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P5

  ..续本文上一页,才是真空。真空就生出妙有,原来妙是这样奇妙!现在才明白,生出无量欢喜,叫做欢喜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九法界众生之性,各各不同,现在都能融入如来的平等佛性,就成同性。有同还是垢,要连同性亦消灭,方是完全离垢染的真正清净,这就叫做离垢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上面离开尘垢还有个离字,现在连离字都离去,就成净极。净极则明生,明生则真觉显露,灵明无碍,叫做发光地。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净极则明生,明极则觉满,觉智圆满,如大火聚,能烧烦恼之薪,故叫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在初地时,自己之觉和佛之觉,已经相同,在二地时,连同之性亦灭,故静极明生。在三地时,净极明生,明极圆满。到了四地,则前面种种同和异都杳然全不存在,就叫做难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明生觉满,超出同异,什么凡情圣解都没有了,有为功用亦已达到极点,就契合无为真如,而真如妙性,本来是清净无染,所以净性亦得分明显露出来,叫做现前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真如本来无际,什么都没有,望之不见其影,穷之地有分量,哪还有什么边际呢?现在能尽其边际,是形容能回超无涯,故叫远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既能尽真如之际,就已得真如全体,一真凝然,湛寂不动,一真一切真,亦即如来藏性,一真法界,法法皆真,法法皆知。已能彻法的底源,无动也无坏,故叫不动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以上各地已得真如全体,现在是称体起用,能发真如之大用。既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常不变随缘,常随缘而不变。这种大用是大智慧作用,所以叫做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自此地名修习位。

  

  

阿难,这些修圆通行的菩萨,从此以后,修行的功行已告完成,出世的功德亦告圆满。今后只论证,不再论修,因为习修功行,到此为止,所以还是叫这位为修习位。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慈悲普被,弥满成阴,妙智祥云,霭霭密布,覆盖涅槃之果海,叫做法云地。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如来以因圆果满,得证涅槃,而不舍众生,乃倒驾慈航,逆涅槃流而出。而此菩萨从初发心起,入金刚干慧地,其中经过五十四位,才到达等觉,此是顺流而至。而如来之出,也是先到等觉一站。故始觉和妙觉相交之时,即成等齐之际,故叫做等觉。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

  

  

等觉菩萨虽和佛平等,但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故还未达到妙觉,还未成佛。

  

  

阿难,从干慧心,即金刚初心,到等觉菩萨位,这干慧地是欲爱干枯,还未与如来法水相接。现在这个干慧地也叫金刚后心,已破无明,即生相无明已干,还未和如来妙庄严海水相接,故叫初干慧地。

  

  

九法界众生都因为三种业流,才有五住烦恼,以致生死轮回不息。什么是五住烦恼呢?(一)欲爱住;(二)色爱住;(三)无色爱住;(四)见一切住;(五)无明住。三种流是:(一)欲流;(二)有流;(三)无明流。以前四住是欲流,有流即有分段生死,四果时就已断除。无明流是变易生死,要至八地菩萨果位才能断。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从干慧地金刚初心到妙觉,要经过重重单复十二,才能穷尽妙觉果位。什么是单复呢?单即一名一位叫做单,如干慧地、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等觉和妙觉,单有七重。复即一名十位叫做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等,复有五重。所以说重重单复十二。才能穷尽源流,达到究竟妙觉,成就无上佛道。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以上种种阶段,都是以金刚藏心的观察妙慧,用十种譬喻来观察,是哪十种譬喻呢?(一)观一切业如幻;(二)观一切法如焰;(三)观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观妙色如空中花;(五)观妙音如空谷声;(六)观诸佛国土如干达婆城;(七)观佛事如梦;(八)观佛身如影;(九)观报身如镜中象;(十)观法身如幻化。

  

  

这亦即是:

  

  

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

  

  

一切都如空如幻,故在奢摩他法门中,用过去诸佛所使用之止观法门来微密观照,一步一步往前精进,才能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难,这样的修行,皆是依照奢摩他,三摩钵提以及禅那三大增进法门,而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能看三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三种精进来修行。一是修习,除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三是增进,违其现业。再经过五十五位阶段,用金刚心观察,微密观照,能这样就是正当修行。能这样才是以根性为因心修不生不灭法。若不是这样,而执六识为真因,修有生灭法,这都是邪观,是不正当修法。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位起立来顶礼佛足,对佛说:世尊!应当把这部经叫做什么名字呢?我及一切众生又怎样依教奉行这无上的法门呢?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这部经可以叫做大佛顶白伞盖,无上佛宝心印,即为十方如来清净心海中的智慧眼。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又可叫做救护修行人离开爱欲的亲因,使阿难及会中的摩登伽女得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