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九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怎么个妙法?烦恼没有了,业障没有了。怎么没有了?不知不觉的没有了,这叫妙。十方世界里面,烦恼你得断,业障你得消,你才能没有;极乐世界,烦恼不要断,业障也不要消,自然没有了。怎么会没有了?念佛念掉了。经上讲的这句话决定不是夸大,也不是骗人,「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经文大家看到过的、念过的,真的不是假的。这念佛功德还得了吗?不得了!念佛你就对了,不念你就错了。不知不觉的,烦恼不断,没了,业障不消,没了,妙乐。智慧增长,德能提升,相好那是无极,快乐无极。『无复苦恼之患』。念老这个注解讲,妙乐无边,超逾十方,无有终止,故云无极。

  「如天台沙门忍空之《劝心往生论》」,这里面有说,「今生荣华一期之程」,这一生,你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这一生享受的荣华富贵,「结苦果于亿劫」,你这一世享福,你享福的时候,你造的恶不晓得造多少。没造恶!天天饮食吃肉就是造恶,你吃多少众生肉?杀害多少众生?如果这些众生被杀的,都是因为你要吃被杀的,这个帐全都算在你头上。厨房里的,那是执行的人,都是为了你。所以享福造的业可不得了!唐太宗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帝,好像他是五十岁死的,二十八岁做皇帝,对,二十三年,贞观二十三年。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他劝他父亲起义夺取政权,他是个大将,十六岁带兵打仗,百战百胜,平定天下。父亲做了九年皇帝,传位给他,父亲做太上皇。死了以后,这他自己说的,堕畜生道,堕畜生道是愚痴;畜生道离开之后他又到人间来,普普通通的人;人死了之后就堕地狱,一直在地狱就出不来。什么地狱?无间地狱,就是阿鼻地狱。为什么?杀人太多了,夺取政权杀多少人!用这两句话讲,唐太宗正是如此,今生荣华一期之程,结苦果于亿劫,地狱里头度日如年。

  「现世勤修须臾之间」,我们在这一生,一生,出生的时候不知道佛法,我二十六岁才知道佛法,大概到四十岁的时候才相信净土,不容易!这一生勤修真干时间不长,须臾之间。「开觉蕊于三明」。这个里头有「三明」,三明六通,《三藏法数》里头节录《杂阿含经》。这就是讲我们这一生修行,往生极乐世界你就得三明六通。三明第一个,「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这叫宿命明。这就是说宿命通跟宿命明不一样,宿命通阿罗汉就证得,但是宿命明是佛果上证得的,至少是法身大士他才有。这里《阿含经》就说得很清楚,宿命通是知道过去世受生,生生世世、一生一世都知道,过去生生世世事情都知道,但是知道不详细。明,明详细,知道你生生世世你是什么身分,你在哪一道,如果像在人道,你姓什么,你叫什么名字,你这一生的生活状况,一生造作的因果,统统知道,这叫宿命明。

  第二个,「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这是天眼通,天眼通能看到生生世世生死的状况,能看到。「复见我及众生」,我以及一切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这叫天眼明。所以天眼明看得详细,能看到自己,能看到别人。得天眼明,任何一个众生生生世世他统统看清楚,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他没有不知道的。这种能力有什么好处?有这种能力,讲经教学契机。为什么?你知道他过去事情,过去曾经学些什么,再提到这个,他很容易学会,他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基础。过去没有学过,给他学一样东西,很生疏;过去曾经学过,很熟悉。对自己也有好处,生生世世所学,今天再学,这才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会大彻大悟。换一个法门就不行了,能有悟处,不能彻悟。接着前世同样的法门,决定会开悟。

  第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这叫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又漏到轮回里头去,出不来。「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断尽了,得神通,这叫漏尽通。就是他真正知道,阿罗汉真正知道,从此以后再不会搞六道轮回了,真的超越六道,自己知道。见思烦恼断尽,但是他还有习气。习气什么时候断?证阿罗汉果之后断习气,习气断尽,他提升了,他叫辟支佛,他不是阿罗汉了。所以,阿罗汉有见思习气,辟支佛没有。在辟支佛这个果上,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尽,他就成菩萨,升等了,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尘沙烦恼习气在。所以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他要断尘沙烦恼习气。尘沙烦恼习气断尽了,他就升十法界里面的佛。

  十法界里面的佛,我们知道,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连习气统统断尽。他要修什么?他要断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断尽,他就脱离十法界,往生到实报庄严土。在华严会上,他是初住菩萨,法身菩萨,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没有办法断,不像见思、尘沙。见思、尘沙有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大乘教里头讲的止观,宗门的禅定,用这些方法。可是无明烦恼习气没有办法断,因为无明是起心动念,无明断了就不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是无明,你要是用方法来断,不就又起心动念了?所以它没有办法。怎么断?任运,随它去,不要去理它,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要多长时间?三个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之后自然没有了。所以这寿命是从这个来的。这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三个阿僧祇劫,说明实报庄严土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变现的。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这个法界是从哪里来的?无明变现的,所以无明破了,佛法界就没有了。菩萨法界,这个要知道,是尘沙烦恼习气变的。你慢慢去推想,对于阿罗汉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统统都晓得了。

  所以像惠能那种人真叫上上根人,太少太少了,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他能够顿断,一念之间,把无明、尘沙、见思统统断掉,一念之间全断掉,凡夫就成佛了。这个难,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次,没看到第二个人。但是渐修的有,很多,三、五年断掉的,不是一下子断掉。一念之间断掉的,在中国只发现一个。三年五载断掉的有,也不太多,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很多,这个叫渐修,不是顿,不是顿超。我们看禅宗《五灯会元》,这就是记载参禅开悟的这些人,就像我们净土宗的《往生传》一样,他们叫《五灯会元》,叫《传灯录》,这都是他们的传记。《五灯会元》里头有一千七百多个人,那都是开悟的,不开悟没他的名字。《景德录》里面有也上千人。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佛教传到中国来,两千年。最初,汉明帝派的特使到西域去迎请,遇到摩腾、竺法兰,这是印度的高僧,他们在中国新疆这一带,那个时候是西域,在那边讲经教学。带着佛像、经书,跟着中国特使来到那个时候首都长安,这三宝正式到中国来,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一二,要二0六七,整整两千年,差不多快到两千年了。中国禅宗里面成就的,我们估计应该有三千人,这太殊胜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如果再包含教下的大开圆解的,密宗的三密相应的,这些统统合起来,最保守的说法是三千以上,不在三千之下。佛教传到中国,在中国成佛的就三千多人,净土不算。如果,净土往生就是成佛,净土要算在里面的时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十万人。这个成就,连印度都赶不上。

  可是佛法传到今天,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从今往后,学佛真正有成就就是净宗一门了。他告诉我,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大我十几岁,学禅的,包括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得禅定,没有开悟;禅宗不开悟不算成就,得禅定生四禅天,看他禅定功夫,生四禅天,没出六道轮回。他说修密成就的,他是密宗的金刚上师,他告诉我,这一百年当中只有六个成就的,他说往后不太可能了。禅跟密都没法子成就,教下就更不必说了,只有净土宗,念佛往生真成就。这他教我,我相信。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也是这样告诉我,除念佛求生净土之外,其他的法门都难,真难。为什么?要断烦恼,要消业障,你的烦恼怎么断?黄念祖老居士往生二十年了,真快这时间,不知不觉。很可惜,他跟李老师没见过面。

  我们接着看注解,「盖因小果大,受报时长」,这是净宗的殊胜处。我们修的因,你看看信愿持名,就修这个因,这算不了什么,可是你得的果报太殊胜了。得的果报是什么?得的果报跟我们一般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平等的,得这么大的果报。极乐世界虽然是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但是这两土里面的众生,他们实际上的受用跟实报土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没有高下。再跟诸位说,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为什么?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智慧跟佛一样,神通、道力跟佛一样,到十方世界供佛、闻法一样,教化众生一样,这个果报真正不可思议。

  「凡得往生者,经云:永拔生死之本」,十法界里面的生死没有了,「无复苦恼之患」,永远再不会有苦恼的事情,不会有忧患,像今天的天灾人祸再没有了。「寿千万劫,自在随意」,这个千万劫就是无量寿,千万劫是有量,有量的无量。极乐世界确实是无量的无量,这是说极乐菩萨,菩萨在那里成佛了,那就是寿无量,真无量。「如灵芝师释极乐云」,这是解释极乐世界,也是介绍极乐世界,「弥陀净土,境界殊绝」,殊是殊胜,绝是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十方诸佛刹土都比不上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观察,极乐世界为什么这样殊胜?三个字,集大成。法藏比丘在因地,参访十方诸佛刹土,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好的统统采取,不好的统统不要,所以极乐世界是集大成。阿弥陀佛善于集大成,所以他的世界超过一切诸佛刹土,连往生到他这个世界的人也超过一切诸佛刹土,不可思议。

  你就晓得,夏莲居老居士,在这个经,这是会集,会集出来这个经超过五种原译本,他真的是会集。从前会集里头有遗憾的,为什么?换了字,取舍不当,有这些弊病。这是花了十年时间,千斟万酌,字字都是原译本的文字,没有改动一个字。原译本里头有精彩的部分,其他本子没有,统统节录在这里头,五个本子每一本里头的精华都在那里头。所以,读这个本子就读了五种原译本,全读到了,会集。注解,黄念老居士也是会集,你看他采取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解这个经。所以全是会集。我们今天要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用什么方法?用阿弥陀佛的方法。阿弥陀佛什么方法?会集。我们要会集各种不同宗教的精华,会集各种族群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个会集出来,超过一切宗教,超过所有传统,来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地球上的灾难。要懂得会集。中国了不起的一个人,孔子,孔子善于什么?善于会集。所以圣人,他的名号上加一个集大成,「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是个集大成者。死后,后人给他建造的大殿,供养他的,叫大成殿,集大成。会集大成的这是高度的聪明。

  法藏比丘悲心重,有智慧,「高才勇哲」,这释迦牟尼佛对他的赞叹。有慈悲心,看到十方诸佛刹土六道里头苦难众生,不忍心,如何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回归自性,让他们早日成佛,用什么方法教他们?向老师请教。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老师没教他,只告诉他,叫他去参学,你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去考察,去参观、去考察、去学习。现在的术语叫调研,调查研究,取长舍短,建立你自己的道场。所以,极乐世界是集大成,才有这么殊胜,才有这么样的美好。我们今天解决问题,向谁学习?向阿弥陀佛学习,向孔子这些人学习,这些人都是善于集大成者。

  但是这个集大成,一定要守住一个原则,决定要保守原汁原味,你不能改它的,不能换它的。用一个字换那个字,这个不可以的,这就会出问题。所以过去王龙舒的会集,不能说他会集不对,这个没有人敢说,为什么?他的本子入藏了。入藏就等于那个时代,当代的这些大德都肯定、承认它正确的,它是正法。最后皇帝核实,皇帝审核、承认,这才能入藏。所以,藏就是正法的标志,它入藏了。魏默深的本子没入藏,是因为清朝最后的一部《大藏经》就是乾隆,它在乾隆之后,它没入藏。民国要是再编《大藏经》,应该可以入藏。

  但是,民国《大藏经》没有标准了,从前标准是皇上御批,这才能入得了藏,那是标准,现在没这个标准了。没有这个标准是什么?谁写的东西,只要有钱,自己都可以印。我自己印《大藏经》,把我自己东西印进去,放在里面。这会把正法搞乱了。怎么办?这李老师教给我的,我也传授给大家,一定要看古代的《藏经》目录,那是通过审查的,符合标准。近代,没有经过检验,没有那样的标准,我们就不敢顺从。但是可以什么?可以做参考,学讲经不能用,李老师是不用今人,要求我们的学生一定要用古注为标准。这个说得也很好,用古注,不用今人,不得罪今人。今人是我用这个,不用那个,会得罪人。我一定用古注。黄念老这个几乎全部都是用古注,经论之外全用古注。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要记住,这个方法能保持下去,正法还可能维持;如果不能保持,正法会被它摧毁,我们要很小心谨慎。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九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