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二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諸佛來勸你,你還是堅持不動搖。最後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來告訴你,我還有一個法門比這個更快、更殊勝,你也感謝阿彌陀佛,我既然選定了,這法門是你說的,我不願意再改,我一直修下去。這才叫真信,這才叫真正不動搖,沒有一個不成就,萬修萬人去。

  至于別人怎麼說,不要批評,各人因果各人承當,不要攪和到那個圈子裏頭去。所以自己要有信心,自己要有方向,自己要有目標,不能因外面人的閑言閑語動搖了你的信心,這是最可怕的一樁事情。對于一切法門,要像善財童子一樣,禮敬、稱贊、供養,感恩戴德。爲什麼感恩?感佛的恩,佛開這麼多法門,度無量無邊各種不同根性的衆生,我們代一切衆生感恩,自己學的這個法門如如不動。像善財五十叁參,善財是學念佛法門,真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出去參訪,參訪就是接觸,我們從早晨起來到晚上,這一天當中接觸多少人事物,這就是五十叁參,天天五十叁參。我們五十叁參會被外面境界動搖,會被別人打閑岔,縱然沒有改變我們的修行方向目標,可是讓我們修行功夫時時中斷,這就是受幹擾。

  什麼時候才真正不中斷?我們看到有不中斷的,鍋漏匠的功夫不間斷,他不跟外頭人接觸,就像閉關一樣,沒有閉關之名,他有閉關之實,實在他是閉關。他每一天所幹的就是念佛、拜佛,他沒有別的事情。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幹,他真用功,不懈怠,叁年如一日,他成就了,他真放下了。他什麼也沒有,有的不過是兩套換洗衣服,出家了,師父舊的衣服給他。沒人認識他,所以也不會有人供養他,師父供養。他就是老實、聽話、真幹,六個字,成功了。這六個字真正了不起,這六個字就是真正修行人。有人問劉素雲,你怎麼修成的?劉居士就是告訴他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她完全做到了。這是古今中外所有修行人成功的秘訣,我們知道,但是沒有做到。這個原因就是煩惱習氣太深了,每一天生活是跟著煩惱在兜圈子,沒有把煩惱放下。那些功夫得力的人,煩惱放下了,不能完全放下,他天天都放一點,放個十年,大概差不多全放下了,功力現前。這是一個門路,而且很快,非常有效。

  第二種是經教,這就是印祖所說的,我們的信心不能堅定是對于這樁事情認識不清楚,對極樂世界認識不清楚,對阿彌陀佛認識不清楚,對我們現前娑婆世界認識也不夠清楚,所以信心、願心都不能建立。怎麼辦?經教。經教也是遇緣不同,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緣的人,他遇到的善知識一定只教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要能真幹,會成就。劉素雲就是走這個路子,她告訴我,一部《無量壽經》一天聽十個小時。十個小時怎麼聽法?實際上是聽一個碟,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聽十遍就十個小時,她是這麼聽的。十遍,聽懂了,叁遍、五遍還不懂,還不清楚,這就是長時薰修。每一天,這一個小時薰習十遍,十年不間斷。這一部經聽完了,從頭再來;聽完了,從頭再來,就這個聽法,就一部,一點都不雜,專到極處。這樣十年,她得念佛叁昧,她開悟了。無論講什麼,她講得頭頭是道,她不需要預備的。除《無量壽經》之外,人家請她講《金剛經》,請她講《地藏經》,也講得頭頭是道。爲什麼?開悟了,真得受用。這是一種善根深厚有大福德的人。

  第二種遇到經教,他采取的是廣學多聞,這是什麼?知識分子的習氣。我年輕的時候想走一門深入,沒有機會,沒有人護持,所以與大衆廣結法緣。廣結法緣就得恒順衆生,這個人喜歡聽《金剛經》,那個人喜歡聽《楞嚴經》,所以我沒有固定的住所,足迹走遍全世界,人家想聽什麼經我們就得講什麼經。大大小小經典講了幾十部,不是一門深入,是走廣學多聞。我沒有福報,到老了,講經教學五十多年了,累積一點福報。這一點福報,我很想幫助年輕人,我希望我能照顧大家。你們真正發心,我們有個小道場,就能夠培養你。你學一部經,專講這部經,除了聽經、學教之外,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什麼都不要,一切放下。四事供養,我不會讓大家缺乏,這個四事,飲食、衣服、臥具,再就是醫藥,其他都不需要了。

  我要有緣分,晚年能夠住在一個寺廟,我不當住持。這個住持要是菩薩,我們能夠密切合作,我就會勸他要照顧下一代、保護下一代,把下一代帶起來,帶上十年、二十年,成就了。這個十年、二十年最好他不下山,他不出寺院的大門,等于閉關一樣,他心是定的。所以他能得定,他能開智慧。道業不成就不出來講經,這個標准就是,我沒有開悟我不出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再出來講經。這真正培養人才的方法。早年我訪問日本,日本前後去過七次,應該是在第四次的時候,我特地訪問日本的比睿山。這是佛教聖地,日本十叁個宗派祖師,開山祖師,都在這個山上修行。日本人稱這個山是佛教的母親,人才都是在這裏訓練出來的。他們的主持人接見我的時候,我向他請教,過去這些祖師大德在這山上修行,至少在山上住多少年?他告訴我,最少的十四年。我說長的?長的有叁十多年。真成就之後,名聲外面傳出去,自然有人來禮請,下山建立一個宗派,領衆薰修。這些大德都通宗通教,有不少顯密圓融。

  古人這些教誨、這些方法不是偶然得來的,像這經上所說的,真實智慧、真實利益。我們要想正法久住,佛教再興旺起來,不走這條路,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佛學院行不行?佛學院培養佛教的學者,不能培養祖師大德。因爲佛學院不是以開悟爲目標,佛學院崇尚廣學多聞,不是崇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它不是走這個路子的。這是兩條道路,我們要走哪一條?祖師的道路很辛苦,但是這裏頭有真正的法喜,會學得很踏實,活得很快樂。不開悟不下山,這真正參學。我們看到經文,于法自在。于法不自在,不能出去講經教學。

  「群聖者,指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斷惑證理之諸聖人」。這個地方大乘初地以上是說的別教,如果是圓教那是初住以上,就斷惑證理,證理就是見性。「佛爲九界導師,衆聖中尊」,故雲『尊超群聖』,大家對佛的尊重,超越羅漢、菩薩。「佛之光明,徹照洞達,無有極限」,這是說見性的功德。爲什麼要見性?見性,自性本具的智慧統統現前了,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的相好全都顯現。這是什麼?淺而言之,《華嚴經》上說的華藏世界、淨土法門講的極樂世界就是。那是什麼?智慧、功德、相好之圓滿成就。在極樂世界,我們可以稱得上圓滿。諸佛如來的世界,我們不說圓滿,爲什麼?有些地方還有欠缺。

  極樂世界爲什麼是圓滿?極樂世界經過挑剔、經過選擇,諸佛世界沒有這些手續。所以極樂世界是集諸佛刹土真善美慧之大成,所以它不一樣,稱得上究竟圓滿。諸佛刹土裏面好的,極樂世界全有;諸佛刹土裏頭有些不善的,極樂世界沒有。譬如叁惡道不善,諸佛世界有,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只有兩道,人道跟天道。諸佛刹土裏面,六道裏頭有阿修羅、有羅刹,有地獄、餓鬼、畜生,這些不善。阿彌陀佛精挑細選,不好的都不要,好的統統采取,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集諸佛刹土真善美慧之大成,集大成。所以這個世界超勝諸佛刹土,是這麼超勝的。因此,彌陀的光明徹照洞達,無有極限。彌陀光明遍照,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刹土沒有一個刹土是在彌陀佛光之外的,沒有,阿彌陀佛全都照到,而且全都通達。彌陀通達,極樂世界往生的每一個人也都像阿彌陀佛一樣通達,這個意思我們要能想得到。彌陀通達,極樂世界往生的人不通達,極樂世界不是究竟圓滿,還有缺陷。所有往生的人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智慧、神通、道力不可思議的成就。所以這個經上講『光明徹照,洞達無極』。

  「又《淨影疏》雲:光明徹照,自福殊勝」,這是自己修的福德,「達空無極,自智殊勝」。前面一句說福,是照有,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都照了。後一句所說達空,空是自性,前面是從事相上,這是從理性上。雖然色相無邊,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是幻有,空是真空,真空不礙幻有,幻有也不礙真空,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所以稱無極。「無極」,底下還有一個意思,「名感十方」,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感應十方諸佛刹土,「有緣斯攝,名無窮極」,名號功德無有窮極。有見到阿彌陀佛像的,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都是有緣。一生當中哪怕只聽到一次一句名號,跟阿彌陀佛都結上緣了。這個緣的力量很薄,雖然不起作用,但是已經有了種子,這個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因爲這個種子,你再遇到的時候,這個種子就有根、就有力了。

  我們過去生中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種下善根,生生世世次次提升,才有這一生的機會。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我們的緣成熟,皆得往生。不要計較品位,我只求往生,要有蕅益大師那樣的認知。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你往生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感到滿意了?他說,我只要能夠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表示自己沒有一點貪心,沒有絲毫傲慢,還要跟別人競爭的念頭一點都沒有了。我們想想他往生的品位,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部經我們讀得很熟了,用這個經的標准,他應該是在什麼品位?決定是在上輩上生。上輩上生是實報莊嚴土,不是在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裏頭的人有計較、有分別、有執著,人家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這是我們要記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分這個幹什麼?聽說別人高品位往生,我們歡喜贊歎,沒有嫉妒,自己要成就的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悟,覺而不迷,這就對了。

  「兩解合參」,一種是淨影大師《無量壽經義疏》,另外一種《法華經》,兩種解釋我們合起來看。「則達空無極,表自智究竟通達第一義空,徹證理體,是爲大智。故雲殊勝。普度十方…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