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二集) 2012/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9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九百八十八页倒数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复为众恶。于是烧痛更炽。故云久后转剧」。这就是末法的时候,人心坏了,社会乱了,灾难多了。注解里面跟我们说,人民谄伪是淫邪狡诈,所以这烧痛就更加炽盛。意思是说「从正法像法而转末法,痛烧之惨,愈演愈烈。故诲弥勒及一切会众」,就因此之故,世尊教诲弥勒菩萨以及一切与会大众,这是讲《无量寿经》这一会,应当要「转相教诫,于佛经法,信受奉行,不可违犯」。
这个地方正法、像法、末法,我们有一简单的参考资料,是《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的,「出南岳祖师发愿文,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三时不同」。第一,「正法时:正犹证也」,就是真有证果的人。「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禀教就是遵守教诫,「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有这个说法。「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就是正法还是住世一千年,这是说出家女众一定要遵守佛所说的八敬法。
八敬法这个地方简单节录在此地,八敬法第一个,「尼百岁」,老比丘尼,「礼初夏比丘足」。这个比丘才出家一年,出家一百年的老比丘尼,这就是说比丘尼见到比丘一定要尊敬,年岁再大、受戒再久,因为佛是把传法的使命交给比丘,就是比丘是代表如来住持正法,所以比丘尼不能够轻慢比丘。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不得骂谤比丘」,不能够骂比丘。也跟前面一样,比丘才一年,老比丘尼一百年,这样的资格也不能够骂比丘、不能够毁谤比丘,都是属于六和敬,和为贵。和,一定要内部和,内不和,外面是决定不能和睦的。一个家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团体,佛教是个团体,不和就不能够对大众产生影响。所以和比什么都重要。今天佛法不兴,原因就是僧团不和。
三十多年前,三十五年,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来香港讲经,当时香港这些大德我都去拜访过,这些人出家比我早、戒腊比我多,我们年轻到这个地方当然要拜访他们。那个时候香港佛教的领导,第一个是觉光老法师,现在还在;第二位是洗尘,不在了。洗尘比较年轻,大我几岁,好像是大我五岁,不在了。当时他就很有心,到台湾去看我,提出我们怎样把佛法振兴,那就是建立僧团。我就请他带头,你来领导,我们找五个人,五比丘。在香港这个地方托钵还可以,为什么?香港的小素食店很多,几乎每条街都有小素食店,到这去托钵一定没有问题。我说我们没有释迦牟尼佛身体那么好,他们树下一宿,我们可以住帐篷,一个人一个小帐篷,五个帐篷围在一起,这是小僧团。每天上午去托钵,下午讲经,下午是对内,我们自己学习。晚上对外,晚上,因为大众听经只有利用晚上的时间,他下班了。我说好。他听了我的话也很赞成,回到香港以后就没有消息。可见得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我知道他有个精舍,小道场两个人住,出家人,他叫洗尘,那个伙伴叫金山,两个人常常吵架,两个人都不和,怎么能找到五个!
所以,和的基础我们现在明白了,和的基础是身见破了。也就是说,什么人能够做到和,和睦相处?五个都证初果的人,就是须陀洹,那就没有问题。没有证得须陀洹怎么可能?五见惑里头,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是不能避免的,有这个东西就会常常有冲突,就没有办法做到六和敬。六和敬必须身见破了,不执著身是我;边见破了,没有对立,边是二边,边见破了,对立就没有了。没有成见,没有自以为是,我想怎样怎样,没有,这才能随缘,什么都好,才真正能做到六和敬。所以六和敬是圣人,须陀洹是圣人,圣人里最小的,小小圣,这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装都装不出来,这不容易。在大乘法里面,《华严经》上十信位菩萨初信位,这才晓得六和敬的僧团,只要有一个僧团,这世界上有一个,地球就不遭难。有一个僧团出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那个功德多大!
所以今天没有,我们要想学,想学是绝对对的,从自己做起。这个是什么?对教理了解得很透彻,只是习气重,常常会犯过。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如果念佛,你看念佛人,真正念到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和了,那真正和了。他们那些人,三、四个人,五、六个人,在一起念佛不会吵架。为什么?他们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没有一个杂念。这个功德不得了!但是一个地方要有五个这样的人很难找到,二个、三个可以看到,我们看到过,五个、四个没看到过。这样的人是真正念佛人,心里头一个杂念都没有,真的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他舍得干干净净,只有一句佛号。净土五经他都不念的,这是什么?这麻烦,到极乐世界去还念这个干什么!这是什么?接引初机用的,接进门这就不要了,他心定。我们今天心不定要这个东西,我们对这个有疑,这疑没断需要。所以经是断疑生信的;没有疑,信心坚定,这个东西就不需要了。
这一句佛号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在一句佛号当中,念这句佛号全念了。念这一句佛号,这句佛号声声是圆满的《大藏经》,不但释迦牟尼佛讲的,阿弥陀佛讲的、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论,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这还得了!没人认识,真正认识太难太难,这个法门难信易行,它理太深了,说出来你不敢相信。我们也是学了六十年才相信,还得科学的报告帮个忙,科学家这量子力学家不帮这个忙,我们这个疑解决不了,这个疑实在讲是宇宙的奥秘。佛经上讲的宇宙的来源、万物的起源、我从哪里来的,这是大问题,哲学上的问题,现在也变成科学上的问题。佛经有答案,讲得很圆满,我们听不懂,太深了,所以听了、读了半信半疑。是不是我们真懂了?没有。真懂一定要证,唯证方知,我们连须陀洹都没有证得,佛经上的决定要八地菩萨才真正证到,八地菩萨能证得。
前面我们说得很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这些阿公阿婆,他们念到没有妄念、没有杂念,念到万缘放下,心里头就剩这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制心一处,这一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性,但是他还没有证得自性,什么时候证得自性?往生就证得。那我们要问,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能不能到八地?有可能,我们不敢决定说,但是有可能。这什么?这各人功夫不一样,功夫好的真的是八地以上,八地以上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实报土中下品往生那是决定没问题,肯定是生实报土,绝对不是下二土。这才知道念佛的秘密、念佛的殊胜,这真正是正法。
八敬法里头第三,「不得举比丘过」。比丘有没有过失?有过失的人很多。不能说他的过失,要维持他的形象,为什么?这形象是代表如来住世的,是让一般大众对佛法生起信心的,一般大众对佛法信心丧失了,佛教就灭了。所以比丘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做世人的榜样?要做世人的榜样,首先要做比丘的榜样,这一点很重要,不能做榜样要生惭愧心。我们这个道场是志同道合大家在此地共修的一个道场,不算是个正式的道场,不属于寺院庵堂。寺院庵堂是正式道场,特别是寺,寺这名称是正的,不折不扣佛法道场。
今天环境非常特殊,不但是佛教,有史以来没有过这样的动乱,时间这么长。春秋战国这是周朝末年,动乱大概有将近五百年,可是没有像现在这么乱,为什么?人还都讲仁义礼智信。但是这五常降温了,在周朝中叶之前,这五常的温度是正常的,好像有七、八十度;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春秋的时候大概只有四十度的样子,这个春秋;战国的时候可能只有三十度,愈来愈薄。所以到了汉以后,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就用最后这一个字,用礼。道德仁义礼,用礼,以礼治天下,道德仁义不讲了,做不到。以礼治天下,一直到满清末年,满清末年礼有形式,没有实质了,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演变到今天,整个世界乱了,今天不是局部、不是中国,是全世界。
怎么乱的?全在教学。从前的教学是政府把关,家负责执行,执行是家,所以家学,人才确实是家里养的。大家庭它有育幼养老的责任,年岁大了一定回家养老,叫落叶归根,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没有的,只有中国有。西方文化入侵中国,中国家逐渐逐渐败坏了,这些年轻的一辈到外国去留学,看到外国人那么自由,外国人小家庭,没有中国这种大家庭,大家庭有很多的约束,如果不重视道德的培养,大家庭也有偏心,那就麻烦,最终搞得家破人亡。这些衰败的因素我们要知道。古来祖宗东西都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好,那不好是你不会用,你用错了。运用之道这是要智慧、要德行,有智慧、有德行用得正,家兴旺,社会安定繁荣,国家强盛,天下太平,用得正。要用得正,圣贤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佛门里面祖师大德认真教学,现在师道没有了,谁敢认真教学?我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非常坦诚告诉我,不敢了。现在教学,老师看学生脸色,学生愿意学教他一点,不愿意学,别说。方老师虽然没有给我说明,但是已经把这个信息告诉我。我那个时候想到学校去旁听,他就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旁听,一定大失所望。这不就说明白了!当时说这个话(方老师的话)我听不懂,我只是想着老师拒绝了,十多年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对老师的话完全明白了。在学校虽然教的是哲学,学生不是真心想学就别教他,教他,那跟学生变成仇敌。真正搞清楚,学生念到大学目的何在?目的要文凭、要学位,他动机在这里,他不是来念书的。所以…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