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注册?我们这里动个念头,「好,我也想去」。就这一念,七宝莲池里头就长一个莲花,花苞,没有开,上面写的你名字,一点都不会错。你念佛念得愈恳切,花就愈开愈大,光色愈来愈好。你缘成熟了,花开了,阿弥陀佛看到这花开了,立刻把这花拿过来去接引你。你没有成熟,花不开,成熟,花就开了。往生的时候,你坐在这个莲花里面,莲花会合起来,你到极乐世界去,那个身体变了。所以,这个莲花就像蚕茧一样,你看蚕吐丝把自己身体包在里头,等到在里面变成蝴蝶,它把茧咬破,就飞出来了。在这个花里头脱胎换骨,花一开,不是我们这个身体了,换了,换成什么身?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法性土。
只有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才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是报身,法性土是真的净土,永恒不变,那个地方没有风灾、没有水灾。我们这个世界,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心是阿赖耶的见分,全是假的。阿赖耶不是真的,妄心,所以这个身跟土它有生有灭。六道里面众生有生老病死,无常,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法性是真的,永恒不变。特别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也是法性土,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人也是报身,这个我们在这经上看到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因为看到十方刹土里面的众生不平等,不平等就有苦乐,地位高的人乐,地位低的人就苦;在六道里头,人天乐,三途苦。这是法藏比丘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发心,他的国家也有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只有人天,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没有罗刹;而且,同居土也是法性身、法性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从考察十方诸佛刹土得来的结论,在极乐世界兑现了。
所以我们往生,甚至于还没有往生,现前我们发的心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对这个世界不再留恋,这就是真心。也就是来生我不想到这个世界来轮回,来生我到极乐世界去,我在极乐世界成佛之后我再来,这个心是真心。你有这个真心,现前就得到佛力加持,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如果对这个世界还有名利,我说名利代表二障,名是所知障,利是烦恼障,还有丝毫名利心没放下,往生净土靠不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的人多,真正往生的人不多。李老师当年在世常常告诉我们,台中莲社的莲友,一万个人当中他说顶多只有三到五个往生,万分之三、万分之五。什么原因?就是名利没有干净放下,还有那一点牵挂,临终造成障碍,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换句话说,名跟利要彻底放下,不能有丝毫贪恋;不如意的事情,不能有丝毫瞋恚。由此可知,贪恋于别人不相干,瞋恚于别人也不相干,最后害苦了自己。自己以为这是小事,小小瞋恚、贪恋有什么关系?没有想到造成了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个伤害有多大,大千世界七宝不能为比,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弥陀弟子要像阿弥陀佛一样的存心,一样的清净、一样的平等、一样的觉悟,我们就会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
「开发佛智,明悟自性,故云心得开明」。我希望同学们真干,我们这一会在极乐世界常常在一起,这个做得到。无论哪一个,碰到哪个世间有缘,你去作佛去了,那别人,别人以菩萨身、声闻身、国王身来护持你。就跟唱戏一样,你唱主角,我们大家唱配角,同一个目的,度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示现,菩萨弟子、声闻弟子当中多少人都是古佛再来的。我相信他们都是极乐世界的人,到这边来表演的,多么自在。表演完了,回到极乐世界,一尘不染。「如《会疏》曰:开发佛智,断灭无明」,无明只要断了,尘沙、见思自然就没有了。为什么?从无明生尘沙,从尘沙生见思,所以无明是根,无明只要断掉,尘沙、见思全都断了,都断干净了。「故云开明」,这个开明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靡不欢喜』的靡是无的意思,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是心得开明。所以「靡不欢喜,即与会大众皆大欢喜」,真得利益。
下面第三段,「重诲当机」。这里头分四个小段,第一段「自利利他」。这一小段里头又分六段,第一个「敬佛大善」。这是劝我们,学佛要从恭敬当中求,没有恭敬心学不到,真的是印祖讲的话不错,「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老师是不是真佛不要紧,我能把老师当作真佛看待,我就成就了,老师没有成就,自己成就了。早年,我受戒的时候,我们得戒和尚跟我们讲一个故事,这是佛门的故事。一个法师,其实是跟人开玩笑,告诉一个年轻人,我证了阿罗汉果了,骗他的。这个年轻人听了以为是真的,真的恭敬礼拜,也想求阿罗汉果。他说好,我传给你,你恭恭敬敬跪在这个地方,跪在这个墙角。他拿个棒子头上敲了一下,须陀洹果。他真得须陀洹果。再换第二个墙角,四个墙角打了,你证阿罗汉了。他非常感激,五体投地拜他。他说,我骗你的。我真证阿罗汉果。那个人给他开玩笑的,结果他真的证阿罗汉果。这是什么?恭敬心,没有别的。
所以,无论在世间跟出世间,学生修学超过老师的人很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什么原因?他的恭敬心超过老师,老师求学没有他那么认真。这就跟惠能大师所说的,真正开悟了,所得的智慧、德能、神通不是从经本上学来的,不是说哪一种法门、功夫上学来的,不是,于这个统统不相干,那些全是手段。如果说死在手段里头,你怎么能开悟?你要能善用手段,从这个手段里头真的悟入自性,你真学到了。从手段里头,手段是善巧方便,八万四千法门,八万种善巧方便,任何一门都能帮助你成无上道。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道理要懂。印祖告诉人,就在诚敬这两个字,如果用一个字,就是「诚」,真诚的诚,这一个字能成佛。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早年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有一天,常常亲近的几个学生,每个人送一个字,有人送两个字,不一样。送给江逸子一个字,叫江逸子,手伸出来,在手掌心写了一个字,「诚」,然后把他手指捏个拳头。表示什么?你这一生能够把诚字握住了,你就成功了。老师送给我的四个字,用这弘法利生,讲经教学。讲经,先告诉你不是容易事情,条件要通世出世间法。不要说多,说到最少,世间法《四库全书》,能通吗?出世间法,一部《大藏经》。通出世间法,契理,通世间法,契机,契机契理这才能够讲经教学。我们听到都吓坏了,这怎么能通得了!老师说还有一条路,我们没有能力去学,求感应。这个通是什么?感通,我们有感,求佛菩萨加持。怎么求感?诚,还是一个诚字,诚上再加一个字「至诚」,真诚到极处,你就能感通。老师教我这个方法,我们认真的学习用这个方法,不用这个方法,这个路子我们无法走。学一部经都这么难,三藏经典谈何容易!学一辈子,一藏都通不了,何况三藏!
《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告诉我,我第一次向他买了一套,是他最后的一套。这一套本来卖掉了,卖给日本人,日本人向他买了五套,四套付了钱,最后这一套付不出钱来。日本人让给我,还要了十二万,他的权利金,我们也只好给他。总经理告诉我,假使这个人一出生就能够看《四库全书》,一天看十个小时,到一百岁,书还没有看完,就看一遍。你就知道这个分量有多大,怎么能通?所以,还是释迦牟尼佛这个老办法高明,他用什么方法?戒、定、慧。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通了。这个开慧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方法能通。所以自古以来真正成就的人都是走这个门子,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清净平等是定。清净阿罗汉的定,平等菩萨的定,最后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成佛了,这么来的。
见到性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通达,为什么?不离心性。一切法从心性生,你见性之后,哪有不明了、不通达的道理!所以,觉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一看就明白,不要学习的,一听就明白。六祖能大师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一听就懂了。《坛经》上有记载,法达禅师,念《法华经》的,念了十年,功夫不错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十年,没开悟,得定。到曹溪去参访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着地,三拜头没着地。能大师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礼拜头没着地。他说他诵《法华经》三千部。不容易!六祖问他,《法华经》讲的什么?他说不出来。法达就请求能大师,能大师说行,你念给我听听。念得很熟了。《法华经》一共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惠能大师说行了,不要念了,全知道了。不必学完,听上几句,这经里讲什么统统知道了。给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
我们知道,能大师跟无尽藏比丘尼讲《涅槃经》,听众只有比丘尼一个人,听开悟了。在曹溪说法,听众很多,为什么只有他开悟,别人不开悟?那就是他有十年功夫,他有戒、有定,他得的是法华三昧,只是功夫还差一点。换句话说,他在开悟的边缘上,碰到六祖,给他那么一点,他就通了。这才真正叫教学。由此可知,这个世间教学的方法太差了、太笨拙了,你才能真正显示到佛法的教学高明。没有这些前人的例子,我们很难体会,也很不容易接受,有这么多的例子摆在前面,不能不服,这是佛经的科学,没有真正的事实,佛不说。这些事实摆在你面前,你真肯学,你真肯走戒定慧这个路子,没有一个不成就。因为你本来是佛,你要记住这句话,你为什么会成就?你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佛在《华严经》上说的。有,不是没有,只是现在这些障碍障住你,障碍去掉就通了。这是佛家的教学。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佛重诲弥勒」,这一品前面,佛叫弥勒菩萨,到这个地方再度的叫着他的名字。『敬于佛者,是为大善』。佛不是要求别人尊敬他,如果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没成佛。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你自己,你自己从真诚恭敬当中,…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