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0集▪P4

  ..续本文上一页的、谤法的,我也爱他,这个爱心决定没有等差,平等的爱。自己用智慧去帮助他,让他觉悟,他觉悟回头了,他就走菩萨道、走成佛之道;迷的时候,他走六道三途。迷悟不一样,我们帮助他,还得要靠他的悟性,他的业障薄一点,容易觉悟;他的业障很浓厚,不容易觉悟。不容易觉悟也不能舍弃,生生世世都照顾他,等他觉悟了,他才知道感恩,不觉悟不知道。现在的人不觉悟是理所当然,为什么?整个社会没有觉悟的缘,性德看不到,中国古人讲的五常没有了。五常是仁义礼智信。现在的社会,整个世界你细心观察,不仁。不仁,没有爱心,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一般人向往是什么?名利财富,物质享受,他的目标都在此地。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於父母兄弟都不顾,这自私到极处。为什么?没有人教。「性相近,习相远」,不教的话,这个相远就愈来愈远了。「教之道,贵以专」,这个教学的理念没有了,现在都杂了、乱了,学的东西很多,重视常识,不重视定慧。殊不知,定慧管用,能解决问题,常识不行。

  所以无相智慧是什么?是万法一如,「染净平等」,万法一体,「故身心清净。一切皆如,故离分别」。这个日子多好、多幸福、多美满!觉悟的人应该追求这个生活,万法一如,染净平等,身心清净,一切皆如,这四句。这个境界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放下分别执著,现前就是。「再者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说的。「都摄六根」,所以你身心清净,「净念相继,自然远离分别」。念佛人首先把六根管住,摄是摄受,把它管好。眼不能往色上跑,耳不能向声上跑,鼻不要向香上跑,舌不要向味上跑,身不向触上跑,意不向法上跑,收回来,收心。佛法讲收心,孟子也讲收心,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我们这眼,你看,把心放在色上,耳把心放在声上,都放出去了。孟子说,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把心收回来,收回来这就是学问。学问是什么?学问就是智慧。收回来就是智慧,放出去,学得再多,知识,不是智慧。

  我们今天真正明白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就是知识,开了四十年,世界冲突频率年年上升,灾害年年加重,这是什么?知识,不是智慧。智慧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且智慧还很简单。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到哪里都建议,到每个国家都建议他们领导人培养五、六十个好老师,在联合国也建议他们。五、六十个好老师,够了,我们自己建立一个卫星电视台,让这些老师二十四小时用卫星电视,把宗教教育,传统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二十四小时不断向世界播放。我相信一年,这世界就太平了,问题就解决了。

  联合国的会议成本太高,一年开多少次,真叫劳民伤财,收不到效果。我们这个小摄影棚收到效果,我们用卫星电视、用网路,全世界收听的人很多。我们没有大道场,如果有个大道场,每一个星期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参学的,我相信不亚於教宗。教宗每一个星期开放一次,接见世界各地来的,差不多有二万人到三万人,在那个大广场上。我们也亲身去体会,参加过两次。所以联合国用这个方法就节省钱财太多了,不必去开会,开会没用处。一个国家要想社会安定、要想国家富强,没有别的,教学。只要把人教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人是非常好教的,这是我们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不必多,五、六十个老师足够了,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如果有宗教教育就更好、就更圆满,把人全都教好了,这些人才真正团结起来,同甘苦共患难,无怨无悔,这个就是太平盛世。

  下面,念老提出个问题,「或疑净宗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愿,如是欣厌,岂非分别」。这个想法真有,而且不少,古时候有,现在更多。《妙宗钞》里头有答案。《妙宗钞》,《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四明大师作的,确实有人问,《妙宗钞》有答覆,「取舍若极」,取到极处,舍到极处,「与不取不舍,亦非异辙」,平等。「盖舍之若极」,那是什么?「万缘放下,六根寂静」。这是舍到极处,这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舍到极处就成佛了,妙觉如来。你看,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没断,还没舍尽。这一品无明习气舍尽,实报土不见,常寂光现前。再下面说,「取之若极,则六字洪名,一念单提。如是念佛,何异於不取不舍」,一个人真正念佛,念佛的人只取六字名号,其他的我都不要了,我统统放下了,我只取这句名号。一念单提,就这一句。这样念佛跟那个不取不舍又有什么两样?「故云:亦非异辙」,是一回事情,不是两回事情。你没有到极,是两回事情;达到极处,一回事情,统统都消归自性。消归自性,这真正圆满了。

  「又《弥陀要解》」,也有这个说法,《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解答的,「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执理废事」,理上没错,事上有问题。「既废於事」,这理就不圆了,因为理事不二,理事一如。理跟事不能分开的,你偏重在理不行,偏重在事也不行,都不圆满。所以,「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蕅益大师这个讲得好!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一体里头哪有取舍?取舍是什么?取舍还是分别执著。如果分别执著离开了,取舍的念头就没有了。但是在事上,该取的他取,该舍的他舍;虽然有取舍,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这就完全对了,问题还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没有舍得干净,真正舍干净了,你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随缘,该取就取,该舍就舍,他一点障碍都没有。若达全事即理,这就是讲取也是理、舍也是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法界是一体。「如是妙谛,实非情见所能及」。凡夫就是情见,情见就是分别执著,所以有分别执著的人他很难理解。有分别执著就是用第六识、第七识,认为是自己的心,这就叫情见。第六识分别、第七识执著,十法界统统以这个为自心,统统是以这个阿赖耶相分这个身体是自己的身,殊不知这个身心全是假的。

  现在我们看了一些科学报告,科学家给我们证实,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从意念波动产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佛在经上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两句话我们也是怀疑,但是是佛经上说的,不敢否定,有疑情。看到近代量子力学家的报告,我们这个疑问没有了。近代量子力学家把物质的问题解决了,物质分析到最后没有了。佛经上讲的,物质最小的,佛经的名词叫极微之微,也叫极微色。佛说这个小物质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这个小物质被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名词称它作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学家用电子做比例,电子,微中子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不是一百万分,一百亿分之一,这么小。现代科学技术也能把它打破,这一打破,物质没有了。我们就晓得,这个东西就是佛经上讲的极微色,极微之微。打破之后,物质没有了,看到什么?看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德国普朗克博士,他的论文里头就说,根据他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假的,物质的基础是意念。於是就宣布,这几百年科学最大的错误,就是科学把宇宙一切法分成两个,一个物理,一个心理,这是错误的。由於这个错误的概念,让我们现在造成许许多多困难。他提出以心控物,就是心理可以控制物质,因为物质是念头生的、是念头变现出来的,所以念头可以控制物质。这个理论非常高明,这个理论也非常了不起。科学家要全都接受了,今天地球上灾难,地球是物质现象,可不可能化解?可以,念头可以化解。

  灾难怎么形成的?是不善念头形成的。我们用佛法,佛经常讲的贪瞋痴慢疑。水灾,贪婪感应的。不贪?不贪,水灾就没有了,水灾能化解。火山爆发,是瞋恚所感的。那不瞋恚,不发脾气,学著柔和、不发脾气了,地球上火山不会爆发,地球温度不会上升,一定保持正常,让我们生活都舒适。全是贪瞋痴慢疑搞出来的。瞋恚是火灾,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怀疑,山崩地陷。现在这些灾难常常听说、常常看到有报导,大面积的土地忽然陷下去了,这是什么?这是怀疑。这就是念头能改变地球的环境,不贪,水灾就没有了;不瞋,火灾就没有了;不痴,风灾就没有了;不傲慢,地震就没有了;不怀疑,山崩地陷这个灾难没有了。科学家提出来的。

  千百年前马雅族的预言,说今年会有灾难。这一桩事情,全世界人都知道。科学家教给我们化解的方法,地球上的居民只要能够弃恶向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个灾难就会化解,不但化解,还会把地球带上更好的走向。念头的能量不可思议!对身体,如果贪瞋痴慢疑都断了,你的身心一定健康,你什么毛病都不会有。我们得相信,我们要认真努力。所以佛法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灾难问题,帮助我们带来幸福美满,它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0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