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七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自性里流出来的真实智慧,这个东西管用。重视这一点。佛教到中国来之后,儒释道统统都遵守,都以这个为教学最高的目标。学生开悟了,儒家开悟了,圣人;道家开悟了,神仙;佛教开悟了,就佛菩萨。我们知道,儒的圣贤、道的神仙、佛的佛菩萨,统统是学位的名称,他达到这个层次了,不是迷信、不是宗教。

  怎样才达到这个标准?必须得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念头。善、不善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为什么?放下不善的,留下善的,世间法可以,你不出六道轮回,行!你目标是要出六道轮回那就不行,善也得放下,所以断恶修善不著相。《金刚经》的标准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样断恶修善出三界,小的证声闻果,大的证菩萨,法身大士。所以,他的目标是得悟圣道,这叫第一义谛,要你自己开悟。老师给你的是信、解,帮助你理解,后面是你的事情,行、证。修行就是把老师教的东西,完全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行。行久了、听久了会开悟,那个悟就是证,信解行证。如果没有行证,只有信解,这叫佛学,这不是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必须认识清楚,学佛就是他真干。

  我们继续看下面注解,看下面注解。「今仰体圣心」,这个圣是释迦牟尼佛,「傍引数经」,再引几部经里面经文来作证,「以证极乐妙有,免堕偏空」,这是有必要的。念老为我们引了三部经,第一部《观经》。「《观经》云: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讲《观无量寿佛经》,这个经是韦提希夫人她启请的,她是当机者,同时来听闻的,是有五百是她的宫女,这些人统统都见到。

  韦提希在我们一般讲这是皇后,国王的正妃。遇到了儿子听了提婆达多的教唆,夺取王位,把他的父亲幽禁,只有皇后能见到皇上。把他幽禁,不给他饮食,让他饿死,这是他儿子干的事情。所以王妃偷偷的送东西给他吃,以后也被查到了,把皇后也幽禁了,不准她离开居住的环境。夫人非常痛苦,向著佛居住的这个方向祈祷,现在遇到这个灾难,希望释迦牟尼佛能帮助她。她有感,佛就有应,佛从空中降下来,带著阿难,到宫中来给她说法。她很伤心哭著,哭哭啼啼说,我不愿意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太苦了,有没有诸佛刹土,里面没有苦恼的,我愿意往生。释迦佛就将诸佛刹土变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看到。她看了之后,她说极乐世界好,她看中了,求佛告诉她怎样才能到极乐世界。佛就给她讲十六观法,就是《十六观经》,十六种方法告诉她。这十六种只要有一种修成,你就能往生。实际上《十六观经》,十六观,十六是大类,每一类里头细说那就太多了。持名念佛,信愿持名是第十六,这是最后的一条。其他那种观想难,那个境界很微细,心要很定,心杂乱是修不成的。前面这十五种你都修不成功,你就修最后这个,没有一个不往生,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

  佛给她介绍了,韦提希夫人跟她这些宫女,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就出现了。就像这一会一样,这一会是阿难礼拜、发愿求生净土,感得阿弥陀佛出现。韦提希夫人在宫中也发愿求生,也感得,正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现前见佛,真的,不是假的。见到佛身,见到观音、势至这两位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夫人根利,开悟了,豁然大悟,得无生忍,这个位次就很高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无生忍是七地菩萨证得的。七地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这位次高了。再往上去,十地是寂灭忍,跟佛相同。十地菩萨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中品寂灭忍,妙觉如来上品寂灭忍。我们有理由就相信,韦提希夫人多生多劫,生生世世修行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她统统具足,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皇后很多,还有皇后堕地狱的。这个皇后与佛有缘,善根深厚,佛来度她,她成佛的机会到了。你看,一给她说法就证果了,证得七地菩萨的果位。

  「五百侍女」,这是她带来的宫女,在宫廷里面照顾她的。这些人也有不思议的善根,你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发愿求生,「愿生彼国」。发心,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没有丝毫怀疑,对於阿弥陀佛深信不疑,这就叫发无上菩提心。你看,这些宫女看到了,亲自看到的,当然没有怀疑,又愿生彼国,发愿求生,这菩提心具足了,只要一向称念,决定得生。所以,世尊为她们授记,「悉记」,每个人都给她们授记,「皆当往生」。你们将来这一生当中,寿命终的时候决定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这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诸佛现前三昧」,这是术语,什么意思?「见十方世界诸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能见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当然你会承事供养,这是修福报,你一定会听佛说法,这修慧,福慧双修。你能同时见十方世界,这怎么回事?到西方极乐世界皆得弥陀本愿功德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三种不退转的菩萨,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们一般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他就有智慧、有神通,能化身、能分身,十方无量诸佛,他能够化无量身,同时去见一切诸佛。在这个境界里面,距离没有了,距离没有,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不但见到十方佛,能见到三世佛。「现显自己前说法之三昧」,这些诸佛菩萨现在自己面前为自己说法,这种定功。这种定功,圆教初住菩萨证得,别教是初地菩萨证得,不思议的境界。

  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殊胜,真搞明白、搞清楚了,你想,这个世界他还会有贪恋吗?他还会想在这个世界多住一天吗?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巴不得赶快去。在这个地方受这么多苦难,这冤枉!不知道这回事情,不相信这个,那没有办法,那是经上常说可怜悯者,业障太重,没有这个缘遇到。有这个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经典,这是无量劫修来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才会遇到,遇到你才会相信。真相信,这一生恭喜,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

  再看第二段,引用的《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节录的是一段经文。「时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会中,所有诸菩萨摩诃萨」,有一万二千人,「苾刍」,有二万人,「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梵王、帝释、护世四王」,护世四王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大天王,他们发心保护这个世界,叫护世四王。「并余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前面都讲过,八部鬼神,都是护法的。「悉能见彼极乐世界」,佛在讲《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的时候,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有感应道交。「及见无量光如来,菩萨、声闻大众围绕」,这看见了。

  这个事情,当年在世,示现的不只一次,多次现前,很多人看见。从理上讲,真诚到极处,就起这个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想见见不到?我们没有诚信。什么叫诚信?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头给「诚」下了个定义,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我们相信曾先生念过佛经,古时候,读书人可以说没有不读佛经的,儒释道都通、都学。所以他们的知见是圆融的,广学多闻。「一念不生是谓诚」,佛经上也这么说的,有念头就不诚了。至诚什么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至诚。我们做不到,那是多么深的定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以阿罗汉,阿罗汉能够做到不执著,这个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执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这是阿罗汉的定功。菩萨的定功比阿罗汉高,不但没有执著,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他们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他没有分别,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他的定比阿罗汉深。佛不但是没有分别执著,连起心动念都没有。

  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诚分为这三个等级,至诚是最高的等级,没有起心动念,这个时候感应自然现前。佛说经,听众当中真诚心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佛加持,释迦牟尼佛一加持这个心就现前了。见到极乐世界依报,国土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无量光如来就是阿弥陀佛,见到菩萨,见到声闻大众围绕,大众里头人天。「光明炽盛,如妙高山」,这两句是赞叹无量光如来,阿弥陀如来。其他都不说了,单单说佛,光明炽盛,全身放光。光中有佛,现佛,佛又放光,摄受十方一切有缘众生,同生极乐。身形的高大像须弥山一样,妙高山就是须弥山,地面上最高的山。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引《十往生经》。《十往生经》念老引用很多,在这个注解里头引用得多,可见得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十往生经》云:佛告山海慧菩萨:汝今应当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观阿弥陀佛国,愿见阿弥陀佛」。这是佛在《十往生经》里面,山海慧菩萨当机,跟他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讲完之后,劝导大家,你现在应该起立合掌,本来是坐在下面听经的,教他站起来,正身向西,把整个身体对著西方。正念,不但念还观想,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念是心口,观是智慧,是观照。这个观是什么?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叫观。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古人讲的用心如镜,如镜子,照见,你才能见到真的。愿见阿弥陀佛,这是发愿,心有所求,不求别的,求阿弥陀佛现身,为大众做证明。「尔时一切大众,亦皆起立合掌,共观阿弥陀佛」,大家都发愿,山海慧菩萨带领大家,与会大众一起发心,求见阿弥陀佛。

  「尔时山海慧菩萨等」,这个等,包括一切大众,当时在会的人一个也不漏,「即见阿弥陀佛国」,阿弥陀佛真现身了,「所有庄严妙好之事:皆悉七宝、七宝山、七宝国土」。这就是极乐世界看到了,依报、正报都看到了。这些事情经上常有,世尊决定没有妄语,他教我们不妄语,他怎么可能会有妄语?所以我们要相信,佛说的全是真的。但是佛经是不是真的,有人怀疑。佛经传到中国,中国人翻译有没有翻错?有没有把自己的意思放在里头?有没有篡改佛经?这些问题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初学佛都有这个想法,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们,在过去,不要说是翻译,讲经,你出来讲经这不是随便的,要有修、有证你才能出来讲经,不是有修有证的不能讲经,这是正法时期。像法时期,证果的人就没有了,有解有行,真修行的人他有心得报告。为什么不能证果?烦恼习气断不掉。也就是说,我们的烦恼、习气、业障比从前的人重,愈往后就愈重,这个东西障碍了。所以,心里求没有感应。

  但是现前我们有没有感应?有。我曾经问过一个居士,台湾的,我说你们有没有见到佛?他说有。我说你见的什么样子?他见阿弥陀佛,他说佛的相高大,像天空一样,半边天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尊佛。我们相信他绝不是妄语,不是没有,有。梦中见佛更多,定中见佛是非常可靠的,梦中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这些都是瑞相,都是好相。

  下面说,「水鸟树林,常吐法音,彼国日日常转*轮」。这句话很重要,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中断过的。这就是我说教学为先。诸佛刹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也是教学为先,所以他那里人那么好,为什么?天天在受教育,受佛最高、圆满的教育。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干什么?是接受教育的,这个一定要懂得,不是去享福的。如果贪图享受,这个念头到极乐世界是去不了的。是要亲近佛陀,修福、修慧,福慧圆满就成佛了。「以上皆证当时印度人民,或数以百计,或以万计,亲睹极乐依正庄严。西方有世界」,叫极乐世界,「有佛阿弥陀,此两有字,应深著眼」,这不能疏忽,这真的,这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七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