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学家有方法,确实把它再打碎,打碎之后真的没有东西了。看到了什么?看到是意念波动的现象,就是阿赖耶的转相。这才恍然大悟,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念头变现出来的,念头没有了,物质现象就没有了。
我们看到科学家这个报告,才真正觉悟到《般若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我们才把这个五蕴皆空搞清楚,以前总是想不通,看古人的注解也看不清楚,这下搞明白了。五蕴皆空是科学家讲的中微子,佛经上所讲的极微之微,这里头色受想行识叫五蕴,色受想行识。科学家告诉我们,再小的物质,无论是什么样的物质现象,这五个字统统具足,就是色受想行识。它很小,我们肉眼不能看见它,但是它是物质现象。这个现象它有感受,换句话说,它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它有感受,它有受。它有想,就是说它有分别、它有执著。行是这种现象,它是个生灭相,但是这个生灭相不会断,一个连一个。虽然一个连一个,你一定要知道,前面跟后面不是一个,它是独立的,大同小异,不完全相同。这讲宇宙真相。所以行,行就是相似相续,不是真正相续。后面是识,识就是它有记忆的能力,过去的事情能够记得,未来的事情它可以幻想,有这种能力。就在这个中微子那么小的一个物质上,它统统具足。
所以这些科学家发现的时候,他们在报告当中,说四百年来科学界产生最大的误区就是二分法,把一切法分作物理、心理,大学就是两种课程心理学、物理学,错了,现在知道完全错了。为什么?心跟物是一不是二,它不能分开,意念产生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一定具足意念。换句话说,单独的意念不存在,单独的物质也不存在,心跟物是一不是二,而且出生有先后,先有心后有物。大乘经上常说色由心生,这佛常讲的。总结全体是心,就是讲整个宇宙就是一心变现的,惠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句话讲清楚了。宇宙怎么来的?是从我们自性里头生的、变现出来的。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这是把万法的源起讲出来、讲清楚了。
我们学佛学了这几十年,看到现代科学报告才恍然大悟。几十年来这些问题总是有疑惑,佛讲得没错,没证据,佛教我们亲证这个境界,我们没这个本事。需要什么样的人能证?佛说八地以上。《华严经》说菩萨的次第、阶级,五十一个阶级,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从哪里分的?从定功浅深不同而分的,定功层次五十一个等级。初信位定功等于小乘须陀洹,小乘四果阿罗汉,初果是须陀洹,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小乘最高的位次是阿罗汉,阿罗汉的定功等于七信位的菩萨,在《华严经》五十一个阶位里头,他第七个位次。第八个是辟支佛,第九个以上是菩萨,没见性,要到十信以上才见性,明心见性,五十一个位次第十一个位次明心见性,这超越十法界。佛告诉我们,阿赖耶的这个秘密八地以上才知道。那往上去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十个阶级,往上就是初地到八地,八个位次,就是这个定功要到第四十八个阶级才能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菩萨厉害,比科学家厉害,科学发现了,不能应用自在,日常生活他用不上,八地菩萨能用上。用上是什么境界?这么一个小的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什么人能进微尘世界去?普贤菩萨,他能够到微尘里面的世界去,微尘里面的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大。这科学家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不是自己定功证得的,他是靠仪器帮助他捕捉到了。
我在前个月,高雄的刘医生从网路上送一个信息给我,这一份东西,这个科学报告,说现在科学家,在最精密的仪器里头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能捕捉到,这真不容易。那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这个极微之微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比这个还要快,佛经上说的。但是能够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这非常不容易,跟佛法愈来愈接近了。这些说明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佛三千年前所说的,现在发现中微子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跟佛讲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后佛教不是宗教,是什么?高等科学,科学家承认、哲学家承认了。方东美先生是哲学家,他承认,他说「佛经哲学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我们相信将来一定有科学家这样说法,佛经科学是全世界科学的最高峰。不再是迷信了,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没有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它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地方最后,「谁能知者,独佛知耳」,只有佛真正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经文,「壬三、解脱无期」,这是讲造业的人。
【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这是讲六道轮回的现象。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话谁相信?真话,一点都不假。注解里头说,「佛垂教化」,垂这个字有恭敬的意思、怜悯的意思,从上到下,这垂的意思。教化,确实佛上教等觉菩萨,一直到最下地狱众生,没有不教。佛是常常示现在世间,世间人不认识。佛菩萨出现在世间确实是教学,感化大众,身行言教。佛教我们五戒十善、六和六度,他全做到了,他自己没有做到他不教人,自己全做到了,所以能感化众生。现在老师为什么不能感化学生?为什么不能感化大众?他只教别人做,自己没做到,所以别人听了半信半疑,很难教导大众依教奉行,这个难。
注解里头说,「佛垂教化,开显真实」,这是大乘教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可是没人相信。「但众生愚痴,不信不行」,没有人相信,没有人真干。相信的人有智慧,能行的人有福德,真正有大福报,为什么?他成佛了。现在是佛的末法时期,确实信的人少了,行的人更少。李老师当年在世常常告诉我们,他以莲社做例子,莲社同学,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三个、五个而已;换句话,就说五个,还有九千九百九十五个人不能往生。那是天天念阿弥陀佛的,不能往生,什么原因?疑惑没断,信心不坚定,贪恋这个世间,没有能完全放下,临命终时还想到这个世间的人事物,他有留恋,所以依旧搞六道轮回,这个事情太可怕了。
「故云信行者少。是故世间生死不休,恶道不绝」,生死轮回继续在转,起作用。「世人不信佛诲,作恶不已」,经上说『如是世人,难可具尽』,要让这个世间人全部脱离六道轮回不可能,做不到的。『故有自然三途』。三途不是人造的,正如佛在经上所说,阎罗王告诉地狱众生,这个人要堕地狱,要经过阎罗王的审判。阎罗王告诉地狱这个人,他说我不能加一点罪给你,他没有这个权力;换句话说,你造的罪业完全是自作自受。业因果报佛菩萨没有办法转动,佛菩萨只教你认错、忏悔,后不再造,念佛求生净土,真的把问题解决了。佛给你讲这个方法,你得相信,你要接受,你要真干。你怎么离开地狱的?你自己离开的。佛没有办法把你拉出去,拉不出去的,一定要靠自己。
可是造的罪极重,极重是杀人,杀人太多,你虽然忏悔,认错改过,再不敢做了,确实你能够离开地狱。可是另外一个问题,被杀的那些人跟你有极大的仇恨,他要是不原谅你,要不放过你,你还是离不开地狱,这个业力太大太大了,不能不知道。多大的善才能够救得了你?我们从唐太宗这个例子,他能够离开地狱靠这部《群书治要》,靠这套东西。这套东西多大的功德?他说出来了,能救全世界。能救全世界的功德,他来赎罪,他把这个功德给过去他有意无意杀害的这些人,求他们谅解,那这些人要同意他才能出得来,你就晓得这个事情多难。
在中国历朝历代,唐朝是最盛的一个朝代,所谓盛世。唐太宗是每个宗教的大护法,他心量大,对待人平等,对待所有宗教都平等。他是佛门弟子,基督教传到中国,他下令敕建教堂,回教传到中国也是敕建清真寺,我们在北京都看到的,寺庙还在。敕建是皇帝下命令建立的,所以他是搞多元文化,每一个宗教都平等。总护法还堕无间地狱,什么原因?他说出来了,杀人太多了。凡是开国的君王都是靠武力夺取政权,他要杀多少人!他信佛,他听经,由于造的这个业太重,护法的力量不能维护他,还得堕地狱。到这个时候《群书治要》被发现了,大量流通,这个功德他才能离开地狱,多么不容易。
所以世间人不相信佛教,不相信经论里头说的这些话,依旧作恶不已。中国传统的家消灭了,家道没有了,家规也不要了,家学更不必说了,家业全都没有了,真叫家破人亡。伦理、道德,中国文化的四个柱子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都没有了,社会乱了,人心坏了,作恶不已。故有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无量苦恼』。你看看现在畜生的痛苦。我们小时候生长在农村,看到畜生,家里养的畜生都在野外,它在没有被杀、被吃之前,它活得很快乐、很自在,不像现在。现在你看到养鸡、养鸭的,你到那里去看看,惨不忍睹,真可怜。从蛋孵化出来之后就关在笼子里头,笼子里头电灯光非常强,让它什么?让它不能睡觉,不能休息,拼命喂它东西吃,吃的都是化学东西,让它赶快长大。
我是前几年,在庆云参观一个养鸭的基地,他们告诉我,这个地方养的鸭子供应北京烤鸭,三分之一就是他们那个场养的。我去参观,他在底下提着一只,放到我手掌里,问我,法师,你看这只鸭子出生几天了?跟我手掌一样大。我说至少有一个星期到十天。他告诉我昨天出生的。我就呆了,昨天出生长这么大。我说你这个鸭子拿到市场去卖,多久时间?两个星期。这怎么能吃?过去我们家里养鸡养鸭,大概都是半年以上,半年到十个月,养猪是一年。看了真可怜!完全用化学,这用机械方式叫它长成的,这能吃吗?我回来告诉大家,不但鸭不能吃,鸭蛋都别吃,它不正常。
你说畜生活得可怜不可怜?养猪、养牛都用这个方法。这个畜生从它出生到它老死,被人宰杀,没有一天享受过自由,你说它仇恨多深、怨气多重!你杀它,你吃它,它不甘心,肯定它要找你报仇,真的太可怕了。人实在是残酷到极处,造这种恶业,一点仁慈都没有了。真是无量苦恼,『辗转其中』,这就是六道轮回,『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注解末后所说,「此下,故有自然三涂…痛不可言。等句,正明烧也」,这地狱果报。这样对待畜生,我们想想,三途里头他是不是地狱果报?肯定是地狱。地狱罪受完,他会到畜生道变畜生,也让别人这样烧烤,一报还一报,一定要受这个罪,你怎么样对待它,将来它变成人,你变成鸭子,他怎么对待你,一报还一报。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0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