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七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洲的汉学,他们的方向、目标已经偏差了,把它当作一种哲学去研究,不能落实在生活,不能落实在工作。所以他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包括他自己本身的问题不能解决。本身什么问题?第一个健康长寿,第二个幸福快乐,第三个充满智慧,这个没得到。就是把它当作一种学术去研究,就错了,这是真实的学问,实学。

  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很多,一生教学,他十九岁离开家庭,那个表演的是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弃了参学。十九岁就出去学习,学了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学术统统接触过。当时的印度,是世界上学术最发达的一个地区,有神通的人太多了,神通一点都不稀奇。神通从哪里来的?从禅定来的,古婆罗门教,他们修四禅八定。佛经上的四禅八定是婆罗门教的,释迦牟尼佛用他们的四禅八定做为学佛的基础,扎根的教育。四禅八定修到了,你对于六道轮回就清清楚楚,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统统突破了。也就是说你能看到二十八层天,你往下能看到无间地狱,这些理事、因果真相你全看到了。这是当时印度学术跟宗教里面他们的成就。释迦牟尼佛的示现,这是个小圈圈,你们的知识只局限在这小圈圈里。六道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没人知道。他们的功夫只到四空定,认为四空定就是大般涅槃。般涅槃这个名词是婆罗门教的,佛教引用了,这个意思是究竟圆满。但是婆罗门教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究竟圆满,只可以说六道里面它圆满了,六道之外它全不知道,定功不够。

  所以释迦牟尼佛放弃学习,学了十二年,放弃了。到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毕钵罗树现在我们都叫它做菩提树,他在这个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我们知道,这个禅定决定达到自性本定,像惠能大师一样,他说出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这个讲定功到家了,这才明心见性,见性这叫成佛。佛是什么?佛就是毕业了,所应该学习东西全部学完了,这叫成佛,这是大乘。阿罗汉是小乘的圆满,佛是大乘的圆满,没有达到圆满,称为菩萨,还在学;圆满了,毕业了,这叫成佛,一切圆满。

  一切圆满里面把它分成两分,第一分智慧,第二分福德,一切不外乎这两大类,不是属于智慧这边,就是属于福德这边。所以我们学佛,受三皈依的时候念的誓词,「皈依佛,二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这是佛教人,你只要跟他学,他一定把最高的宗旨、原则传授给你,希望你能达到。达到这个你就成佛了,你就毕业,就圆满了。所以现代人不懂,佛是什么?佛是迷信。你说麻不麻烦?佛是智慧圆满,佛是福报圆满,哪个不要!不要佛了,我说这是福不要,智慧也不要了。不要福就贫贱,不要智慧就愚痴。人愿意当个愚痴、贫贱的人吗?他不愿意,不愿意他又不要佛,就没法子了。学佛是学什么?学智慧、学福德。佛是智慧跟福报圆满的人,这个现在人容易懂;你要讲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把人讲糊涂,他不懂。我们用最浅显的话,意思又没有错,有福有慧之人,福慧是从佛门当中学来的。

  这个地方,淳净是慧,智慧,温和是福德。这四个字,就能把今天地球的社会摆平。今天是个乱世,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乱之世,乱在什么?乱在人心不纯,人心不清净。表现在外面,人与人之间不和,竞争、斗争、战争,把世界搞成这个样子。这四个字就能把这个社会摆平,就能把地球灾难化解。所以汤恩比讲的话没错!佛法不需要太多,一部经典就够用了,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为什么?怎么叫通?见性叫通。每一部经典、每个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所以古德教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搞多、不要搞杂。一样东西真正是觉悟了,门门都通,你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接触就明白,不要学的。这个事情可以从《坛经》里头做证明,惠能大师真的没有学过,也不过就是五祖方丈室里头两个钟点的《金刚经》,他就听这么一堂课,就觉悟了,大彻大悟。五祖衣钵给他,叫他赶快走,为什么?嫉妒障碍。

  你就知道嫉妒障碍多厉害,叫他藏起来,找个地方躲起来,到猎人队里面去隐居十五年才出来。早出来,早出来人家害他,不服气;十五年之后,大家把这个事情慢慢淡掉了,不服气的那些人可能也都走掉了,他才出来。他逃难当中遇到一个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学得不错,一生受持《大涅槃经》。这部经的分量很大,两个翻译本,一个本子三十六卷,一个本子四十卷,所以分量都很多。她每天读诵,惠能跟她碰上了,她在念经,惠能坐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之后,惠能大师把她念的这段经文,意思讲给她听。她非常惊讶,捧着经来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只要真正通了,一切都通,不要学习。

  从这些地方我们才深信不疑,古人的智慧不可思议,我们现在的人望尘莫及,怎么比都比不上。我们今天说科学技术高过他,没用,科学技术害人,不能救人;他那个智慧能救人,不害人。科学技术发达,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正有一点觉悟的人,提心吊胆。譬如你们在都市里头住在高楼上,三十层以上,更高的,现在香港多高我都不知道了。你住在高楼顶上,一下停电你怎么办?一下停了水你怎么办?你有没有想到?有可能。天天坐电梯,突然停了电,要你爬这个山的时候累死了,真提心吊胆,不是开玩笑的。哪有从前古时候那种生活的情调,没有了,从前人生活真的是诗情画意,真正叫幸福美满,叫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科技,科技做不到,智慧能做到。

  我们三十年、三十年一比较,中国人说三十年这一世,这一世跟上一世,前三十年,我们能够记得,我们能感受,你喜欢最近这一年,还是喜欢过去三十年前的那一年?三十年前,香港没这么多高楼,我三十五年前第一次到香港讲经,香港一般的楼层大概十三层、十四层。那个时候建了个最高的一栋楼,五十层,现在那个楼还在,窗户是圆的,完全是圆形的窗户,我们站在九龙那边一看就看到,那时候最高的一层。没有地铁、没有隧道,九龙到香港要坐船、要坐渡轮,生活的步调比现在缓慢很多。现在太快了,快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现在人都是机器人,过的是机械生活,没有人情味,都是机器。但是一般人已经习惯了,对古时候东西体会不到,讲都没有用,他听不懂。所以现在我们只有一个方法,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他看了才恍然大悟;不做出样子出来,永远他不相信。说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他们认为那是神话,那不是真的。所以让我们想到经上这些句子。

  淳净温和,寂定明察,「寂定者,实际之理体」。实际理体是什么?在哲学里面讲宇宙万有的本体,佛经上名词叫实际理体。这是真的,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性。我们的老祖宗,我相信他有超人的智慧,他能够说出来「本性本善」,《三字经》上前面一句就引用它,「人之初,性本善」。不善?不善是习性,不善是染污,你被染污,变成不善。所以不善是假的,本善是真的,本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善是会改变的。所以说「性相近,习相远」,一切众生的本性是相近的,是一样的,而且是一个性。《华严经》上说得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个法身就是自性,十方讲的是空间,三世讲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同一个法身。这是事实真相,这是佛教伦理最高的依据。伦理是讲关系,所以大乘佛教说一切众生跟我是什么关系?一体。不是一家,一家不是一体,一体,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体,阿弥陀佛跟我也是一体,极乐世界是我们的老家,我们想回去哪有回不去的道理!所以人只要真正想求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阿弥陀佛来接你。叫伦理的关系,我们懂得了!

  可是,在十法界里面,迷了,迷了就是什么?自性在,本性在,迷上了习性。迷上习性,习性当家做主。本性?本性不理会它了,不知道有它的存在。习性是近朱则赤,近墨则黑,换句话说,你跟善人在一起,你就学好,你跟不善的人在一起,你就学坏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在全世界,我们走过许许多多的国家、族群、宗教,我们亲身去体验过。统统都看完了之后,我们对老祖宗下跪,磕头了,不能不服。从文化角度来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族群都比不上中国,我们老祖宗是最有智慧的人,从哪里看?懂得教育。中国这个族群是古文明,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三个没有了,为什么中国还存在?欧洲一些学者曾经就这个问题做过深入研究,研究的结论,一点都不错,结论是什么?中国人的家庭注重教育。这个话是澳洲昆士兰大学教务长告诉我的,有一天我在学校,校长请我吃饭,他作陪。告诉我,二战之前,欧洲一些学者研究这个问题。我告诉他,这个结论非常正确,很难得。

  中国人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不分家的,所以中国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形态。确实是共产主义,几千年来都是的,因为每个人收入赚的都要归公,不准自己有私财,不管赚多少都要归公。生活衣食住行,家有管家的,他来负责、来支配,每个人也有零用钱,大家都平等,有特殊需要会给你。家负责教育,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是家庭办的,家学,就是私塾,私塾是家庭子弟学校。养老,养老就是落叶归根,无论在外面从事什么行业,年岁大了,不能工作了,回到老家养老。所以他没有后顾之忧,家族养老。家族的财富,大概说每个人赚的钱寄回家来,家里干什么?买田地。所以中国人观念,土地是根本,有土则有财,这个是恒产,是土地。土地自己可以种,可以给农夫种,收租,所以你家庭经济生活它是正常的,它不依赖别人。老祖宗的老观念,有钱买土地,买田、买山,置恒产,这非常有道理。

  你遇到困难,或者在外乡经营事业有了困难,家是…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一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