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异常,愈来警觉就愈高,必须把时间抓紧,一天都不能空过。不相干的事情放下了,念佛重要,到极乐世界去重要,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学佛一定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我初学,章嘉大师教给我,释迦牟尼佛一生真的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就是讲经教学。没开悟之前,全部的时间精力放在开悟上,开悟之后就教学,教一辈子。三十岁开悟,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给我们做出榜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生活非常简单,愈简单就不需要求人,念念都要给别人方便,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就是大慈大悲的表现。
我们看下面经文,「庚二」,这第二大科,「约摄受以诲勉」。一共分七段,第一段,「彼此修善相较」,相较就是比较。这里头有两小段,第一段,「一日百年」。请看经文: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在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一天一夜,超过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地方不错!这话是佛说的,在《无量寿经》上讲的。那这样我们这个世界很好,不必到极乐世界去了。真修行确实如此,但是这个世界修行进得快,退得也快;极乐世界进得很慢,但是永远不会退转,只有前进,没有后退。我们这个世界修得不好,退到哪里去?退到无间地狱去了。这个麻烦可大了,无间地狱什么时候能出来?这个不能不知道。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广植德本』,这开头佛叫着我们,『汝等』,就是你们大家,要「广植德本」。德本是什么?「据《会疏》德本有二义:一者六度为一切功德之本,故曰德本」。这个经是大乘经,是菩萨道。我们今天讲德本,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在讲席上常常跟大家说的,我不是讲六度,我是讲儒释道的三个根。佛法的根本,这个德本是什么?五戒十善,这是根本。谁说的?是佛说的,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面讲的,跟我们讲净业三福,我用净业三福做德本。净业三福末后紧接着,世尊说这三条,这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话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修成佛道,都要依这个三福,如果不依三福,你就不能成就。这个太重要了。三福里头第一条,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第三句「慈心不杀」,第四句「修十善业」。这第一条是根本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不能进佛门。这个根本是经上常讲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你头一条做到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有资格跟佛学教;这个第一条没有,你没有资格入佛门,这要知道。因为三福第一条,人天福,第二条是二乘福,声闻、缘觉,第三条是菩萨福,大乘。不能躐等,根从哪里扎起不能不知道,孝养父母,孝是根之根。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能够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什么原因?中国这块宝土是孝亲尊师培养出来的。佛法是师道,必须有孝亲尊师的人才能够学佛,才能够成佛。不孝亲、不尊师的,佛菩萨来教他,他也一无所成。为什么?他不是这个材料,没有根性。所以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有了这个基础,可以学佛了,那就是进入第二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声闻、缘觉,根!戒是无上菩提本。三皈,众戒,威仪是做人的品德、规矩,包括中国人所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在戒律威仪之中。所以祖师不用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这样契入大乘,做得没错。唐朝至今一千四百年当中,各宗各派的高僧大德辈出,这就说明祖师做法没错,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没有违背佛陀教诲。有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叫大乘。大乘第一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就是叫你弘法利生。可见得三福总共十一句,十句是成就自己,最后一句是成就众生。自己成就了,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只有一句,劝进行者,普度众生。
大乘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头所说的,菩提心,三心,第一个,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至诚心。《起信论》上说直心,经论合起来看,直心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这是体。它起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什么叫深心?古大德的解释,好善好德,解释没错,好善好德。他受用,回向发愿心,把自己所修积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慈悲到极处。我自从遇到这部经之后,我对菩提心的讲法,深心我就不讲好善好德,我用本经的经题,五个字,自受用,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平等觉,自受用。大慈大悲,广度众生,是他受用。先有自受用,再有他受用。所以我讲菩提心讲了十个字,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这是我回到净土宗常讲的,讲了也几十年了,我菩提心是这个讲法,德本!清净心生智慧,平等心就开悟了,平等是佛心。
经教里面给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无量因缘,无量因缘第一个因缘是什么,这个重要。那佛告诉我们,从佛说起,佛第一个因缘就是平等。为什么?佛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一,自性不二,自性就是真佛。所以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本来有自性。自性就是本性,中国古人讲,本性本善,也叫佛性。一性无二性,平等,没有一法不平等。古大德用比喻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它怎么不平等?用黄金塑一尊佛像,我们对它顶礼膜拜。同样用黄金塑一个小狗、小猫,那不一样,相不一样,性相同,都是黄金,没变。所以我们不要被相欺骗,从相里头要悟出性,要认得性,这叫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见性是什么?见性,你平等心现起来了,你知道过去佛是佛,现在成佛的也是佛,未来这些众生就是未来佛,平等无二。佛看得清楚,佛知道,众生不知道。佛知道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佛眼睛看一切众生,跟对佛同样的尊敬,一丝毫差别都没有。这是事实真相,这不是假的,法尔如是。我们能对人不尊敬吗?不尊敬,对佛不恭敬。蚊虫蚂蚁也是佛。再说深了,《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话说得究竟圆满。那说什么?树木花草也是有灵性,山河大地也有灵性,一粒尘沙统统有灵性。经教里面,对于植物、矿物称作法性,对于动物称作佛性,要知道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同圆种智。同圆种智就是同成佛道。
这一桩事情,不能叫人没有疑惑,我们学了几十年,不能不信,佛说的不能不信,但是疑没有办法解除。一直到近代,这二、三年我们看到一些科学家的报告,特别是量子力学家,他们发现了阿赖耶,这了不起。阿赖耶在佛法是秘藏,深秘之法,声闻、缘觉都不知道,权教菩萨也不晓得,只有法身菩萨知道。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看到事实真相,佛在经上常说,八地以上。《华严经》上讲五十一个阶级,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里面到第八地,见到了,阿赖耶是什么他亲自看到了,定中看到的,是属于现量境界,这没话说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统统清楚。七地以下都不行,知道有这桩事情,模糊不清楚。没想到这个事情,就是最近三十年,被科学家发现了。
科学家确实精神令人可佩,对于物质现象追根究柢,物质到底是什么?八十年前发现原子,在当时认为原子是物质里头最小的。但是这八十年当中,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能够把原子击破、打碎,看看原子里头到底是什么。原子一打碎了,发现里头有原子核、有中子、有电子,它不是最小的物质。然后再把原子核击破、中子击破、电子击破,看看里头到底是什么,才发现了粒子,粒子有几十种。粒子再击破,发现夸克,也有几十种。最后把夸克再打破,看到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学报告里面说,一百亿个微中子,记住,一百亿,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于一个电子。所以我们就晓得,那个东西是佛经上所说的极微之微,叫邻虚尘。为什么?它不能再分了,它再分就没有了。
我们怎么知道它是佛经上说的邻虚尘?科学家真的把这个东西再分析,再分析,物质真的没有了。这才知道,微中子是物质里头最小的物质,它不能再分,再分,没有了。科学家还是把它击破,把它分裂,看到什么?物质不见了。是什么?是意念的波动现象,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佛经上有说,没有细说,佛经上只说色由心生,色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物质是从心生出来的。佛后头还有一句话,整个宇宙,全体是心。这个发现是科学界一桩大事,科学家肯定过去四百多年的研究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中国人叫误区。这误区是什么?就是把这个宇宙现象分作二分,物理现象、心理现象,就是物跟心分成两个。
现在科学发现,心跟物是一,不是二,而且物质是心生的,于是提出,这是革命性的口号,「以心控物」,现在科学向这个方向走,就是念头可以控制物质。这个事情在佛经上常说,佛常讲,大小乘经上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如果能够专一,我们心的作用,它分散掉了,妄念太多了、杂念太多了,所以觉得它没什么大用处,但是念头要归了一,一就是禅定,定于一,它起的作用非常之大,对自己身体,身体任何疾病,念头正,病就没有了。譬如经上给我们讲的,破五戒的人,五戒都破了,他所得的果报,里面五脏带病毒,外面五官有疼痛,我们说眼耳鼻舌身,它不舒服。这是什么?就是念头影响身体。严持五戒,决定不犯它,身心健康,里面五脏六腑,带着病毒的人,很快恢复正常,外面眼耳鼻舌身,一切都恢复正常,意念。
这个意念不但是改变自己,带给我们健康,身心健康长寿,而且还化解我们居住这个地方的灾难,与我们念头有关系,因为居住地方是物质现象。我们贪心重,会带来水灾,贪的感应是水大;我们的瞋恨心…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