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八集▪P4

  ..续本文上一页老这一段注子注得好。「如《首楞严经》狂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这是不自然。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讲经,举了一个例子,说明是怎么迷的。说明什么?迷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什么?真的迷了。狂人就是迷的人,迷的什么?他找他的头,我的头在哪里?到处去找,这就不自然。遇到一个人敲你,你的头不就在你颈子上吗?这一摸,真的在,这就是自然,明白了。

  这一桩事情,我们小时候常有这种事情。我们小时候,遇到的是中日战争,战争也很可怕。那个时候,小学高年级,就是五、六年级,这些孩子都要学军训。这非常时期,要学军训,万一日本人打到这里来,我们要怎样自卫,学这个东西。学军训,每天早晨一定有紧急集合。老师,就是教官,哨子一吹,三分钟就要到操场,服装整齐,排队排好。这是常常有这种事情,我们自己也有过这么一、二次,真的服装整齐,帽子都戴好了,一集合,心里一急,急的时候,我的帽子在哪里?慌慌张张到处问人。人家一指,你帽子不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在头上。那就是迷头认影,就跟《楞严经》上讲的是一个境界、一桩事情。亲身经历,这个印象就很深刻。一慌一乱,迷失了。这个迷失了,戴在头上的帽子,还在找帽子,这不自然;别人一下唤醒你,就在头上,这自然中自然相。

  「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头宛在」。歇即菩提,菩提就是觉悟。你觉悟了,没有失掉,头在。「何等自然」。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他说的是什么?说的就是,我们每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你这一天所见、所闻、所觉、所知,全是自然中自然相。你为什么入不了这个境界?是因为你见色闻声,你杂的有自己的妄想、有自己的意念,就变成不自然了。那个真正修行人、有功夫的人,他见到是自然中自然相。他功夫是什么?他功夫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换句话说,我在前面讲的,那个念佛的老太婆、老阿公,他们见到的,六根见到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所以你不管给他讲什么,你不管问他什么,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回答你。你问他懂不懂?他也跟你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没有第二句话回答你,妙极了!你着急,他不着急;你心里头有妄念、有杂念,他没有,他非常单纯,这就叫功夫得力。功夫深了,他见的这个世间,跟佛与法身菩萨所见完全相同。法身菩萨见性了,他没见性,没见性也能做到,有同等的受用,所以往生有同等的果报。

  「又如古德悟时」,这都是禅宗的,古大德开悟的时候说,「原来师姑是女人做的」。师姑是比丘尼。这是什么?自然中自然相。「又如: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煮饭要烧火,灯就是火,这都是显自然中自然相。「比丘尼是女人,灯即是火,均自然中自然之相也」。只要你把念头没有、熄掉,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六根接触现前六尘境界,就是自然中自然相,就是佛经上所说的法尔如是。给你说深一点,那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不现的时候,是第三句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现的时候,就是最后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是自然;能生万法,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没有一法是例外。所以那个本然就是自性,清净本然,能生万法,能现万象。

  下面又举了个比喻,「又如未悟者」,这凡夫。凡夫什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凡夫,他有山的执著、有山的分别,有水的执著、有水的分别。那个觉悟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悟了,悟了什么?不再执著这是山、这是水,知道什么?山跟水是假名。「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大乘佛法讲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悟了,不执著这些名相,这是悟入。彻悟的,真正悟到的,看山还是是山,看水还是水。真正彻悟了,对于山的性相、理事、因果完全通达明了,不执著空,也不执著有,他在山水里头得大自在,在山水里得受用,一尘不染,得大自在,这是彻悟。

  「高峰禅师曰:元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只是仍旧,何等自然」。这是说什么?这是说成佛了。成佛,成佛还是你,没改变。六祖惠能大师成佛了,还是旧时的惠能,没有改头换面,这何等自然。不是成佛了就改头换面,成菩萨改成菩萨面孔,成阿罗汉就变成阿罗汉的样子,不是的,还是老样子。老样子什么?他真是阿罗汉,他真是菩萨,他真是佛,样子没改,他的心态改了。以前有心、有态,现在心态没有了。虽没有了,他表演出来还是一样的,跟平常一样。那是什么?舞台表演,知道这是在演戏。以前不知道演戏,以为是真的。现在是舞台演戏,要演得很逼真,演给别人看,不是给自己看,那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来应化在世间,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何等自在,何等自然。这种示现,是众生有感,佛菩萨示现。

  我们不说远,我们说得很近,虚云老和尚,这大家都还记得很清楚。解放的初期,香港这边学佛的同学把老和尚接到香港来,给他建了一个精舍,我去参观过,听说老和尚住了一个月就回去了,说这个香港花花世界,不适合修行,他回去了。我们从他的传记,《年谱》里面看到一个故事,我常常提醒大家,这个故事是他四十几岁的时候,四十七岁,发心朝五台山,把这个功德回向给他父母,他父母早就过世了,报恩。他从普陀出发,三步一拜,拜到五台,三年多的时间,路上很辛苦,三步磕个头。当中两次生病,两次生病都在旷野,看不到村庄。在那个时候病倒了怎么办?遇到一个乞丐,乞丐救了他,照顾他十几天,等他身体完全恢复,再去拜,拜山。这两次大病。第二次生病,又遇到这个人。这《年谱》上都有记载。是个乞丐,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叫文吉。问他住哪里?他说我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去,五台山人都知道我。他就记住了。拜到五台山的时候,他就打听,问人:有一个乞丐叫文吉,你们认不认识?没有人知道。到庙里面去之后,把他这个路上经过情形告诉大家,人家讲,那是文殊菩萨化身的,恍然大悟。你看看,你有感,文殊菩萨就有应。文殊菩萨现乞丐相,你一点都不怀疑,照顾你十几天,两次病,在一起住了一个多月,这不是假的。你有困难的时候,菩萨真现身。

  我们如果一心,像老和尚那样的虔诚,他是朝山,我们是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遇到最困难的时候,阿弥陀佛肯定化身来帮助我。人要有信心,遭遇到什么困难,菩萨会来帮忙,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我们对自己要没有信心的话,你怎么能成就?「信为道元功德母」,有信心,一个人精神能振奋起来。我真干,我真有成就,我真有把握往生,我跟阿弥陀佛念念相应,就像热线电话一样,我这一动心,他就知道。你说你多快乐!你多自在!什么样的灾难与自己不相干,心里头不要想这个东西,想这是错误的,想阿弥陀佛就对了。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想灾难,灾难就来了,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希望大家好好的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什么就来,何必想灾难!想病,病就来了;想死,死就来了,都是从自己心想生。大小乘经论,佛都这样嘱咐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八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