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愈接近,这个好事!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不断在进步,二、三十年之后,佛教不是宗教,是什么?高等科学、高等哲学,被这些科学家肯定了。我们一定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这个东西用在生活上真得受用,真正体会到真实利益,谁不喜欢?它真能解决问题。今天社会疑难杂症,佛经里头统统有解决的理论、方法、经验,大家不肯学习,天天去找解决的方法,找了几十年都找不到。我们有缘参加联合国这些活动,把大乘佛法、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大家,他们很欢喜,当然还是半信半疑,半信半疑也不错,知道有这个东西。
我们去年得到唐太宗的《群书治要》,这是一个听众,也是一个同修,他们找到的。寄给我,我一看这个书如获至宝,不但中国有救,全世界有救了,立刻将这个书印一万本。现在这一年多,不止一万,十万都不止了,很多地方印。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翻成外国文字,我们首先的对象送联合国,他们天天在找世界和平的理论跟方法,这书上全有。我们可以把这个东西提供给他,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一起来研究讨论如何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永久和平。每一个人心里所期望的,有感应,居然这些书能现前,这不可思议。
下面憬兴法师说,「端守者,匡邪守正故」。匡是匡正,就是改正。把偏邪改正过来,这叫端守。「尽此一生,端守佛诲」,这你得有信心,你有大智慧、有大福德,你真正相信不疑,像孔老夫子学习的心态。夫子一生,对古圣先贤信而好古,他相信,一点怀疑没有,他相信古人。古人的东西,不是好的东西传不下来,谁给他传?能传下来的,都是他一生当中的精品,不善的全淘汰掉了,全是精品。在孔子那个时代往上再追溯二千五百年,也就是五千年前,那个时候文字没发明,虽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那个时候文化是靠口传的。我相信,古圣先贤讲的五伦、五常、八德决定不止五千年,印度婆罗门教有一万三千年的历史,相信中国不会输过他们。五伦、五常、八德,我相信,一万多年前老祖宗传下来的,真正是精品、是精华,纯真无妄。五伦就二十个字,传十万年都不会传错,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能传错吗?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这简单,它不麻烦,而且都能够做到,家和万事兴,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
五常是做人基本的道德概念,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会传错吗?不会。要想做个人,一定把这五个字做到,这五个字是人的标准,人要没有这五个字,人跟禽兽没有两样。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理是合情、合理、合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犯;礼是礼节,大家都要遵守,社会就有秩序,不会混乱;智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要用理智来判别;信是讲信用,言而有信,不能欺骗人。中国老祖宗的五常就是佛门的五戒,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淫欲;智,不饮酒;信,不妄语,跟佛家的根本戒完全相同。所以佛教传到中国的时候,立刻被中国人接受,为什么?根本是一样。教学的方法,佛是戒定慧三学,戒就是守规矩,定就是清净平等心,觉就是智慧开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是开慧的枢纽,戒是得定的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成佛,都走这条路,戒定慧。我们不走这条路,不会成就。这条路,三世诸佛都走,我们找不到另外的新路。净宗法门是捷径,是直路不是弯路,但是这里头有戒、有定、有慧。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戒、就是定、就是慧,戒定慧三学一念完成,这无比殊胜。
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要「尽此一生,端守佛诲,终无懈怠」,就是『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憬兴大师说,「圣通佛僧。善,世出世法,是无上宝,故敬之。此则三宝也」。人要有智慧辨别善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儒家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善,是性德;佛法里面,五戒十善、六和六度、十愿,这是佛门善的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违背,这是真佛弟子,做一个真正佛的好学生。
今天佛法要兴很难,我们这一代人责任特别重,我们是生在关键的时代,我们不能复兴,佛教就灭亡,永远不可能再复兴。我们把它兴起来,佛法就能继续传世,这是无量功德,在乎我们的认知,我们牺牲生命在所不惜,一定要把这桩事情做好。从哪里做起?从持戒做起,决定不能疏忽戒律、不能贪图享受。世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七情五欲要彻底放下,这个东西是有毒害的,要认识清楚,不要被外表的甜衣蒙蔽了,要晓得它里面包藏的是要命的,碰不得的。经教是佛法的根本,佛陀在世,我们以佛为师;佛不在世,经典是老师。经典当中,尤其是戒律,只有持戒的人能听得懂经典,不持戒的人听经听不懂。为什么?持戒的人心清净,有信心、有恭敬心、有慈悲心,他能听得懂佛说的是些什么,没有诚敬听不懂。印光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佛菩萨给你讲,你也听不懂。这跟世间学问完全不一样。
那要问,今天到哪里去找诚敬心的人?没有真诚恭敬,老师不讲,为什么?讲了没用处,你听不进去,你不会落实,你还是依你自己妄想、念头去生活,你不会依佛菩萨教诲,所以教等于白教。这是老师为什么不讲的原因在此地,绝对不是老师不慈悲。老师因材施教,材是什么?诚敬。有一分诚敬心的,老师就教一分;教两分,那一分装不进去,白教了。有十分诚敬心的人,老师教九分,还对不起他,为什么?他还可以装一分,你没教他。古时候老师,完全看学生能接受多少就教多少,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看学生能接受多少,不能接受就到此为止。所以,「仁爱慈悲,博济众民,故云仁慈博爱,所谓博爱济众也」。仁慈博爱四个字是出在这个经文上,《无量寿经》上的经文。
『当求度世』者,「自度度他,自觉觉他,普令一切众生永脱虚妄生死。拔断生死众恶之本者,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这两句话重要!一生不能违背,要真正修戒定慧。戒定慧不必修多,只要修五戒十善,这是佛门的根本戒。五戒十善真做到,六和六度真正做到,这就是个出家人。无论出家、在家做到了,真正佛弟子;以这个基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是名符其实的弥陀弟子,不容易!真正做到,就像经上所说的,你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一共二十五位护戒神日夜保护你,你在任何地方,鬼神都不得其便,不能害你,你所住在的地方,不会有大灾难。为什么?持戒是真正有福报的人,中国古人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能持五戒修十善,这是有福的人,再加上能够修六和敬、修六波罗蜜,这还得了!这是菩萨。菩萨所在之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所以我们心要端正,没有学佛之前,所造的这些恶业认真忏悔,后不再造;发大慈悲心帮助苦难众生,仁慈博爱,是圣贤心、是菩萨心。这样自度度他,要把这个当作是我们人生第一个目标,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就为这桩事情,可不能把目标搞错了。我来干什么的?我来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求生净土是真正永脱生死轮回,永远拔除生死众恶之本,圆满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真的不是假的。
「轮回六道,贪欲为本」,这要记住,你为什么会轮回在六道里头?你的贪欲没断完,不干净。「生死苦海,智为能度」,你没有智慧,你起心动念都是烦恼习气。这些我们真的,每天早晚课,早课的用意在哪里?提醒自己这一天不犯过失;晚课用意是反省、是检点,我这一天有没有犯过失。如果有犯,要忏悔,后不再造;要没有这些过失,都是善的,善,明天还要保持,永久保持下去。这是早晚课精神之所在处,不懂这个道理,早晚课是白做了。早晚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与佛菩萨不相干,完全是帮助自己、提醒自己,改过自新,勇猛精进,是这个意思。
戒定要看重、苦行要看重。苦行在菩萨法里头是大善;那别人供养你享受,那是大害,害你贪恋,引起你的贪欲。引起你的贪欲,就是把你固定在轮回里头,你永远不能脱离。你说这个对你有好处,还是有害处?你得自己好好去想想。轮回六道,贪欲为本,贪欲一生,智慧完全没有了。智慧从清净平等心生的,你有贪欲,清净心没有了,完全被染污了。心被染污了,贡高我慢生起来了,嫉妒障碍也生起来了,平等心失掉了,智慧没有了。这个时候谁当家做主?烦恼习气。自以为是,别人劝告你,你听不下去,你不能接受。这些事,我们在一生当中遇到很多很多。表面上很谦虚、很客气,向你请教,实际上这是客气话,不是真的。如果你看到他有缺点,你想提醒他,说出来给他听,他不但不知道悔改,他怨恨你。你是好意,结果变成冤仇。所以言语态度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要跟人结冤仇,冤仇宜解不宜结。各人因果各人承当,他能接受的,要说给他听,不说对不起他;不能接受的,你就不必说,说他,变成冤仇。他喜欢听好听的话,不喜欢别人说他过失,这种人非常之多,我们要小心谨慎。
甚至于很多真正是好老师,在课堂里头不认真教学,为什么?是不是老师过失?不是的。老师看看教室里的学生没有一个是认真学习的,他要费力气来讲叫白讲了;那换句话,干脆就不讲了。不讲讲什么?讲一些不痛不痒的,让同学听起来哈哈大笑,快快乐乐,这一堂课就打发掉了。这些事情,方东美老师告诉我的,六十一年前,所以我想到学校旁听他的课,他不让我去。我是真想学一点东西,他叫我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给我两个小时,讲一部哲学概论,我们一分钱学费没有缴。这又是什么?真想学的,真给你讲,学校里学生不想学,就不说了。
以后我亲近李老师才懂得这些事情,李老师告诉我们,古人教学,因材施教。那学生不想学,老师还要去上课,那为什么?为钟点费,现在人讲为工资。他从事这个行业,家里一家人要靠这个吃饭,那不能不去上课。那上课,学生的目的不好好真学,学生目的在文凭。所以一般讲读书,大概现在中学生是真的读书,大学生不读书了,等到毕业拿文凭。所以教授也很合作,考试的时候把题目都告诉你,每一个人分数都很好,文凭拿到了。每个人自己所需求的都得到了,皆大欢喜。老师认真教,他成绩不好,他将来毕不了业,学位拿不到,他会恨你。所以老师学聪明了,考试把题目告诉你,你答的分数就很好。这样的学风,底下一代能有人才出来吗?这个决定不能怪老师。所以现在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他很认真,对于人文这些东西他不在意,他不想学这些东西。为什么?这些东西不能赚钱。今天学东西,学了马上可以赚钱,急功好利,都想发财,能吗?不可能。人有命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不到!
功名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能求。但是圣贤君子,人人可以做得到,成佛、成菩萨也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这是你能够求到的。名利富贵是求不到的,可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正求,佛也会教你。佛教你,这是真理,纯正的方法,教你从哪里求?从布施。你想发财,你修财布施,布施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修这三种布施,这三种果报你都能得到。这些与功名富贵不相干,但是你的生活可以改变,真正能享受到,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不是大富大贵,而是什么?你不缺乏。每天三餐饭能吃得饱,衣服可以穿得暖,住的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就得大自在,身心健康,你快乐无比。今天人讲压力,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人没有压力,身没有压力,心也没有压力。我们也说,常常也说,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太难得了!真不容易。一生完全自己做主,不受外面环境干扰,你说这是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正的福德,学佛、学圣贤可以得到。如果有机缘,确实可以做帝王师,为什么?你能教人。你有智慧,你有方法,你有经验,你可以教人,教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这一生能够脱离生死轮回,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作菩萨,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圆满的目标,可以在这一生当中做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八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