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别是在现前社会,信心失掉了,谁真心的对我?谁能真心照顾我?我们对哪个人能信得过?只有阿弥陀佛、只有释迦如来,绝对可靠,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我们的依靠。他在哪里?他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离开我们。为什么?他的身、心是寂光,常寂光,我们在他身心之中,没离开他。我们的心行、愿望跟他相同,跟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志同道合,焉能不照顾吗?这是真正可靠,靠得住的,真正可以相信的,绝对不是迷信。我们得靠定了,不再有丝毫怀疑、不再有丝毫动摇。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都可以不带,这部《无量寿经》,这一句阿弥陀佛,常常出去旅行的人要带一尊佛像,带这么一本经书,够了!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你都能够应付。为什么?阿弥陀佛加持你。
「故应至诚信受」,诚心,真诚到极处,没有犹豫、没有怀疑。於一切时一切处,常念阿弥陀佛,这真正是弥陀弟子。「本品首明如来无上之法,非易可遇」。这个法门,净宗信愿持名的法门,是如来无上之法。如来只有一个心愿,度众生成佛道。度众生成佛道的方法很多,叫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在所有法门当中,最简单的、最直捷的、最稳当的、最快速的,而且成就最高的,就是这个法门。这个法门不是容易遇到的,学佛的人多,几个人遇到?信净土的人多,几个人遇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版本很多,几个人遇到这个善本?几个人遇到这部注解?这个注解是集注,注解的集大成。就知道真是不容易。
接著又说明,「净宗乃难信之法。虽有能说法者,能说余法」,能说法的人,其他的经典他能说,「但於此超情离见之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妙法,亦难开演,令众生信」,这法难。净土教,这是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不是亲身经历,这些话还未必能相信,真正是亲身经历。我学佛、学教,前面三、四十年学了很多的经论。虽然老师教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是等於说在学校期间。可是离开老师之后,看到这么多的经论,愈看愈欢喜。自己没有扎根,所以随著习气,还有外面同修请我讲这个经、讲那个经。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要求我把《楞严经》再讲一遍,把《法华经》再讲一遍,好不好?都是好事。但是那些经跟这个六字洪名、念佛往生意思不一样。那些经很好听,境界很高,不容易契入,听了得不到受用;这个经听了他得受用。所以我统统拒绝了。我有时间就讲这部经,为什么?这部经帮助我往生极乐世界。我就这么一个目标,就这么一个方向,不再改变、不再动摇。我要是讲其他的经,人家对这个经就产生动摇,会影响别人。我不讲,什么经都不讲了,就这一部,大家觉得我们心定了,决定一门深入,就这一部经。
「故《阿弥陀经》中,十方如来称赞释尊於此娑婆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佛说这部经,十方如来赞叹,用意在哪里?帮助听众对世尊生起信心,就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发愿专弘、专修这部经典,诸佛如来赞叹,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世间人没有人赞叹,还有扯后腿的、还有批判的,这人很多。我们的信心坚定,没有动摇,我们也不回驳,老老实实修自己的,往生净土比什么都重要。如其要跟别人去辩论,不如老实念阿弥陀佛,辩论不能往生净土,念阿弥陀佛能往生,不说那些废话。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我们走的路子,释迦牟尼佛的道路。
「十方如来皆谓难说,正显此法亦难开示」。我们一生所经历的许许多多大经大论,最后统统放弃,皈依净土,统统放弃,归《无量寿经》这个会集本。我说过了,全世界人都不相信,我相信。我为什么相信?我相信老师不骗我,我相信老师有真实智慧。老师一生的修行我看到了,他是真干,他是我们的榜样。我相信他,他也相信我,我不骗他,他也不骗我。他把这个法门传授给我,我接受了,我一定把这个法门发扬光大,报老师之恩。「若此难遇难示之法,虽已遇已闻,但若不能深信,虽闻何益,终成辜负」。怎样才能深信?不信、有疑,是我们信得不深,了解得不够透彻。过去所学的那么多大经大论不是没有用,起了作用,今天对这部经深信不疑,就是过去这些大经大论支持的。这个根扎得很厚,从这个基础上,我对这部经的认识、认知,对这部经的信心才生得起来。
你们所说的大经大论我都经历过,这个经你们还没念过,你们念了也没用处。为什么?带著疑惑、带著批判这种念头来读这个经,你不解如来真实义。因为你不愿解如来真实义,人家愿解,你不愿。所以实在讲,你对这个经不明了。对这部经不明了,就是对五种原译本不明了;对五种原译本不明了,就是对净宗完全不明了。这是不难懂的道理,平常人都能想得到的。大经大论我是下了功夫,所以我才认识这部经。大经大论的道理、方法融归到《无量寿经》信愿持名,决定提高品位,决定得生,决定提高品位。这是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没有白来,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佛菩萨慈悲照顾。
「幸能深信」,这句话说得好,这四个字,多么幸运你能深信。为什么?能深信你就会真发愿。真信真愿就是无上菩提心,你对於净土往生,最重要的条件你拿到了。你若肯念佛,念念相继,不再打妄想,世间什么事丢得干干净净,品位不断增高,我干这个,不干别的。这实在是「万劫千生希有难逢之一时」,像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遇到了,「故应勤修坚持」。这个法门、这部经典,怀疑的人多,批评的人多,史无前例。在历史上对佛经有怀疑的、有批评的,没有像这次这么样的盛,这么多的人,时间这么长。为什么?这就是佛讲的难信之法,这就是经上所讲的亦难开示。我们提倡这个法门、介绍这个法门、宣传这个法门,难!不是容易事情,遇到这么多障碍。佛都说了,如果没有,那佛讲的不灵,佛讲的不兑现。现在遇到这么多障难,还正是佛所说的,一点没说错,佛在三千年前就知道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知道这是稀有难逢,我们遇到了,要自己感到庆幸。故应勤修,要坚持,坚持决定不动摇。我就一部经修到底,这部经通了,一切经全通了。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无量寿经》通了,《华严》就通了;《华严》通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全通了。这个经是修学大乘的捷径,这个经是修学一切如来所说的一切经的无比方便法门,这一通,一切通。所以一定要知道坚持,谁说都不能改变。坚持的程度要像《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头所说的,《观无量寿经》讲过,好像「上品上生章」我单独也讲过。那是释迦牟尼佛举比喻告诉我们,你遇到阿罗汉,阿罗汉是圣人,他说他有个法门超过这个方法,你相不相信?阿罗汉不得了,一定是真的。真正有坚定心求生极乐世界的,不为所动。再一个菩萨来给你讲,比阿罗汉又高了,还是如如不动;遇到佛来给你说,也不动摇;最后遇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告诉你,我还有个方法比这个还快、还好,你怎么说?感谢阿弥陀佛,我就这个法门,行了,我已经修得很熟,不想再改变。真正坚持到底,阿弥陀佛来了我也如如不动,我也就相信信愿持名,决定不动摇,这叫坚持。
「常念不绝。但能信愿持名,莫不疾捷得道」,疾捷是非常快速,得道是成佛。你看,一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阿惟越致菩萨就是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境界。他超越十法界,他往生在实报庄严土,法身大士,我们一生到极乐世界就跟他平等。极乐世界永远没有退转,天天不离开阿弥陀佛,又不碍你办事,这才妙!你到十方世界去帮助一切众生,化身去了、分身去了,他有这个本事。你能分无量无边身,你能化各种不同的身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化什么身。有这个本事,所以无事不办。供养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每一尊佛面前都有自己,在那边修供养,修福;听经闻法,修慧,福慧双修。到极乐世界干什么?福慧迅速的大圆满。这个本事,六种神通达到法身菩萨的境界,叫三明六通,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到极乐世界才真正知道弥陀恩德不可思议,不是弥陀恩德,我们哪有这么快速的成就?全靠阿弥陀佛加持,这不能不知道。
下面的经文,『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这四句「表正助二行。普贤十大愿王之八为常随佛学」,常随佛学是列在第八。八、九、十这三愿都是属於回向,实际上,普贤菩萨的愿只有七个,前面七个是愿,后面三个是回向。「常随佛学」,这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最后「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菩萨生生世世,一切处、一切时所修的无量功德,自己不要,都归这三方,这叫大圆满。佛度众生,不休息、不懈怠,永远精进不止。我们回向给诸佛,向佛学习。佛没有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众生,终极的目标是回归实际,就是圆满的见性,回归常寂光,这是真正究竟圆满。「是故菩萨应随如来之所行而行也」。我们今天完全随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所行,我们就跟著行。阿弥陀佛的心、愿、行就在四十八愿之中,说得那么详细、说得那么清楚。我们把四十八愿定作我们朝暮课诵必读的经文,早课,我们念四十八愿;晚课,我们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持戒念佛。这一大篇经文里头,主要的是讲五戒十善,说得很详细、很清楚,善恶果报全都说了。
「夫极乐导师弥陀之所行: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极乐世界怎么来的?是阿弥陀佛一心选择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真善美慧,总结成四十八愿,极乐世界就是四十八愿流现出来的。所以阿弥陀佛就是集诸佛的大成,不是自己想像的,也不是老师教给他的。老师教他到处参学,取人之长,舍人之短。他依教奉行,用了五劫的时间考察、参观,取长舍短,做了个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四十八愿。所以这个世界成就了,依正庄严超过一切诸佛刹土,一切诸佛刹土都比不上它。这个理很简单,我们很容易懂,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美好的它统统具足,诸佛刹土里有欠缺的它没有。像我们这个世界,三恶道、修罗、罗刹这都不好的,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没有,只有人天两道。人天两道好,可以取;修罗、罗刹、饿鬼、地狱、畜生,这不要。取长舍短,所以极乐世界是美好的世界。
「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为什么?不是为自己享受,是为给修行人有个最好的学习环境而做的。就是他在那里建了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是无比的功德庄严。弥陀在因地,生生世世久远劫来累积的功德,加上他的五劫考察,参学、考察,取长舍短,这么成就的。全为众生,没有一桩为自己。成就之后,在极乐世界教学没有中断。极乐世界住众有来有去,我们有理由相信,来的人多,去的人少。为什么他不去?像我,我到极乐世界我不会离开。为什么?感弥陀的恩德,感恩戴德,我们不能离开。那在极乐世界,就是在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实际上,他方世界分身去了,本身留在极乐世界帮助教化,感阿弥陀佛的恩德。我相信有我这个想法的人很多,不是我一个。离开的必定有特殊的因缘,没有特殊因缘不会离开。初学的太多太多,一切诸佛如来每天介绍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是没有边际的。所以,那个世界多大?没有边际,决定容纳得下。不会像我们这个世界,人多了有拥挤的感觉。极乐世界没有,再多也没有拥挤,居住的环境平正、广大,这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我们在现在,就要学阿弥陀佛,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就做到了。
「夫释尊之所行」,这是释迦牟尼佛,前面讲的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之所行,「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拯是拯救、是拯济。群萌是一切六道众生,萌是迷惑、愚痴,烦恼习气很重。惠是给予,给他们真实的利益。他们真正能接受、真正能理解,能够做得到的,真正得到的,只有这个法门。因为信、愿、持名这三个条件,愚痴的人也行,他也能做到。大家都晓得,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就是愚痴的人,从小没有念过书,农村长大,靠苦力生活,所以就非常辛苦。干锅漏匠这个行业,跟讨饭的乞丐差不多,比乞丐稍微好一点,什么都不懂。跟谛闲法师有缘,他们是同一个村庄长大的,小时候在一起玩伴,这个关系跟兄弟关系一样。谛闲法师读过书,认识字,以后出家学经教,能讲经,所以受到人尊重供养。他这个苦生活苦了很多年,太苦了受不了,找到谛老。看出家不错,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不像他到处流浪,想出家,心非常坚决。谛老说你怎么能出家?那个时候四十多岁了。你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你在寺庙里没人瞧得起你;讲经,你不认识字,现在学来不及了。这怎么办?反正他那个心是决心下定了,决定不改,非出家不可。
这个难题,老和尚也想了很久,没法子,最后告诉他,你出家,我得有个条件给你。他说,无论什么条件我都接受。他说好吧,你一定听话。没问题,你说什么,我都听你什么。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告诉他,你一心念下去,将来准有好处。他老实,也不问什么好处不好处,反正你叫我念我就老实念。你看,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下愚之人都能成就,如来都能把真实的利益给他。释尊之所行,真的这个方法度尽一切众生,问题就是你相信。我们知道锅漏匠的信心坚定,没有第二个妄念,师父叫他干什么,那是圣旨,不折不扣他一定做到,成就了。这是我们要记住的,我们应该学习。
我们无论哪一方面条件都比他优越太多,但是他那个老实、听话、真干我们不如他。他具足这三个条件,所以他成就了,成就是无比殊胜。我们今天缺少他的那种优越条件,我们搞了多少年不如他,往生没把握。所以我们要回头,我们要学老实、要学听话,听世尊的话、听阿弥陀佛的话,这本经本、科注里头所说的,我们都要听,都要接受,依教奉行,希望我们自己成就不在锅漏匠之下。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三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