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原则传授给你,这叫传授三皈。第一个「皈依佛」,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什么?佛是觉悟。换句话说,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要依自性觉。这个佛是自性佛,不是他佛。自己本来是佛,自己本性有无量智慧,那就是自性觉。第二「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正知正见。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在哪里?佛经所说的就是正知正见,读佛经、听讲解,这正知正见。正而不邪,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是和睦的意思,就是六和,六和做到了这叫僧团。我们从不和回过头来,要和睦相处;我们不清净,要回过头来,要依清净,净而不染。我们今天依旧是染污,身心都不清净。这三条是学佛,你学什么?就是学觉、正、净。觉正净就是佛法僧,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就是学这三个字,这叫三宝!都是自性本具的,不是没有,个个都有,只是我们迷惑颠倒,被这个世间五欲六尘欺骗了,把那个当作真的,把自性三宝完全不知道,迷失了,不知道有这个东西,这是真正之宝。佛法里头没有迷信。
因为觉正净三,这三个原理原则,所以修行展开就三个法门,三个法门再展开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到最后归依三门。三门,一门就成就,只要你修一门,不必要修三门。从觉门成就的,禅宗、性宗(法性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这个门进去的。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少,几乎没有了,过去有,他方世界的人有,像经上讲的这些诸大菩萨,他们都是从这个门进。第二个从法,法是经典,正知正见,从这个门去成佛,这很普遍,一般知识分子都走这个门。第三个门是非常特殊,净,修清净心。修清净心有两个宗派,净土宗跟密宗,密宗也是修清净心。密的清净比净土宗还要严格、还要深,为什么?净土宗是离境界修清净心,密宗是不离境界,就在境界里头修清净心,真清净。
过去老师告诉我,大乘佛法不修密不能成就。但什么时候修密?初地以上,初地菩萨才有资格修密。为什么?他心定,他不染著,在染里头不染。这个净土宗不行,没有定力,你在境界里头你能不染吗?你在名利里头能没有贪心吗?有贪心怎么办?远离它,这就对了,远离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密不是的,密不远离,接触里头而不染,真不染。所以地上菩萨,这是真正学密的根机,这是等於说博士班,最高级的这一班,这个班里头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现在有没有这种根机?太少了,比禅还难得。禅的根机少,密的根机也不多了。黄念祖老居士,密宗的金刚上师,他告诉我,他说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在中国这块大地,学密宗真正成就的六个人。十亿人,六十年,学密成就六个。往后,禅与密想成就都难,只有念佛。所以他虽然是密宗金刚上师,走的时候念佛走的,给我们做个好样子。这个经注解完成之后,他就念佛求往生。身体不好,有病,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走了,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他跟虚云老和尚学禅,同时也学密。以前这些人,几乎禅、密、教跟净土都下不少功夫,他都通,夏莲居老居士通,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也通,都下了不少功夫。我遇到他们,他们就告诉我专修净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地方。这些人是过来人,他知道,他说净宗把所有东西统统融会在里头,不可思议,真难信。难信能信,比什么都可贵!
智者大师说的什么?圣行道力,实不唐捐。「言讫,称三宝名,奄然而逝」。你看他多清楚,一点都不迷惑,说完了他就走了。这是智者。「唐法照上五台」,法照也是学禅的,禅师,上五台山,「入大圣竹林寺」,文殊菩萨的道场,那个地方是凡圣同居土。菩萨道场平常没有人能看得见,他跟菩萨有缘,到五台山居然看见大圣竹林寺。「见文殊、普贤二大菩萨」,跟菩萨见面,「问修行之要」,末法时期修哪个法门稳当、能成就?「文殊曰:诸修行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如念佛」,没有能跟念佛相比的,他说「我於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这是文殊菩萨自己说,他在过去劫中,因念佛,他修这个法门,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明心见性,在禅宗叫明心见性,在教下讲大开圆解,在净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往生,生实报庄严土。「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文殊菩萨这句话肯定了一切大乘佛法都从念佛而生,我们得相信。
法照禅师说,「当云何念」,怎么个念法?向菩萨求教。「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时,决定往生」。这是文殊菩萨教他,教他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继续念,不要间断。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虽然只有两句话,讲得很清楚。都摄六根就是收心;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都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都摄六根就是制心一处,眼耳鼻舌身意不要往外头跑。眼往色上跑,耳往声上跑,音声跑,鼻从香气上跑,舌从味跑,五味里面,你都起贪瞋痴慢,这心散乱了,统统收回来。收回来不是不看不听,不看不听做不到;也看也听,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管它,一切随缘就好,这叫都摄六根,就是说我们的六根决定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这是功夫。
李老师教导我们,真正念佛人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心里面那些拉杂东西全部把它清出去,不善的清出去。为什么?不善的那些念头会引导你到三恶道去。还有善的念头,善的也清掉,为什么?它会引导你到人天两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善与不善统统清掉,你的清净心现前,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只装阿弥陀佛。我每天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身礼拜阿弥陀佛,三业精进,这个修法没有一个不往生。千万不要把这世间拉里拉杂东西放在心上,这对我们有最大的伤害,那就错了。起心动念想,想阿弥陀佛;开口说,说阿弥陀佛;念念不离阿弥陀佛,用这一念取代一切妄念,把妄念都打扫干净,就这一念,这叫真正念佛人。所以文殊菩萨教他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命终之时决定往生。
「二大菩萨因与授记曰」,菩萨还给法照授记,「汝以念佛不思议故,毕竟证无上觉。若善男女愿疾出离,应当念佛」。首先告诉他,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毕竟证无上觉。无上觉是成佛,成什么佛?跟阿弥陀佛平等,我念阿弥陀佛成佛,成的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所以比任何一个法门都殊胜,无比的殊胜,这不能不知道。下面说若善男女,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愿疾出离,疾是快速,你们希望很快脱离六道轮回,你应当念佛;你能够念佛,你就决定能够很快出离。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轮回苦!真正知道我们活在人间不是享福,是来受苦,是来受折磨、受难的,你的心才发得起来。如果一切都称心如意,念佛往生自然就难了,为什么?出离心生不起来。我们看多少富贵人家,所谓富贵学道难,难在哪里?出离心生不起来,环境很好。所以学佛,佛在入般涅槃的时候,最后遗言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人生活在苦难当中,常常有出离心,所以一定要受苦,要喜欢吃苦。苦也不要过分,时时刻刻能提起自己的警觉心,时时刻刻想往生极乐世界,这就行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二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