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成,七年有大成。三年,念佛的人得念佛三昧,那就是小成;七年就开悟了,他就通了,一部经通了,一切经全通了。怎么个修法?一定要按照戒定慧三学。戒是什么?是守规矩。今天讲戒定慧,必须把戒定慧的根找出来,那个根是在小乘,小乘是什么?十善业道。可是今天十善你修不成功,原因在哪里?十善还要有很好的基础,这个基础你没有,这个基础是小乘。
你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讲经教学,他分四个阶段,就跟办学校一样,他搞教育。先办小学,他的小学不是六年,是十二年,讲《阿含经》,这小学。十二年之后,办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学,八年,你看这就二十年。二十年的基础再办大学,大学就是般若,给你讲真的东西,这个里头就有现在所讲的高等科学跟哲学,在《般若经》里头。《般若经》修学期间是二十二年,我们就晓得,世尊当年在世教学,般若是中心,是主要的课程。前面二十年是准备、预备的功夫,有前面二十年的基础,你才能够学般若法门。二十二年之后,最后像办研究班,法华、涅槃。《法华经》八年,这是研究班,《涅槃经》是佛的遗嘱,一日一夜,最后一天讲的。所以佛,你看他有等级的。我们的修学,我们今天占到的便宜是速成班、特别班,这个特别班就是净土法门,这是个特别班。
小乘经我们现在不学了,不是从现在起,唐朝中叶以后,祖师大德们就不提倡小乘。小乘经典我们翻译得很完整,就是《大藏经》里头的《四阿含》,是小乘经。《四阿含》跟现在南传巴利文的小乘经,几乎完全相同,巴利文的小乘经大概比我们只多五十部的样子,三千多部,五十部这就是差距很小了。这个话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祖师不提倡小乘了,大乘怎么修?用儒代替、用道代替,儒跟道是中国传统学术。我们中国传统的社会完全落实儒释道,三家东西统落实,所以它有底蕴,有非常好的修学环境。所以,祖师就提倡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这个方法经过一千四百年,这一千四百年的实验有效果。这一千四百年当中,大乘八个宗的祖师大德都有辉煌的成就,证明用儒、道代替小乘是可以的。今天我们用儒的《弟子规》,用道的《感应篇》,这用得最少最少,用它一点点的边缘。但是这个东西是根,《弟子规》是儒的根,《感应篇》是道的根。
我这次在马来西亚,看到非洲一些孤儿,他们被一位法师,台湾的法师收养,我听说有三千多人。法师教他们背《弟子规》、背《感应篇》、背《三字经》,他们背给我听,字正腔圆,我听了很欢喜。这里还有几张照片,这是我跟他们见面的照片,旁边这一位就是他们的法师,这是他们全体。背得好,背诵给我听,小黑人非常可爱。这个在台上表演,这是来看我,我们一起照的,这里还有一张。我听了很感动!我说这些非洲的小黑人,今天要都把他们训练出来了,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将来他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人,他们将来可以培养成最优秀的汉学家。做得到,不难!
这些孤儿无依无靠,这法师就是他的父母,就是他的老师。我告诉他好好的教,前途无量,说不定有一天这些小黑人统治了全世界,为人类造福。真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没有人了,他们在这个地方有这种环境,有这个好老师耐心去教他们。基础扎稳,打基础的时候三年时间足够了,文言文学好了。有这个基础,他们就能够,这些小孩年岁都很小,到他们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学习中国的《四库全书》,学习《大藏经》。十年也不过二十几岁,那就是专家学者了。我看了之后,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希望。文化是全人类的,哪个人学都好,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人学,中国传统文化不至于断绝。所以,我支持他们,叫他们好好的学。
他们住在马拉威,我想起来了,好像是二00六年的年底,我在马来西亚跟他们总统见过一次面,在一起吃饭,他就坐在我身边。我都很想找个机会,我们组个团到非洲去看看。非洲我认识的,他们驻联合国的大使我认识不少,有将近二十位。这给我们中国年轻人一个很大的鼓励,我们要真干,我们不真干将来输给他们,这是真话,不是假话。这些小黑人千万不要小看他们。所以是心作佛,小黑人的心也是佛,他现在真正要作佛,他行,不是不行。所以这个意思很深很深。
「作善」,这善什么是第一善?浅而言之「则为身端心正」,「如」,这儒家讲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一类的。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我们不干,这就好。这个世间,一切人事要以礼做标准,中国人学礼,有《仪礼》、有《礼记》。《弟子规》从哪里来的?从古礼而来的,它的前身是朱熹朱夫子编了一个小书《童蒙须知》,就是教小朋友的,小朋友必须要知道的。《礼记》里面第一篇「曲礼」,「曲礼」内容很丰富,有上下两篇,后面有一篇「内则」,这都是扎根教育。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陈弘谋居士,他官做得也不小,做过两广总督。他编了一套书叫《五种遗规》,里面第一部分「童蒙养正」,他搜集,搜集得很丰富,都是非常好的教材。扎根教育,这个东西重要!
「深析之,则耳当自端」,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的耳根圆通。《楞严经》上二十五圆通章,最后一位就是观世音菩萨,这是说到深处。六根不缘外面的六境,回过头来缘自性,耳缘闻性,眼回过头来缘见性。这个要是会用的话,很快就能做到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成佛了。观世音菩萨修这个方法成功的,叫「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无上道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证得了。「大士不逐闻尘,返闻自性,是为端耳」,这个里头有真实智慧,没有真实智慧做不到。「如是演申」,把它引申,「不逐色尘,返观自性,是为端目。如是六根,不逐六尘,朗照心源,方名端正,故为第一也」。这是解释『若曹作善,云何第一』,这个第一说得圆满,真的是第一。你看,六根在六尘,把它反过来就成无上道,六尘不障碍你,你在六尘上见到六性,见性、闻性、觉性、知性,这还得了吗?这成佛了!
下面说『身心净洁,与善相应』,这一句经文,「亦同具上之浅深二义。浅言之,即身心离垢无染」。远离色声香味触法,让外面这些尘境不再染污我们的真心,这叫做净洁。「身之所行,口之所言,意之所思,悉是善也」。在念佛法门当中,祖师要求我们这样做,从早到晚,讲二六时中,就是从早到晚,心里面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善中之善,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如来尊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是善中之善。要常念弥陀,心里上真有阿弥陀佛,不要放别的东西。放别的东西就是染污,把染污统统清除,全部放下。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阿弥陀佛,你看身口意全落在阿弥陀佛上。在日常生活当中,看一切人全是阿弥陀佛,好!佛眼看众生,众生全是佛。你看,你清净心生起来,平等心生起来。这种殊胜的利益,大乘之外决定找不到。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一切众生我都要尊敬,自己不吃亏,为什么?自己成佛了,不是成佛做不到。
我们今天看一切人是什么?看一切人都起是非人我,都看别人的错处,别人好的地方没看到,别人造的罪业、干的不善全都收进来。这怎么?把你自己良心做为别人罪恶的垃圾桶,你统统装进里头去了。还自以为很聪明,还自以为很得意,其实你大错了!你搜集那么多垃圾,搜集那么多罪恶,那个罪恶都变成你自己的,你说你冤不冤枉?这就叫愚痴。聪明人不会干这种傻事情,聪明人顶多搜集别人善的。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老师教他去到十方世界去参访、去考察、去学习,他是专收善的,不收恶的。四十八愿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他在十方诸佛刹土考察、搜集的结果,没有一样不善,根据这个建立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成就了,超过一切诸佛刹土,这么来的,到处去集善,绝不去集恶。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许许多多人专门搜集众恶,善没有一条。甚至于学佛,学佛还搜集众恶,你说怎么得了?他学到哪里去?统统学到三途里头去了。极乐世界纯净纯善,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它叫净土,不能有一丝毫恶念。
我们碰到了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陷害我、障碍我,甚至于要杀我,我们怎么对待他?我看他是菩萨,他消我的业障,我对他感恩,没有丝毫怨恨,我提升,他也提升了。他为什么会提升?他碰到真正修行人。这是佛教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作忍辱仙人,这个故事《涅槃经》里头很详细。遇到一个暴君、恶王,看见菩萨给这些宫女讲经说法,他很生气,把这个菩萨杀掉了,凌迟处死。他问这菩萨:你修什么?他说我修忍辱。好,看你能不能忍!凌迟处死,用刀割肉,一片一片的割,把他割死。到最后断气的时候,问他,你能不能忍?能忍,不但没有怨恨,我将来作佛我第一个度你。菩萨说话算话,这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歌利王,害他的那个人,就是憍陈如尊者。确实,学生当中第一个开悟证阿罗汉的,憍陈如,就是当年的歌利王。释迦牟尼佛现身教导我们,我们要学习,这个本事不能没有。
人生在世,一生没有对头、没有冤家、没有怨恨的人,你说你多快乐。对我好的人我要报恩,对我不好的人我也报恩,为什么?他成就我忍辱波罗蜜,他把我的境界向上提升。他不承认是我的恩人,我自己看他是我的恩人,报恩不报怨,这是大乘佛法。如果还记仇、还有怨恨,你又要去搞六道轮回了,六道轮回里头才有冤冤相报,极乐世界没有冤冤相报。我们锁定目标,这一生决定到极乐世界,绝不再搞六道轮回,不干了,你喜欢干你去搞,我不搞了。所以,菩萨这些六度讲得多好、讲得多清楚,我们每一条都要认真去落实,落实在工作。布施就是为别人服务,没有条件的,无条件的为大家服务。把这个事情看作是自己的本分,我应该要做的,就同佛菩萨无条件为…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七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