,但是心里头不要执著,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留修善的相,这样你的心就清净。这一种断恶修善,都叫做净业。净业是往生真正的道理,心净则佛土净,心净这才能往生,心不清净不能往生。所以善恶业我们都不要,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你心里头有善业,生三善道;心里面有恶业,你就生三恶道。所以三恶道跟三善道是平等的,都是业报。恶业要到三恶道去把它消掉,恢复清净,善业到三善道去消掉。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业,没有天堂地狱。善恶业是因,天堂地狱是果报,所以它是平等的。造什么业,受什么果报,是业感召的果报。那个果报不是从外来的,与佛菩萨不相干,与上帝也不相干,与天地鬼神不相干,与人也不相干,自作自受,这个道理总要搞清楚、搞明白。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所以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经上这个意思很好,我们什么时候会想到要清理心里面这些不净,恶不净,善也不净,这个不净统统都包括了,把它清理?让你在吃饭的时候。你每天都要吃饭,吃饭就要想到,我要清理不净,我的饭菜要干净,我的心也要干净,这个意思好。

  「又《会疏》云:斋戒,即八斋戒及摄大小诸戒。盖夫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正法住灭,皆一由之」。这个意思很深很广,也非常重要。「戒为无上菩提本」,佛灭度的时候,最后的遗言教我们以戒为师。佛不在世了,我们以什么人做老师?「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佛希望我们能持戒、能吃苦,为什么?你心就定了,烦恼欲望才真的能放下,你才能够解脱,你才能成就,这是佛陀真实教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六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