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重,带来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这都是火灾,脾气大感来的,愚痴带来是风灾,傲慢带来地震,怀疑带来是山崩地陷。如果我们心理很健康,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傲慢、不怀疑,这个大地这些灾难全没有。今天科学家提出来叫以心控物。地球上灾难这么多,马雅的预言很可怕,科学家告诉我们,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如果都觉悟了,都能够弃恶扬善。恶,佛法讲十恶,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把十恶放弃,把十善张扬出来,大家都修十善,佛门里讲断恶修善,断十恶,修十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而且会把地球带向更好的走向。话说得有道理,跟佛经讲的完全相同。

  那我们今天晓得,世出世间第一个善念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没有比这个念更善了。为什么?这一念能恢复我们的佛性。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刚才我们念过,深信因果。那个因果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念阿弥陀佛,你就成佛。成什么样的佛?跟阿弥陀佛一样。这还得了吗?没有比这个更善了。为什么不干?为什么要胡思乱想?你还有什么东西比这更重要的?没有了,没有就该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随缘,在日常生活当中,随缘去做,帮助你提升品位。

  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以念阿弥陀佛为第一,这个没有人知道,知道的人很少很少。有些人知道,他不相信,他不干;有些人知道,虽然不清楚,他肯干,那些人都不得了。这是早年李老师告诉我的,他教我,决定不能看轻那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你看到他好像很愚痴,他什么都不知道,一天到晚拿个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问他什么他都不知道,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跟他说再多的话,他也是一句阿弥陀佛,也不知道你给他讲的他听见没有听见、听懂没有听懂,他都对你笑咪咪的,给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李老师说,这种人不得了。为什么?他们将来往生极乐世界是上上品往生。什么道理?他心里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杂念,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他那一种人念佛往生是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往生。这种人叫暗合道妙,虽然他什么都不懂,他也不想懂,他这种做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精华都在那个一念之中,他得到了,得到这个就行了,得到的是大圆满,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

  我想有许多人都能够记得,谛闲老和尚他的一个徒弟,锅漏匠往生,锅漏匠就属于这种人。这种人具足三个条件,老实、听话、真干,他就成佛了。锅漏匠不认识字,一天经没有听过,没有参加过共修,念佛堂里他从来没去过,出家,什么也不会。四十多岁,穷途潦倒,苦不堪言,出家。谛闲法师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接着念,将来准有好处。他也不问什么好处不好处,他就接受、就念,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时间不长,三年。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住在乡下,到城里给老和尚报信,要走路去,走过去回来三天,锅漏匠就站三天。站着往生的,我们听说过,很多,往生之后站三天的,大概只有他一个,没听说有第二个人。谛闲老和尚见到了,帮他办后事,对他的称赞,说天下,那天下就是全中国,天下弘宗,弘扬禅宗的,演教,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不上你。谁有本事站着往生,往生后还站三天,谁有这个本事?天下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真成功了。那是名实相应的大成就者,密宗里面说的大成就者,真成就了。锅漏匠能做到,说明人人都能做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你肯不肯放下。

  锅漏匠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是穷苦人出身,一天三餐饭都吃不饱的,他什么都没有,大概除了一身衣服,一件换洗衣服之外,他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什么都不想,天天想阿弥陀佛,一丝毫累赘都没有。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人家都瞧不起他,没有人理他,他真的变成孤家寡人。但是这样好,没有外缘干扰,让他好专心念佛,他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是德本。我们要记住,净业三福是佛门,不仅仅是净宗,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都不能够违背。世尊末后这句话重要,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违背这个,就是违背了根本。我们得从这里建立,持戒、念佛,万缘放下,一心专求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对了,完全正确。

  德本第二个讲法,这净宗,「二者弥陀选择本愿,摄成果德之六字洪名」,这就是讲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万德,为众德之本,故曰德本」。没人知道,一般人都把念佛小看了。李老师自己发愿要学这些念佛的阿公阿婆,学了几十年学不像,真难!我也想学,也学不像,我知道那个好,学不像,可见得不是人能够学得来的。那是什么?无量劫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一生当中发现了。

  弥陀选择本愿,这个选择就是四十八愿,所以你一定要知道,极乐世界是会集的,不是阿弥陀佛想象的。阿弥陀佛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念头,希望自己能够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有一个很方便修行的方法,帮助他们一生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初衷。他在没成佛之前,在因地,法藏比丘,他的法名叫法藏,出家了,有这么一个大愿。他向他的老师请教,老师没有说别的话,叫他去参访十方诸佛刹土,就像文殊菩萨打发善财一样,叫他出去参学,极乐世界这么来的。他参学用五劫这么长的时间,把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统统都访问过了。佛家讲参学,现在人讲考察,去参观、去考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这就是选择。所以四十八愿是他五劫参观学习的总结,总结出这四十八桩事情,就是四十八愿。

  四十八愿不是自己想来的,不是的,愿愿都有根据,这是真实智慧,所以极乐世界就是四十八愿的成就。所以极乐世界是集一切诸佛世界美好之大成,诸佛刹土里好的它都有,不好的它全没有。你说六道,极乐世界有,但是它只有两道,只有人天两道,饿鬼、地狱、畜生没有,修罗、罗刹也没有。他认为不善的他不要,好的都有,这个就是选择,非常合乎逻辑。所以极乐世界本身就是会集的,一切诸佛美好之大成,这是提供给十方世界六道众生修学的一个场所,难得!那修学的方法?也要搞一个很方便、很简单的,大家都能接受,而且都能成功的,那就是接下来讲的四十八愿,摄成果德的六字洪名。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是什么?里面就是四十八愿。那四十八愿是什么?四十八愿是一切诸佛成就美好的精华,全在这一句名号之中。我们可以说八万四千行门在这个名号中,三千威仪也在名号中,世出世间无与伦比的善法就是这一句名号,没人知道。谁讲清楚?《无量寿经》讲清楚了。

  特别是这一部经,难得黄念祖老居士用六年的时间,搜集这么多的资料,一共是一百九十三种,来注解四十八愿,来注解这部《无量寿经》。夏老、黄老真正是佛菩萨再来,救苦救难,真正的大德。我们能依教奉行,能老实念佛,决定有成就,希望这一生不能再错了。遇到这样的法门,这个经,老一代的没见过,大量流通时间并不长,也不过最近二十年。我跟黄念老认识的时候,在海外讲这个本子只有我一个,在国内也只有他一个,老一辈有几个,走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提倡,这个本子过去我讲过十遍,从前年清明,我把《华严经》暂停,发心详细讲这个注解,讲念老的注解,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认真的来学习这部注解,认识极乐世界、认识娑婆世界,我们心里头就有数,就有个底子,知道怎么选择。希望这一生不再白过,真正成就,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

  「六字洪名,具足万德,为众德之本」,这几句话重要,这是学习本宗讲德本的讲法。「植者,种植也,即培养也」。广植德本。我们希望学这个本子的人愈多愈好,讲这个本子的人愈多愈好。现在讲经应当利用远程教学扩大效果,用网路卫星成本低,卫星电视成本高,用网路就便宜很多,全世界都能收看。而且现在网路卫星的效果差不多跟卫星电视相等,利用这个好。

  『道禁』,望西法师说:「为佛道故,制禁诸恶,谓之道禁。故勿犯道禁,即六度中之戒度也」。道是成佛之道,凡是与成佛之道有障碍的,世尊都把它禁止。我们前面所读的这几品全是,特别是第三十六品,给我们讲的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跟十善融在一起,表面看是讲五戒,杀盗淫妄酒,可是酒里面那个内容,包括了意业贪瞋痴,所以十善具足。妄语里面给我们讲两舌、恶口、绮语,酒戒里面给我们讲,因酒而引起的贪瞋痴。所以经文的内容具足十善,讲得非常之好,五戒十善决定要遵守,决定不能够违犯。

  『忍辱精进』,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不能忍不会成就,中国古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成佛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那你要有第一等的忍耐,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说的。他老人家在因地修行,没成佛之前修菩萨道,菩萨道里面修忍辱波罗蜜,所以当时大家称他为忍辱仙人。《金刚经》上有引用这个公案,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详细的在《涅槃经》,诸位在《涅槃经》上可以看见,《法苑珠林》、《经律异相》里面都有,这个是忍辱波罗蜜的圆满。

  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暴君,是个不讲理的人。遇到忍辱仙人,忍辱仙人给他的一些宫女在讲经,他看到了非常不满意,你是个修行人,你怎么调戏妇女?问他修什么?他修忍辱。好,忍辱,我来试试看。用刀刺他,能不能忍?能忍。把他整个身体一块一块的肉割下来,这样叫他死,凌迟处死,一片一片割下来,真能忍。割到最后都快死了,问他能不能忍。他说能忍,没有瞋恨心、没有怨恨心,而且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佛成佛了,第一个得度证阿罗汉果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就是当年的歌利王,佛说话算话。忍辱仙人看这桩事情是好事,不是坏事,歌利王来考试,你忍是真的是假的,果然是真的。所以菩萨忍辱这个功德,帮助他提前成佛。原本在一千佛,贤劫千佛,释迦是第五尊,弥勒是第四尊,应当弥勒先成佛,释迦在后。就是因为忍辱波罗蜜的圆满,释迦牟尼佛提前,变成第四尊佛,弥勒变成后补佛,他第五尊。

  忍辱重要,什么都要能忍。我们受一点冤枉,别人毁谤、侮辱、障碍、陷害,跟歌利王割截身体,那差很远。释迦牟尼佛都能够忍歌利王,我们遇到这一点小事,怎么不能忍?那不能忍,你到底学的是什么?你修的是什么?你就完全错了,要禁得起考验。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遇到一切人事物,全都是在考验我们,六根接触这个境界,起不起贪心?如果起贪心,你错了,你功夫没有了。逆境里面,遇到人毁谤你,指着鼻子骂你,你怎么样?你马上无明火就发出去了,这也就完了。一天到晚,从早到晚,在境界当中修清净心,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瞋恚,念念心中只生智慧,不生烦恼,这就对了,这就真修行。如果还有烦恼习气,我们就错了,要认真去忏悔,改过自新。换句话说,在你面前表演的这些人,全是菩萨、全是善知识,要感恩、要恭敬,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们细读《六祖坛经》,你才发现六祖是真修行人,真的,顺境里头不起贪恋,不起心、不动念。逆境里头,他的逆境多,他没有背景,穷人家里出身,父亲早死,母子相依为命,苦不堪言。自己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砍柴、卖柴为生,樵夫。现在这个行业没有了,抗战时候还有,有卖柴的、有卖水的。抗战时候,城里面没有自来水,水一定要靠人挑。有人专门做这个行业,每一天在外面河边上挑水,挑到城里来卖,这些人生活非常苦、非常可怜。所以惠能大师贫贱出身,虽然二十四岁,五祖把衣钵传给他,没有人服气,都说五祖糊涂,怎么会把衣钵传给他?大家去找他,要把衣钵夺回来,甚至于想把他害死。

  他在猎人队里头躲藏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后,这个事情被大家淡忘了,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是死是活没有人知道。十五年之后,他看到这些障碍没有了,他才出来,被印宗法师发现。印宗是个了不起的人,没有嫉妒心,听说他是第六代祖,对他非常礼敬,请他把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惠能把衣钵展开。印宗很慈悲,给他剃度。所以六祖出家,剃度师是印宗。印宗给他剃度之后,回过头来拜他为师,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的法子。他们两个是这个关系,互为师徒。印宗在南方是很有名望的大法师,这转过头来拜他为师,水涨船高,六祖的身分地位立刻就提升了,印宗的功德不可思议。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都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印宗是其中之一,无尽藏比丘尼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如果不知道这些戒律仪规,最低限度的,《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要做到。二十四门威仪,就像儒家的《弟子规》一样,日常生活当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六波罗蜜里头的戒,持戒,内容包括这些东西。

  「忍辱者,忍度」。布施、持戒是修德,行善积德,如果没有忍辱,功德全都破坏掉了,有福德,没有功德。能忍辱,福德就变成功德;不能忍辱,功德就变成福德。梁武帝遇到达摩祖师,梁武帝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护法,以国王的身分,在他境内造的寺院四百八十所,护持出家人十几万人,所以他很自豪。达摩到中国来,两个人见面,他就非常夸耀,问达摩祖师,我做的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他就很生气,立刻下令送客。送客就请他出去,问都不问就送客了。这是什么?一句话冲动。梁武帝后来后悔,但是面子下不去,不好意思再请他。这是什么?梁武帝所修的是福德,没有功德。如果梁武帝能够谦虚、能够恭敬、能够忍辱,他修的是功德。这不能忍,不能忍就不能精进。忍辱是精进的前方便,也是禅定的前方便,不能忍,怎么能得定?所以《金刚经》上讲六波罗蜜,对于布施跟忍辱讲得最多。布施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不让功德变成福德,功德变成福德,就变质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二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