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社会出了问题,怎么办?找老祖宗,老祖宗有智慧、有理念、有方法、有经验,都记在书本里头。所以唐太宗下令,我现在要经、要史、要子,在这三大类里头,那时候的经史子图书就有一万多种,从这个里头精挑细选,一遍一遍的筛取,到最后决定了六十五种。在六十五种里面去选择,关於真的是圆圆满满包括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的文字,统统抄出来给他看,就是《群书治要》。全书五十多万字,每一条都有根据,这是从哪里抄的,出在哪部书上的。这部书编成了,唐太宗手不释卷,读这一部等於把经史子精华统统都读到了。所以,这是中国治国平天下的精华。唐朝变成盛世,在历史上留名,全靠这部书,他们真干、真念、真依教修行。

  这本书在现前这个乱世出现了,真难得。我早年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见过。大的书局,我问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都不知道,总经理都不晓得。其实民国初年出来的两个本子都是商务印的。现在这个书已经翻成英文,我相信将来流通量非常之广,外国人看到、听到了非常欢喜。在国内,我听说《群书治要》已经列为党校重要学习科目,好事情!这给我们带来一线的希望,希望这个乱世过去之后,还会有长治久安出现。但是这些东西,过去是怎样造成长治久安、怎样造成和谐社会?得有人去执行,这是法,方法。过去什么人执行?家执行,所以中国的家给社会贡献太大了。每一家都依教奉行,都把子弟、小孩教好了,这些小孩长大的时候都是规规矩矩的,圣贤君子。所以古人说,「子不教,人心坏了」,现在的社会,儿子没人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现在家没有了,社会就乱了。今天讲家没有人知道,没有概念,以为都是现在小家庭,不是,大家庭。到中国,你看看现在,家真的没有了,可是你看看地图上,在农村里头,那是张村、那是李村,还有,还有这些名字还在。那是什么?那个张村,以前那个村是一家人,那个李村,那也是一家人。中国四大部小说,四大部,《红楼梦》就是描写一个家,那个家是一个普通家庭,上上下下人口两百多人,将近三百人。

  古时候是那种家庭,五代同堂,到第六代人口就太多了,这才分出去。所以我们看家谱,家谱一行就是五代,如果我们在最后这一代,你就看到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那个家庭起作用。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这个族群就是过的团体生活,没有个人。从小就养成团体生活的观念,不为自己,他没有私心,起心动念都想著为我这一个家。他不是为自己、不是为父母,是我整个的家,荣宗耀祖,光大门楣。所以家庭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过去的家,教育家庭负责,育幼,养老家负责。人老了,到退休年龄不能再工作了,无论是在当地还是在外地,退休落叶归根,归根就是回老家。回老家干什么?养老,老家有人照顾你,照顾你的都是亲人,都是晚辈。所以老人有尊严,老人被家里人重视,他们一生为家贡献,今天应该要享受。中国人跟外国人的理念是颠倒的,外国人,人一生最快乐的是童年。小孩,父母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让他生活得快乐,一生最幸福的,童年。上学以后这就竞争了,踏入社会就竞争、斗争,非常辛苦。到晚年,晚年就是坟墓,他一生最痛苦的是晚年,为什么?他没有亲人了,儿女离开再不回头。美国的法律,十六岁就成年,小孩十六岁走出去,你就别找他了。你去报警,警察说,他已经自己会照顾自己了,你不必去为他操心。

  我们在美国,看到中国人还有三代同堂,他们自己养了小孩,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外面去住在一起。多半要母亲不要父亲,母亲可以烧饭、可以洗衣服、可以带小孩,他放心,不要付工资。他是中国人,外国人看到很羡慕。中国人跟日本人在美国几乎都是三代同堂,儿女到国外去留学,毕业了,留在国外工作,结婚之后生了小孩,就会把母亲接去。小孩长大,父母不能工作了,都把父母送到老人院。如果拿到美国的国籍,老人待遇还都不错。我在美国住的时候,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所以对於养老金确实是非常可观。我住在德州,加州也住,加州富有,养老金每个人每个月可以拿到五百多块,德州经济差一点,拿到三百多,生活够了。所以物质生活国家照顾你,精神生活没有。进入老人院,没人来看你,你的儿女、亲戚朋友每个人都忙著自己的,他又没办法来看你,孤单、寂寞。

  养老院人虽然多,我看都有冤气,为什么?脸色都苍白,都呆呆板板的,见人不会笑、不会打招呼,你说他多可怜!中国人所谓「坐吃等死」,这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亲自看到的。一个人在一生,有体力、有精神做出了牺牲奉献,不管是多少,对社会都做出了付出,到晚年落到这样的地步,他怎么不怨恨?所以老人院为什么会有自杀的?我们能想像得到,生不如死,活在这个世间毫无意义。老了失去工作,等於是废人,社会不需要我们了,变成社会的垃圾,没有人尊敬他们。我们去访问、去参观,跟他打招呼、笑笑,有些很木讷,好像没有看见,也有些非常欢喜,难得有人跟他打招呼。这跟中国完全不相同,中国人晚年是一生最快乐的日子,叫天伦之乐。退休之后,全家尊敬你,你住在这个乡村里头,邻里乡党对你都尊敬。中国人讲悌道,孝悌,孝对父母,悌对长辈。

  这样的社会,往后还能不能再看到?血缘关系的大家庭可能不会再出现了。现在整个社会结构不一样了,从前是农民,农业为主,农业需要人多。所以家庭人愈多愈好,多子多孙,工作的人多,有高效率的生产力。现在社会转型了,这个家庭不可能出现。所以让我们想到另外一个家,企业,常说企业家,我听多了,对这个家的印象很深。企业能不能继承中国传统的家道,家道、家规、家学、家业?企业不是血缘,这是靠道义,如果都能够受伦常八德的教育,可以做到。也就是每一个团体就是一个家,佛教我们这个道场它也是一个家。

  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亲爱,这个亲爱的根源就是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是性德,没有人教,天生的、自然的,本性里头带来的,要靠教育把它保持、要靠教学把它发扬光大。所以中国过去传统圣贤教育,它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个字,这个德,让他一生永远保持而不改变,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这个爱要扩大,要发扬光大,第一个就是爱家族。家族里面跟父亲同辈的,叔叔、伯伯(伯父),对父母孝敬,对他们同样孝敬;对於他们的儿女,就是堂兄弟,堂兄弟跟亲兄弟一样的相亲相爱。如果从祖父那一支下来,叫从兄弟,高祖父下来虽然是又隔一代,但是统统是一家人,不分彼此,这个家族兴旺,家和万事兴。

  所以佛门讲的六和敬,在中国古时候传统家里面,它真做到了。「见和同解」,这是家道,就是伦常八德,没有一个人不遵守,没有一个人敢违犯,没有一个人敢不孝。不孝不悌这是大逆不道,这样人走在社会上,社会上人不齿你。社会风气是这样的,人不能不学好,不可以为非作歹。所以它是个非常坚固的、团结的一个团体,伦理道德就是团结的精神,也是团结的方法,都把人教好了。家规,《弟子规》是所有家规里头共同必修的一部分,就是一个人从小到老都要遵守,人人都要遵守,这里面一共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除这个之外,每家还有它自己的规矩,要求自己家人,不要求外人。为什么?譬如做学问,学派不相同,经营生产事业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它有另外一些规条,那是他们家必须遵守的。每一家都有,打开家谱就看到了。

  今天企业是道义,不是血缘是道义,行不行?行。如果用伦常八德来经营这个企业,用大乘十善、六和、四悉檀的理念、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可以,菩萨家庭。这个家庭什么?这个家庭是佛教的团体,真正佛教。今天佛教里这些东西都不要了,佛教是一盘散沙,佛教兴旺不起来。如果要兴旺起来,当年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的,我们一生过的是流浪生活,居无定所,所以只提出来,没有办法去推动。真正推动也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没有经论的基础就推不动。释迦牟尼佛能推动,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一天都不休息,身行言教,大众不能不服,所以这个团体能带得起来。佛教的团体也是个大家庭,佛弟子学成了,信解行证,这个学生就可以离开老师教化一方,四面八方去建道场,教化众生。

  我们想到外国社会也能够安定,靠什么?靠宗教教育。教堂就是这一群人他的精神生活的中心、道德生活的中心,所以人人有爱心,守规矩,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一点很难得。现在宗教教育没有了,一般都变成做法会。做法会不起大作用,只是一种聚会而已,有定期、有不定期。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教学,天天上课、天天见面、天天在一起,那个收到效果。所以,教学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教学才真正能对治。

  第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就是说的理,前面三桩都是讲的事。「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义悉檀」。这就是学生慢慢向上提升,提升到能够开悟了。前面世界、为人偏重在戒律,对治偏重在禅定。中国大乘里面讲求止观,念佛属於止观。这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观;以一念,念佛这一念,对治一切妄念,这就是止,是属於定。所以,念佛是定慧等学,定到一定程度就会开智慧。特别是智慧将开还没开的时候,佛的经教帮上忙了,读经、听经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为什么他会开悟?他有定的基础,有戒定的基础;没有戒定基础不会开悟,这一点大家要知道。开不了悟,你听的这个东西、学的东西全属於知识,不是智慧。

  中国传统教学跟佛法一样都著重智慧,不重视记问。你记得很多,你到处去请教,别人跟你讲的,这个叫什么?「记问之学」,后头有一句话,「不足以为人师也」,於自性不相干。真东西要你自己去悟,豁然大悟,那是…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