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P2

  ..续本文上一页世间不还宿债。

  

  

禁戒能修成就,那么对于世间就永远没有相生,因淫心已断。亦永远没有相杀,因杀心已断,既然没有偷窃劫盗,包括妄言恶口,那就自然不赊不欠,不负债还债,亦没有宿债了。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

  

  

像这一个三业已除,持戒清净的人,再精进勤修正定,即以父母所生的身体,不须等到证得天眼通,就自然可以看见十方世界的佛菩萨,亲闻妙法,亲蒙佛加持授记,得大神通,可以神游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毫无阻碍。宿命清净,永不堕落三途,艰难险阻之处了。

  

  

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这就是第二步的修行渐次。

  

  

修行最要紧是严持戒律,在未受戒前不知道而犯戒,不算犯戒,但在受戒后就要改过自新,不可重犯。有人说:那不受戒就不怕犯戒了。但不受戒,则对学佛修道上不相应,还不会进步呢!所以在佛教上对于受戒和守戒是很重要的。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

  

  

什么叫做违逆现业呢?阿难,这个持清净禁戒的行者,心中已经没有贪淫的意念,就不会随著外边的六尘,到处奔波流逸。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因为不随尘境转移,六根六尘不相对,于是就会反流,返归本有元明,全体归于一闻性,见、闻、觉、知、尝和嗅等六根,皆不起作用。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

  

  

这时只见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就像看见琉璃瓶内,高悬明白一样。身心也觉洒脱,无挂无碍,无拘无束,身量与心量,周圆沙界,有情与无情,同体不分。心佛与众生,融合无二,获大平等,得大安乐。所有十方诸佛之秘密、圆满、清净、神妙境界,皆显现于心镜之中。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这个人就证得无生法忍,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减。再以这不生不灭的因地心,渐次进修,依所行持的成就,次第安立各种圣位名称,这就是第三步的增进修行渐次。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

  

  

阿难,这善男子,欲海已干,爱河枯竭,根与尘不相为偶,当生已是最后身相,永不再有舍生受生了。

  

  

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到这境地,已能保持自心的灵明洞彻,纯是自性智慧,光明圆满,普照十方世界,没有尘障,没有根碍,只有智慧,故名干慧地。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欲爱最微习气,虽然得到初步干枯,但无明还未破除,故还不能与诸佛如来的真如法性相接合。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现在讲十信住。就用这个干慧心,依照中道观智,逆流而入,用中心如如妙智,观中道如如妙理。这时圆通的妙理,犹如莲花开放,从真妙圆明之心,再发出更真妙的智光,就能把一切妄想,扫除净尽,也即能破一分无明,显一分法身,自己亲证到这个境界,才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时纯是中道理体,信心坚固,不再退失,这就是信心住。

  

  

吾人为何有妄想?就因为有欲爱有贪心。欲爱即无明。要除妄想,就要先破无明。无明破了,没有欲爱,没有贪心,自然没有妄想。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既然有了真信,就有真慧,有真慧就能明了一切事理,皆圆通无碍。故五阴不能遮盖,十二处不能局限,十八界不能阻碍,一切诸法皆能圆融通达,不能障碍。这样就能知过去、未来,以及无量无数劫中,怎样受生舍生,一切欲爱习气,每一生有每一生的习气,如杀盗淫妄等恶习气,亦有念经持咒,行善积德等好习气。总之,这些习气,就在自己面前,好像电影一样的,一幕一幕影现。能够清楚地记忆,不会有丝毫遗忘,这就是念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因妙圆之正信,已纯是真智,契合中道理体,成为真实真精,就能把无始以来的习气,发化通融为一精明,精明即如如智体,真净即如如理体。以如如智契合如如理,这就叫做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既得真净理体,自然心精现前,就能纯以智慧用事,把一切无明习气,皆化成智慧,这就叫做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执持明照的智慧,周遍于寂湛理性中,这些寂智妙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时常凝然不动,即有定力,这叫做定力住。

  

  

以上五位属五根,下五位属五力。如果木之根种植于地,结根既久,自有不拔之力。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定力既深,就发出智慧光明,这光明慧性愈入愈深,再没有阻碍,此时达到有进无退,叫做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心既不退,安然前进,保持不失,就能和十方法身如来,气分相交接。内护心法,外护佛法,佛护持你成道业,你亦能护持佛法,发扬光大,这叫做护法心住。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始觉的智慧,保持不失,就能以智光的妙力,回转诸佛的慈光,入于自己心中,自己的心光又回到佛的心中。心佛不二,犹如两镜相对,镜中有镜,影中有影,重重叠叠,互相摄入,这就叫做回向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佛光与心光,密通冥应,不是外人能见能知,两光互摄,凝然常定,与无上净妙戒体,一同安住,无作无为,莫有一念落于烦恼,这境界就叫戒心住。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