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社會動亂,地球災變異常,愈來警覺就愈高,必須把時間抓緊,一天都不能空過。不相幹的事情放下了,念佛重要,到極樂世界去重要,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真正做到于人無爭,于世無求。學佛一定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我初學,章嘉大師教給我,釋迦牟尼佛一生真的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就是講經教學。沒開悟之前,全部的時間精力放在開悟上,開悟之後就教學,教一輩子。叁十歲開悟,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給我們做出榜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生活非常簡單,愈簡單就不需要求人,念念都要給別人方便,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就是大慈大悲的表現。
我們看下面經文,「庚二」,這第二大科,「約攝受以誨勉」。一共分七段,第一段,「彼此修善相較」,相較就是比較。這裏頭有兩小段,第一段,「一日百年」。請看經文: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爲善百歲。】
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一天一夜,超過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地方不錯!這話是佛說的,在《無量壽經》上講的。那這樣我們這個世界很好,不必到極樂世界去了。真修行確實如此,但是這個世界修行進得快,退得也快;極樂世界進得很慢,但是永遠不會退轉,只有前進,沒有後退。我們這個世界修得不好,退到哪裏去?退到無間地獄去了。這個麻煩可大了,無間地獄什麼時候能出來?這個不能不知道。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廣植德本』,這開頭佛叫著我們,『汝等』,就是你們大家,要「廣植德本」。德本是什麼?「據《會疏》德本有二義:一者六度爲一切功德之本,故曰德本」。這個經是大乘經,是菩薩道。我們今天講德本,這是我這麼多年來,在講席上常常跟大家說的,我不是講六度,我是講儒釋道的叁個根。佛法的根本,這個德本是什麼?五戒十善,這是根本。誰說的?是佛說的,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面講的,跟我們講淨業叁福,我用淨業叁福做德本。淨業叁福末後緊接著,世尊說這叁條,這叁福是「叁世諸佛淨業正因」,這一句話重要。叁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修成佛道,都要依這個叁福,如果不依叁福,你就不能成就。這個太重要了。叁福裏頭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第叁句「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是根本的根本,沒有這個根本,不能進佛門。這個根本是經上常講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你頭一條做到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有資格跟佛學教;這個第一條沒有,你沒有資格入佛門,這要知道。因爲叁福第一條,人天福,第二條是二乘福,聲聞、緣覺,第叁條是菩薩福,大乘。不能躐等,根從哪裏紮起不能不知道,孝養父母,孝是根之根。
所以佛教傳到中國,能夠在中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什麼原因?中國這塊寶土是孝親尊師培養出來的。佛法是師道,必須有孝親尊師的人才能夠學佛,才能夠成佛。不孝親、不尊師的,佛菩薩來教他,他也一無所成。爲什麼?他不是這個材料,沒有根性。所以你說這個東西多重要!有了這個基礎,可以學佛了,那就是進入第二福。第二福,「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這聲聞、緣覺,根!戒是無上菩提本。叁皈,衆戒,威儀是做人的品德、規矩,包括中國人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全在戒律威儀之中。所以祖師不用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這樣契入大乘,做得沒錯。唐朝至今一千四百年當中,各宗各派的高僧大德輩出,這就說明祖師做法沒錯,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沒有違背佛陀教誨。有這個基礎,再向上提升,叫大乘。大乘第一個,「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是叫你弘法利生。可見得叁福總共十一句,十句是成就自己,最後一句是成就衆生。自己成就了,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只有一句,勸進行者,普度衆生。
大乘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頭所說的,菩提心,叁心,第一個,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至誠心。《起信論》上說直心,經論合起來看,直心就是至誠心,至誠心就是直心,這是體。它起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叫深心。什麼叫深心?古大德的解釋,好善好德,解釋沒錯,好善好德。他受用,回向發願心,把自己所修積的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慈悲到極處。我自從遇到這部經之後,我對菩提心的講法,深心我就不講好善好德,我用本經的經題,五個字,自受用,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清淨平等覺,自受用。大慈大悲,廣度衆生,是他受用。先有自受用,再有他受用。所以我講菩提心講了十個字,真誠是菩提心的體,清淨、平等、正覺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這是我回到淨土宗常講的,講了也幾十年了,我菩提心是這個講法,德本!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就開悟了,平等是佛心。
經教裏面給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無量因緣,無量因緣第一個因緣是什麼,這個重要。那佛告訴我們,從佛說起,佛第一個因緣就是平等。爲什麼?佛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是一,自性不二,自性就是真佛。所以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你本來有自性。自性就是本性,中國古人講,本性本善,也叫佛性。一性無二性,平等,沒有一法不平等。古大德用比喻來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它怎麼不平等?用黃金塑一尊佛像,我們對它頂禮膜拜。同樣用黃金塑一個小狗、小貓,那不一樣,相不一樣,性相同,都是黃金,沒變。所以我們不要被相欺騙,從相裏頭要悟出性,要認得性,這叫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見性是什麼?見性,你平等心現起來了,你知道過去佛是佛,現在成佛的也是佛,未來這些衆生就是未來佛,平等無二。佛看得清楚,佛知道,衆生不知道。佛知道一切衆生都是佛,所以佛眼睛看一切衆生,跟對佛同樣的尊敬,一絲毫差別都沒有。這是事實真相,這不是假的,法爾如是。我們能對人不尊敬嗎?不尊敬,對佛不恭敬。蚊蟲螞蟻也是佛。再說深了,《華嚴經》上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話說得究竟圓滿。那說什麼?樹木花草也是有靈性,山河大地也有靈性,一粒塵沙統統有靈性。經教裏面,對于植物、礦物稱作法性,對于動物稱作佛性,要知道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所以同圓種智。同圓種智就是同成佛道。
這一樁事情,不能叫人沒有疑惑,我們學了幾十年,不能不信,佛說的不能不信,但是疑沒有辦法解除。一直到近代,這二、叁年我們看到一些科學家的報告,特別是量子力學家,他們發現了阿賴耶,這了不起。阿賴耶在佛法是秘藏,深秘之法,聲聞、緣覺都不知道,權教菩薩也不曉得,只有法身菩薩知道。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看到事實真相,佛在經上常說,八地以上。《華嚴經》上講五十一個階級,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裏面到第八地,見到了,阿賴耶是什麼他親自看到了,定中看到的,是屬于現量境界,這沒話說了。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統統清楚。七地以下都不行,知道有這樁事情,模糊不清楚。沒想到這個事情,就是最近叁十年,被科學家發現了。
科學家確實精神令人可佩,對于物質現象追根究柢,物質到底是什麼?八十年前發現原子,在當時認爲原子是物質裏頭最小的。但是這八十年當中,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能夠把原子擊破、打碎,看看原子裏頭到底是什麼。原子一打碎了,發現裏頭有原子核、有中子、有電子,它不是最小的物質。然後再把原子核擊破、中子擊破、電子擊破,看看裏頭到底是什麼,才發現了粒子,粒子有幾十種。粒子再擊破,發現誇克,也有幾十種。最後把誇克再打破,看到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學報告裏面說,一百億個微中子,記住,一百億,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于一個電子。所以我們就曉得,那個東西是佛經上所說的極微之微,叫鄰虛塵。爲什麼?它不能再分了,它再分就沒有了。
我們怎麼知道它是佛經上說的鄰虛塵?科學家真的把這個東西再分析,再分析,物質真的沒有了。這才知道,微中子是物質裏頭最小的物質,它不能再分,再分,沒有了。科學家還是把它擊破,把它分裂,看到什麼?物質不見了。是什麼?是意念的波動現象,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發現。佛經上有說,沒有細說,佛經上只說色由心生,色是物質,物質從哪裏來?物質是從心生出來的。佛後頭還有一句話,整個宇宙,全體是心。這個發現是科學界一樁大事,科學家肯定過去四百多年的研究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中國人叫誤區。這誤區是什麼?就是把這個宇宙現象分作二分,物理現象、心理現象,就是物跟心分成兩個。
現在科學發現,心跟物是一,不是二,而且物質是心生的,于是提出,這是革命性的口號,「以心控物」,現在科學向這個方向走,就是念頭可以控製物質。這個事情在佛經上常說,佛常講,大小乘經上都說,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心如果能夠專一,我們心的作用,它分散掉了,妄念太多了、雜念太多了,所以覺得它沒什麼大用處,但是念頭要歸了一,一就是禅定,定于一,它起的作用非常之大,對自己身體,身體任何疾病,念頭正,病就沒有了。譬如經上給我們講的,破五戒的人,五戒都破了,他所得的果報,裏面五髒帶病毒,外面五官有疼痛,我們說眼耳鼻舌身,它不舒服。這是什麼?就是念頭影響身體。嚴持五戒,決定不犯它,身心健康,裏面五髒六腑,帶著病毒的人,很快恢複正常,外面眼耳鼻舌身,一切都恢複正常,意念。
這個意念不但是改變自己,帶給我們健康,身心健康長壽,而且還化解我們居住這個地方的災難,與我們念頭有關系,因爲居住地方是物質現象。我們貪心重,會帶來水災,貪的感應是水大;我們的瞋恨心…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