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缘众生,无有穷极,是为大悲」。大智大悲,法尔如是,自自然然,为什么?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分别执著过,这叫法尔如是,一切法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如来从体起用」,体是真如、是自性,本经所说的实际理体,叫真实之际,这是真正的自己,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起作用的时候,「悲智并运」,慈悲心里面有智慧,智慧心里头有慈悲,智慧跟慈悲融成一体。凡夫不是,凡夫慈悲心里面是情识,感情用事,他有分别、有执著,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人我讨厌他,虽然有慈悲,欢喜、讨厌,里面就有差别。如来跟诸菩萨没有,平等的,真平等。为什么真平等?这些见性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统统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自然现象也不可得。
佛家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法是现象,现象的本体就是自性,自性跟一切法根本分不开。他真的明白了,真的认知了,山河大地、一切众生、花草树木、泥沙微尘,没有一样不是自己。这种认知就是大乘佛法所说的法身,法身什么意思?一切法就是我身,我身就是一切法,这叫法身。谁见到法身、证得法身?明心见性就见到了,明心见性就证得了。我不以为我跟佛菩萨是一身,但是佛菩萨认为,我这个身跟他身是一身,不一样。这个就是觉跟迷,觉悟的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后头还有,「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完全平等,一个心、一个智慧,力是力用,经上常常学的十力,如来的十力,无畏是四无畏,都是如来果地上的,众生跟诸佛平等平等,毫无差别。
「悲智并运,故妙用无尽,是乃弥勒以福智超胜赞叹佛德」,这个地方赞叹阿弥陀佛。三皈依里头,「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就是此地的福、智这两个字,足是圆满、满足了,没有欠缺,就是福报满足、智慧满足了,这个人称作佛。不要佛的人就是不要智慧、不要福报。不要福报,没福报的人贫穷下贱,没有智慧的人愚痴。谁愿意贫穷下贱?谁愿意愚痴?都不愿意。都不愿意,又不要佛,那怎么办?佛是智慧圆满、福报圆满,所以求福报、求智慧,一定要跟佛学。为什么跟他学?他是圆满的福报、圆满的智慧。
「又佛十号之一曰天人师」,这是解释「一切天人之师」,佛十号里头有这一个号。「天上天下,唯佛独尊,游步十方,为大导师」,这个地方的游步是比喻,实际上是应化,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变化无量无数。佛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切处、一切时他都在。我们起心动念佛都知道,统统都有感应。感应有显有冥,显,我们觉察到了;冥,我们觉察不到,但是不能说没有感应。
请看下一段,「心得开明」,经文:
【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注解,『今得值佛』,「值」是遇到。我们这一生虽然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本人,但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我们生在其中,时当末法第二个一千年;换一句话,后面差不多还有九千年。「人身难得佛难值」,我们得人身、值佛法,「是一大庆也」。佛门弟子遇到生日的时候,在庆生会上,要把这个意思向大家宣布,提醒大众,我们为什么要庆祝、庆生?因为太难遇到了,我们遇到了,非常值得庆幸。如果不是这桩事情,人活在这个世间迷迷糊糊,生不知道从哪来,死不晓得到哪里去,这个人生毫无意义,不值得庆祝。值得庆祝是真正遇到佛法。遇到大的功名富贵不值得庆祝,为什么?那是你过去生中修的因,这一生当中你必得到的果报,那有什么好庆祝的?可是这一生当中遇到佛,这可是大大庆祝了,为什么?遇到佛,可以得大福报,这个大福报是了生死、出三界,是成佛作祖;遇到佛,开真实智慧,这是真正值得庆祝的大事,不是小事。
『复闻无量寿声』,这更难了,「经云信慧闻法难中难」,有智慧,能信、能闻佛的说法,你听懂了,生信心了,这是什么?这是你成佛的缘成熟了,真太难太难!「何况所闻乃六字洪名」,怎么会这么巧让你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是弥陀「一乘愿海,最极圆顿,不可思议之妙法」,这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向阿弥陀佛学习,要学习他最极精微、微妙的大法,我们才没有白遇到。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哪一法能比这个法门更巧妙、更简单、更容易、更稳当、更快速,一下就超生到如来地?你不通过八万四千法门,你不知道这个法门的微妙,你全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尤其不可思议的,不管是你什么身分,男女老少、贤愚不肖,有智慧、没智慧,只要你听到了,只要你学习,没有一个不成就,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决定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你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你还能找到比这个更超胜的方法吗?找不到了。大乘经好,它太高了、太深了,我们程度不够,学不到。这个六字洪名,这一声佛号容易,谁都能念。只要念念相续,不要间断,放下万缘,你的成就会比那个通宗通教成就还要高、还要殊胜,你跟他相比,你有信心,他不相信。为什么你比他高、他不如你?就是因为他不相信,你相信,你超过他了,他修行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你修行很短的时间,超过他太多了。这是什么?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佛是老人,劝你这个法门你不相信,那就没法子。好,找一个你相信的,难修难证,这个相信,这了不起的法门,你慢慢去学去。这个人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你瞧不起的人,他一天到晚老实念佛,三年成就了,比你高太多了。你往上看,看不到它,没看见,它太高了,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法门太殊胜了。这三句话,一乘愿海,一乘是成佛的,四十八愿是度一切众生成佛的,不是成菩萨,所以最极圆顿,圆是圆满,顿是顿超,没有阶级。《华严经》上凡夫成佛要经历五十一个阶级,净宗没有阶级,所以不可思议的妙法。
「《弥陀要解》曰」,蕅益大师的话,「不论至心散心」,讲得好。至心是什么?一心念佛,散心是散乱心。至心念佛的人少,一般念佛全是散心,行,散心可以。「有心无心」,有心是求生净土,无心是没有想求生净土的心,也行,不往生净土念佛的人得无量福报。「或解不解」,没有关系,经的义理懂不懂不要紧。「但弥陀名号,一经于耳」,只要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你真听进去了,只听过一次,听进去了。「假使千万劫后」,当然善根种下去了,这一生不能起现行,可是毕竟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你将来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什么时候往生都在你自己遇缘不同。于是我们明白了,我们的一经于耳,这句名号听到阿赖耶识里头,肯定是千万劫之前我们种的这个因,生生世世它都在增长。所以,大乘经上说,说得好,说得不错,真正肯念佛的人,这一生往生,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你为什么这么相信?为什么这么拚命去干?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成就。
我们要记住,莹珂三天成就,在我们眼前的黄忠昌,两年十个月成就的。他有一本日记给我,写得很详细,搬家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留意把它找出来,整理一下,把它印成书。因为他在关房里头,每一天用功、感应,他都有记载。在头一年也是散乱心,心不能集中,第二年、第三年,慢慢心就定下来了,这都是经验之谈,非常好的参考资料。真用功的人都会遇到这些境界,最重要的忏悔。为什么心力不能集中?那是我们自己业障很重,烦恼习气很深,一定要忏悔,求佛菩萨加持。希望这一生往生净土,这个心要坚定,不能怀疑,要勇猛,这一生决定成就,不要等到来生后世。成就之后,乘愿再来,广度众生,跟阿弥陀佛的愿完全相应。
「故令会众,欢喜庆幸。开发佛智,明悟自性」,故名『心得开明』,所以这个「心得开明」就是开悟了。明悟自性,这是开明到极处,跟六祖惠能大师一样。也有开明达不到这个境界,都好。所以古人讲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彻大悟,等级不一样,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总而言之,一个最高的原则,我们要记住的,就是放下。为什么不能开悟?因为你放不下。自己去想,总有东西放不下,这个东西障碍了。把这些障碍排除掉,像念佛堂堂主常说,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专念,这就对了,问题就解决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