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要造杀盗淫妄,这个麻烦就来了,这不善。我们今天一定要反过来,起心动念是仁义礼智信。

  所以他们的科学家提出避免灾难的方法,这个我们听到很多人都这么说,第一个要求素食,不杀生。第二个要求人有爱心,真诚的爱心,能够爱别人,能够爱众生。第三个要求保持镇定,就是灾难来了不要害怕,不惊不怖,心能够稳定下来。稳定,心定下来就有智慧,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心一乱一慌,人不是在灾难当中死的,是被吓死的,这个很冤枉,所以要不惊不怖。从现在干起,要养成慈悲。我们佛门有这些法度,十善、五戒就是法度,必须遵守。六和、六波罗蜜是菩萨的法度,我们能够遵守、能够落实,是菩萨行。就这四样东西,就能保全自己,就能够化解灾难。记住,五戒、十善、六和、六波罗蜜这四科放在心上,认真的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这四科,我们会平平安安度过灾难,没有一点恐怖,没有一点忧虑。祖师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一心求生净土,必定往生。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注解,「以下从不顺法度至不顾前后」,不顾前后就是不信因果,前是因,后是果报。现在不相信因果的人很多,他敢造恶业,他以为没有果报,殊不知果报就在眼前。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善心善行的人决定有善果,不善的心行决定有恶报,都在眼前。「不顺法度。法者法轨」,五戒是轨道、是方法,不能超越这个轨道,十善是轨道。今天社会动乱,修六和敬,社会就能回归到安稳和谐。十波罗蜜,叫六波罗蜜,菩萨的法轨,菩萨行,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菩萨修行的六门功课,叫成佛之道,前面都细说过。

  「度者轨度、规度,即常规也」。我们一般讲规矩,度是规矩,必须要守规矩。规矩这两个字的来源,古时候工匠他所用的曲尺跟圆规,画圆一定用圆规,画方的一定用曲尺。所以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用它来代表法度。人一定要守法,这个法前面说过,是随顺自性,随顺大自然的规律,这叫大道。这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不是的,是自然法则。换句话说,五戒十善是自然法则,六和是自然法则,六度是自然法则。普贤菩萨讲到极处,十大愿王,那是自然法则的圆满,我们不能不遵守,要把它看作这是常规。

  所以中国的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叫常,五常,五种常规,永远不能够改变,它是超越空间、超越时间。超越空间,遍法界,任何地方它都是准则,不能违背;超越时间,不论是古时候、现在或者是未来世,它永恒不变,万古常新,不能说它过时了,它永远不会过时。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怎么知道是真的?我们通过实验。我们把这四科跟不同族群的人讲,他们听了欢喜,跟不同宗教的人去讲,他能接受,没有遇到一个反对的。这真正是常规,时代再怎么进步,你不能脱离它,脱离它灾难就来了;你随顺它,灾难就没有了。灾难是从心变现的,可是这个确实需要教育,古圣先贤把这些道德仁义礼都落实在教育,用教育这个手段来普遍的推广,它的效果就是社会和谐,天下太平。

  不顺法度,必定产生『奢淫骄纵,任心自恣』,这是现代的社会现象,佛在三千年前就看得很清楚,说出来了。「奢者奢侈」。淫是过分,无论干什么都太过分了。孔子,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圣贤当中排名第一。夫子日常生活,学生们说的,夫子之德表现在生活上,五德,温良恭俭让。这就是圣人的标准,温是温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对人对事都恭敬;忍是忍辱;俭,俭是节俭;让,那就是忍让,礼让,温良恭俭让。孔子一生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节俭,一点不浪费,不奢侈,圣人!仁者爱人。夫子并不富有,一生生活,用现在的话说,清寒。没有做过大官,没有发过大财,一生把做人的样子做出来了,人要像个什么,他做出榜样,那就是做人的样子。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一句话,「人性本善」,这个善怎么落实?夫子一生温良恭俭让就是本善,人本来是这个样子的,孔子圆圆满满的把它做到了。

  在佛法里面,落实在五戒十善,释迦牟尼佛做到了。佛没有做到的他不讲,他不会教人,他说给你听、教导你的,他决定自己已经做到,而且做得很圆满。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做到了,圆圆满满做到了。与一切众生相处,见和同解,这个见是指什么?是指的明心见性。见性的人知道,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这真叫见和同解。这个概念,在中国老子有,老子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境界是大乘见性菩萨的境界,不是普通境界,明心见性,他才能说得出这句话。既然是一体,怎么能不爱?怎么可以嫉妒傲慢?嫉妒傲慢是违背性德,违背性德就是罪孽。这种罪在大乘教里叫性罪,果报自然变现出三途。三途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也不是真的,是一切众生业力变化的。大乘教里面,真的就是自性,梵文称为般涅槃,那是真的。

  所以佛法教我们,二边不立,中道不存。那是什么?回归自性,圆满成佛。二边是什么?体是一边,自性的本体;作用是一边,自性起作用,现相。体能现,相所现,要知道能现所现都不可得。能现,非物质、非精神、非自然。所现的?所现的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体上没有,三样东西都没有,所以叫空,你不要执著它。相上虽有,它是生灭法,不是真有,是假的,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刹那生灭,包括阿赖耶。生灭相就是个相续相,而且是相似相续相,后一个相不是前面那个相,每一个相都是独立存在的,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我们根据弥勒菩萨他老人家的说法,换算成我们现在,以秒为单位,一秒钟多少变化?一千六百兆,所以不可得,你不能放在心上。这是有,有而非有,空而不空。因为空它能现相,虽现相,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生活在这里头,清净、平等、觉悟,这叫佛知佛见,这叫参透了诸法实相。参透之后,大用无方,众生在迷,你能度他,你能够引导他回归自性,这个人就称之为佛菩萨。佛菩萨自己出离了,脱离十法界了,所以他有能力帮助我们、引导我们也能出十法界。方法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方法里面最殊胜的,大家称为第一法,就是念佛往生净土。这个方法修学的条件简单,总共就四个字,第一个,信,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一丝毫怀疑,真信。第二个条件,真愿意往生。《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把极乐世界方方面面都讲透了。黄念老的集注,以经来解经,以祖师大德的论述来帮助解经,总共他用了一百九十三种参考资料编成这部书。这个集注对我们修学是无比殊胜的善缘。末法时期,遇着有灾难的时候,这方法对我们来说是无比稀有殊胜,我们真信,真愿往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看就这么简单。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不再有其他的念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一心专修,没有一个不成功,没有一个不往生。这个法门无比殊胜!

  对我们家亲眷属,对我们要好的朋友,一定要以这个法门帮助他们。别的法门好,不能说不好,来不及了。为什么?别的法门要断烦恼、要消业障,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例外的。例外只有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只要信愿持名,你就能往生。烦恼跟业障不断,自己没了,业障不消,自然消了。这是不可思议的能量,这个能量是阿弥陀佛加持的,我们真到极乐世界,才知道阿弥陀佛对我们有多大的恩德。在这个地方不知道,到极乐世界见佛就知道了。知道了、见到了,才晓得感恩;你还没搞清楚,你没有感恩的心。只要你肯念,照着这个也能往生,往生之后,你才知道。

  所以经文上,讲不顺法度的人,「奢淫骄纵」,这四个字,这造业。奢侈,过分了。淫,不单是指男女,男女之外,你所做的过分,都叫淫。雨下得太多了,在中国古籍上讲淫雨,雨下得太多,成灾难了,就是过分了。「骄者骄横」,我们一般讲仗势欺人,或者自己有财富,自己有很高的位子,欺负别人。奴役别人、夺取别人的,这都是盗心。「纵者放纵」,放逸。「自恣」,恣也是放纵的意思。「男女共居,不顺法度。放情纵欲,但图快意,不惧罪谴,故云任心自恣」。这是说出这一桩事情,饮食起居都过分了。富贵人家选择在山川秀丽之所建豪华别墅,有很多他自己一生在那个地方一个晚上都没住过,就是太过分了。请这些工人给他照顾、给他打扫,那些工人有福报,工人享福。这都是欠债的,前世欠别人,要还债。这个我都曾经见过,何苦来!现在山川秀丽地方都有高级的旅馆,住旅馆不是一样去享受吗?何必自己在那里盖个别墅,花那么多冤枉钱,表示自己有(拥有),其实自己一个晚上都没住过,这叫迷惑颠倒。有钱有势的,这种别墅他不止有一个,甚至于在全世界好的地方他都有,这叫过分,不顺法度。

  要知道这个世间还有多少穷苦的人,没吃、没穿的,被冻死、饿死的有,很多!我们看到非洲的报告就很多。你在这个地方盖一栋别墅,这栋别墅的钱要拿去救人,救多少人!偏远的地方,奖学金很管用,帮助贫苦的学生能够安心读书。我在澳洲,澳洲大学一个学生一年的费用要一万澳币,我在学校帮助他十个人,这一年十万澳币。我在印尼,也是大学的,帮助十个人十万澳币,帮助多少学生?七百多个学生。我到学校去看,真的,他们生活程度低。

  有钱应该多做一点好事,绝不要自己贪图享受,那是造罪业。尤其出家人,出家人你没有从事于生产,你的钱财哪里来的?十方供养的。十方供养给你是干什么?叫你替他做好事。结果你自己拿去享受了,这个果报要承受。世尊给我们做榜样,一生没有建过道场,一生都是住在野外,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晚上休息,找一棵树下,一生没有改变。往生的时候在树林里头,不在房子里面。世尊也曾经给我们做过…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