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诸佛来劝你,你还是坚持不动摇。最后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来告诉你,我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更快、更殊胜,你也感谢阿弥陀佛,我既然选定了,这法门是你说的,我不愿意再改,我一直修下去。这才叫真信,这才叫真正不动摇,没有一个不成就,万修万人去。
至于别人怎么说,不要批评,各人因果各人承当,不要搅和到那个圈子里头去。所以自己要有信心,自己要有方向,自己要有目标,不能因外面人的闲言闲语动摇了你的信心,这是最可怕的一桩事情。对于一切法门,要像善财童子一样,礼敬、称赞、供养,感恩戴德。为什么感恩?感佛的恩,佛开这么多法门,度无量无边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我们代一切众生感恩,自己学的这个法门如如不动。像善财五十三参,善财是学念佛法门,真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出去参访,参访就是接触,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这一天当中接触多少人事物,这就是五十三参,天天五十三参。我们五十三参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会被别人打闲岔,纵然没有改变我们的修行方向目标,可是让我们修行功夫时时中断,这就是受干扰。
什么时候才真正不中断?我们看到有不中断的,锅漏匠的功夫不间断,他不跟外头人接触,就像闭关一样,没有闭关之名,他有闭关之实,实在他是闭关。他每一天所干的就是念佛、拜佛,他没有别的事情。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干,他真用功,不懈怠,三年如一日,他成就了,他真放下了。他什么也没有,有的不过是两套换洗衣服,出家了,师父旧的衣服给他。没人认识他,所以也不会有人供养他,师父供养。他就是老实、听话、真干,六个字,成功了。这六个字真正了不起,这六个字就是真正修行人。有人问刘素云,你怎么修成的?刘居士就是告诉他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她完全做到了。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修行人成功的秘诀,我们知道,但是没有做到。这个原因就是烦恼习气太深了,每一天生活是跟着烦恼在兜圈子,没有把烦恼放下。那些功夫得力的人,烦恼放下了,不能完全放下,他天天都放一点,放个十年,大概差不多全放下了,功力现前。这是一个门路,而且很快,非常有效。
第二种是经教,这就是印祖所说的,我们的信心不能坚定是对于这桩事情认识不清楚,对极乐世界认识不清楚,对阿弥陀佛认识不清楚,对我们现前娑婆世界认识也不够清楚,所以信心、愿心都不能建立。怎么办?经教。经教也是遇缘不同,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他遇到的善知识一定只教他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要能真干,会成就。刘素云就是走这个路子,她告诉我,一部《无量寿经》一天听十个小时。十个小时怎么听法?实际上是听一个碟,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听十遍就十个小时,她是这么听的。十遍,听懂了,三遍、五遍还不懂,还不清楚,这就是长时薰修。每一天,这一个小时薰习十遍,十年不间断。这一部经听完了,从头再来;听完了,从头再来,就这个听法,就一部,一点都不杂,专到极处。这样十年,她得念佛三昧,她开悟了。无论讲什么,她讲得头头是道,她不需要预备的。除《无量寿经》之外,人家请她讲《金刚经》,请她讲《地藏经》,也讲得头头是道。为什么?开悟了,真得受用。这是一种善根深厚有大福德的人。
第二种遇到经教,他采取的是广学多闻,这是什么?知识分子的习气。我年轻的时候想走一门深入,没有机会,没有人护持,所以与大众广结法缘。广结法缘就得恒顺众生,这个人喜欢听《金刚经》,那个人喜欢听《楞严经》,所以我没有固定的住所,足迹走遍全世界,人家想听什么经我们就得讲什么经。大大小小经典讲了几十部,不是一门深入,是走广学多闻。我没有福报,到老了,讲经教学五十多年了,累积一点福报。这一点福报,我很想帮助年轻人,我希望我能照顾大家。你们真正发心,我们有个小道场,就能够培养你。你学一部经,专讲这部经,除了听经、学教之外,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什么都不要,一切放下。四事供养,我不会让大家缺乏,这个四事,饮食、衣服、卧具,再就是医药,其他都不需要了。
我要有缘分,晚年能够住在一个寺庙,我不当住持。这个住持要是菩萨,我们能够密切合作,我就会劝他要照顾下一代、保护下一代,把下一代带起来,带上十年、二十年,成就了。这个十年、二十年最好他不下山,他不出寺院的大门,等于闭关一样,他心是定的。所以他能得定,他能开智慧。道业不成就不出来讲经,这个标准就是,我没有开悟我不出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再出来讲经。这真正培养人才的方法。早年我访问日本,日本前后去过七次,应该是在第四次的时候,我特地访问日本的比睿山。这是佛教圣地,日本十三个宗派祖师,开山祖师,都在这个山上修行。日本人称这个山是佛教的母亲,人才都是在这里训练出来的。他们的主持人接见我的时候,我向他请教,过去这些祖师大德在这山上修行,至少在山上住多少年?他告诉我,最少的十四年。我说长的?长的有三十多年。真成就之后,名声外面传出去,自然有人来礼请,下山建立一个宗派,领众薰修。这些大德都通宗通教,有不少显密圆融。
古人这些教诲、这些方法不是偶然得来的,像这经上所说的,真实智慧、真实利益。我们要想正法久住,佛教再兴旺起来,不走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佛学院行不行?佛学院培养佛教的学者,不能培养祖师大德。因为佛学院不是以开悟为目标,佛学院崇尚广学多闻,不是崇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它不是走这个路子的。这是两条道路,我们要走哪一条?祖师的道路很辛苦,但是这里头有真正的法喜,会学得很踏实,活得很快乐。不开悟不下山,这真正参学。我们看到经文,于法自在。于法不自在,不能出去讲经教学。
「群圣者,指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断惑证理之诸圣人」。这个地方大乘初地以上是说的别教,如果是圆教那是初住以上,就断惑证理,证理就是见性。「佛为九界导师,众圣中尊」,故云『尊超群圣』,大家对佛的尊重,超越罗汉、菩萨。「佛之光明,彻照洞达,无有极限」,这是说见性的功德。为什么要见性?见性,自性本具的智慧统统现前了,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的相好全都显现。这是什么?浅而言之,《华严经》上说的华藏世界、净土法门讲的极乐世界就是。那是什么?智慧、功德、相好之圆满成就。在极乐世界,我们可以称得上圆满。诸佛如来的世界,我们不说圆满,为什么?有些地方还有欠缺。
极乐世界为什么是圆满?极乐世界经过挑剔、经过选择,诸佛世界没有这些手续。所以极乐世界是集诸佛刹土真善美慧之大成,所以它不一样,称得上究竟圆满。诸佛刹土里面好的,极乐世界全有;诸佛刹土里头有些不善的,极乐世界没有。譬如三恶道不善,诸佛世界有,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只有两道,人道跟天道。诸佛刹土里面,六道里头有阿修罗、有罗刹,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些不善。阿弥陀佛精挑细选,不好的都不要,好的统统采取,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集诸佛刹土真善美慧之大成,集大成。所以这个世界超胜诸佛刹土,是这么超胜的。因此,弥陀的光明彻照洞达,无有极限。弥陀光明遍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没有一个刹土是在弥陀佛光之外的,没有,阿弥陀佛全都照到,而且全都通达。弥陀通达,极乐世界往生的每一个人也都像阿弥陀佛一样通达,这个意思我们要能想得到。弥陀通达,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不通达,极乐世界不是究竟圆满,还有缺陷。所有往生的人都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智慧、神通、道力不可思议的成就。所以这个经上讲『光明彻照,洞达无极』。
「又《净影疏》云:光明彻照,自福殊胜」,这是自己修的福德,「达空无极,自智殊胜」。前面一句说福,是照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都照了。后一句所说达空,空是自性,前面是从事相上,这是从理性上。虽然色相无边,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是幻有,空是真空,真空不碍幻有,幻有也不碍真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法界,所以称无极。「无极」,底下还有一个意思,「名感十方」,名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感应十方诸佛刹土,「有缘斯摄,名无穷极」,名号功德无有穷极。有见到阿弥陀佛像的,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的,都是有缘。一生当中哪怕只听到一次一句名号,跟阿弥陀佛都结上缘了。这个缘的力量很薄,虽然不起作用,但是已经有了种子,这个种子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因为这个种子,你再遇到的时候,这个种子就有根、就有力了。
我们过去生中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种下善根,生生世世次次提升,才有这一生的机会。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缘成熟,皆得往生。不要计较品位,我只求往生,要有蕅益大师那样的认知。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你往生极乐世界,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感到满意了?他说,我只要能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表示自己没有一点贪心,没有丝毫傲慢,还要跟别人竞争的念头一点都没有了。我们想想他往生的品位,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部经我们读得很熟了,用这个经的标准,他应该是在什么品位?决定是在上辈上生。上辈上生是实报庄严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头的人有计较、有分别、有执著,人家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这是我们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分这个干什么?听说别人高品位往生,我们欢喜赞叹,没有嫉妒,自己要成就的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悟,觉而不迷,这就对了。
「两解合参」,一种是净影大师《无量寿经义疏》,另外一种《法华经》,两种解释我们合起来看。「则达空无极,表自智究竟通达第一义空,彻证理体,是为大智。故云殊胜。普度十方…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