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不觉是业相,阿赖耶的业相,从业相变现转相,就是科学家讲的突然蹦出来这种现象。所以,科学愈来愈接近佛学,阿赖耶的三细相!这释迦牟尼佛说过,大乘经上有。用我们的六根,凡夫眼耳鼻舌身意,攀缘外边的境界,最大的可以缘到宇宙的边缘,最小的可以缘到阿赖耶,极限了,就是缘不到真性,真如本性它缘不到。真如本性要怎样才缘到?要放下六根、六识,你就见到了。也就是不能够用眼耳鼻舌身,也不能用思惟想象,不可以用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个东西都是妄的,不是真的,妄缘不到真,真才能缘到真。什么是真?我们把妄统统放下,那就是真,你就见到本性。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为我们示现,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为我们示现,那是什么?现在我们懂得了,他们在刹那之间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自性现前了,他就见到了。自性是什么样子?释迦牟尼佛说的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他说得详细。惠能大师说得简单,只说了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就这二十个字,同样的境界!自性,第一个清净,「本自清净」,从来不染污,现在也没有染污。第二个现象「不生不灭」,它是真的,除它之外,所有一切法都是有生有灭,有生灭是假的,无生灭是真的。虽然它没有生灭,它没有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心理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它什么都没有,但是能生万法。虽生万法,它又不染万法,换句话说,丝毫没有受万法的影响,这个高明。「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就是具足万法,没有缘的时候万法不现,有缘它现。如果你是用妄心,现与不现你都见不到;你要用真心,现与不现统统见到。不现是什么样子,你见到了,现相什么样子,你也见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最高的科学、最高的哲学。方老师把这个介绍给我,告诉我佛经哲学,讲大乘,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一点都不错。不但是哲学最高峰,是科学最高峰,这我们一定要晓得。
所以佛教本来是教育,要回归教育,它跟我们世间教育不一样,智慧的教育,我们这个世间教育是知识的教育。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智慧是从自性里头生的,知识是从经验里头生的。我们中国人在《三字经》上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那个本善是智慧;「性相近,习相远」,那个习相远是知识,就讲清楚了。古圣先贤的教诲,最后的目标也是教我们开悟,儒家也讲开悟,讲悟性。这个说法是不是受佛教的影响,我不知道,但是跟佛经上所讲的,本性跟习性是一个意思,本性本觉,习性不觉。中国的东西跟印度相通,佛教传到中国来,把中国儒、道都带起来,境界都提升了。
这部经,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要留到最后,末法一万年,一万年之后,佛法在这个世间就断了、灭了,再没有了。但是这部经是佛法灭了以后还会留一百年,最后的一百年只有这一部经,我们相信就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最后灭,包括了黄念老这部注解。到最后法灭尽的时候,佛经就是剩这一部,其他全没有了,得到这部经的人都能往生。这部经也灭掉了,一百年也灭掉了,还剩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流传在世间,听到这句佛号的人都有福报,肯念这句佛号,想往生极乐世界,也能得生,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说「为末后众生留作津济者也」,津是河,河流,济就像小船一样,帮助你渡河,从此岸渡到彼岸。能帮助你渡到极乐世界,就是一句名号,就这一部经。我们可以说,这部经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里头第一部经,最重要的一部经,帮助众生彻始彻终都得到圆满利益的只有这部经。那我们就知道,我们学经教学什么?够了,这一样就够了。这一样东西,我们用中国的学术来说,格物,这里头有,有格物的理论、有格物的方法;致知,这里头有,有致知的道理、有致知的方法;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方法、经验全都在这部经上,妙极了,真正是宝典!你抓到这样东西,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尤其难得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这个注是集注。夏老居士这部经是集五种原译本,以及过去两个会集本的大成,它集大成。注解是集大小乘经论一共八十三部,集祖师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部,也是集大成。换句话说,这个注解我们看他引用多少经典在里头,你看光是这一段,有《观经》、有《观经约论》、有《华严》、有《无量寿经》,还有汉、吴、魏、唐、宋诸译本,王龙舒的、彭际清的、魏默深的。所以,读这个注解,就读了一百九十三种经论。在一百九十三种经论里头,讲到这个经上的经文、经句,乃至于一个字,统统用这些东西来解释。不是黄老居士的意思,他这个注解字字句句都有来由,都有根据的。读这一部书就读了许许多多的书,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一样都不缺,全在这当中。这种编辑的方法古人有,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大师,将整个《大藏经》的精华编成一部书,《宗镜录》,一般人称它作《小藏经》,就是大藏精华录。这个本子比那个更精彩,《宗镜录》一百卷,这个只有一卷,再浓缩成一卷,精华当中的精华。
我们生在末法这个时期,末法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第二个一千年开始,我们遇到佛法。我们学什么?要不是把它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怎么能知道,这部经是径中径又径。任何一个人,真的是他的缘分,只要遇到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就是你只要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典,你这一生就有往生作佛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掌握住,真能掌握住,你决定得生,你的问题解决了,所有问题统解决了。其他东西要不要?不需要了。遇到这个本子,这是多大的福报!我们前一代的人没有遇到。为什么?前一代的人,夏莲居老居士还没有会集出来,他怎么会知道?会集出来了,就连黄念老注解出来了,没人流通。
最初出来是油印的本子,油印我们知道顶多印一百册,为什么?蜡纸就坏了。你说那多辛苦,那个蜡纸在钢版上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他带了一部,我相信他挑选的一定是最清楚的那部经典,带到美国,就送给我了。我问他有没有版权,他说什么意思?没有版权我就翻印,有版权,那我得尊重你。他说没有版权,欢喜翻印,要我写一篇序文,要我给他题字。我们第一版就印了一万本,精装,但是那是第一次本子,以后他老人家又修改了几次,所以现在用的本子跟原本不一样。这个本子是定本,这是真正珍宝,无价之宝,要知道珍惜。得到之后要真学,要能够理解,真正懂得,真正修行,决定求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就等于成佛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一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