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是阿彌陀佛本願,凡是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阿惟越致就是住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同居土也是阿惟越致,等于住實報土,實際也就是實報土,爲什麼?法性土,西方極樂世界全是法性土,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娑婆只有實報土是法性土,方便跟同居都不是,全都是阿賴耶的叁細相變現的。只有極樂世界它擺脫了叁細相,全是自性,所以叫法性身、法性土。

  我們對這個沒搞清楚,不知道極樂世界殊勝,那種戀慕的心、向往的心、求生的心發不出來;真搞清楚、搞明白自然就生出來了,才知道,我們要想學通一切經,一往生就通了。我們要學成像如來那樣的本事,能度一切衆生,從等覺菩薩到無間地獄,我都有能力幫助他。什麼人?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都有這個能力。這個不可思議,這是真實利益,這是究竟的利益。所以十方世界諸大菩薩,大菩薩是摩诃薩,就是指的實報土的菩薩,他們都到極樂世界禮拜供養阿彌陀佛,修福,聽法修慧,到極樂世界去接受阿彌陀佛福慧的薰修。「阿彌陀佛憫念來者」,真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乃爲宣演妙法」。妙在哪裏?妙在你想聽什麼法你就聽到什麼法,就妙在這裏。我想聽《無量壽經》,你想聽《華嚴經》,到那裏,我所聽的全是《無量壽經》,你所聽的全是《華嚴經》,就妙在這裏,妙在契機契理。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這妙!「十方大士歡喜聽受」,沒有一個不喜歡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歡喜阿彌陀佛。他在十方世界住的是實報土,來去自由,又不耽誤時間,所以他住在他本土,他本土跟極樂世界差不多,一樣的。這都是什麼?十方世界已經修成這個境界的人,不到這個境界的人他沒有辦法到極樂世界去。也就是說,十方世界,諸佛世界的十法界裏面衆生,他們到不了極樂世界,不修這個法門到不了,但是,如果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就有能力,他可以常常到極樂世界去。

  「此中彌陀說法,乃釋尊轉述」。阿彌陀佛說法我們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曉得,他轉告我們,甚至把阿彌陀佛所說的也爲我們轉述,這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字字句句都是阿彌陀佛說的,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轉述,就是轉告。「但兩土導師」,兩土是娑婆、極樂,兩土導師就是彌陀跟釋迦,「無二無別。釋尊口述何異彌陀親談」,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轉述的,就跟阿彌陀佛親自所講的沒有兩樣。「故今我侪讀經」,我侪是古人所說的,現在叫我們,我們讀經。大概在南北朝之前都不稱我們,稱我侪。「亦未異于莅會聞法」。我們今天讀經,無異于世尊當年在世,將《無量壽經》這個大會,大會聽衆很多,親自聽釋迦所說;今天我們展開經卷,以真誠恭敬心,也是釋迦牟尼佛親自爲我們說法,也等于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親自爲我們說法,真的沒有兩樣。「品末釋尊複贊聞法大士自利利他,受記成佛之德」,釋迦牟尼佛贊歎聞法的這些菩薩。能聞這個法是大菩薩,不是小菩薩。菩薩自利利他,受記成佛。

  我們看經文。「長行」,這品經裏頭有長行、有偈頌。第一段「瞻禮」。

  【複次阿難。十方世界諸菩薩衆。爲欲瞻禮。】

  『瞻』是瞻仰,看佛,我們講見佛;『禮』是禮拜。

  【極樂世界。無量壽佛。】

  念老的注解只解釋「瞻」這個字,向上看或者向前看,這叫瞻。這個地方是「瞻仰」的意思,敬仰、仰慕的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無量壽佛』。哪些人?十方世界,都是這些菩薩衆。這個法門是大乘,小乘不會來的。爲了想瞻禮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下面這「供養」:

  【各以香華幢幡寶蓋。往詣佛所。恭敬供養。】

  供養具,具就是品類,供養些什麼。這裏舉幾個平常的例子,供養香,供養花、『幢幡、寶蓋』。這裏頭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如果你真的拿著香花、幢幡、寶蓋,那就毫無意義。佛門裏頭一句話,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法的。『香』是什麼?戒定真香。我持戒修定,以這個功德供養,這叫香供養,否則你燃再好的香,沒有戒定,這個香,佛沒有接收到,這個道理要懂。我持戒修定,以這個供養,我沒有香花也是香花,這個功德自然變現出香花在佛面前。花,花是代表修因,修因才有果報。因是什麼?因是十善六度。十善是世間法的因,一切善法的因,六波羅蜜是出世法的善因,用花做代表,沒有十善六度就沒有花。花從哪來?不是變魔術,有十善、六度、六和,自然手中出寶花,見佛供養的時候。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幢幡是道具,表什麼?表弘法利生,這是信息。古時候沒有現在這些科學技術,我今天這裏講經,用什麼方法告訴大家?諸佛如來,一定要曉得他們都是低姿態,不肯弘揚、不肯宣傳。但是這個地方講經,消息也不能不告訴人,接引有緣人。所以講經,道場懸挂幢。幢是圓形的,像飛機場那個風筒,風筒口大底面小,幢是一樣大,上下尺寸都相同的。懸幢,外面人看到,今天這個道場有講經,想聽經的人自然來了。所以他不去邀人,邀人不好意思,勉強,都是自動自發,一看到旗杆上懸的幢,這道場講經。現在這個時代用不上了,現在時代住的是高樓大廈,樓頂上挂一個幢幡人家沒看見,太遠、太高了,古時候房子頂多兩層高,所以這個旗杆管用。如果挂的是幡,幡是扁形的,告訴大家今天有法會的活動,不是講經。誦經、念佛在一起共修,懸這個,大家一看,今天有共修法會。這是信號,挂這個信號,你是自己來的,不是我邀你來的,都是自動自發的。所以佛絕不去拉信徒,一定要他自己歡喜來。

  還有寶蓋,寶蓋是遮蔭涼的,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傘,寶蓋是屬于傘。傘可以遮陰涼,可以遮灰塵,它的用意是防止染汙。我們真有戒定慧叁學,不會被這個世間一切所纏擾、所染汙,這是寶蓋表的意思。一定要懂得這裏頭的道理,你是真供養。供養寶蓋是什麼?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以這個供養,也是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是寶蓋。這樣,你到佛所住的地方,或者佛所講經的講堂,佛所修學的道場,這叫真正恭敬供養。你一樣東西也沒帶,一樣都沒准備,心裏頭念頭都沒有,可是佛看到了,佛看到什麼?香花、幢幡、寶蓋,佛看見。還有什麼?真有功夫的人看見了。爲什麼?你有這個修德,自然這種現象現前。不是起心動念的,自然有,而且非常壯觀。你到達佛所,這恭敬供養。所以供養要有實質,沒有實質,那這個樣子是假的,那個樣子我們人看見有,佛跟鬼神看到沒有。實質它會變化,自然變化。像江本博士水實驗,它有實質,你看真正的善心誠意,那個水結成的雪花非常之美麗,自然結晶的;我們的心不善,惡意,結晶非常淩亂、非常難看,它是自然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真修行,沒有供養真供養,佛看到了,佛接受到了。表面上做的這些,沒有戒定慧、沒有六和敬、沒有六度、沒有十善,再華麗的這些東西全是假的。下面一段「受化」,接受教化。請看經文:

  【聽受經法。宣布道化。稱贊佛土功德莊嚴。】

  這是聽法。『聽受經法,宣布道化』者,「《會疏》釋曰:聽聞受持彌陀所說經法,宣傳流布其道德化益也」,這是《會疏》裏頭的文。下面是念老的話,「蓋謂十方大士于極樂導師聞受經法,複至十方輾轉宣說導師之教導也」,這兩句話我們要學。聽受經法要宣布道化,你沒有白聽,你是真正佛弟子。聽,聽清楚、聽明白,受是完全接受。受裏頭有什麼?受裏頭有依教奉行,沒有依教奉行你沒受。光聽而不受,這就是所謂的常識、佛學;如果有受的話,那就是學佛,意思不一樣。受才得真實受用,光聽沒有受,得不到受用。經是經教,法是方法,修行的方法,經是講修學的理論。

  真正學了,自己聽,聽明白了,能做到,下面是爲人演說,宣布道化就是爲人演說,表演給大家看,就是做出來,這是宣布,宣傳流布。佛所講的道,佛所講的德,自己得受用,這個受用就是化,化惡爲善、化迷爲悟、化凡爲聖,都在這個化字裏頭。益是真實利益。中國古人讀書,這不是佛家的,儒家的,讀書的好處在哪裏?讀書志在變化氣質,把我們凡夫的氣質變化成爲聖賢氣質,這是讀書的目的,讀書志在聖賢,不在升官發財,不在名聞利養,與這個毫不相關。所以古人那種學問叫實學,真實的學問。現在人搞的是虛假的,都搞名聞利養,虛而不實,死了以後不是往上升,往下降;古人讀書變化氣質,他的來生是往上升,不是往下降,果報完全不一樣。

  接受經法之後,你就有義務在十方輾轉宣說,你要教。教要從身教,就是爲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做出來,低姿態,不宣傳、不張揚,等到別人發現。誰去宣揚?學生宣揚,接受你教誨、接受你熏陶的這些人又表演給別人看。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實至名歸」,你真正做到,實質上成就了,名自然往外宣揚,實至名歸,不是有意去打知名度,不是的。實質是勤學,聽受經法,勤學,做出成績出來之後自然有人欣賞、有人贊歎,名漸漸傳出去。念老說得明白,用白話解釋,十方世界這些大士,到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回去之後他就輾轉宣說,阿彌陀佛所說的、所講的他都能做到,他都能表演,我們講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做到。宣是宣揚,說就是演說。

  下面這一句,『稱贊佛土功德莊嚴』,「乃十方大士贊歎極樂國土功德莊嚴」。就像天親菩薩《往生論》上所說的,天親菩薩那部《往生論》就是這叁句話,是他「聽受經法,宣布道化,稱贊佛土功德莊嚴」,這一整句就是一部《往生論》。爲大家介紹極樂依報十七種莊嚴,正報十二種莊嚴,正報裏面佛有八種,菩薩有四種,依正莊嚴。到這個地方,是這一品裏面第一段長行。下面是「偈頌」,偈頌裏頭有五段,都是稱贊佛土功德莊嚴。我們看經文: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這釋迦牟尼佛講的,「說偈」,下面是偈頌。「本…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