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九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开落,永远是那么样鲜艳,树叶永远是碧绿的,它没有变化,三个阿僧祇劫没有变化。为什么?它从法性变的,也就是《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心所生,它是法性身、是法性土,法性没有变化。

  十法界里面,法性生的,但是它有识起变化,所以说唯心所现,但是它有唯识所变,唯识是什么?有念头。你看前念灭后念就生了,它是个生灭法,所有物质现象也是生灭法,跟着念头在变。这样一比较,一真法界比我们这里好太多了,一真法界里头没有苦,没有生老病死苦、没有求不得苦、没有怨憎会苦、也没有爱别离苦,八苦三苦都没有,所以叫极乐世界。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特别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统统是法性身、是法性土,也就是说它没有变化,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必须要修成法身菩萨,也就是常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才能证得不生不灭,就证得实报土。往生到实报土,那就叫大般涅槃,在实报庄严土经过三个阿僧祇劫,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了。所以实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变现出来,习气断尽了,断尽这个就没有了。所以实报土只有生只有灭,没有变化。那个灭了到哪里去?那个灭了就回到真的,回归常寂光,常寂光是永远不灭,那是真的。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见不到它。

  今天的科学、哲学只能够达到阿赖耶,见不到常寂光,为什么?常寂光里头没有现象,不是物质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它什么都没有,所以科学仪器侦测不到它。从高深数学里头可能会发现有个概念,现在科学家提出「零点能量点」,这个概念很像常寂光。常寂光怎么能证得?前面讲了,无始无明习气断尽了就证得,这才是真正醒过来,所有一切虚妄统统都离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什么都不是,但是那个能量很特别,他什么都可以现,能跟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求他,求就是感,他就有应,他能现身,他能说法。现身,能现报身、能现应身、能现化身,绝不是他自己有意思,是随着众生心,众生希望见什么身,他自然就现什么身。众生遇到困难去祈求他,他会现身,他会加持,现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智慧、德能、相好全部恢复,这是学佛终极的目标,到这就毕业了。

  所以,善根要勤修,菩萨的善根就是精进,只有一条。世出世间的善根都要真修,不修,你所修的一切法都不善,为什么?没有根,你哪来的善?做多少好事都不是真善,为什么?你有自私自利,你有名闻利养。你为什么作善?希望得好报,你是有求的心,妄心,不是真心。真心里面没有妄念,妄心里头充满了妄念。所以,勤修善根是供养,供养诸佛、供养众生、供养菩提,这三种回向。

  底下一个,「不舍菩萨业供养」。菩萨业是什么?业是事业,菩萨干什么事业?大乘经上常说的,六波罗蜜是菩萨事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菩萨事业。不舍也就是勤修,修布施,修布施是利益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这是菩萨。世间人有修布施,为自己,为什么?布施的果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世间人为什么修这三种布施?想得三种果报。菩萨不是的,菩萨修三种布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是为什么?是性德自然流露,是大慈大悲当中流出来的。悲心是悯念众生苦,慈心是自然给予众生之乐,菩萨布施是这么个道理,绝对没有想到自己要有果报。

  菩萨的福德无有穷尽,手中自然出生无尽的宝藏。众生苦难来的时候,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我常听说,说有灾难。这个灾难很严重,可能把科学技术全部摧毁,人类要回到原始的生活。像电没有了,现在我们依靠电生活,没有电怎么行?电要没有了,厨房里面,电炉不能用了。瓦斯也没有了,要找柴火烧灶,要回到那个时候,要过原始生活。自来水没有了,住在高楼上,电梯没有了,想想看这种日子。如果说是海水上升,大地被淹没了,我们吃什么?我们穿什么?问题都来了。菩萨来救我们,菩萨手里头就能够自然流出这些需要的东西。饮食,他来布施供养你;衣服,他来给你;你得病,他有些草药,找了些草药给你。这不是神话,理上讲得通,全是性德自然流露。

  我们在前面,曾经引用虚云老和尚朝山的故事。老和尚那个时候四十多岁,身体很好,从普陀山发愿报父母之恩,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一天只走几里路,三步一磕头,走个十几里路就不得了!十几里路是中国里,要是算公里的话,大概一天只有能够走五、六公里路,这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拜了三年,三步一叩头,拜了三年,这种毅力可嘉,把这个功德回向给过世的父母。路上两次生病,这三年,两次在路上生病,都在野外,四周围没有人家,这真苦!遇到一个叫花子,这个叫花子是谁?文殊菩萨的化身,来照顾他。到外面去托钵,讨饭,讨一点给他吃,到地上去找一些草药,把他病治好。照顾他十几天,健康恢复,可以再拜了,再两个分头。文殊菩萨现身,他去拜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照顾他。第二次又生病了,又遇到这个叫花子,两次,他跟这个叫花子很熟了。拜到五台山就问人,因为叫花子告诉他,他姓文,文章的文,名字叫吉,吉祥的吉,叫文吉,他就住在五台山。到五台山就去打听,没有人知道。等拜到庙里面,把这个事情告诉庙里头人,庙里头人告诉他,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他从开始拜山,这三年,文殊菩萨都在他身边照顾他,真正有困难就现身。你看现身,手里面出饮食,出药物给你治病。

  我们要相信,诸佛菩萨真有,大慈大悲,真遇到急难的时候他就来了。只要我们自己真诚,道心不能退转,不能有怀疑、不能有犹豫,菩萨一定照顾你,比什么人都可靠;人靠不住,什么都靠不住,佛菩萨靠得住。虚云老和尚现身给我们说法,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得到启示、要得到信心。真正学佛人不会遇到灾难,遇到灾难的时候肯定佛菩萨现身来照顾。真正学佛人,佛菩萨一天到晚都在身边,我们没有觉察到,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教我们,学佛的人「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这句话比什么都要紧。我们是一念妄心,感应就没有了,念念都是真心,念念是诚意,这就对了。不离菩萨业,菩萨这个六项的作业,我们要在生活当中做到,在工作里面做到,在待人接物要做到。要有布施的心,至少笑面迎人,这是布施,见人不肯笑一笑,这是不肯布施,这吝啬。

  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言语要叫人生欢喜,这都是布施。这种布施是内财布施,是我们用身体的表现,外财是身外之物。所以要修布施。言语不离佛法,最好不离阿弥陀佛,声声阿弥陀佛灌到众生耳根里面去,这法布施。在现前这个时代,遇到一切众生,安慰他、勉励他,灾难信息很多,让他对这些事情不害怕,远离恐怖。要教他相信佛法,真正学佛的人,在急难的时候,佛菩萨决定现身来帮助你。虚云老和尚这个例子是真实的,一点都不假,这种例子在感应这些书里头就太多太多了,为什么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相处要知道忍辱,要知道规矩,规矩就是持戒。把《弟子规》做到,现在做的人少,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的,《感应篇》做到,《十善业道》做到,真佛弟子。如果这些东西没做到,不会有感应,为什么?不真诚。诚则灵,真诚到极处,就感应佛菩萨来照顾你,感应护法善神照顾你。如果你还有邪思、还有邪念,也有人来照顾你,谁?冤亲债主、邪魔外道,这些东西来照顾你,你的麻烦就大了。

  「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什么?真诚,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用真诚的心去生活,用真诚心去工作、去待人接物。不能说我只用真诚心对佛菩萨,其他的我就不真诚,那是错误的。一诚一切诚,一假一切都是假的。我们用真诚心待人,人家欺骗我,我不就上当了、吃亏了?没错,学佛人不怕上当、不怕吃亏,吃亏是福。为什么?你用真诚心,你将来决定生极乐世界,你用虚妄的心,继续搞六道轮回。我这一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我一切是玩真的不是假的。不管别人用什么方法对待我,我都是用真心对人,绝不改变。这是保证我们得佛加持,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唯一的一个条件,不具足这个条件,你往生没有把握。所以菩提心重要,这部经修行的方法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真诚是体,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自受用。

  所以你要保持我们的心清净,不受染污,心要保持平等,没有骄慢。骄傲、傲慢,心不平,总觉得我比人高一等,人家不如我,这个心不平。要知道,这个心就是烦恼,这个心就是虚妄。清净心阿罗汉证得,平等心菩萨证得,觉心,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所以清净平等觉,你看,罗汉、菩萨、佛陀,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我们要用这个心,不能把它失掉,一切时、一切处待人接物,我用真心,不用妄心。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所有一些杂念、妄想统统把它清除掉,让自己的心回归到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念念不舍阿弥陀佛,他能不生极乐世界吗?不可能不生!真诚心对人就是慈悲,慈悲里头自自然然是六和敬、是六波罗蜜、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自然流出,不需要学的。为什么不学就会?因为它是性德,你的心跟性德相应,所以这些条目不学统统现前,自自然然都做到、都相应了。这叫不离菩提心供养。

  「种种供养中」,念老注解当中,引经据典给我们举出这些例子,例子全是经典里头所说的。「又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者,就是真供养,真到极乐世界,真见阿弥陀佛。「菩萨以闻名故,乃能于上述种种供养中,精勤修持,而无懈怠与厌倦之心」。菩萨真干,没有懈怠、没有厌倦,日夜不休息。前天来到我们这来看我的王居士,他旁边的人告诉我,他每天睡觉两个小时,日夜不放松,精进不懈怠。我问他,他承认了。他不知道累,法喜充满,不干就没有欢喜心,愈干愈欢喜。每天干什么?听经、念佛、读诵、忏悔,帮助同学解决疑难杂症,疑难杂症里面最多的是冤亲债主来求超度。超度这些冤亲债主,这个工作多半在夜晚进行,他对这个忙得不亦乐乎,做了多久?八年,愈做愈欢喜。这样的人他能不往生吗?这是给我们示现勇猛精进之相,『勤修无懈倦』。

  总结,「以上皆因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真正认识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他才能做到。一句佛号念到底,真干,真有感应,真正不可思议。行门当中真正的导师,我们现在所说的教练。古时候是这样的,你看帝王培养太子,有三个是老师,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还有三个少师,少师、少傅、少保,六个老师。太保是教养生之道,就是现在所讲的健康保健,这个老师是教这个课程的,饮食起居,他教你这个。少保,少保是真干的,带着你干。太傅是教伦理道德,教这个课程的;少傅也是带你一起做,怕你懈怠,给你做个榜样。太师是教你怎样去管理这个国家,把这个国家治好,这是太师的事情;少师也是辅导你,让你真正去练习。所以他有教练,老师讲了,教练来督促,来带着你去做,这样训练才能成就。我们在这里讲经教学,理事、方法、境界都在经中说出来,如何落实那是你自己的事情。王居士把这个事情落实了,过去东北刘居士一个人干,一个人成就。他是带了一班人,二、三十个人跟他学,他整个的这二十多个人都成就,给我们念佛人做出最好的榜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