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七集▪P4

  ..续本文上一页你最大的支持者,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你,家是你的后盾。人真是他有个依靠,不像现在,但是最忠实、最可靠的就是你的家。所以落叶归根,享受天伦之乐,那个养老的快乐,现在全世界人没有人知道。回到老家,你看到自己晚辈,孙子辈、重孙子辈,总有几十人,天天围绕在面前。他们私塾上学读书,下课之后跟老人在一起,老人逗着他玩,讲故事给他听,都是讲自己一生的经历,那都是教育他们。老小老小,老人跟小孩都合在一起的。场地?场地就是祠堂,祠堂在祖宗牌位之前,老祖宗都看到的,一家的和乐。这些永远找不到了。我小时候住在农村,我还看到一个家族,弟兄十个不分家的,生活在一起。那个时候他家已经在衰了,还有一百多人。这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家,所以今天我们在地图上看到,中国乡下,这李村,那张村,从前就一家人,就是一个家庭。

  我们的家,八年抗战消失了,没有了,抗战之前有,抗战之后没有了,一个看不到。所以我说我们最凄惨的,八年抗战的损失是家没有了,家破人亡。大家比小家好,小家是比较自由,可是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亲情没有了,老的时候没人照顾,这是最痛苦的。中国从前老的时候回家,家族养老,那是一切都有保障,比今天政府还可靠,毕竟是亲人,他不一样。中国这个家道如果能再恢复,我就相信中国至少还有一千年的盛世,必须把家找回来,这个完全靠教育。所以中国人懂教育,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

  中国历代这些帝王,你不管他怎么样,他这一点就是现在人无法跟他相比,他把教育摆在第一,在行政设施上也摆在第一。主管教育的,礼部尚书,就是现在教育部长,宰相底下的部,它这个部摆在第一。也就是说一切为教育服务,这是中国传统的一个思想,一切为教育服务。宰相有事不能上班,不能视事,礼部尚书代理,不是别人代替,就是管教育的部长他来代理,不一样!佛教教育、道教的教育,这属于特殊的教育,谁管?皇上亲自管。以前这两种教育皇上抓,所以这两种教育在民间产生很大的影响。老百姓尊敬皇帝,所以对这两个教特别尊敬,它的发展最大。佛的寺庙、道的寺庙可以建筑皇宫的方式,这是皇上准许的,其他的不可以,只有佛跟道的寺院庵堂可以建宫殿式的,这就是特别尊重优待。古时候这些皇帝很聪明,他治国,搞政治,他用儒;教老百姓用佛,佛教人民;用道尊崇祖先。这三种教育他用在这三方面用得好,敬祖先是根本,把这三种教育这样来分配,真落实,真做到,所以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每一个朝代,这样的盛世大概是一百年到两百年,汉朝出现文景之治,唐朝出现贞观、开元,宋元明清,元朝没有,明朝有,清朝也有。清朝的盛世是最辉煌的,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嘉庆,将近两百年,国力是世界第一,第一个强国。

  明朝开国的时候,永乐是了不起的人,郑和下西洋七次,走遍全世界,澳洲、美国都是中国人发现的,现在外国人看这些历史承认了,全是中国人。那个时候郑和带着舰队,人数二万多人,将近三万人,船只一百多艘,在大海是世界上没有国家能够相比的。没有侵略过别人,没有占领别人地方,没有搞殖民地,所以南洋许多这些国家对郑和感恩,跟西方人不一样。西班牙三条战舰就占领了马来西亚,郑和七次到马来西亚,没有侵占人家一寸土地,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带给世界各个地区和谐的族群,处处是利益别人,没有利益自己。带着人家的土产,我们回送的回礼总是要加一倍,厚待别人。所以真正看到过去历史,才知道这个国家、这个族群的可爱。今天世界灾难,很多人问我哪里安全?我就告诉他,中国。他说为什么?祖宗积德,千万年来老祖宗是以仁义、道德教化众生,积的德太厚了!今天我们把老祖宗丢掉,排斥,不要了,才不过两百年,这是犯了错,老祖宗对人会有惩罚,不会消灭你。惩罚是什么?让你觉悟,祖宗留了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可以不要?你不要,今天制造这些苦难,再不能把祖宗找回来,中国会亡国,会亡国灭种;如果能把老祖宗东西找回来,不但中国有救,全世界都有救。

  中国能救全世界,我们在这一年多,发现两本书,我的信心十足。第一部书《群书治要》,唐太宗编的,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年,我原来想找不到了。唐朝亡国之后,这个书日本这些留学生带回去了,在中国一本都找不到。所以《唐书.艺文志》里头,《宋史》,元明清历史上没记载。一直到嘉庆做皇帝,乾隆把位子让给儿子,自己当太上皇,这是历史上一桩大事。日本对中国皇上进贡,送的礼物有这一套书,中国人这才看见。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盛世盛到极时,可以说那些年超过唐朝,所以这个书回中国,中国也没重视。现在要重视了,现在不重视不行,真难得了,大唐治国的宝典,大唐盛世就靠这部书,这部书能救中国,能救全世界。里面讲的是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当然也讲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这是根、这是本。不在根本上去培植,治国平天下你做不到。所以,《大学》的三纲八目看唐太宗怎样落实,你在这部书里头可以看到,他怎么落实,怎么样认真努力在学习,开创贞观、开元之治。

  我们把这个书找到,我是在讲经的时候提起来,我知道有这个东西,但是没有见过。居然有听众听到了,他们给我留意,找到了,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的版本。我问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没有人知道,连他们的总经理都不知道。所以我一得到,如获至宝,赶快交给世界书局印一万套,底下的盒子就是的,这是一套。印了一万套,分送给全世界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去保存,就不会失传了。可是,接着得要有人去学,汤池我们那个实验点结束了,有些老师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把他们请去,现在想在马来西亚建一个汉学院。我的想法,这个汉学院就专门学这套东西,这套书是从六十五种古籍里头节录下来的,六十五种。我就想,汉学院里开六十五个科目,希望有人专攻这部经典,时间十年,十年专攻一部。十年之后,我们当代就出现了一部活的《群书治要》。这六十五个专家,每天来讲这些东西,如果能够用现在的电视、用网际网路对全世界宣讲,那就是名实相符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天下,是中国人《群书治要》的天下,是中国人传统教育的天下。不是中国政治,不是中国武力,也不是中国经济贸易,不是中国科技,是中国人智慧的天下。这个好,大家都愿意接受。才真正能把世界带回稳定、繁荣、兴旺,将人类带上幸福美满的一生。只有中国人能做到,外国人做不到。

  非常可惜,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丢失了二百年,反而非常陌生,不如外国人,外国人专门研究的他们懂得。所以我在欧洲参观了他们几个学校,这个汉学,我的感触很深。我们要做,不做来不及了,我们不做会灭亡,救亡图存,把这个根挽救起来。如果能有二百个人,二百个人就是一个科目三个人,一共六十五种科目,六十五部书,两百个人能够生活在一起,他生活安定,专心去学习。一年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出来讲,讲演编成小册子,可以对全世界流通,用各种不同的文字,好事情。中国要走这条路,永远消除战争,战争的罪业没有不堕无间地狱的。

  唐太宗在哪里?在无间地狱。为什么到无间地狱?造无间地狱业,杀人太多,堕无间地狱,透了一些消息。我们这本书印出来,是去年三月二十五号,日子我记得很清楚,世界书局将这个书的样本做了一套,送到澳洲给我看,就这个本子,样本。我们把它打开来看,有十几个人大家在一块欣赏这部书。突然当中有一个人被唐太宗附身,跪在地下:我是李世民,我来感恩的。因为印这部书,他才离开地狱,我们这才晓得。告诉我,这部书可以救全世界。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也不是跟他,完全不相干的。你看鬼神的感应多厉害!是因为这部东西,这是他的功德,凭这个功德他能离开地狱,在地狱里头过了好几百年,那是苦不堪言。人,真的善恶都有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造作这些罪业,到地狱里应该报完了,现在这个大善现前。我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也同意,他答应了。这些感应似乎是虚无飘渺,但是它真有这桩事情,所以我们只能够做的,学习圣贤教诲。

  这个书出现了,第二部《国学治要》。那个治是治学,这个治是治国,这个治是政治,另外一套是治学。这个书出现大概一个多月之后,我又看到这部,我非常喜欢。这部书是我想了十几年,我不知道有这些书,我只是想,《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智慧、方法、经验、效果,全都记载在这部大书里头。分量这么大,怎么读?所以我就想找一批退休的教授,学文史的,让他们有时间每天来翻阅这个东西,对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这些好的教训把它抄下来,将来编成一本书。这就是《群书治要》的方法,但是这是治学。是找了人,做得不理想。没有想到民国初年,已经有些专家学者做出来,我们不知道。他们找到这部书送给我,还正是我所想的,想了十几年,没有想到它已经做好了。这本书虽然很破旧了,差不多将近一百年,纸都很脆,还好字没有伤到,我翻了一翻,字没有损坏,没有伤到字,我也赶紧去印一万套。这是什么?这是《四库全书》的钥匙。你要想学中国文化,先读这个书,这个书读了之后,你认识《四库》,你了解《四库》,你知道怎样去运用《四库》。

  所以这两种书出现,我对于中国有信心了,中国决定不会亡国,中国决定将来带动全世界安定和平。它绝对不是武力,绝对不是科学技术,而是真实的智慧,这才是世界最珍贵的宝藏。但是全是文言文写的,所以我今天在世界上提倡学文言文,希望每个国家爱好和平,要走向真正智慧、福报,必须学中国的文言文。难不难?不难。我在美国,看到美国人学中国文言文,在伦敦看到这些大学,都是外国人,没有中国文化的基础,几年学会?三年,不难!三年就有能力读中国古书,看中国古着,我们中国人学顶多两年,就能把它恢复。要知道文言文是最好的工具,因为它不跟着时代变迁,语言跟着时代变的,文言永远不变。所以你要懂得的话,跟古人就跟面对面谈话一样。了不起的发明,全世界最伟大的发明,文言文,它能够将古时候的这个意思,保留得完完整整不改变,传递给二千五百年以后的人。这还得了!我相信将来有一天,人发现这个道理,全世界最伟大的发明是文言文,超过现在所有科技文明,都不能跟文言文相比。你看,现在人不认识,叫老祖宗叹气,流眼泪。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七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