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P3

  ..续本文上一页>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安住清净戒体,自由自在,又能从体起用,游化十方,遂心满意,随愿往返,这叫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现在讲十住位。形容菩萨已快到佛果位,现在只是暂住在这十位上。

  

  

阿难,这修满十信住的善男子,因修证耳根圆通,才能发此十心妙用。由是十心妙用和真心本具之十心妙用,互相涉入,十心与一心,原无二体,圆成一心,这叫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依此妙心,发明妙智,如洁净的琉璃,毫无遮蔽,智不离心,心不碍智,内外明彻。用前之妙心契真如之妙理,依真理起真修,履践真如,作为进入后位的基地。以后一切行持,皆由此起,所以叫做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由心智的始觉,涉入本觉的理体,智照理,理契智,互相鉴照,理智俱得明了,所以能游化十方,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自利利他,广做佛事,一切皆无障碍,这就叫做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所修妙行,已与佛行相同,领受了佛陀的真如气分,将生佛家,将作佛子。这就和中阴身自求同业,以为父母一样。既然密齐果德,阴信冥通,就可以入如来种,名为生贵处。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既入诸佛的胎藏,得为佛种,就是大觉法王之真胤,方便智慧,渐渐具足,如胎已长成,人相不缺,佛相圆满,这叫做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不但容貌如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生,就是内照真如,心相圆满,也和佛一样,成正知觉,这叫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外貌和内心都已和佛一样,但还如小孩没有佛之大智,再一日一日增进,这叫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外身内心,同时增长,十身灵相,即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虚空身、业报身、众生身和国土身,虽能一时具足,但还未显著,如胎方成,体力尚未充沛,故为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佛的容貌已完全形成了,出胎以后,便是佛的嫡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叫做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仪表长成至成人,亦如转轮圣王,以国家大事,分一部分交太子管理。佛亦先使代宣教化,摄行佛事,若见智力增长,度生不怖堪当大任,代与授记。好像刹利王,世子长成,即举行仪式、宝座、罗幔、音乐,及四大海水,入金瓶中,灌王子顶,这就是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现在讲十行住,亦是十度波罗蜜。前面十位是生佛家而为佛子,现在十行是广摄六度波罗蜜,而行佛事。

  

  

阿难,是善男子,既然已受灌顶,成为真佛子,已能具足如来的无量妙德,故也能随顺十方国土众生。这种随顺是指布施波罗蜜。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但这里只有二:(一)将自己很喜欢的来布施,来随顺一切众生;(二)也令一切众生皆欢喜,这叫欢喜地,即施度。

  

  

好像地藏经上说:“若有国王大臣,长者居士,遇最贫贱残废不完具者,欲布施时而能具大慈悲,亲手布施,下心含笑,软言慰谕。”这就是随顺欢喜地。如果是讨厌勉强,没有半点同情,还轻视侮辱。中国有不食嗟来之食,即唉!拿去吃!这就不是随顺众生,不能叫做欢喜地了。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第二是戒度,自己戒德圆满,就能以戒德来感化众生,使众生皆能持戒,皆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叫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第三是忍度:自己已明白,亦令一切众生明白。凡遇辱骂,皆能容忍没有违拒,人我皆空,不生嗔恨,无嗔恨才是真忍辱,故名无嗔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第四精进度:在十二类众生中,都能随类前往化度,穷未来际,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周遍十方,都能通达无碍,平等善入,随缘化生,随类教化,精进不怠,这叫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第五禅度,因心不散乱,以一念定力来修种种法门,故能知种种法门,皆可以融合而为一体,因此随机说法,都不会发生任何差错,这就叫做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第六慧度,一即是理,多即是事。同即是理,异即是事。以一理能显一切事,一事能显一切理。故能理不碍于事,事不碍于理,一一行中,都能真俗互融,事理无碍。这叫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第七方便度:既能事理无碍,则十方世界,满是微尘,是大中现小,每一粒尘,现十方世界,是小中现大。现微尘,现世界,都互相通融,不相妨碍。这是事事无碍,所以叫无著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第八愿度:不便事理无碍,和事事无碍,就是菩萨万行,无不具足,皆能现前,皆是第一波罗蜜多,即无论哪一行门,都能达到最高最上之究竟处,也是到彼岸,从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而到达涅槃彼岸,从此岸到彼岸,往返度众生之愿无有休息,诚为可尊可重,故曰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第九力度:既已圆融无碍,一切能和诸佛相同,则一言一行,自合十方诸佛轨则,依此建立利他的教法。可以助佛转大*轮,教化一切众生,这叫做善法行。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