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七集)  2012/9/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3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零五六页第一行,科题,「欲见胜德」,我们希望能见到极乐世界殊胜的功德庄严。经文:

  【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

  这桩事情,不仅是娑婆世界众生,我相信十方世界的众生都有这个愿望,希望我们能够见到极乐世界的『广大庄严』,『殊胜佛刹』。其实,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与我们并没有间隔,经里头说得很清楚,祖师大德说得也很明白,问题是我们自己有障碍,能把障碍除掉,境界就现前。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最粗、最重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从哪里来的?从身见来的,执著这个身是我,执著万物有实体,不知道它是虚妄的。经上一再给我们说明,特别是《般若经》。世尊讲般若是二十二年,这是最重要的教学,这完全是佛知佛见,是诸法实相。但是众生习惯在虚妄当中,把虚妄当作真实,对真实的不能够接受。所以佛的教学,开始讲小乘、讲阿含。

  小乘讲了十二年,讲什么?讲人天法。第一个,怎么能保持住人身,来生不失人身,还能到人道来;更进一步的,不但能生到人道,还能生到天道。天有二十八层天,愈往上去愈殊胜,寿命愈长,福报愈大,但是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小乘讲到超越六道轮回,教大家修四谛法。四谛也是诸法实相,粗而浅者,没有深说,只讲到一切法空,没有说到有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这些是在方等里头讲的,方等好比是中学。十二年之后,佛讲方等,方等是准备入大学的,给大学做基础的。今天我们听说有人要拍「释迦牟尼佛传」,这个要进去,这太重要了!方等讲了八年,再讲般若,般若是中心,讲了二十二年。

  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讲什么?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用这么长的时间,而且大家已经学了二十年,有二十年深厚的基础才学般若。佛不喜欢别人躐等,所以《佛藏经》里面世尊有这么一句话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就说得很清楚,佛不主张躐等,按部就班,好像现在学校读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为什么?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根性,少数天才那例外,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中下根性。那就得用这个方法,循序渐进。躐等,不能成就。

  即使是在宗门里头二十年大彻大悟,三十年大彻大悟,还是自己的根深,培植得厚。他染上的烦恼习气重,所以要这么长的时间他才能沉淀下来,真正能把烦恼伏住,化掉了,《般若经》能够把烦恼消化掉。如果真的是个钝根,这不可能的事情,学一辈子也不能开悟。宗门,学一辈子不开悟的人太多太多了,一百个人当中难得有一个开悟,一千人当中也难得有个开悟。是那个环境,现前我们这个环境难了,太难了。现前这个环境,我们很冷静的想一想,几个人能够不受环境干扰,保持住清净平等心?这是事实真相。还受环境干扰,我们就肯定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中下根性那就要严守规矩,我们才有出路;严守规矩而且还一定要念佛求生,不是这个法门,搞一辈子还是离不开六道轮回,这都是讲真话。

  根性利,烦恼轻,像慧远大师这些人,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在《往生传》里面看到。过去,现在也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不过人数不多,没有从前人那么多。这说明从前人的根基比我们厚,环境比我们好,没有这么多的诱惑。现在的街道,你睁开眼睛全部都是广告,广告的内容都是在那里勾引,让你生烦恼,让你起心动念,让你分别执著,而且都是不善的、负面的。换句话说,都是诱惑你去作恶,诱惑你向著三恶道。诱惑你的贪心,让你到饿鬼道去;诱惑你生瞋恚心,送你到地狱道去;诱惑你怀疑、愚痴,那就是畜生道。很可怕!搅和成社会不安,灾难频繁,这今天的世界。

  远公大师一生,如果包括临终佛来接引,他是四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他能见到?经上常常有句话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就凭这一句,我们知道,远公大师的心念念向往极乐世界。想!常常想,作梦他就梦到。换句话,我们呢?我们没有把极乐世界当回事情,没有去想它。想的是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就是作梦也要干这些事情,从心想生。那些人他想什么?我们想什么?所以他能见到,我们见不到,我们见的不是跟他一样的,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念佛的人见到极乐世界不稀奇,这就是心想事成,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头真想,佛就真现相,现相对你是个鼓励、是个勉励。

  「广大庄严」,「殊胜佛刹」,这前面讲得很多,讲得非常微细。「愿随佛学,亦自摄受佛刹」,这一句很重要。「如极乐之广大殊胜,普被诸根」,这个诸根是众生的根性,从上上根到下下根。上上根是不退菩萨,就是法身大士,想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受;下下根人想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接受,临终的时候他来接引,这前面都讲得很多。「广摄万类」,男女老少,出家在家,各行各业,只要你肯念佛,只要你肯发愿往生,统统接纳。这个摄受就是接纳的意思,「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极乐世界做到了。

  「以圆满功德者」,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圆满功德』,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成佛,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的神通、智慧、德相就好像跟佛差不多;当然是有差距,但是凡夫看不出来,凡夫看到好像是差不多。这是得佛威神加持,你有上求下化的能力了。上求,求见佛闻法,行,你有本事同时见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诸佛如来,数量是没有边际的,你能够化身去,化身跟真身一样,没有两样。你有能力,一切诸佛如来面前都有你,你在那里供佛、闻法,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诸位想想,在极乐世界一天,你所修的福慧,在我们这个世界修一万劫,都不能等於它一天。这个地方能不去吗?不但能供佛闻法,而且能普度众生,也是分身去的,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佛法里头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他不相信你,你跟他就无缘。过去生中没有缘,他不信你。有缘的,他相信你,他喜欢你,你说什么他都听,这就是有缘众生,有缘众生就很容易度。

  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身心跟此地完全不一样。心,心是真心、是自性,虽没有证得,就是烦恼没有完全断尽,但是得佛力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他有能力普度众生,上求下化可以同时。能分无量无边身,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有应;哪个地方有佛在那里说法,他就能在佛面前现身去求法,没有障碍了。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在这个世间,求一个善知识都不容易遇到。到极乐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跟你没有隔碍,想见就见。实际上,在那个境界里头,想这个念头没有了,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信息有,诸佛的信息传来,化身就去了,化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跟有缘众生,亦复如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你就能现佛身去度他,这个度就是教化他。所以这个功德叫圆满功德。

  圆满本来是佛,法身菩萨等於佛。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等於法身菩萨,这是我们不能不去的。所以佛告诉我们,要以这部经书做我们这一生修行的导师。我们每天读诵,每天学习,学习就是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做到了,这就是行佛之行。行佛之行的人,这个人叫真修行,这真干。

  下面这一段,「精进求法」,这都是劝我们。

  【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我们看到自古至今,许许多多人不成功,都是『退屈谄伪』,这四个字把他的原因说尽了。念老在这个注解里头告诉我们,「当起精进心,听受此法门」。「右」,就是这四句经文,再劝大众,「坚信此净土法门与无量寿经」,坚固深信,一点不能怀疑。「首云,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盖以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何况此净宗乃第一之法,而此大经复是净宗第一之经」。这个地方提到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也是大小乘共有的修学最高指导原则。这个也非常重要,如何也能把它演出来,做出样子来。

  四弘誓愿,实际上愿只有一个,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个誓愿,后面三句都是完成这一愿。怎么个度法?必须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就不能度人。度自己从哪里开始?从断烦恼开始,所以「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就是持戒、修定、开慧,智慧开了,烦恼就断了,这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智慧开了之后,「法门无量誓愿学」。智慧没有开,你一个法门也学不到,为什么?你是凡夫知见,怎么能学佛?智慧开了之后才能够广学多闻,禅宗完全遵循这个原则,教下也不例外。禅宗要大彻大悟才广学多闻,教下要大开圆解才能广学多闻。如果没有大开圆解,教下所主张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目的何在?目的是开悟。一门深入你得定,戒定在这儿成就,开悟之后广学多闻,没有例外的。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是遵守这个指导原则。现在全没有了,我们怎么学?这难题摆在面前。

  你一定要晓得,外面不管是谁传的,我们要记住,鬼话、神话。信息从灵鬼那里来的,全叫鬼话;从天上天神来的,叫神话。这些鬼神都假借佛菩萨的名义,说他是什么佛来的、什么菩萨来的、什么神仙来的,全是假的。这个话,当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因为我对扶乩这桩事情有疑惑。我小时候住在福建,福建扶乩的风气非常浓,差不多中等家庭,堂屋里面,你看堂屋中间顶上都挂著一个乩盘。还挺考究的,是个畚箕做的,前面有个木头雕刻的龙头,龙的舌头很尖,套一支笔,它能写字。扶的时…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