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九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怎麼個妙法?煩惱沒有了,業障沒有了。怎麼沒有了?不知不覺的沒有了,這叫妙。十方世界裏面,煩惱你得斷,業障你得消,你才能沒有;極樂世界,煩惱不要斷,業障也不要消,自然沒有了。怎麼會沒有了?念佛念掉了。經上講的這句話決定不是誇大,也不是騙人,「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經文大家看到過的、念過的,真的不是假的。這念佛功德還得了嗎?不得了!念佛你就對了,不念你就錯了。不知不覺的,煩惱不斷,沒了,業障不消,沒了,妙樂。智慧增長,德能提升,相好那是無極,快樂無極。『無複苦惱之患』。念老這個注解講,妙樂無邊,超逾十方,無有終止,故雲無極。

  「如天臺沙門忍空之《勸心往生論》」,這裏面有說,「今生榮華一期之程」,這一生,你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這一生享受的榮華富貴,「結苦果于億劫」,你這一世享福,你享福的時候,你造的惡不曉得造多少。沒造惡!天天飲食吃肉就是造惡,你吃多少衆生肉?殺害多少衆生?如果這些衆生被殺的,都是因爲你要吃被殺的,這個帳全都算在你頭上。廚房裏的,那是執行的人,都是爲了你。所以享福造的業可不得了!唐太宗做了二十叁年的皇帝,好像他是五十歲死的,二十八歲做皇帝,對,二十叁年,貞觀二十叁年。隋朝末年社會動亂,他勸他父親起義奪取政權,他是個大將,十六歲帶兵打仗,百戰百勝,平定天下。父親做了九年皇帝,傳位給他,父親做太上皇。死了以後,這他自己說的,墮畜生道,墮畜生道是愚癡;畜生道離開之後他又到人間來,普普通通的人;人死了之後就墮地獄,一直在地獄就出不來。什麼地獄?無間地獄,就是阿鼻地獄。爲什麼?殺人太多了,奪取政權殺多少人!用這兩句話講,唐太宗正是如此,今生榮華一期之程,結苦果于億劫,地獄裏頭度日如年。

  「現世勤修須臾之間」,我們在這一生,一生,出生的時候不知道佛法,我二十六歲才知道佛法,大概到四十歲的時候才相信淨土,不容易!這一生勤修真幹時間不長,須臾之間。「開覺蕊于叁明」。這個裏頭有「叁明」,叁明六通,《叁藏法數》裏頭節錄《雜阿含經》。這就是講我們這一生修行,往生極樂世界你就得叁明六通。叁明第一個,「宿命明:謂但知過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複知宿世,從一生至百千萬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樂等事,皆悉能知」,這叫宿命明。這就是說宿命通跟宿命明不一樣,宿命通阿羅漢就證得,但是宿命明是佛果上證得的,至少是法身大士他才有。這裏《阿含經》就說得很清楚,宿命通是知道過去世受生,生生世世、一生一世都知道,過去生生世世事情都知道,但是知道不詳細。明,明詳細,知道你生生世世你是什麼身分,你在哪一道,如果像在人道,你姓什麼,你叫什麼名字,你這一生的生活狀況,一生造作的因果,統統知道,這叫宿命明。

  第二個,「天眼明:謂但見死此生彼」,這是天眼通,天眼通能看到生生世世生死的狀況,能看到。「複見我及衆生」,我以及一切衆生,「死時生時,及身口意所作善惡之行,或生善道、惡道,皆悉能見」,這叫天眼明。所以天眼明看得詳細,能看到自己,能看到別人。得天眼明,任何一個衆生生生世世他統統看清楚,六道裏頭無論在哪一道,他沒有不知道的。這種能力有什麼好處?有這種能力,講經教學契機。爲什麼?你知道他過去事情,過去曾經學些什麼,再提到這個,他很容易學會,他阿賴耶識裏頭有這個基礎。過去沒有學過,給他學一樣東西,很生疏;過去曾經學過,很熟悉。對自己也有好處,生生世世所學,今天再學,這才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會大徹大悟。換一個法門就不行了,能有悟處,不能徹悟。接著前世同樣的法門,決定會開悟。

  第叁,「漏盡明:謂衆生因叁界見思之惑,墮落生死」,這叫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又漏到輪回裏頭去,出不來。「惟羅漢斷叁界見思惑盡」,斷盡了,得神通,這叫漏盡通。就是他真正知道,阿羅漢真正知道,從此以後再不會搞六道輪回了,真的超越六道,自己知道。見思煩惱斷盡,但是他還有習氣。習氣什麼時候斷?證阿羅漢果之後斷習氣,習氣斷盡,他提升了,他叫辟支佛,他不是阿羅漢了。所以,阿羅漢有見思習氣,辟支佛沒有。在辟支佛這個果上,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他就成菩薩,升等了,十法界裏面的菩薩,塵沙煩惱習氣在。所以十法界裏面的菩薩,他要斷塵沙煩惱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斷盡了,他就升十法界裏面的佛。

  十法界裏面的佛,我們知道,見思煩惱、塵沙煩惱連習氣統統斷盡。他要修什麼?他要斷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斷盡,他就脫離十法界,往生到實報莊嚴土。在華嚴會上,他是初住菩薩,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無始無明習氣沒有辦法斷,不像見思、塵沙。見思、塵沙有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大乘教裏頭講的止觀,宗門的禅定,用這些方法。可是無明煩惱習氣沒有辦法斷,因爲無明是起心動念,無明斷了就不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無明,你要是用方法來斷,不就又起心動念了?所以它沒有辦法。怎麼斷?任運,隨它去,不要去理它,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要多長時間?叁個阿僧祇劫。叁個阿僧祇劫之後自然沒有了。所以這壽命是從這個來的。這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叁個阿僧祇劫,說明實報莊嚴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的。十法界裏面的佛法界,這個法界是從哪裏來的?無明變現的,所以無明破了,佛法界就沒有了。菩薩法界,這個要知道,是塵沙煩惱習氣變的。你慢慢去推想,對于阿羅漢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佛的境界,統統都曉得了。

  所以像惠能那種人真叫上上根人,太少太少了,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他能夠頓斷,一念之間,把無明、塵沙、見思統統斷掉,一念之間全斷掉,凡夫就成佛了。這個難,在中國曆史上只有一次,沒看到第二個人。但是漸修的有,很多,叁、五年斷掉的,不是一下子斷掉。一念之間斷掉的,在中國只發現一個。叁年五載斷掉的有,也不太多,十年八年,二十年、叁十年,很多,這個叫漸修,不是頓,不是頓超。我們看禅宗《五燈會元》,這就是記載參禅開悟的這些人,就像我們淨土宗的《往生傳》一樣,他們叫《五燈會元》,叫《傳燈錄》,這都是他們的傳記。《五燈會元》裏頭有一千七百多個人,那都是開悟的,不開悟沒他的名字。《景德錄》裏面有也上千人。

  所以我們可以判斷,佛教傳到中國來,兩千年。最初,漢明帝派的特使到西域去迎請,遇到摩騰、竺法蘭,這是印度的高僧,他們在中國新疆這一帶,那個時候是西域,在那邊講經教學。帶著佛像、經書,跟著中國特使來到那個時候首都長安,這叁寶正式到中國來,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一二,要二0六七,整整兩千年,差不多快到兩千年了。中國禅宗裏面成就的,我們估計應該有叁千人,這太殊勝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如果再包含教下的大開圓解的,密宗的叁密相應的,這些統統合起來,最保守的說法是叁千以上,不在叁千之下。佛教傳到中國,在中國成佛的就叁千多人,淨土不算。如果,淨土往生就是成佛,淨土要算在裏面的時候,最保守的估計超過十萬人。這個成就,連印度都趕不上。

  可是佛法傳到今天,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從今往後,學佛真正有成就就是淨宗一門了。他告訴我,在他的一生當中,他大我十幾歲,學禅的,包括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得禅定,沒有開悟;禅宗不開悟不算成就,得禅定生四禅天,看他禅定功夫,生四禅天,沒出六道輪回。他說修密成就的,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他告訴我,這一百年當中只有六個成就的,他說往後不太可能了。禅跟密都沒法子成就,教下就更不必說了,只有淨土宗,念佛往生真成就。這他教我,我相信。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也是這樣告訴我,除念佛求生淨土之外,其他的法門都難,真難。爲什麼?要斷煩惱,要消業障,你的煩惱怎麼斷?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二十年了,真快這時間,不知不覺。很可惜,他跟李老師沒見過面。

  我們接著看注解,「蓋因小果大,受報時長」,這是淨宗的殊勝處。我們修的因,你看看信願持名,就修這個因,這算不了什麼,可是你得的果報太殊勝了。得的果報是什麼?得的果報跟我們一般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平等的,得這麼大的果報。極樂世界雖然是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但是這兩土裏面的衆生,他們實際上的受用跟實報土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沒有高下。再跟諸位說,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爲什麼?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智慧跟佛一樣,神通、道力跟佛一樣,到十方世界供佛、聞法一樣,教化衆生一樣,這個果報真正不可思議。

  「凡得往生者,經雲:永拔生死之本」,十法界裏面的生死沒有了,「無複苦惱之患」,永遠再不會有苦惱的事情,不會有憂患,像今天的天災人禍再沒有了。「壽千萬劫,自在隨意」,這個千萬劫就是無量壽,千萬劫是有量,有量的無量。極樂世界確實是無量的無量,這是說極樂菩薩,菩薩在那裏成佛了,那就是壽無量,真無量。「如靈芝師釋極樂雲」,這是解釋極樂世界,也是介紹極樂世界,「彌陀淨土,境界殊絕」,殊是殊勝,絕是沒有能跟它相比的,十方諸佛刹土都比不上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留意觀察,極樂世界爲什麼這樣殊勝?叁個字,集大成。法藏比丘在因地,參訪十方諸佛刹土,將一切諸佛刹土裏面好的統統采取,不好的統統不要,所以極樂世界是集大成。阿彌陀佛善于集大成,所以他的世界超過一切諸佛刹土,連往生到他這個世界的人也超過一切諸佛刹土,不可思議。

  你就曉得,夏蓮居老居士,在這個經,這是會集,會集出來這個經超過五種原譯本,他真的是會集。從前會集裏頭有遺憾的,爲什麼?換了字,取舍不當,有這些弊病。這是花了十年時間,千斟萬酌,字字都是原譯本的文字,沒有改動一個字。原譯本裏頭有精彩的部分,其他本子沒有,統統節錄在這裏頭,五個本子每一本裏頭的精華都在那裏頭。所以,讀這個本子就讀了五種原譯本,全讀到了,會集。注解,黃念老居士也是會集,你看他采取了八十叁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注疏,來注解這個經。所以全是會集。我們今天要幫助這個世界恢複安定和平,用什麼方法?用阿彌陀佛的方法。阿彌陀佛什麼方法?會集。我們要會集各種不同宗教的精華,會集各種族群傳統文化的精華,這個會集出來,超過一切宗教,超過所有傳統,來幫助這個世界恢複安定和平,幫助這個世界化解地球上的災難。要懂得會集。中國了不起的一個人,孔子,孔子善于什麼?善于會集。所以聖人,他的名號上加一個集大成,「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是個集大成者。死後,後人給他建造的大殿,供養他的,叫大成殿,集大成。會集大成的這是高度的聰明。

  法藏比丘悲心重,有智慧,「高才勇哲」,這釋迦牟尼佛對他的贊歎。有慈悲心,看到十方諸佛刹土六道裏頭苦難衆生,不忍心,如何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回歸自性,讓他們早日成佛,用什麼方法教他們?向老師請教。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沒教他,只告訴他,叫他去參學,你到十方一切諸佛刹土裏面去考察,去參觀、去考察、去學習。現在的術語叫調研,調查研究,取長舍短,建立你自己的道場。所以,極樂世界是集大成,才有這麼殊勝,才有這麼樣的美好。我們今天解決問題,向誰學習?向阿彌陀佛學習,向孔子這些人學習,這些人都是善于集大成者。

  但是這個集大成,一定要守住一個原則,決定要保守原汁原味,你不能改它的,不能換它的。用一個字換那個字,這個不可以的,這就會出問題。所以過去王龍舒的會集,不能說他會集不對,這個沒有人敢說,爲什麼?他的本子入藏了。入藏就等于那個時代,當代的這些大德都肯定、承認它正確的,它是正法。最後皇帝核實,皇帝審核、承認,這才能入藏。所以,藏就是正法的標志,它入藏了。魏默深的本子沒入藏,是因爲清朝最後的一部《大藏經》就是乾隆,它在乾隆之後,它沒入藏。民國要是再編《大藏經》,應該可以入藏。

  但是,民國《大藏經》沒有標准了,從前標准是皇上禦批,這才能入得了藏,那是標准,現在沒這個標准了。沒有這個標准是什麼?誰寫的東西,只要有錢,自己都可以印。我自己印《大藏經》,把我自己東西印進去,放在裏面。這會把正法搞亂了。怎麼辦?這李老師教給我的,我也傳授給大家,一定要看古代的《藏經》目錄,那是通過審查的,符合標准。近代,沒有經過檢驗,沒有那樣的標准,我們就不敢順從。但是可以什麼?可以做參考,學講經不能用,李老師是不用今人,要求我們的學生一定要用古注爲標准。這個說得也很好,用古注,不用今人,不得罪今人。今人是我用這個,不用那個,會得罪人。我一定用古注。黃念老這個幾乎全部都是用古注,經論之外全用古注。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要記住,這個方法能保持下去,正法還可能維持;如果不能保持,正法會被它摧毀,我們要很小心謹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四九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