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三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有这种能力。从印度到中国,一念之间就到达了,比飞机还快。他经过新疆、西域这一带,在新疆那边的中国商人在旅途当中遇到他,一个人要走路要走几个月才能走到。他遇到的那个日期,就是他那天离开长安十里长亭的同一天,同一天在新疆看到,他在那个地方。回来一对照,他怎么样同一天离开此地,新疆那边人看到他,这就是经上说的飞行,飞行没有痕迹。所以他回到印度,我们相信也是同一天,在那个地方看到。

  经怎么说出来的?我们要知道。所以今天人学经教,非常不容易了解经里面的真实义。为什么?他不相信,他说这都是神话。现在研究佛学,把神话部分去掉,他不知道神话是真话,我们讲是真话,原来是假话,这个观念相当不容易转过来。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方老师给我讲佛教经典,他说这个里头,百分之八十神话,不要去理它,百分之二十是高等哲学,我们学这个,要把它分开。到晚年,方老师全部接受了,不再说那是神话。方老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天天读佛经,天天研究,终究开悟了、明白了。心愈来愈清净,就愈来愈生智慧,那个真信就能真解,带著怀疑,你里面的情执就洗不干净。所以方老师刚刚契入境界他就走了,那年他七十九岁,他七十九岁走的,一九七七年。非常可惜,入境界就走了,这是众生没福报。

  「一一字中实寓无边妙理」,就是实实在在,寓,我们现在讲含藏著,每个字里头都含藏著无量无边的妙理。这个说法,现在知识分子很难接受,这不是他的境界,他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境界,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境界。你给他说,很陌生,他说这是宗教、这是迷信。这种情形我们知道得很多,因为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个境界,也是这个看法。最明显的,我早年学佛,我学它的哲学、学它的智慧,戒律,不但我不学,我对它有很深的成见,我认为没有必要。戒律是什么?是生活规范。佛经上这些戒律,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时间相差三千年,地方,东西不一,不是一个文化,我们为什么要学它的?你看我很有理由,理由十足,老师听到也无可奈何。所以章嘉大师很厉害,他不跟我辩论。辩论,我这些歪理,我坚持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每次跟他老人家见面,离开的时候,他送我到门口,轻轻告诉我一句,「戒律很重要」。就一句话,我听了就有几十遍。

  所以他老人家走,我在他火化炉搭了个帐篷,住了三天三夜。认真反省,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什么?这一反省,印象最深的,戒律很重要。我就认真想这句话,以前这句话没在意、没重视,现在认真来研究这个东西。为什么他这句话说了几十遍?一定有道理。这个老人非常慈悲,对我们年轻人真爱护,我对他真的感恩。每个星期见一次面,如果这一天有事情我没去,没有预先告诉他,他就让他的副官打电话给我,问我是不是生病了,为什么没有来?这种亲情,让你想偷懒都不敢,他关怀你。所以每个星期一定要去。真有不得已的事情,跟他副官联系,请副官转告大师,我今天有重要事情不能来,免得他挂念。关怀跟父母一样,超过老师。

  为什么老说这句话?让我认真想了两个多星期,我想通了。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佛法是出世间法,出世间法,这个戒律是帮助你出世间法,不是用在世间法。所以世间法的戒律,在中国讲礼,三代不一样,有兴有革。世间的法律用上几年不适用了,要修订、修改;佛法不能修改,佛法是出世的,超越六道轮回。那就是这个路,你一改,你就出不去了。往生极乐世界就这个条件,你跟这个条件不合,你去不了。这是我自己思惟,两个星期揣摩得到的结论,我就很认真去看戒律。我知道这是凡圣的标准,不是世间标准,你要超凡入圣,那你必须遵守,你不遵守,你就没办法达到你的目标。这样才帮助我,不但相信了,深深相信。所以我感谢老人,我认为老人往生、走了,我说他为我,他要不这样表演,我对於戒律不重视,没有办法回头。他这一走,我就没有依靠了。过了一年,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认识李老师。

  所以,这个一一字中实寓无边妙理,这真的。这个话对初学的人说,这一句是神话,他不能理解。「一一皆是弥陀性修二德所共庄严」,性是性德,自性里本有的。修是修德,自性本有,我们现在迷失了,修德是什么?把这个迷惑消除掉,这就叫修德。所以修,不是修性,性是圆满的,性是永远不变的,你不能修。修什么?修,除它的障碍。这个障碍,大小乘经里头都讲得很清楚,无明烦恼。自性本来是光明的,光明就是智慧,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德能,是你本有的。不但智慧德能充满,还有圆满的相好,真正是经上所说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是你本有的。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这三种烦恼把你的自性障碍了,自性里所有的完全透不出来。

  修什么?就把这个障碍除掉,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放下。放下见思烦恼,你就是阿罗汉,阿罗汉的智慧德相就现前;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了。《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佛的身相,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有八万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都有诸佛如来在那里度化众生,就在这个身相上,现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完全是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所看到的、所知道的,全部说出来,跟大家分享。这部经在定中讲的,定中没有时间。这部经多大的分量?龙树菩萨在龙宫里头见到了,他说,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地球装不下,地球太小了,太阳系也装不下。是佛在定中,二七日所说的。这不可思议,这又变成神话了,连小乘人都不相信。小乘人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龙树菩萨造的,不是佛说的,他不承认。

  我这两天抽了一点时间,在看小乘的《法句经》,《法句经》里头人天佛法。里面讲的确实伦理、道德、因果,这是现在一般人都能接受的。真正把它讲清楚,让人们能相信,遵守伦理道德,会得到幸福美满的一生,人生高等的享受。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它统统讲到。我们儒释道这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法句经》里头统统具足。问题是要肯学,肯学不是讲、不是念,是要能落实,要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才管用。人像个人样子,家像个家的样子,国像个国的样子,国运昌隆、世界和谐能做得到。性修二德,性德落实在修德上,修德不离性德,这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所做的最好的榜样。

  「一一皆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是《法华经》上所说的,也说明了《华严经》上所讲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法,确实没有藏通别圆,没有小始终顿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为人的根性不齐,藏通别圆是从人这边说的,不是法,法没有。人是藏教的人,就是小学程度,他看什么就是他的程度。人是圆教的人,看藏教的也圆,样样都圆。所以才说,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甚至於《般若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统统放下了,自性圆满现前,不要被法障碍了法性,那就错了。所以世尊给我们的示现,十九岁离开家庭,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弃参学,是放下所知障,也就是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他舍得干干净净,自性圆满现前,也就是性德、智慧、相好统统现前。所现的是要大家能接受的,超过大家能接受的,大家就认为你是天神来的,你不是人,我不敢跟你学,对你敬而远之。所以,要示现众生能接受的。能接受,众生认为,人的相好达到究竟圆满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佛就示现这个;不能给你示现八万四千相好,那你受不了。只能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世间人看到非常欢喜,这真正圆满了。

  所以,性修二德所共庄严,一一皆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此常念不绝,则得道捷之慈示」,慈悲的开示,「正是如来称性之流露,世尊心印所印记」。这两句话要常常记住,常念不绝就是净念相继,不能中断,得道就非常快速,这个快速完全在自己的愿跟决心。我愿意早一天往生,行!你真能去得了。下定决心我就要去,真能去得了。这个我们要知道,自古至今例子很多。《弥陀经》上的话讲的是真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从一到六是数字,七不是数目字,七是圆满,也就是你往生那天叫七,它不是数字。你哪一天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那就叫七。一天功夫成片,这一天就是七,就是圆满;一年功夫圆满,这一年叫七。总而言之,你一定可以达到圆满。

  一心不乱凡夫做不到,功夫成片,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净宗的殊胜,就在只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净念相继,就是我们此地所说的常念不绝,就这么一句话。你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休息之外,心里头都有佛号,口里头佛号可以中断,心里佛号不中断,这就是功夫成片。成片了,真想走,发愿求佛来接引,佛真来。只要一成片,这个信息障碍没有了,就通了,我们想佛,佛真来。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著重在现前。我现在想佛,佛就来了;我想去,不想在这个世界再住,佛就带你走了。你对众生最大的恩惠,就是最后表演,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没有生病,瑞相稀有,让别人看了生起信心,这就是化他、利他。自己往生是自利,这个形象叫人家看到,给人家做证明,这个法门是真的,这个法门不难,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我是个普通人,烦恼习气很重,我能往生,你也能往生。所以这两句话,「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正是如来称性之流露,真话,一点都不假。世尊心印之所印记,这个世尊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印证。

  念佛快速成佛,是佛说的。「皆是大悲慈父如理之说」,大悲慈父是对世尊尊称。在这个世间,特…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