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是阿弥陀佛本愿,凡是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萨,阿惟越致就是住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同居土也是阿惟越致,等于住实报土,实际也就是实报土,为什么?法性土,西方极乐世界全是法性土,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娑婆只有实报土是法性土,方便跟同居都不是,全都是阿赖耶的三细相变现的。只有极乐世界它摆脱了三细相,全是自性,所以叫法性身、法性土。

  我们对这个没搞清楚,不知道极乐世界殊胜,那种恋慕的心、向往的心、求生的心发不出来;真搞清楚、搞明白自然就生出来了,才知道,我们要想学通一切经,一往生就通了。我们要学成像如来那样的本事,能度一切众生,从等觉菩萨到无间地狱,我都有能力帮助他。什么人?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有这个能力。这个不可思议,这是真实利益,这是究竟的利益。所以十方世界诸大菩萨,大菩萨是摩诃萨,就是指的实报土的菩萨,他们都到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修福,听法修慧,到极乐世界去接受阿弥陀佛福慧的薰修。「阿弥陀佛悯念来者」,真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乃为宣演妙法」。妙在哪里?妙在你想听什么法你就听到什么法,就妙在这里。我想听《无量寿经》,你想听《华严经》,到那里,我所听的全是《无量寿经》,你所听的全是《华严经》,就妙在这里,妙在契机契理。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妙!「十方大士欢喜听受」,没有一个不喜欢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欢喜阿弥陀佛。他在十方世界住的是实报土,来去自由,又不耽误时间,所以他住在他本土,他本土跟极乐世界差不多,一样的。这都是什么?十方世界已经修成这个境界的人,不到这个境界的人他没有办法到极乐世界去。也就是说,十方世界,诸佛世界的十法界里面众生,他们到不了极乐世界,不修这个法门到不了,但是,如果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有能力,他可以常常到极乐世界去。

  「此中弥陀说法,乃释尊转述」。阿弥陀佛说法我们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晓得,他转告我们,甚至把阿弥陀佛所说的也为我们转述,这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字字句句都是阿弥陀佛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就是转告。「但两土导师」,两土是娑婆、极乐,两土导师就是弥陀跟释迦,「无二无别。释尊口述何异弥陀亲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的,就跟阿弥陀佛亲自所讲的没有两样。「故今我侪读经」,我侪是古人所说的,现在叫我们,我们读经。大概在南北朝之前都不称我们,称我侪。「亦未异于莅会闻法」。我们今天读经,无异于世尊当年在世,将《无量寿经》这个大会,大会听众很多,亲自听释迦所说;今天我们展开经卷,以真诚恭敬心,也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为我们说法,也等于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亲自为我们说法,真的没有两样。「品末释尊复赞闻法大士自利利他,受记成佛之德」,释迦牟尼佛赞叹闻法的这些菩萨。能闻这个法是大菩萨,不是小菩萨。菩萨自利利他,受记成佛。

  我们看经文。「长行」,这品经里头有长行、有偈颂。第一段「瞻礼」。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

  『瞻』是瞻仰,看佛,我们讲见佛;『礼』是礼拜。

  【极乐世界。无量寿佛。】

  念老的注解只解释「瞻」这个字,向上看或者向前看,这叫瞻。这个地方是「瞻仰」的意思,敬仰、仰慕的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无量寿佛』。哪些人?十方世界,都是这些菩萨众。这个法门是大乘,小乘不会来的。为了想瞻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下面这「供养」:

  【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

  供养具,具就是品类,供养些什么。这里举几个平常的例子,供养香,供养花、『幢幡、宝盖』。这里头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如果你真的拿着香花、幢幡、宝盖,那就毫无意义。佛门里头一句话,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法的。『香』是什么?戒定真香。我持戒修定,以这个功德供养,这叫香供养,否则你燃再好的香,没有戒定,这个香,佛没有接收到,这个道理要懂。我持戒修定,以这个供养,我没有香花也是香花,这个功德自然变现出香花在佛面前。花,花是代表修因,修因才有果报。因是什么?因是十善六度。十善是世间法的因,一切善法的因,六波罗蜜是出世法的善因,用花做代表,没有十善六度就没有花。花从哪来?不是变魔术,有十善、六度、六和,自然手中出宝花,见佛供养的时候。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幢幡是道具,表什么?表弘法利生,这是信息。古时候没有现在这些科学技术,我今天这里讲经,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诸佛如来,一定要晓得他们都是低姿态,不肯弘扬、不肯宣传。但是这个地方讲经,消息也不能不告诉人,接引有缘人。所以讲经,道场悬挂幢。幢是圆形的,像飞机场那个风筒,风筒口大底面小,幢是一样大,上下尺寸都相同的。悬幢,外面人看到,今天这个道场有讲经,想听经的人自然来了。所以他不去邀人,邀人不好意思,勉强,都是自动自发,一看到旗杆上悬的幢,这道场讲经。现在这个时代用不上了,现在时代住的是高楼大厦,楼顶上挂一个幢幡人家没看见,太远、太高了,古时候房子顶多两层高,所以这个旗杆管用。如果挂的是幡,幡是扁形的,告诉大家今天有法会的活动,不是讲经。诵经、念佛在一起共修,悬这个,大家一看,今天有共修法会。这是信号,挂这个信号,你是自己来的,不是我邀你来的,都是自动自发的。所以佛绝不去拉信徒,一定要他自己欢喜来。

  还有宝盖,宝盖是遮荫凉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伞,宝盖是属于伞。伞可以遮阴凉,可以遮灰尘,它的用意是防止染污。我们真有戒定慧三学,不会被这个世间一切所缠扰、所染污,这是宝盖表的意思。一定要懂得这里头的道理,你是真供养。供养宝盖是什么?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以这个供养,也是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宝盖。这样,你到佛所住的地方,或者佛所讲经的讲堂,佛所修学的道场,这叫真正恭敬供养。你一样东西也没带,一样都没准备,心里头念头都没有,可是佛看到了,佛看到什么?香花、幢幡、宝盖,佛看见。还有什么?真有功夫的人看见了。为什么?你有这个修德,自然这种现象现前。不是起心动念的,自然有,而且非常壮观。你到达佛所,这恭敬供养。所以供养要有实质,没有实质,那这个样子是假的,那个样子我们人看见有,佛跟鬼神看到没有。实质它会变化,自然变化。像江本博士水实验,它有实质,你看真正的善心诚意,那个水结成的雪花非常之美丽,自然结晶的;我们的心不善,恶意,结晶非常凌乱、非常难看,它是自然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真修行,没有供养真供养,佛看到了,佛接受到了。表面上做的这些,没有戒定慧、没有六和敬、没有六度、没有十善,再华丽的这些东西全是假的。下面一段「受化」,接受教化。请看经文:

  【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这是听法。『听受经法,宣布道化』者,「《会疏》释曰:听闻受持弥陀所说经法,宣传流布其道德化益也」,这是《会疏》里头的文。下面是念老的话,「盖谓十方大士于极乐导师闻受经法,复至十方辗转宣说导师之教导也」,这两句话我们要学。听受经法要宣布道化,你没有白听,你是真正佛弟子。听,听清楚、听明白,受是完全接受。受里头有什么?受里头有依教奉行,没有依教奉行你没受。光听而不受,这就是所谓的常识、佛学;如果有受的话,那就是学佛,意思不一样。受才得真实受用,光听没有受,得不到受用。经是经教,法是方法,修行的方法,经是讲修学的理论。

  真正学了,自己听,听明白了,能做到,下面是为人演说,宣布道化就是为人演说,表演给大家看,就是做出来,这是宣布,宣传流布。佛所讲的道,佛所讲的德,自己得受用,这个受用就是化,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都在这个化字里头。益是真实利益。中国古人读书,这不是佛家的,儒家的,读书的好处在哪里?读书志在变化气质,把我们凡夫的气质变化成为圣贤气质,这是读书的目的,读书志在圣贤,不在升官发财,不在名闻利养,与这个毫不相关。所以古人那种学问叫实学,真实的学问。现在人搞的是虚假的,都搞名闻利养,虚而不实,死了以后不是往上升,往下降;古人读书变化气质,他的来生是往上升,不是往下降,果报完全不一样。

  接受经法之后,你就有义务在十方辗转宣说,你要教。教要从身教,就是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做出来,低姿态,不宣传、不张扬,等到别人发现。谁去宣扬?学生宣扬,接受你教诲、接受你熏陶的这些人又表演给别人看。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实至名归」,你真正做到,实质上成就了,名自然往外宣扬,实至名归,不是有意去打知名度,不是的。实质是勤学,听受经法,勤学,做出成绩出来之后自然有人欣赏、有人赞叹,名渐渐传出去。念老说得明白,用白话解释,十方世界这些大士,到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回去之后他就辗转宣说,阿弥陀佛所说的、所讲的他都能做到,他都能表演,我们讲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做到。宣是宣扬,说就是演说。

  下面这一句,『称赞佛土功德庄严』,「乃十方大士赞叹极乐国土功德庄严」。就像天亲菩萨《往生论》上所说的,天亲菩萨那部《往生论》就是这三句话,是他「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这一整句就是一部《往生论》。为大家介绍极乐依报十七种庄严,正报十二种庄严,正报里面佛有八种,菩萨有四种,依正庄严。到这个地方,是这一品里面第一段长行。下面是「偈颂」,偈颂里头有五段,都是称赞佛土功德庄严。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这释迦牟尼佛讲的,「说偈」,下面是偈颂。「本…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