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才是真空。真空就生出妙有,原來妙是這樣奇妙!現在才明白,生出無量歡喜,叫做歡喜地。
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
九法界衆生之性,各各不同,現在都能融入如來的平等佛性,就成同性。有同還是垢,要連同性亦消滅,方是完全離垢染的真正清淨,這就叫做離垢地。
淨極明生。名發光地。
上面離開塵垢還有個離字,現在連離字都離去,就成淨極。淨極則明生,明生則真覺顯露,靈明無礙,叫做發光地。
明極覺滿。名焰慧地。
淨極則明生,明極則覺滿,覺智圓滿,如大火聚,能燒煩惱之薪,故叫焰慧地。
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
在初地時,自己之覺和佛之覺,已經相同,在二地時,連同之性亦滅,故靜極明生。在叁地時,淨極明生,明極圓滿。到了四地,則前面種種同和異都杳然全不存在,就叫做難勝地。
無爲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
明生覺滿,超出同異,什麼凡情聖解都沒有了,有爲功用亦已達到極點,就契合無爲真如,而真如妙性,本來是清淨無染,所以淨性亦得分明顯露出來,叫做現前地。
盡真如際。名遠行地。
真如本來無際,什麼都沒有,望之不見其影,窮之地有分量,哪還有什麼邊際呢?現在能盡其邊際,是形容能回超無涯,故叫遠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動地。
既能盡真如之際,就已得真如全體,一真凝然,湛寂不動,一真一切真,亦即如來藏性,一真法界,法法皆真,法法皆知。已能徹法的底源,無動也無壞,故叫不動地。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以上各地已得真如全體,現在是稱體起用,能發真如之大用。既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常不變隨緣,常隨緣而不變。這種大用是大智慧作用,所以叫做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自此地名修習位。
阿難,這些修圓通行的菩薩,從此以後,修行的功行已告完成,出世的功德亦告圓滿。今後只論證,不再論修,因爲習修功行,到此爲止,所以還是叫這位爲修習位。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
慈悲普被,彌滿成陰,妙智祥雲,霭霭密布,覆蓋涅槃之果海,叫做法雲地。
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覺際入交。名爲等覺。
如來以因圓果滿,得證涅槃,而不舍衆生,乃倒駕慈航,逆涅槃流而出。而此菩薩從初發心起,入金剛幹慧地,其中經過五十四位,才到達等覺,此是順流而至。而如來之出,也是先到等覺一站。故始覺和妙覺相交之時,即成等齊之際,故叫做等覺。
阿難。從幹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幹慧地。
等覺菩薩雖和佛平等,但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故還未達到妙覺,還未成佛。
阿難,從幹慧心,即金剛初心,到等覺菩薩位,這幹慧地是欲愛幹枯,還未與如來法水相接。現在這個幹慧地也叫金剛後心,已破無明,即生相無明已幹,還未和如來妙莊嚴海水相接,故叫初幹慧地。
九法界衆生都因爲叁種業流,才有五住煩惱,以致生死輪回不息。什麼是五住煩惱呢?(一)欲愛住;(二)色愛住;(叁)無色愛住;(四)見一切住;(五)無明住。叁種流是:(一)欲流;(二)有流;(叁)無明流。以前四住是欲流,有流即有分段生死,四果時就已斷除。無明流是變易生死,要至八地菩薩果位才能斷。
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從幹慧地金剛初心到妙覺,要經過重重單複十二,才能窮盡妙覺果位。什麼是單複呢?單即一名一位叫做單,如幹慧地、暖地、頂地、忍地、世第一、等覺和妙覺,單有七重。複即一名十位叫做複,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十地等,複有五重。所以說重重單複十二。才能窮盡源流,達到究竟妙覺,成就無上佛道。
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
以上種種階段,都是以金剛藏心的觀察妙慧,用十種譬喻來觀察,是哪十種譬喻呢?(一)觀一切業如幻;(二)觀一切法如焰;(叁)觀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觀妙色如空中花;(五)觀妙音如空谷聲;(六)觀諸佛國土如幹達婆城;(七)觀佛事如夢;(八)觀佛身如影;(九)觀報身如鏡中象;(十)觀法身如幻化。
這亦即是:
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
降伏鏡裏魔軍,大作夢中佛事。
一切都如空如幻,故在奢摩他法門中,用過去諸佛所使用之止觀法門來微密觀照,一步一步往前精進,才能清淨修證,漸次深入。
阿難。如是皆以叁增進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難,這樣的修行,皆是依照奢摩他,叁摩缽提以及禅那叁大增進法門,而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
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能看叁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叁種精進來修行。一是修習,除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叁是增進,違其現業。再經過五十五位階段,用金剛心觀察,微密觀照,能這樣就是正當修行。能這樣才是以根性爲因心修不生不滅法。若不是這樣,而執六識爲真因,修有生滅法,這都是邪觀,是不正當修法。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當何名是經。我及衆生雲何奉持。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位起立來頂禮佛足,對佛說:世尊!應當把這部經叫做什麼名字呢?我及一切衆生又怎樣依教奉行這無上的法門呢?
佛告文殊師利。是經名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
佛告文殊師利菩薩:這部經可以叫做大佛頂白傘蓋,無上佛寶心印,即爲十方如來清淨心海中的智慧眼。
亦名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又可叫做救護修行人離開愛欲的親因,使阿難及會中的摩登伽女得到…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