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二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二集)  2012/8/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9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九百八十八頁倒數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複爲衆惡。于是燒痛更熾。故雲久後轉劇」。這就是末法的時候,人心壞了,社會亂了,災難多了。注解裏面跟我們說,人民谄僞是淫邪狡詐,所以這燒痛就更加熾盛。意思是說「從正法像法而轉末法,痛燒之慘,愈演愈烈。故誨彌勒及一切會衆」,就因此之故,世尊教誨彌勒菩薩以及一切與會大衆,這是講《無量壽經》這一會,應當要「轉相教誡,于佛經法,信受奉行,不可違犯」。

  這個地方正法、像法、末法,我們有一簡單的參考資料,是《叁藏法數》裏頭節錄出來的,「出南嶽祖師發願文,謂釋迦如來入滅之後,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時不同」。第一,「正法時:正猶證也」,就是真有證果的人。「謂如來滅後,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禀教就是遵守教誡,「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證果,是名正法。據法住記雲:佛告阿難:我滅度後,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減五百年」,有這個說法。「又據善見論雲:後爲比丘尼說八敬法,還得一千年」。就是正法還是住世一千年,這是說出家女衆一定要遵守佛所說的八敬法。

  八敬法這個地方簡單節錄在此地,八敬法第一個,「尼百歲」,老比丘尼,「禮初夏比丘足」。這個比丘才出家一年,出家一百年的老比丘尼,這就是說比丘尼見到比丘一定要尊敬,年歲再大、受戒再久,因爲佛是把傳法的使命交給比丘,就是比丘是代表如來住持正法,所以比丘尼不能夠輕慢比丘。這是第一條。第二條,「不得罵謗比丘」,不能夠罵比丘。也跟前面一樣,比丘才一年,老比丘尼一百年,這樣的資格也不能夠罵比丘、不能夠毀謗比丘,都是屬于六和敬,和爲貴。和,一定要內部和,內不和,外面是決定不能和睦的。一個家也是如此,任何一個團體,佛教是個團體,不和就不能夠對大衆産生影響。所以和比什麼都重要。今天佛法不興,原因就是僧團不和。

  叁十多年前,叁十五年,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來香港講經,當時香港這些大德我都去拜訪過,這些人出家比我早、戒臘比我多,我們年輕到這個地方當然要拜訪他們。那個時候香港佛教的領導,第一個是覺光老法師,現在還在;第二位是洗塵,不在了。洗塵比較年輕,大我幾歲,好像是大我五歲,不在了。當時他就很有心,到臺灣去看我,提出我們怎樣把佛法振興,那就是建立僧團。我就請他帶頭,你來領導,我們找五個人,五比丘。在香港這個地方托缽還可以,爲什麼?香港的小素食店很多,幾乎每條街都有小素食店,到這去托缽一定沒有問題。我說我們沒有釋迦牟尼佛身體那麼好,他們樹下一宿,我們可以住帳篷,一個人一個小帳篷,五個帳篷圍在一起,這是小僧團。每天上午去托缽,下午講經,下午是對內,我們自己學習。晚上對外,晚上,因爲大衆聽經只有利用晚上的時間,他下班了。我說好。他聽了我的話也很贊成,回到香港以後就沒有消息。可見得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我知道他有個精舍,小道場兩個人住,出家人,他叫洗塵,那個夥伴叫金山,兩個人常常吵架,兩個人都不和,怎麼能找到五個!

  所以,和的基礎我們現在明白了,和的基礎是身見破了。也就是說,什麼人能夠做到和,和睦相處?五個都證初果的人,就是須陀洹,那就沒有問題。沒有證得須陀洹怎麼可能?五見惑裏頭,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是不能避免的,有這個東西就會常常有沖突,就沒有辦法做到六和敬。六和敬必須身見破了,不執著身是我;邊見破了,沒有對立,邊是二邊,邊見破了,對立就沒有了。沒有成見,沒有自以爲是,我想怎樣怎樣,沒有,這才能隨緣,什麼都好,才真正能做到六和敬。所以六和敬是聖人,須陀洹是聖人,聖人裏最小的,小小聖,這才能做到。凡夫做不到,裝都裝不出來,這不容易。在大乘法裏面,《華嚴經》上十信位菩薩初信位,這才曉得六和敬的僧團,只要有一個僧團,這世界上有一個,地球就不遭難。有一個僧團出現,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那個功德多大!

  所以今天沒有,我們要想學,想學是絕對對的,從自己做起。這個是什麼?對教理了解得很透徹,只是習氣重,常常會犯過。我們認真努力修學,如果念佛,你看念佛人,真正念到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心裏頭只有一句佛號,和了,那真正和了。他們那些人,叁、四個人,五、六個人,在一起念佛不會吵架。爲什麼?他們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沒有一個雜念。這個功德不得了!但是一個地方要有五個這樣的人很難找到,二個、叁個可以看到,我們看到過,五個、四個沒看到過。這樣的人是真正念佛人,心裏頭一個雜念都沒有,真的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他舍得幹幹淨淨,只有一句佛號。淨土五經他都不念的,這是什麼?這麻煩,到極樂世界去還念這個幹什麼!這是什麼?接引初機用的,接進門這就不要了,他心定。我們今天心不定要這個東西,我們對這個有疑,這疑沒斷需要。所以經是斷疑生信的;沒有疑,信心堅定,這個東西就不需要了。

  這一句佛號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法門,統統在一句佛號當中,念這句佛號全念了。念這一句佛號,這句佛號聲聲是圓滿的《大藏經》,不但釋迦牟尼佛講的,阿彌陀佛講的、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論,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這還得了!沒人認識,真正認識太難太難,這個法門難信易行,它理太深了,說出來你不敢相信。我們也是學了六十年才相信,還得科學的報告幫個忙,科學家這量子力學家不幫這個忙,我們這個疑解決不了,這個疑實在講是宇宙的奧秘。佛經上講的宇宙的來源、萬物的起源、我從哪裏來的,這是大問題,哲學上的問題,現在也變成科學上的問題。佛經有答案,講得很圓滿,我們聽不懂,太深了,所以聽了、讀了半信半疑。是不是我們真懂了?沒有。真懂一定要證,唯證方知,我們連須陀洹都沒有證得,佛經上的決定要八地菩薩才真正證到,八地菩薩能證得。

  前面我們說得很多,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這些阿公阿婆,他們念到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念到萬緣放下,心裏頭就剩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製心一處,這一處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性,但是他還沒有證得自性,什麼時候證得自性?往生就證得。那我們要問,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能不能到八地?有可能,我們不敢決定說,但是有可能。這什麼?這各人功夫不一樣,功夫好的真的是八地以上,八地以上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實報土中下品往生那是決定沒問題,肯定是生實報土,絕對不是下二土。這才知道念佛的秘密、念佛的殊勝,這真正是正法。

  八敬法裏頭第叁,「不得舉比丘過」。比丘有沒有過失?有過失的人很多。不能說他的過失,要維持他的形象,爲什麼?這形象是代表如來住世的,是讓一般大衆對佛法生起信心的,一般大衆對佛法信心喪失了,佛教就滅了。所以比丘爲什麼要持戒?爲什麼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做世人的榜樣?要做世人的榜樣,首先要做比丘的榜樣,這一點很重要,不能做榜樣要生慚愧心。我們這個道場是志同道合大家在此地共修的一個道場,不算是個正式的道場,不屬于寺院庵堂。寺院庵堂是正式道場,特別是寺,寺這名稱是正的,不折不扣佛法道場。

  今天環境非常特殊,不但是佛教,有史以來沒有過這樣的動亂,時間這麼長。春秋戰國這是周朝末年,動亂大概有將近五百年,可是沒有像現在這麼亂,爲什麼?人還都講仁義禮智信。但是這五常降溫了,在周朝中葉之前,這五常的溫度是正常的,好像有七、八十度;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春秋的時候大概只有四十度的樣子,這個春秋;戰國的時候可能只有叁十度,愈來愈薄。所以到了漢以後,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就用最後這一個字,用禮。道德仁義禮,用禮,以禮治天下,道德仁義不講了,做不到。以禮治天下,一直到滿清末年,滿清末年禮有形式,沒有實質了,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演變到今天,整個世界亂了,今天不是局部、不是中國,是全世界。

  怎麼亂的?全在教學。從前的教學是政府把關,家負責執行,執行是家,所以家學,人才確實是家裏養的。大家庭它有育幼養老的責任,年歲大了一定回家養老,叫落葉歸根,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沒有的,只有中國有。西方文化入侵中國,中國家逐漸逐漸敗壞了,這些年輕的一輩到外國去留學,看到外國人那麼自由,外國人小家庭,沒有中國這種大家庭,大家庭有很多的約束,如果不重視道德的培養,大家庭也有偏心,那就麻煩,最終搞得家破人亡。這些衰敗的因素我們要知道。古來祖宗東西都是好的,沒有一樣不好,那不好是你不會用,你用錯了。運用之道這是要智慧、要德行,有智慧、有德行用得正,家興旺,社會安定繁榮,國家強盛,天下太平,用得正。要用得正,聖賢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佛門裏面祖師大德認真教學,現在師道沒有了,誰敢認真教學?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非常坦誠告訴我,不敢了。現在教學,老師看學生臉色,學生願意學教他一點,不願意學,別說。方老師雖然沒有給我說明,但是已經把這個信息告訴我。我那個時候想到學校去旁聽,他就告訴我,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旁聽,一定大失所望。這不就說明白了!當時說這個話(方老師的話)我聽不懂,我只是想著老師拒絕了,十多年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對老師的話完全明白了。在學校雖然教的是哲學,學生不是真心想學就別教他,教他,那跟學生變成仇敵。真正搞清楚,學生念到大學目的何在?目的要文憑、要學位,他動機在這裏,他不是來念書的。所以…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