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七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自性裏流出來的真實智慧,這個東西管用。重視這一點。佛教到中國來之後,儒釋道統統都遵守,都以這個爲教學最高的目標。學生開悟了,儒家開悟了,聖人;道家開悟了,神仙;佛教開悟了,就佛菩薩。我們知道,儒的聖賢、道的神仙、佛的佛菩薩,統統是學位的名稱,他達到這個層次了,不是迷信、不是宗教。

  怎樣才達到這個標准?必須得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念頭。善、不善的念頭統統要放下,爲什麼?放下不善的,留下善的,世間法可以,你不出六道輪回,行!你目標是要出六道輪回那就不行,善也得放下,所以斷惡修善不著相。《金剛經》的標准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這樣斷惡修善出叁界,小的證聲聞果,大的證菩薩,法身大士。所以,他的目標是得悟聖道,這叫第一義谛,要你自己開悟。老師給你的是信、解,幫助你理解,後面是你的事情,行、證。修行就是把老師教的東西,完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行。行久了、聽久了會開悟,那個悟就是證,信解行證。如果沒有行證,只有信解,這叫佛學,這不是學佛。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必須認識清楚,學佛就是他真幹。

  我們繼續看下面注解,看下面注解。「今仰體聖心」,這個聖是釋迦牟尼佛,「傍引數經」,再引幾部經裏面經文來作證,「以證極樂妙有,免墮偏空」,這是有必要的。念老爲我們引了叁部經,第一部《觀經》。「《觀經》雲: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得無生忍」。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講《觀無量壽佛經》,這個經是韋提希夫人她啓請的,她是當機者,同時來聽聞的,是有五百是她的宮女,這些人統統都見到。

  韋提希在我們一般講這是皇後,國王的正妃。遇到了兒子聽了提婆達多的教唆,奪取王位,把他的父親幽禁,只有皇後能見到皇上。把他幽禁,不給他飲食,讓他餓死,這是他兒子幹的事情。所以王妃偷偷的送東西給他吃,以後也被查到了,把皇後也幽禁了,不准她離開居住的環境。夫人非常痛苦,向著佛居住的這個方向祈禱,現在遇到這個災難,希望釋迦牟尼佛能幫助她。她有感,佛就有應,佛從空中降下來,帶著阿難,到宮中來給她說法。她很傷心哭著,哭哭啼啼說,我不願意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太苦了,有沒有諸佛刹土,裏面沒有苦惱的,我願意往生。釋迦佛就將諸佛刹土變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看到。她看了之後,她說極樂世界好,她看中了,求佛告訴她怎樣才能到極樂世界。佛就給她講十六觀法,就是《十六觀經》,十六種方法告訴她。這十六種只要有一種修成,你就能往生。實際上《十六觀經》,十六觀,十六是大類,每一類裏頭細說那就太多了。持名念佛,信願持名是第十六,這是最後的一條。其他那種觀想難,那個境界很微細,心要很定,心雜亂是修不成的。前面這十五種你都修不成功,你就修最後這個,沒有一個不往生,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

  佛給她介紹了,韋提希夫人跟她這些宮女,都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就出現了。就像這一會一樣,這一會是阿難禮拜、發願求生淨土,感得阿彌陀佛出現。韋提希夫人在宮中也發願求生,也感得,正是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現前見佛,真的,不是假的。見到佛身,見到觀音、勢至這兩位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夫人根利,開悟了,豁然大悟,得無生忍,這個位次就很高了。《仁王經》上告訴我們,無生忍是七地菩薩證得的。七地是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這位次高了。再往上去,十地是寂滅忍,跟佛相同。十地菩薩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中品寂滅忍,妙覺如來上品寂滅忍。我們有理由就相信,韋提希夫人多生多劫,生生世世修行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她統統具足,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皇後很多,還有皇後墮地獄的。這個皇後與佛有緣,善根深厚,佛來度她,她成佛的機會到了。你看,一給她說法就證果了,證得七地菩薩的果位。

  「五百侍女」,這是她帶來的宮女,在宮廷裏面照顧她的。這些人也有不思議的善根,你看,「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發願求生,「願生彼國」。發心,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對於阿彌陀佛深信不疑,這就叫發無上菩提心。你看,這些宮女看到了,親自看到的,當然沒有懷疑,又願生彼國,發願求生,這菩提心具足了,只要一向稱念,決定得生。所以,世尊爲她們授記,「悉記」,每個人都給她們授記,「皆當往生」。你們將來這一生當中,壽命終的時候決定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叁昧」,這就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諸佛現前叁昧」,這是術語,什麼意思?「見十方世界諸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能見到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當然你會承事供養,這是修福報,你一定會聽佛說法,這修慧,福慧雙修。你能同時見十方世界,這怎麼回事?到西方極樂世界皆得彌陀本願功德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叁種不退轉的菩薩,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們一般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他就有智慧、有神通,能化身、能分身,十方無量諸佛,他能夠化無量身,同時去見一切諸佛。在這個境界裏面,距離沒有了,距離沒有,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不但見到十方佛,能見到叁世佛。「現顯自己前說法之叁昧」,這些諸佛菩薩現在自己面前爲自己說法,這種定功。這種定功,圓教初住菩薩證得,別教是初地菩薩證得,不思議的境界。

  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的殊勝,真搞明白、搞清楚了,你想,這個世界他還會有貪戀嗎?他還會想在這個世界多住一天嗎?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巴不得趕快去。在這個地方受這麼多苦難,這冤枉!不知道這回事情,不相信這個,那沒有辦法,那是經上常說可憐憫者,業障太重,沒有這個緣遇到。有這個緣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典,這是無量劫修來的善根福德因緣,你才會遇到,遇到你才會相信。真相信,這一生恭喜,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

  再看第二段,引用的《佛說如幻叁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佛在這部經上告訴我們,節錄的是一段經文。「時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會中,所有諸菩薩摩诃薩」,有一萬二千人,「苾刍」,有二萬人,「苾刍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梵王、帝釋、護世四王」,護世四王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大天王,他們發心保護這個世界,叫護世四王。「並余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這前面都講過,八部鬼神,都是護法的。「悉能見彼極樂世界」,佛在講《如幻叁摩地無量印法門經》的時候,說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感應道交。「及見無量光如來,菩薩、聲聞大衆圍繞」,這看見了。

  這個事情,當年在世,示現的不只一次,多次現前,很多人看見。從理上講,真誠到極處,就起這個感應道交的作用。我們爲什麼見不到,想見見不到?我們沒有誠信。什麼叫誠信?清朝末年,曾國藩先生在讀書筆記裏頭給「誠」下了個定義,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我們相信曾先生念過佛經,古時候,讀書人可以說沒有不讀佛經的,儒釋道都通、都學。所以他們的知見是圓融的,廣學多聞。「一念不生是謂誠」,佛經上也這麼說的,有念頭就不誠了。至誠什麼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至誠。我們做不到,那是多麼深的定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以阿羅漢,阿羅漢能夠做到不執著,這個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執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沒有占有的念頭、沒有控製的念頭,這是阿羅漢的定功。菩薩的定功比阿羅漢高,不但沒有執著,分別的念頭都沒有。爲什麼?他們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所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他沒有分別,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他的定比阿羅漢深。佛不但是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

  我們就可以把這個誠分爲這叁個等級,至誠是最高的等級,沒有起心動念,這個時候感應自然現前。佛說經,聽衆當中真誠心沒有達到這個標准,但是佛加持,釋迦牟尼佛一加持這個心就現前了。見到極樂世界依報,國土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無量光如來就是阿彌陀佛,見到菩薩,見到聲聞大衆圍繞,大衆裏頭人天。「光明熾盛,如妙高山」,這兩句是贊歎無量光如來,阿彌陀如來。其他都不說了,單單說佛,光明熾盛,全身放光。光中有佛,現佛,佛又放光,攝受十方一切有緣衆生,同生極樂。身形的高大像須彌山一樣,妙高山就是須彌山,地面上最高的山。

  我們再看下面第叁,引《十往生經》。《十往生經》念老引用很多,在這個注解裏頭引用得多,可見得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經典。「《十往生經》雲:佛告山海慧菩薩:汝今應當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觀阿彌陀佛國,願見阿彌陀佛」。這是佛在《十往生經》裏面,山海慧菩薩當機,跟他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講完之後,勸導大家,你現在應該起立合掌,本來是坐在下面聽經的,教他站起來,正身向西,把整個身體對著西方。正念,不但念還觀想,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念是心口,觀是智慧,是觀照。這個觀是什麼?裏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叫觀。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古人講的用心如鏡,如鏡子,照見,你才能見到真的。願見阿彌陀佛,這是發願,心有所求,不求別的,求阿彌陀佛現身,爲大衆做證明。「爾時一切大衆,亦皆起立合掌,共觀阿彌陀佛」,大家都發願,山海慧菩薩帶領大家,與會大衆一起發心,求見阿彌陀佛。

  「爾時山海慧菩薩等」,這個等,包括一切大衆,當時在會的人一個也不漏,「即見阿彌陀佛國」,阿彌陀佛真現身了,「所有莊嚴妙好之事:皆悉七寶、七寶山、七寶國土」。這就是極樂世界看到了,依報、正報都看到了。這些事情經上常有,世尊決定沒有妄語,他教我們不妄語,他怎麼可能會有妄語?所以我們要相信,佛說的全是真的。但是佛經是不是真的,有人懷疑。佛經傳到中國,中國人翻譯有沒有翻錯?有沒有把自己的意思放在裏頭?有沒有篡改佛經?這些問題都是有可能的。我們初學佛都有這個想法,向老師請教。老師告訴我們,在過去,不要說是翻譯,講經,你出來講經這不是隨便的,要有修、有證你才能出來講經,不是有修有證的不能講經,這是正法時期。像法時期,證果的人就沒有了,有解有行,真修行的人他有心得報告。爲什麼不能證果?煩惱習氣斷不掉。也就是說,我們的煩惱、習氣、業障比從前的人重,愈往後就愈重,這個東西障礙了。所以,心裏求沒有感應。

  但是現前我們有沒有感應?有。我曾經問過一個居士,臺灣的,我說你們有沒有見到佛?他說有。我說你見的什麼樣子?他見阿彌陀佛,他說佛的相高大,像天空一樣,半邊天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尊佛。我們相信他絕不是妄語,不是沒有,有。夢中見佛更多,定中見佛是非常可靠的,夢中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這些都是瑞相,都是好相。

  下面說,「水鳥樹林,常吐法音,彼國日日常轉*輪」。這句話很重要,說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從來沒有中斷過的。這就是我說教學爲先。諸佛刹土教學爲先,極樂世界也是教學爲先,所以他那裏人那麼好,爲什麼?天天在受教育,受佛最高、圓滿的教育。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幹什麼?是接受教育的,這個一定要懂得,不是去享福的。如果貪圖享受,這個念頭到極樂世界是去不了的。是要親近佛陀,修福、修慧,福慧圓滿就成佛了。「以上皆證當時印度人民,或數以百計,或以萬計,親睹極樂依正莊嚴。西方有世界」,叫極樂世界,「有佛阿彌陀,此兩有字,應深著眼」,這不能疏忽,這真的,這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七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