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的学生、高二的学生,依他们程度来编的。所以,从高中学生去读这个东西,他就没有困难,他就能自修。用这部书做为入《四库》的门槛,你学过这个东西,你再阅读《四库》,没有障碍了。《四库》内容非常丰富,你想学哪一门你就能学哪一门。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了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学生的程度。我们这里也复印了几份,小学是中年级的跟高年级的,中年级的是小学三年级、四年级,高年级的是五年级、六年级。大家看了就晓得,民国初年学生的国文水平。那有什么难处!那里头的那些文章,也不过就十岁左右吧,十岁左右小朋友就能写得出来,很普遍的。所以信心不能丧失。我们要从外国去找证明,看到这些很可爱的外国人,年轻人,学中国的汉文。
我小时候大概只学了一年,多大年岁?六、七岁。学了一年,学校改制了,私塾没有了,国家来办,政府办,办两年制的小学。课文改了,不念古时候东西,古籍不念了。那个时候叫短期小学,在农村里面,等於说教识字,认识字。我记得那个时候,民国初年时候标准,学生能认识三千字汉字,常用的汉字三千字,以这个为标准。伦理道德,老师还说,没人学了,就像佛法的正法时期过去了,像法时期。从一个朝代,要用这样分法也很清楚。这个朝代鼎盛的时期,正法。有讲的、有听的、有学的、有证果的,真有成绩拿出来的。到有讲的、有听的、有学的,没有真干了,纵然干也是做假的,不是真的,这就是像法。清朝末年是末法,有讲的、有听的,没有修行的人;证果就是拿出成绩的,很少了,这就是末法。到民国初年,应该是民国二十年以后,就进入灭法,讲的人没有了,修行的人、真干的人没了。
我们从这个时代过来,我常说,以十年为一个阶段,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一直往下退,像滑坡,滑到谷底了。再一代,再一代没有了,世界上四大古文明,最后一个中国也没有了,不存在了。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最悲惨的一个阶段。想救的人有,但是情执丢不掉,情执丢不掉他救不了,他有心没有力。真正能把情执丢掉,这个人就是菩萨,这个人不是凡人,他是真正来救世的;还有一点情执的,都不是佛菩萨,他是凡夫,他救不了,好心也没用处。这些在大乘经教里头你能够稍微留意看看,你就能看得出来,看得很清楚。
经上说,『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这一句是指的「能生佛法广大异门之大士」,菩萨,不是凡人。『异门』对下一句所说的,「此法而言。此法者,净土法门也。异门者,净土以外其余种种法门」。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异门是异於净土的,不是净土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说这些。『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此法」就是净土法门,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没有遇到这些经典。这个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经流通分量太少。我在小时候听老人讲,佛教里有个《大藏经》,我们安徽省全省只有半部。大概是九华山藏经楼,不完全,只有半部,一个省。这藏经从哪里来?皇帝颁发的,这个地方有大丛林、大道场,向皇帝请一套《大藏经》,皇帝颁发。国家印的,摺叠本的,那分量很大,字都是一寸的寸楷,木版刷的,不是像现在印刷,人工一张一张去刷。一个人从早到晚做八个小时,去印刷、装订,可以做几本?做三本,线装书三本,一天能做三本不错了。那三本,一本是一卷,《群书治要》五十卷就是五十本。这就是流通不广,外面买不到佛经,佛经一定要到寺院里面去抄,到藏经楼去抄。藏经楼的经不外借的,怕丢掉、残废了,就找不到了,只能在藏经楼里面抄。我们印光大师在普陀山藏经楼就管这个事情,他在藏经楼住了三十年。这个差事不错,有机会看经,真正用功的人得大福报。异门就是无量法门,净土宗以外的。
「经云:涅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金刚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为什么?都是叫你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如果人人都能真这样干,法门平等,没有高下。放不下?放不下法门就不平等,就有难有易、有圆有偏,就真有这些,那就是净土法门第一了。「是诸菩萨,虽能於佛法中,开显净宗以外之种种方便法门。但以未闻此法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一亿」不是别人,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是菩萨,菩萨还会退转。菩萨没有证得阿惟越致,就有退转。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不退转。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中国禅宗里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说这个,这些人。换句话说,圆教十信菩萨都有退转,别教三贤菩萨都会退转,别教的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登地就不退转了,这是说这些菩萨。
「何以故?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故」,他们得的三昧不是念佛三昧,不是念佛三昧就有退转的可能。「若不听闻修习,难於究竟自觉」,著重在究竟,真的自觉。不究竟还会退转,遇到缘它会引起阿赖耶里面的烦恼习气,引发种子变成现行。古人所说的,高名,高名就是很高的地位,请你去做部长、请你去做总理,动不动心?孔子周游列国,就想当个宰相,没有人用他,浪费了多少年的时间。到最后老了,知道不行了,回老家去教学,那年六十八岁。七十三岁过世的,孔子教学只五年,有这么大的成就。可惜孔子没有在三十而立就开始教学,那就不得了!孔子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成道,孔子十五有志於学,释迦是十九岁离开家庭,就出去求学。这是世出世间两个圣人,跟他对比你去看。
释迦聪明,他生在国王之家,是国王的长子,太子,继承王位,不要。别人要争,他不要,舍弃王位、舍弃烦恼。所以我看,他十九岁离开家庭,是放下烦恼障,名利、美色统放下了;三十岁参学告一段落,不搞这个了,放下所知障。这样在菩提树下入定,他才大彻大悟。为什么?他障碍没有了,真放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表演怎么成佛的,成佛是放下,才成佛的。成佛之后,用真心,不用妄心,用性德,完全脱离世间法。世出世法获得圆融,真实的利益,这才开始教化众生。他是圆满做到了,做到才开始,要把他的智慧怎么来的,把样子都做出来给我们看,这样才能开智慧,这样才能够把自性的性德完全显露无遗。
所以四弘誓愿,愿发了之后是个动力,我们一生有方向、有目标。从哪里开始?从断烦恼开始。烦恼断了之后才能学法门,为什么?你才有悟处。烦恼没有断,学法门那是凭记忆,就是记问之学;烦恼没有了,那不一样,那个学法门是把自性里面的智慧功德引发出来。这就讲开悟,你没有障碍,一引就出来了;有障碍,什么方法都引不出来。所以烦恼一定要断,戒定慧三无漏学,不是一尊佛用的,十方三世任何一个菩萨成佛都不能违背。你不走这条路,你决定不能成就,你想成就,一定要走这条老路。新开辟一个道路是决定不可能的,历代凡是有人新开辟的路,最后结果全是错误的,没有一个成佛的。所以,若不听闻修习,难於究竟自觉。
「再者,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径中之径,若不闻知此法,则难於普度有情,速脱生死,以圆满利他之行」。这是真的。这些话,我们自己心里明白,对外宣扬要有善巧方便,不要让人引起误会,你贡高我慢,所谓「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这样就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这是难信之法,我们很幸运相信了,对别人要慢慢启发,不要热心过度,起反作用。你看在现前,就有人在骂我,我知道,很多,骂我什么?净空法师只弘扬净土法门,其他大乘他都不弘扬。好像我没有重视其他法门。这些话说出来,懂得的人一听,似是而非,不懂的人就认为是真的,认为我喜欢的法门,我偏爱这个法门,我赞扬这个法门,毁谤其他法门,其实不是的。好在我这一生不是专讲《无量寿经》,我讲了有几十部经论,哪个宗派差不多都有。华严的有,法华的有,法相唯识的有,禅宗的有,讲过几十种,讲得很多。到晚年,我为什么选择净土?是仔细想想其他经论我做不到,我没有把握。净宗容易,上智下愚都是信愿持名,都这一句,这个我想想我还可以。所以我到晚年,回归到净土,这个受莲池大师的启发。
莲池大师一生也是弘宗弘教,什么都讲,你看《莲池大师全集》,你看《蕅益大师全集》。到晚年,年岁大,体力也衰了,跟死亡一天比一天接近,这个时候才想到,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年轻没想到,这个时候强烈的意识,到哪里去?决定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我没有反对别人,说研究经教不好,没反对。我们希望,真诚的希望,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在中国都能够复兴起来。大唐盛世,十个宗派并存,唐朝中叶以后,这些祖师大德们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小乘没落了。唐朝末年宋朝初年,这两宗就不见了,没有了。中国是纯粹大乘,行,不用小乘做基础,用儒道很好,儒道是本土文化,学习特别亲切。所以儒释道变成一家。「三教九流混元图」,你们看到那个碑,少林寺的。这块石碑是唐肃宗时候刻的,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年。这是讲多元文化,多元文化不是外国人开头的,一千三百年前中国人已经做了,做得很有成绩。儒释道叫三教,三教九流是一家。宗教、学术是一体,这个观念、理念,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古人就做出来了,西方人是这些年才说。这个理念,可以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今天这个社会,多灾多难的地球,如何化解?人心要回头,回归到道德、伦理、因果的教育。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方法、最有效果的方法,无过於宗教团结,宗教互相学习,宗教回归教育,这是最快速的、最有效的;其他的方法是行,来不及了,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宗教教育自古以来,在中国皇上管辖的。中国是以儒家教育治天下,儒家教育宰相管的,现在总理,下面有教育部,他专管这个;可是宗教教学,皇上亲自管。所以对於佛、对於道的教学,在民间超过了儒家。中国人敬爱皇上,皇上亲自提倡的,没有人不欢喜。在中国古代,以儒治国,以佛教民,教化民众是以佛教,以道祭祖,每年祭祀祖先,提倡孝道,叫落实孝道,用道教。儒释道国家全用上了,帮助这个国家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和谐社会,天下太平,这个贡献非常之大。古时候这些帝王很聪明!这些人,特别是开国的国王,没有德行、没有聪明智慧,他怎么能够延续几百年,传十几代、二十几代,甚至於三十几代,周朝传了三十几代,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念佛法门三根普被,上中下根性,男女老少、贤愚不肖统统能学。而且是径中之径,这个径是近路、直路,最近的距离,你很容易成就。「若不闻知此法,则难於普度有情,速脱生死」,这真的,别的法门难,这个法门容易。这个法门里头所讲求的,只要五戒十善做到了,五戒十善是最低的界限,人人可以做得到。在中国古代,人人必须要做到,不做到在社会上不能做人,为什么?别人都做到。中国人讲五常,常是须臾不可远离的,它是常道,不能够断绝的。中国人重视五常,就是佛菩萨重视五戒,叫根本戒。做到就行了,其他的这些戒条都从这延伸出去的,这是根本。
「普度有情,速脱生死」,能在这一生当中,就能出离六道轮回,能出离十法界,除净土,别的方法很难,不是说它不行。别的方法,一定六根在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决定能出去,谁能做得到?完全靠自力,不靠他力。净土法门靠自力也靠他力,靠自力就是真信、真愿、老实念佛,这是自力;其他的,往生净土、皆成阿惟越致菩萨,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他力,要靠他。所以「圆满利他之行」在净宗,而且决定是一生。「於自身则跋涉於艰险之途,於众生则导引於坑坎之路」。这个法门对自己来说,走近路;八万四千法门是艰险之途,艰是艰难,险是危险,有时候不知不觉走错了路,走到岔路、走到邪路,那个麻烦就大了。引导众生,其他法门不小心、不谨慎就带众生堕火坑,把路搞错了。真正成佛大道,稳稳当当,只要遵守这部经典的教诲,依教奉行,决定不走弯路,决定没有偏邪,决定一生成就。一生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你成佛成什么样的佛?跟阿弥陀佛平等,这还得了吗?
「未契如来方便」,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没有听到、没有看到,你没有办法与如来度众生方便法门相应。真正方便法门就是净宗,第一方便法门,就是真信有极乐世界,真信有阿弥陀佛,对这个经典深信不疑,世尊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没有一个字是妄语。真信不疑的人有福报了,他这一生依教奉行,他成就了。没有怀疑,没有犹豫,一门深入,短时期就能成就。让我们看到的,几乎都不出三年。禅在大乘里面是捷径,净呢?净是径中径又径。大乘是径路,禅宗是径中之径,净宗是径中径又径,最近的路,超过禅宗。禅宗还有危险,入定的时候没有真正高人守护,一下定中错了境界,就变成魔道,容易著魔。净土不会,净土不会著魔。你念阿弥陀佛,前面说过,有三十六位菩萨护持你,魔不得其便。要相信,他就真有,你不相信,菩萨来了也没用。一定要相信,一定要守住、明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真管用。
所以,「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一乘愿海就是净宗法门,就是一句佛号。「是故将有一亿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於无上菩提」,这非常可惜。所以许许多多菩萨都想求这个法门,没有缘分,他遇不到。有一些这些菩萨,有,不是假的。有些菩萨遇到这个法门,他不相信,以为修行、成佛哪有这么容易?这好像是在开玩笑,他不敢相信,这就当面错过。这个遇到是什么?没有善知识引导,他对这个法门里头的疑惑不能解除。这部经典好,这个注解好,他没有遇到。这部经、这个注解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大概只有六十年,六十年在这种乱世,弘扬不普遍。我们得力於科学技术,用卫星、用网路来传播,所以知道的人很多,有善根、有福德的人接受了。凡是能接受的,就像经中所说,他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没有这种善根福德加持著,遇到也不相信。这都是我们眼前看到的,我们对自己要庆幸。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一意,再没有疑惑,这一生决定成就,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这个世界上人跟我们是一体,我们有义务要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这个最重要。帮助他们破除疑惑,帮助他们发心求生净土,这就度了一个人。今天时间到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三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